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勇者与沉睡者 > 第十二章

勇者与沉睡者 第十二章

作者:江南一叶77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黄磊带着六组的几个人,分乘两辆车,向城市东边的核电厂开去。他们穿过市区,现在正是上午9点,已经过了下班拥堵时间,但是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依然很多,宵禁还在持续管制中,晚上八点半以后人们几乎不能出门,所以很多人尽量白天出来办事,或者只是单纯出来透口气。街上又增加了一些执勤的机器人,它们站在各自的位置上,不时转动头颅,扫视着街道四周,行人经过它们身边的时候,往往会用敬畏的眼神瞥一眼它们手臂上的激光枪,然后加快自己匆匆的脚步,有小孩子驻足细看时,往往会被身旁的大人急急拉走,整个城市还是像往日一样繁荣而热闹,但是这背后却明显弥漫着一股沉重压抑的气氛。

文斌交待下来的任务,是要他去核电厂护送一批四方科技的货物,送到另外一个地方。他没有问那批货物是什么,在紧急委工作的宗旨就是听从上司吩咐与安排,尽力执行即可,该让你知道的上司自然会交待,不该问的不要问,不该知道的不要胡乱打听,贸然打听了不但得不到回答,还会惹得上司不快。

车子开进了核电厂的大门,黄磊知道核电厂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的,但现在他惊讶地发现大门口的牌子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换成“四方科技核电厂”,门口有士兵在站岗,自从城市进入紧急状态以后,核电厂已成了一个被重点保护的地方,守卫森严。

一辆厢式货车停在仓库门口,车身上有“四方科技”的标志,黄磊安排他的组员分别守在货车两侧和仓库门口,禁止他人靠近,四方科技的一个管理人员正指挥着两人用叉车把几个大木箱装进货车的车厢里,每个木箱目测大概有两米长,显然很重,叉车搬运得很慢,木箱外面印着“危险”的符号,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标识其内容物的字样。关好车厢门,黄磊亲自打上铅封,又在门栓上加上一把牢固的大锁,他在交接表上签了字,转身一招手,组员们上了车,两辆车一前一后地夹着大货车,这三辆车鱼贯而出,拐上了环城的快速路。

他们下一站的目的地是城市西侧边缘的一个小足球场,到达以后黄磊才注意到,这里隔壁的街道就是两周前发生过那次战斗的区域,附近的居民都已经搬走。这个足球场本来是社区居民平时踢球的地方,它的面积只有标准足球场一半的大小,现在足球场周围已经竖起了栅栏,并加上了幕布,从外面是看不到里面的情形的。这里显然已经被警备区部队接管了,门口有卫兵的岗哨,进去后黄磊看到四周增加了三栋活动板房,有士兵正在进出那些房间。中央的空地上也用铁栏杆围起来,外面四周同样也罩上了幕布,有两个穿着紧急委制服的人正站在入口处,他认出他们是情报部的同事,他们在紧急委大楼里彼此见过几次。这里的警戒更严,地上画着几条红色的警戒线,士兵端着枪守在线外,黄磊他们凭借紧急委的证件,在所有受限制的区域都畅通无阻。

木箱被工作人员用叉车搬下货车,并送进幕布里面,黄磊让组员们留在入口处值守,自己掀开幕布走进去,里面的地面上是一个两米多深的大坑,坑的面积足有一百来平方,大坑里面伫立着一排排的钢铁井架,崭新的金属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工作人员打开了一个木箱,里面赫然竟是两枚细长的导弹,导弹外壳上有“NEUTRON”的字样和一个骷颅头的危险标志。

黄磊走出来,他看到有个情报部的同事正站在远处的角落里抽烟,他走过去,打了声招呼,接过对方递过来的烟点上,他有意无意地问:“看来这些东西今天安装不完吧?今晚又要加夜班了!”同事说:“下午一定要装完,上头下了死命令的!”他又试探性地问:“现在要这些导弹干什么呢?抓几个FHA的漏网之鱼也用不着这个吧?”同事只顾闷着头抽烟,含含糊糊地回答道:“谁知道呢!上边没提,我们也不敢乱打听呀。”

黄磊没有再说什么,他正在想,上边这麽着急地安装这些导弹,很可能马上就会有攻击行动,那攻击的目标会是那里呢?他马上想到了叛军的残余力量,紧急委内部早已通告过,有一部分叛军已逃到大湖镇,而大湖镇正是他的老家,他的父母正住在那里,他的心咯噔一下悬了起来。

