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南宋英豪传 > 第一百一十章 死战不退,不讲人道

南宋英豪传 第一百一十章 死战不退,不讲人道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0: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商家镇、淄川、寨里镇被占领,红巾军两路、彭义斌一路,共三路大军相距不过二十里,从南面逼进了淄州。

萌水、双杨、罗村三镇再被占领,三路大军距离淄州只剩下三十多里。

花帽军放弃了强阻硬挡,只是以少量骑兵监视骚扰,大队人马似乎退回淄州,准备在那里与敌人决战。

稍事休整,并命令三路人马在萌水、双杨、罗村构筑防御工事。孟九成又命令

三路人马继续稳扎稳打,向淄州推进。

西路的王敏、阎通所部向南郊、北郊、周村进击,切断淄州向西的通路;东路彭义斌的人马向沣水、湖田两镇攻击;他自率中路向傅家镇推进。

如果再加上从青州出动的李全所部,从整个攻击态势看,红巾军和红袄军逐渐完成了对淄州的西、南、东三面包围,胜利已经为期不远。

但越是接近胜利,孟九成越是谨慎小心。他约略猜到了花帽军的意图,知道这以后的布置,万万松懈不得,得打起十二分的小心。

在古代,攻城作战是相当困难且耗时长久的。正因如此,便有了顿兵坚城,师老兵疲的用词。

郭仲元在兵力不足,地形不利,无法阻挡红巾军以战车、火炮相配合的稳步推进的时候。确实想利用淄州城池,趁红巾军四面围城时,寻找时机予以内外夹攻。

这种战法其实并不鲜见,远的不说,北宋时的第一次幽州大战,辽军便用战术大破宋军数十万,使北宋再未敢进军幽州。

而且,按照兵书战策的常理,要想取得守城战的胜利,也是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城内部队顽强防守,争取时间,疲惫攻城敌军;二是必须有外援。

同时,攻城部队四面铺开,也并不多等于分兵,其势必弱。这样,也就有了里应外合、内外夹击,在被动中翻盘,甚至是反败为大胜的战机。

阴险吗?高明吗?其实这不过是郭仲元万般无奈的选择,如果能在野战中击败敌军,他又怎么放敌人至城下,再寻找战机?

况且,能不能寻找到战机,能不能反败为胜,也是未知数。这对郭仲元来说,也是一次赌博。

对于孟九成来说,攻城是很有把握的,城内敌人不足为虑。相反,城外的花帽军才是大敌,他也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花帽军身上。

筑寨建营,稳步推进,在后世可能会被称为“堡垒战术”。

其主要的目的便是使自己的部队能就近得到营寨的保护,迫使金军进行攻坚作战;同时,这也是限制骑兵机动的有效办法。

其实,还有一点是孟九成所没有明说,但众将却是心知肚明的。那便是消耗,以人换人。

这个目的在向淄州推进的最后三十多里距离上,表现得已经非常明显。

每隔三里便设一小营寨,守军一千五百人,配备虎蹲炮、飞雷炮,以及其他步兵。而孟九成给守军的命令是死战不退,出营寨便以逃兵论处。

没错,哪怕是花帽军倾全力攻打营寨,兵力比你多,也不允许你弃营,不允许你后退。就是要与敌人战斗到底,哪怕是全军覆没。

步兵对抗骑兵,没有坚韧的作战意志,没有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武器装备再上一个台阶,胜利的希望也不大。

而倚寨防守,有壕沟、战车、拒马、寨墙作掩护,又有火炮、弩箭的杀伤。哪怕你全部阵亡,只要不降不退,伤亡比也不会太过悬殊。

孟九成打的主意便是如此残酷,只要花帽军敢来进攻,就跟你用人命来换。

只要伤亡比达到三比一、四比一,甚至是五比一,不到三千人的花帽军又能耗到几时?

慈不掌兵,孟九成这回是狠下心,检验并锻炼红巾军的顽强意志和敢于牺牲的精神。

如果象其他义军那样说败就毫无斗志,说退便撒丫子就跑,如何能击败金军?如果连金军都打不过,以后又如何面对蒙军铁骑?

孟九成觉得自己有些残忍,但现实中的战争更残酷。不能锻炼出一支死战不退、与阵地共存亡的强军,又无法彻底防范骑兵的机动和抄略,再大的根据地早晚也会被打得千疮百孔。

不仅是对红巾军,孟九成还派出信使,向彭义斌通报了向淄州作最后推进的布置和战术。

本来,孟九成把彭义斌的部队摆在东路,就有照顾的意思。反过来说,也有些小瞧,他更相信红巾军的战力。

对此,彭义斌一方面感激,一方面则憋着口气。但武器装备不如红巾军,部队的训练编制也不如红巾军,历来的战例更是差得很远。就算他有些被轻视的不满,也只能认了。

接到孟九成的书信,彭义斌也存了较劲的心思,召集众将,声色俱厉地下达了命令:筑营建寨,三里一营,每营守军两千人,向淄州推进;若遭敌人攻击,营寨守军必须死战不退,擅退者斩!

彭义斌不知道什么人道,孟九成知道,但现在却不是讲这个的时候。

极端的服从意识,严酷的纪律保证,这是一支强军必须具备的条件,没有这两样,就根本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而此时下达这样严酷的命令,时机还是很正确的。金军明显处于不利的情势,会有人选择投降吗?

所以,投降或许能多活些时日,但最后的结果可并不美妙。

尤其是红巾军,表现如何可是直接与家人挂钩。

一旦被定为逃兵,自己的脑袋保不住,家人也要受到牵连。不仅所有的优惠政策全部取消,还要被没收房屋田产,被迁离本乡,甚至是被罚苦役。

这是孟九成又一个不讲人道的措施,但施行以来,效果却是相当的好。

没错,这就是典型的株连政策。类似于蒙军的军纪:一人逃跑,战友全部处死。你想逃跑,别人也不会答应。

也正是因为这样严酷的军纪,使在蒙军在战场上成了永不后退的军队,令敌人感到恐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