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变革1854 > 132章 发展

变革1854 132章 发展

作者:东方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5: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鸿章在两广大刀阔斧(不是比喻,是真的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改革之后,两广的工商业在新政之下焕发了勃勃生机,工商业总值和进出口额与日俱增,新增的国企工厂车间和私人作坊如雨后村笋般在两广冒头。qiuyelou很多督抚都希望能够复制两广模式,当做改革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

只有背后一直支持李鸿章改革的林海洋才知道这里面有多难,不说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仅仅为了找出刺杀李鸿章的真凶,林海洋就附赠了一套东瀛十大酷刑包括电椅、电锯、大型水泥搅拌机等刑具在内地刑讯工具。

关于刑讯,虽然国内也有请君入瓮、剥皮填草、老虎凳、辣椒水、钉竹签等前人总结的先进经验。但有时候,未知的恐惧本身也是一种先进的刑具。

为了给工商业铺路,林海洋手把手的传授了李鸿章世界最先进的钓鱼执法模式,往往是这边刚收了钱还没捂热。下一幕就被抓去当场审判、当场枪决。

以前我大清时代以及更早的中国封建王朝中都是重农抑商的,虽然表面商税很低,有道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实际的商人各种支出非常大,乃至于权贵的干股、甚至产业投献等都是屡见不鲜。

更早一点的我大清时代,没靠山是万万做不成生意的。满清时代能做大的商人不是皇商就是投靠各王公大臣或者内务府的商人。

如今两广一切要给工商业发展让路,这让以前需要让商人跪着求着给他们送银子的官员们脑子一下转不过来。qiuyelou

可如今转不过来也得转,那些明里暗里阻挠新政的,敢于伸手的都被砍了脑袋。还有儒生引经典句说自圣人降世两千年来从未见过有如此苛政的。

这儒生转头就让李鸿章派人活埋了,临死前还告诉他:“不是还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吗。”

和旧式人物的各种不适应相比,改革后的两广人民生活水平的确大幅度提高了。民间给李鸿章新政唱好的越来越多。尤其是受过新式教育的人,他们也知道如今是不变法不能活的时代,可是让他们自己拿出一套变革的体系来,他们自己是拿不出来的。李鸿章变法虽然酷烈的些,但得到的结果却是好的。

在李鸿章变法的期间,第一次由航天员拍摄的名为《我们的地球》的人类航天纪录片光盘在各地大卖。

是人没有不喜欢看新鲜看热闹的。当太空中被观察的地球一点点进入大家的视线时,众多国人中的有识之士想到的是:如今再不奋起变法改革,恐亡国灭种不久矣。

那曾国藩在两江总督的位子上,已经暗中摸清了谁是旧派人物,谁是新式人物。两江改革前,南京望江楼一场大火将正在集会的两江旧式人物烧了个干净。

大家都说是曾剃头干的,但曾国藩也想知道是谁陷害自己。反正最后还是按照失火处理,不了了之。不过这场大火很大程度上将两江改革的阻力烧掉了。曾国藩复制两广模式的改革要顺利的多。

也是因为这场大火,还没有改革的地区,都流传出不改革就革了性命的说法。虽然官方一直是辟谣的,但封建官府千百年的负信誉度,让大家更坚定了这种说法的可靠性。

而各地进行的改革中,确实有不少抵制改革的顽固守旧分子一夜间全家被杀光光的。更是坐实了这条消息。

下黑手的自然是林海洋手下的忍者们,因为从1854年以来已经给了那些人这么长时间了,还是一副老脑筋顽固思想的,那已经可以杀掉了。这也是林海洋也深知没有不流血的变法,这些旧式人物的死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他们的死会像新政的肥料一样,滋养新政的发展壮大。

随着国内各地开始改革,各方派到日本的留学生也纷纷被召回,或主持新政,或进行新式教育改革。

自从在日本看过载人航天后大家都明白,现在已经不是裱糊一下就能了事了,不从根子上进行彻底的改革变法奋起直追,那就是一步落后步步落空,迟早要被淘汰。

各地都从日本请了改革指导小组,以立足自身优势,走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前提对各地进行的改革作指导。例如某地,既无铁矿,煤矿,也不具备地理交通优势,还去玩煤铁复合(虽然这煤铁复合是工业化之母),那不是找死吗。

既要有良性竞争,也不能因为发展而放弃一切,例如人性。欧美的资本主义发展期间就是没人性的,因为当时只要哪个资本家稍稍有了这么一点良心,就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后世的资本主义多为技术垄断,通过对高级技术的垄断发大财,反而不用对内的工人剥削过于残酷――但是为了节约不到百分二十的成本苹果公司还是将手机生产基地放在了亚洲而不是本国。当然这也少不了前苏联的功劳,有这么一个一心想着将剩下三分之二世界染红的前苏联逼得欧美资本家不断提升欧美工人的待遇。

如今的新技术在欧美非但享受不到专利(美国人在进入20世纪之前从来不承认欧洲专利神马的,所以美国的企业主可以放心大胆的山寨,至于等美国成了世界主要发明国和专利注册地之后,谁敢不承认美国人的专利,美国大兵就要带着家伙上门找你谈一谈生命和金钱的问题了),甚至珍妮纺纱机这等新变革的大牛出现之后遭到的是英国失业纺纱工人们的捣毁新机器运动。开发珍妮机的哈格里夫斯夫妇不但被乡亲们烧毁了房屋,还被赶出了世代生活的兰开郡小镇。

认为新发明一定会给家人带来幸福的,不妨先看看诺贝尔的亲弟弟是怎么死的。

各地根据现状,划分了农业基地、工矿业基地、养殖业基地、轻工业基地等不同特色的发展路线。哪怕是种地,科学种地的产量远不是传统种地产量能比的。至于各地的特产(日本俗称名物)也被划分出来,在报纸上大做广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