黄磊匆匆赶回紧急委大楼,他想尽快联系上那位清洁工。他进了一楼的卫生间,没有看到清洁工,他又在楼上楼下几个卫生间找了个遍,也还是不见踪影,他这才想起,平常清洁工应该是在快下班时才会开始打扫的,现在还早。他在走廊上抽着烟,眼睛却盯着入口处,果然如他所料,快到五点半的时候,他这才远远看见清洁工的身影从侧门入口进到大楼里。

黄磊赶紧进了卫生间,清洁工和往常一样已经准备开始拖地,看也不向他看上一眼。卫生间里没有其他人,他走进最里面的隔间,关上门,然后咳嗽了两声,他就听到清洁工的脚步声朝他这边走过来。和上次一样,清洁工从隔壁伸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何事?”他塞过去一张纸条,上面是他刚写好的内容:“今日已安装导弹,大湖镇恐有危险,速报!”稍顷,清洁工塞过来一个盒子,这个盒子比普通的香烟盒更大一些,也更厚,盒子表面有着细致精美的花纹,触手一摸,材质应该是金属的,他打开来发现里面是满满的雪茄,雪茄上有一张小纸条,写着:“给你的,可屏蔽手机信号,有事可去城南江南批发市场2-104。”

紧急委刘主任的办公室在大楼的五楼,是一个宽大的套房,除了卫生间,还有一个小卧室用于临时休息。这个套房四周的墙体和天花板以及地面都用合金钢板特别加固过,窗户都不大,玻璃是双层的高强度防弹玻璃,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可以抵御中等强度的枪炮攻击。

房间里坐着刘主任,赵宇和汪方三个人,“凌小妹”的全息激光投影立在办公桌的前方,汪方正在报告:“十二枚“尖刺”型导弹已经部署完毕,赵主任派出的技术人员也已经协助我们调试成功,现在正处于待命状态。”赵宇补充说:“导弹由卫星GPS导航,地面也有我们的情报人员提供精确定位的引导信号,预计命中的精度不超过十米。”

刘主任面带忧虑,他插话说:“叛军所在位置和平民的住宅区太近,导弹一旦命中目标,恐怕平民的伤亡会很大!”“凌小妹”望着他:“你们预估平民死亡数字多少呢?”刘主任没有回答,他看着汪方,汪方咽了一口唾沫,吐出一个数字:“3000。”房间里安静下来,“凌小妹”思考了一会儿,果断地说:“牺牲三千人,可以挽救将来的三万人,甚至几十万人,这个代价必须付出,下令攻击吧!”

自从万团长带人住进了526基地,基地里突然多出来两百来号人,厨房里忙不过来,这段时间林越也在厨房里帮忙。晚饭时间,他看到舅舅和万团长他们来到大餐厅,他上前把舅舅拉到一边问道:“舅舅,我听别人提起,表哥黄磊还在东安市里上班,是吗?他现在还好吗?”林志宏赶紧把他拉到角落里,小心地看看四周,才说:“你是听谁说的?高小波吧?”林越点点头:“他只是偶然提了一句。”林志宏打断了他:“他在紧急委上班,这一点知道的人很少,你记住千万不要向外人提起,事关你表哥的安全,谨记!”

饭桌上,万团长问林志宏:“林老师,你说过FHA在东安市区还有分支,在目前的这种形势下,你们还在保持联络吗?”林志宏是大湖镇中学的老师,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没有回校任教,但基地里的大部分人还是习惯性地称呼他为林老师,他低头扒拉着饭说:“吃完了,我带你们去看,看了你们就明白了。”

一栋隐蔽的两层小楼就建在山体根部,正好处于头顶突出的岩石的保护之下,林志宏带着万团长和李清风走上二楼,他边走边说:“通讯电台就在里面,电台对我们内部大多数人也是保密的,二位记得不要外传。”那二人满口答应。走廊的尽头有一个铁栏杆,从里面上着锁,一个年轻人坐在栏杆后面,林志宏上前吩咐了几句,年轻人打开了锁,拉开栏杆上的一个小门让他们进去,他又向着房间里叫了两声,房间的门打开了,传来沉重的门轴转动的摩擦声,这是一扇沉重的铁门。

