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 第七百一十章 启东 10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第七百一十章 启东 10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8: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在进入积利城之前,又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我们后队的位置居然遭到了抢劫,

严格说是和我们无关的一群人遭到了抢劫。因为,除了尾随淮本队行动的东商会关系人等之外,

远远跟着我们一行的,还有大小几十家商人拼凑的队伍,因为封港而滞留在都里镇之后,不乏其人动起了心思,想要乘着这个空档,深入内6寻找一下商机。

结果在宿营的时候,被山林里冲出来的一群暴徒给袭击,虽然没有人因此丧命,只是损失了一辆大车的货物和几匹驮马而已。

但是,这个消息,还是让身为外交代表兼领路人的罗思谨,表情有些很不好。

这等于是让他当众丢了一个大脸,在如此松弛无备的后方地区,居然也会出现抢劫事件,显然是罗氏对领下的控制力,也开始出现问题了。

然后,本队闻讯飞骑追过去抓了几个没跑掉的,却是从东面的瑗河对岸跑过来的逃亡户。

因为当地在开春之后相继生了决堤和蝗虫的灾荒,当地刚种下去的青苗和种子也全部完蛋了,而藩主却愈加横加盘剥的过不下去。

因此,纷纷从萨水流域越境跑到,据说还算平静的半岛这里来求活路。好吧,这个消息,让那位罗氏家老罗思谨的脸色,又黑上了几分。

对着积利城中派出来相迎的官员,狠狠作了一番。不过这些事情,暂时都和我们的行程,没有太大的关系。

古时沿袭下来的积利城,则是个难得一见土石混合的城垒。方圆数里而东西两头高,而中间平直,西北面陡坡悬崖,由千米深峪下的一条大溪中半相隔开来,使两山陡然挺拔,巍峨对峙。

而由此被分为前城、后城,以及夹河廊区三部分,而横断在这段并不算宽的河谷山峡之间,

其中,在河道西北端山地的前城,是高句丽时代沿袭下来的老城,也是掌握要冲的军事堡垒和驻兵之所;而东南端低矮平缓一些的后城,则是罗氏在当地新筑起来的居城。

而被前后城包夹起来的河岸低地,则成为了低矮土墙的包围下,新拓展出来夹河廊区,主要是商人和平民的聚居之地。

沿着河岸的大路就在这里穿城而过,而形成了一系列的郊外集市和居民区。

真可谓是高岭险峻,壑谷纵横,峡长幽深,溪水曲绕,雄势巧横;而城外亦是森林茂密,古木参天,山势险峻,沟壑幽邃。

积利城的城主和权长史、司马、别驾等代官,亦是出自罗氏分家族人之一。

作为地主之谊和示好的态度,名为罗志的城主,特地让人专门做了当地特色风味的牛十三件,来招待我等一行。

所谓的十三件,也就是精心挑选出来现场宰杀的一整只牛身上,根据不同的肉质和部件的的专属烹饪做法。

从“上脑”、“三叉”、“磨档”、“瓜条肉”,到吊龙件、雪花脊、五花趾、腱子肉、胸口油、牛嫩方等等部位。

按照肥瘦老嫩韧滑的程度,分作唰、烫、煎、烤,到烧、煮、炖、焖,不一而衷的口味和加工方法,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亦是大快朵颐。

此外,犒劳普通士卒的,还有当地流传甚广的牛油躁子饭。在军中大多数人经历了长途负重跋涉和军事勤务的旅途辛劳之后,无疑能够令人胃口大开而回味无穷。

几乎是同样的水土,一海之隔的不同地方,养出来的肉质,就仿若是两个品种一般。

据说是,因为当地附近有很多适宜果木和畜牧的山地矮丘,因此牲畜几乎半放养与果园之中,而与果树杂处混养,常年啃食落果枝叶根茎什么的,养出来独特风味的肉质。

正所谓管中窥豹,虽然在利积州城停留的时间很短,但是依旧足以让我,通过私下负责调查和联络的人员,觉察到许多与作为与海港城区都里镇,又不一样的信息和现状。

虽然当地极力掩饰和避讳,当地的武备老旧落后,且作为驻军的前山城,大部分营防空虚的相当厉害,且看起来年久失修的事实。

或许说,光靠我带来这点人,就足以在内部开花那些这座还算像样的州城。

此外,城区中的人口结构,也有些不同寻常的地方。除了民生萧条却没有任何的乞丐之外,街面上可以见到本地青壮年面孔,也实在有些偏少了。

而除了城主的卫队之外,那些守门站墙的士卒,也给人感觉是年龄偏大一些。

辽东之说,其实有广义和狭义上的概念。

前者代表的是安东道三十三州,外加安东都护九都督府之中,历史最悠久,开最早,也最是富庶的东南部腹地,从辽河流域到大同江两岸的广大地域。

而狭义上的说法,则是现今安东罗氏所掩有的辽东半岛而已。这也代表着罗氏持续的衰退和没落的进程。

要知道在罗氏和薛氏还没有分裂,而轮流执掌安东大都护和安东道都督,“薛与罗共安东”的时代,罗氏可是直接或者间接,掌控着广义上名为辽东的偌大地域。

而对着北边苦寒之地的诸侯们和东南边新罗藩,乃至西北草原的那些番部,都保持着某种压倒性的优势,而行驶号施令之实。

这也是现今的罗氏子弟,最为缅怀和遗憾的事情之一了。就算是身为家老之一的罗思谨每有谈起,也是忍不住失落与感伤之情溢于言表的。

但不管怎么说,本以为大罗氏管领下的辽东之地,至少要比我那个至今还保持着,半编管半军事体制的淮东要好过一些。

要知道,如今淮东治下,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下。

其中又有四分之一,属于除了能够糊口之外,是基本没有任何劳动保障和其他医疗卫生之类措施,而只能在繁重劳役带来的伤病和过劳死的威胁当中,苦苦挣扎着的最底层。

他们主要是外部新来投奔的流民,和通过交易获得的河北、扶桑等地人口,还有部分战场俘获和降服的番胡部族什么的。位于以户口等级制度为名的社会金字塔最底端。

因为淮东需要最大剥削他们的剩余价值,来完成早期政权建设的积累和奠基,同时用来体现和提醒大多数人,相对安定的优越感和幸福程度。

因此,除了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外,就被压缩了一切的需要和选择,像牛马一样承担着没完没了的工作和劳动。

现在又增加了更加顺服听话的新罗奴来源,作为某种更具竞争性质的外来补充和新血。

剩下的人口比例,才是专门用来提供后备兵员、战场辅助、后勤补给,乃至维持中高端产能的,已经习惯集约化的先期屯庄移民和工矿产业工人。

属于需要重点投入扶持的优质人口和统治基石,也是另外半数深处较为低端的人口,需要努力奋斗和争取提升的方向。

但是现在看起来,显然有些令人大失所望了。

而且越往北走,这种情形就越是明显,比如田间地头那些明显肤色外貌迥异的藩奴也就罢了但,那些频繁出现在田地里劳作的妇女和老人算是什么呢。

就算在商旅往来的驿站里提供服务的,也找不到几个壮年男人的身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