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智人 > 第一百零三章 资金的来源

智人 第一百零三章 资金的来源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8: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年,12月17日。

在东枝呆了三天的方新武,带着两个小弟开车前往西侧的黑河镇。

车辆经过瑞娘镇,这里必须经过一条公路桥,只是此时的公路桥,已经被工程车辆占据了,他们只能根据内卫的引导,向南两公里,经过一条临时浮桥。

方新武看到车窗外,瑞娘大桥北侧不远处,一大片工地正在开工。

他停下车来,发现是在建设水坝,而大桥南侧的河道,靠近一片山岭的区域,同样在开工建设。

这两处工地,就是瑞娘镇水电站和储能水库项目,对于洪沙瓦底的掸邦高原而言,其水力发电潜力非常大。

当地丰富的水能,主要是当地地形和气候造成的。

掸邦高原和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平原、伊洛瓦底江河口三角洲平原、萨尔温江河口三角洲平原,形成了明显的地形落差,有地形落差,才有水力发电的潜力。

而洪沙瓦底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降水量非常充沛。

两者结合之后,造成了掸邦高原的水力发电潜力非常巨大。

瑞娘镇的水电站和储能水库,就是青叶集团的子公司——东部水能公司投资的其中一个项目。

这个水电站规模并不大,设计的装机容量为200兆瓦,而储能水库的装机容量则为80兆瓦,就是一般的中型水电站。

东部水能公司并没有好高慕远,虽然洪沙瓦底的水能潜力,完全可以满足类似于三峡大坝级别的发电站,问题是投资太大,建设周期太长,不确定因素太多。

毕竟青叶电机公司,目前72%的核心零部件需要从华国进口,零部件的国产化任重道远。

如果直接上马大型水电站,获利的肯定是那些可以制造大型水轮机的企业,青叶电机公司短时间内无法供应该级别的水力发电机。

因此目前投资建设的几十个水电站,其中13个是中型水电站,27个是小型水电站。

青叶电机可以利用这些水电站的建设,一边进口零配件组装,一边想办法研发国产化的设备。

而对于电网设备方面,洪沙瓦底并不具备发展供电联网的基础,因此采用就近供电的原则,减少大规模铺设长距离电网的建设成本。

比如东枝地区,目前就依靠其他几个老旧的小水电站,在建瑞娘镇水电站,以及正在筹备的东枝火电厂,才是这里的未来供电主力。

方新武观察到瑞娘镇的水电站大坝非常高大,暗自猜测着其投资成本,他对于青叶集团的资金链非常好奇。

毕竟现在青叶集团在洪沙瓦底各地大兴土木,其投资规模看起来确实非常大。

可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清楚青叶集团的内部运行模式。

如果按照一般的商业公司来看待青叶集团的行为,那无疑是在管中窥豹。

此时正在大兴土木的瑞娘镇水电站和储能水库,总投资才1100万美刀左右。

这个成本在基建性价比之王的华国境内,都是很难做到的,华国中型水电站的单位造价,大概在每兆瓦600~700万华元左右。

青叶集团可以做到这个成本,一方面是人力成本超低,建设用地几乎是不要钱的,另一方面则是工程、建材都靠直接生产,除了发电设备的一部分零件之外,就没有其他成本了。

至于资金链问题,这其实是很多的一个思维误区。

洪沙瓦底没有钱,但洪沙瓦底的军阀、地主、大家族们可不穷。

青叶集团在接收他们的资产后,可不仅仅获得了一大堆金银珠宝,还有大量的现金和秘密存款,这些现金并不是废纸一样的缅币,而是美刀、欧元、瑞士法郎、华元之类。

其中现金折合成为美刀,大概有323亿左右,而各种在国外秘密账户上的存款,则同样有277亿美刀。

洪沙瓦底的普通人确实穷,可那些军阀和大家族们却富得流油。

毕竟这么多年来,每年出口两三百万吨大米、大量的名贵木材、翡翠、红宝石,还是有金三角的面粉黑钱,近些年又加上那条油气管道的过路费,贱卖的各种矿产资源。

这帮家伙要是没有钱,那李青叶都要怀疑洪沙瓦底分部是不是中饱私囊了。

也就是说,青叶集团单凭从这些人渣身上榨出来的油水,就获得了600亿美刀现金流,大批金银珠宝和固定资产。

这些美刀之类的现金,现在不花出去,难道留着过年?

反正近期青叶集团,还有洪沙瓦底分部的各个马甲,就拼命投资建设,同时向国外采购机器和生产线之类。

而比起其他地区那种层层吸血的投资项目,一个亿投资可能真正用到投资上的成本,还不到一千万。

青叶集团无孔不入的兵人和监控体系,加上蛛网管理者也基本没有中饱私囊的想法,毕竟没有那个必要。

因此青叶集团的投资项目,同样的投资金额,产业规模却是国外的好几倍以上。

在瑞娘镇水电站上,这一点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方新武感觉青叶集团的资金链有问题,实际上并没有问题。

更何况洪沙瓦底的税收,其实也是青叶集团的一部分收入。

这就是巨企的可怕之处,其内部的经济循环,就足以维持整个产业体系的良好运行,并可以持续进行自我的资产增殖。

现在进口外面的生产线和机器、产品,只是为了加速内部的产业链完善罢了。

站在巨企的角度上,只要一个地区完成真正的巨企化,那这个地区就基本不会出现经济发展问题。

这里指的巨企,是至少要接近完全体形态的巨企。

而不是现在托拉斯级巨企,或者康采恩级巨企,这些巨企还不够完善,其内部存在太多多余的既得利益者。

只有企业的规模足够大、具备完全的产业链、拥有一个完全可控地区,同时内部的只有少数既得利益者时,才有资格称自己为巨企。

很多人以为三星财团,就是一个巨企。

实际上,三星财团不过是华尔街金融集团的牵线木偶罢了,一个连决定权都没有的企业,有什么资格被称为巨企。

现在的青叶集团,以及背后的智人公司,也就勉强算一个准巨企而已。

方新武在瑞娘镇并没有停留,而是迅速前往黑河镇。

公路沿途,除了密集的草木,就是时不时往来其中的工程车辆。

洪沙瓦底的发展,在庞大的资金和强力的体系支撑下,似乎给方新武一种正在改天换地的感受。

他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好是坏,但至少比起之前的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其实也坏不到哪里去。

本来就在低谷,除了腐烂在低谷中,其他方向都是一种进步。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感谢大家都订阅、收藏、推荐票和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