房间里,一个年轻女子坐在桌前,她的面前是一台老样式的电报机,就像是电影里解放前特务人员所用的电台,电台上还搁着两套大大的头戴耳机。这电台的古朴样式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历史沧桑感,但是奇怪的是,它的外壳并不破旧,反而显得有点新。林志宏指着电台解释说:“电台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我们这里有最优秀的电子工程师。我们当然不能用任何带芯片的通讯设备,刚开始我们计划用那种最老式的电台,还在旧货交易网站上买过两台,有的人就喜欢收藏和交易旧物。买回来后我们分解研究,然后就放弃了,老式的电台用的是电子管,就是那种大大的,像个小灯泡一样大的电子管,故障率很高,而且一旦坏了,根本找不到配件更换,后来我们的电子工程师采用晶体管电路仿制了几台,这种质量好,晶体管也很容易买到。我们就是用这种电台和其它几个联络点保持联系的。”

李清风指着电台上的发报键问道:“这电台只能收报和发报吧?不能语音联系吧?”那女子回答:“是的,只能用摩斯电码发送数字。”李清风看着桌上的一本红楼梦,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本红楼梦应该就是密码本了。”

万团长也想起另外一个问题,他皱起眉头说:“用电台发送摩斯电码是比较安全,但是在市区里发报,恐怕还是会被敌人察觉吧,还有可能被定位电台的位置。”林志宏点头说:“你说的对,敌人虽然破译不了电码的内容,但他们一定在时刻监控着市区里的无线电信号,以他们的技术能力,应该很容易定位信号的来源位置。所以,市区里的联络点的电台一般只在需要紧急联络时才启用,平时他们有渠道把消息传到市区外的联络点,再由这些联络点和我们这里的电台联系,这样就能保证安全。”他又指着电台上的几个按键和指示灯说:“电台有几个固定频率,每个联络点用不同的频率,我们收到信号时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联络点在发送。”

三人正要转身离开,电台上的指示灯亮了,然后不停地开始闪烁,显示着有信号正在涌进来,女子有些诧异,她叫道:“是市区里的电台在发报,不应该啊,按照约定他们不会主动发报的,除非有紧急情况!”她面色严肃,戴上耳机,全神贯注地开始抄报,在纸上写下一长串的数字,这些数字每四个为一组,写完数字她拿过来那本红楼梦翻动着页面,林志宏也紧张地站在一边看着她的动作。

她译完电报,把纸递给林志宏,她的手竟有些颤抖。三人凑在一起看着那张纸,上面的电文是:“导弹今日已安装,目标可能大湖镇,速撤。”他们面面相觑,万团长急声道:“我需要马上联系郑营长,有没有固定电话或者其它联系方法?”林志宏摇摇头:“只能开车去,快走!”三人速速离去。

外面的空地上停着一辆面包车,这是厨房的采买人员的工具车,李清风跳上驾驶座,发动了汽车,万团长和林志宏也跟着钻进车里。车子在崎岖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万团长心急如焚,他不停地催促快点快点,可是山路七拐八弯,夜间视线也不好,李清风已经尽量开得很快了。

面包车翻过一座山梁,前面是一长段下坡路,大湖镇就在前方八公里远的地方,这里地势高,视野又开阔,他们已经可以看见镇上零星的灯光。这时,西边的夜空中传来尖细的破空之声和火焰喷射的声响,万团长和林志宏齐齐向空中望去,只见三道明显的光带正朝这边飞来,他们还是晚了一步。李清风猛地一脚刹车停下来,三人跑下车,站在路边仰望天空,导弹群正好掠过他们头顶,已经接近目标的导弹飞得很低,巨大的轰鸣声摄人心魄,他们就站在那里,眼睁睁看着导弹飞向镇上。

导弹击中了目标,他们只看到几下微弱的闪光,并没有预想中的爆炸的巨大火光和声响,导弹仿佛哑火了,湮灭在远方的黑暗中。又过了好几秒钟,他们还没有感受到冲击波传来,身上的汗毛却莫名地竖起来,似乎有什么东西无声地扑过来,穿透了他们的身体。身后的面包车上,喇叭响起了一阵杂乱的滋滋噪声,山林深处的一群飞鸟也被惊得飞起,吱呀叫着,在苍茫的夜色中四散逃去。

