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南宋英豪传 > 第一百零一章 形势有变,再度征战

南宋英豪传 第一百零一章 形势有变,再度征战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0: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青岛,孟九成逗留的时间足有一个月,亲眼看着海军又增加了数艘海船,又扩充了千余水兵。

有蓉儿在,黄老川的招安收编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海盗战力不行,但操船行舟却是好手,这也是孟九成所看重的方面。

尽管孟九成有招闽粤等沿海百姓前来山东定居的想法,但现在,有多少人会舍弃安全,跑到这战乱之地?

就是海军中的水手,也是临时雇佣,或是海商为讨好孟九成,或是个人图慕高薪,都不是长久能依靠的。

而要通过学习,自己培养出合格的水手,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何况,那些雇佣来的水手,很有可能在教授的时候还有所保留。

如果黄老川被招安,那情况就大有不同。只要在岸上定居下来,孟九成也就控制住了海盗。

而要想在孟九成这里混得好,家眷也跟着沾光,他们就得表现,就得卖力。

所以,孟九成可以拿出优厚的条件,就是要海盗们在这里安家,完成军人的转变。

当然,如果红巾军继续强势,根据地继续稳固,时间长了,也会有南方沿海百姓前来定居。

毕竟,象福建路那样山多地瘠的地方,能出海盗,也说明了生存的艰难。

本来,孟九成是想等黄老川带着儿子和手下到了以后,商谈完毕再离开青岛。

但形势的变化,使他不得不改变计划,提前动身,赶往穆陵关。

显然,金廷对仆散安贞在山东的表现不甚满意。完颜珣这个老年痴呆症患者,调回了仆散安贞,派出了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出镇山东,对付义军。

这位重量级的人物便是尚书左丞侯挚,金廷下旨,侯挚行省于东平府,权任本路兵马都总管,负责对付红袄军。

说到侯挚,可不是个简单人物。原籍是山东东阿人,明昌二年进士,乃慷慨有为之士。

贞祐三年(公元1215年)四月,时任太常卿的侯挚向完颜珣上奏救国之良策九项,虽然并未被完颜珣全部采纳,却赢得了完颜珣的赏识。

所以,完颜珣决定给侯挚一个建功立业的考验机会!

这可能算不上是错误的决定,但却非常的不是时候。

仆散安贞正调遣各路人马,攻打霍仪等部义军,他的离开,立刻使进攻陷入了停顿。

虽然只是暂时的停顿,但各路义军还是得到了喘息之机。

原来依附于刘二祖的郝定所部,已发展至六万余人,在滕、兗、单诸州纵横攻掠,又利用攻破硇子堌所得的战船,侵扰黄河两岸。

从表面上看,郝定所部义军的迅猛势头已成功超越两位前辈杨安儿和刘二祖。

于是,春风得意之余的郝定同志也犯了和杨安儿同样的错误,迫不及待地开始建号称帝了。

皇帝,这真是个令人难以抵御的诱惑,无数英雄豪杰、枭雄武夫都曾无限向往那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

古往今来,在皇帝宝座的诱惑下,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理智和判断。为了过一把当皇帝的瘾,他们甚至忘记了当皇帝的巨大风险。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郝定短视,把握不住人生的方向。在中国的历代农民军首脑人物之中,似乎也没有几个人能够抵得住诱惑。

哪怕只是短暂地获取短暂的皇帝般的快乐和兴奋,而后面临的是灭顶之灾,很多人也是乐此不疲。

刘二祖一死,郝定算是从依附的状态解除开来。

于是,他自称大汉皇帝、设置百官、建立政权,终于当起了红袄军中的第二位皇帝。

这样一来,金军的注意力便被这位新皇帝吸引过去,刚刚履任的侯挚也立刻把郝定当成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好筹码。

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是霍仪终于有机会顺利地接过刘二祖的接力棒。而且,霍仪的组织能力毫不逊于刘二祖,失败后的泰安红袄军很快壮大。