敌人一共发射了八枚“尖刺”小型战术中子导弹,三枚射向大湖镇,另外五枚则射向西水县城,它们几乎是同时击中了各自的目标。这两年以来四方科技一直在核电厂内部秘密研制小型中子弹,他们对外宣称是和核电厂合作研究可控核聚变发电的项目,实际上他们在做的就是中子弹,有核电研究项目作为幌子,加上政府内部的某些高层提供保护伞,他们的研究一直不为外人所知。“尖刺”中子弹是近期刚刚研制成功的,本次是它首次用于实战。这种中子弹是用超强激光来激发弹体内的氢氚材料,引发核聚变,聚变产生的中子在铍外壳的作用下发出大量的中子流辐射,这使得它的体积小,重量轻,比一颗大口径的炮弹大不了多少。它的爆炸当量只有50吨炸药,但其有效杀伤半径可达200米。

天刚大亮,闻讯赶来的人们来到大湖镇上导弹爆炸中心的现场,他们仿佛置身于末日的荒野,周围静悄悄地一片死寂,只有清晨的微风无言地拂过他们的脸颊。除了被导弹直接击中的建筑被高速飞行的动能破坏之外,其它的建筑都完好无损,室内的家具物品也无一损坏,就连最脆弱的窗户玻璃也都没有被震坏。中子弹爆炸后的冲击波很小,核聚变产生的中子流以光速向外辐射,这超强的辐射会杀死周围所有的有机生命,但是对其它无机物品却视若无睹,如同透明一样穿越而出,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人们看到路旁的树木和鲜花草丛都已经枯萎变黄,叶子边缘卷曲起来,表面有大面积的黑褐色斑块,它们正在死去。时不时可以看到狗倒卧在大门口或者院子里,它们伸着舌头,嘴里溢出的血迹早已经干涸。屋里的人们已经死去,在中子弹的杀伤半径内,所有的人和动物都会在几分钟内死亡,他们的尸体在床上,地上,沙发上和桌子边被发现,他们的身体皮肤表面可见到淡淡的粉色或淡紫色,中子辐射破坏了皮下细胞组织和凝血因子,这是皮下组织出血的症状。人们还在一栋房子里看到,这一家四口人当时正围坐在餐桌边吃晚饭,父亲瘫坐在椅子上,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无神地盯着屋顶,鼻孔流出的血迹一直延伸到嘴角,他面前的桌上还有半瓶喝剩的啤酒。地板上散落着摔碎的碗和碟子,食物撒了一地。幼小的儿子和女儿倒卧在地板上,身躯蜷缩着,面部表情痛苦不堪。母亲倒在椅子旁边,还保持着爬向子女的姿势,她的手僵硬地伸向前方子女的方向。

高小波找到林志宏的时候,他跪在自家客厅的沙发前的地板上,他的妻子黄月英仰靠在沙发上,他抱着妻子早已冰凉的身体,轻声啜泣着,泪流满面。妻子的脸上很平静,也许她靠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打盹,慢慢地睡着了,她是在睡梦中被高能中子辐射杀死的,她还算是幸运的。

包括郑营长在内的一团的153名官兵全部死亡,他们处于那三枚中子弹的杀伤半径的靠中心的区域,在超强的中子流的轰击之下,这些人都在几分钟内死去。然而不幸的事情还在后面,处于杀伤半径边缘附近的人群也遭受到超量的辐射,他们中的大多数将会在接下来的几天到一周内死亡,他们体内的DNA已经被辐射破坏,再也不能修复,免疫系统也不能继续工作,体内受损的内脏器官正在出血和溃烂,在死前他们会经受极大的痛苦,死状极惨。

紧急委的高层曾经预估最多会有3000人被中子弹杀死,但是最终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据统计至少有12000人,西水县城由于人口较为密集,损失最为惨重。四方科技研制的小型中子弹首次用于实战就大获成功,向人们展示了它巨大而恐怖的力量。从军事角度来讲,这次导弹袭击无疑是成功的,紧急委消灭了大部分的叛军,但是超过万名以上无辜平民的死亡,让大湖镇和西水县城,以及周边的乡镇的居民都极端仇视紧急委,他们纷纷公开声明不服从紧急委的命令和管理,并宣称紧急委高层犯了“罪犯”,号召所有人一起来声讨他们的罪行。

三天后,大湖镇的后山上建起了八座大坟,这里埋葬的都是那些全家都已丧生,再无亲人可以帮忙办理丧事的死者。镇上有一家大理石加工厂,石匠们紧急运来了八块尚未裁切的宽大的大理石平板,在坟头竖起来当作墓碑,他们在黑色的石板上刻下一排排的名字。山谷中有清冷的风刮过,宛如呜咽之声,在诉说着这762名死者的苦痛和不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