现在,彭义斌、石珪、夏全、时青、裴渊、葛平、杨德广、王显忠等统领的红袄军都纷纷依附霍仪,泰安红袄军的声势为之一振。

趁着金军调整布署,准备对兖州的大汉皇帝郝定动手,霍仪率军出滕州,攻曲阜,再向泰安进军。

同时,霍仪给孟九成送来书信,相约共同行动,攻克泰安后,再攻济南。

孟九成其实是不想有大的军事行动的,尽管对彭义斌、霍仪等义军的火药弹供应一直没有中断。

但霍仪的邀请,还是要有所回应。而且,联合行动并不是兴师动众,把穆陵关的人马调到青石关,万多人马参战,也就够了。

当然,这对红巾军也是有好处的。

首先,能把战线向前再推一步,西线到达莱芜。

其次,各路义军折腾得越凶,金军越腾不出手脚来对付红巾军。义军在外围占的地盘越大,越是能起到缓冲和预警的作用。

如果能攻下莱芜和泰安,孟九成还准备与李全联手,夹击淄州。消灭掉这个横亘于两军之间的障碍,使山东形势并不会因为刘二祖、郝定的战败而恶劣。

其实,孟九成已经写了书信,希望李全所部能对淄州施加压力,为红巾军攻打莱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从现在的形势看来,山东义军以孟九成、李全、霍仪、郝定这四大支为主。

除了郝定,孟九成希望能来个三强会面,协成攻守同盟,尽量守望相助,在宋金开战前稳住局面。

所以,孟九成此次前往穆陵关,并没有带上杨妙真。而是嘱咐她在家坐镇,是胶州还是青岛都无所谓。还有一条,便是借着和蓉儿的亲近关系,把黄老川安置好。

闲话少说,孟九成带领亲卫日夜兼程,赶到了穆陵关。此时,早接到书信的韩守仲,也派副将王仙率三千人马赶到。

不管李全是否会对淄州施加压力,红巾军出动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一万三千多人,胜券大增。

稍作调整后,孟九成便率领部队向西进发,赶往青石关。

青石关城堡,曾是古齐都临淄的南大门,以玉皇山为屏障,借助地势险要,依关而建,有“直淄之门,与南之冲,为出兵索跨”之称。

尽管随着岁月的流逝,青石关的重要性已经不及以往,但也不失为一个险要的关隘。

孟九成率军抵达青石关,与阎通、王敏会合,对进攻莱芜,乃至泰安,进行了一番商议。

“莱芜守军三千,战力不丰,攻之可胜!”王敏伸手点了点地图,说道:“我军可虑者,唯有淄州之敌。听说是花帽军被调来镇守,主将郭仲元也是屡经战阵,如果南下夹击我军,倒是不可不防。”

“花帽军虽猛,但兵力不够。”孟九成说道:“总共不到三千的骑兵,敢倾巢出动吗?”

“顶多出动两千,我军可分兵阻击或伏击。”阎通说道:“末将倾向于伏击,重创或歼灭,为九大王及昔日袍泽报仇雪恨。”

在攻打杨安儿时,花帽军可谓出力不小,自然是让阎通痛恨不已。

孟九成计算了一下兵力,认为要是阻击或伏击的话,五六千人应该是够了。这样,攻打莱芜依然是占着很大的兵力优势。

“或者我们可以等一等,等霍仪的人马离得再近一些。”王敏依然是很稳妥,不想率先行动,“再有,博山一带还有刘小姐的人马,是否可联络他们一起起动?”

孟九成想了想,说道:“如果联络方便,倒也无妨。只不过,他们能起到的作用不会太大。”

残兵败将,在山里又缺乏粮草物资,孟九成说得还算客气。

“我看,可以先出兵一部,堵住淄州金军南援之路,再向莱芜进攻,可为万全之策。”王敏退而求其次,又提出了建议。

孟九成点了点头,说道:“就依先生。嗯,就派王仙率两营人马,北进博山,设寨筑垒,阻击金军。”

“我愿随王将军前往。”王敏主动请缨,要随军赞画。

“那就有劳先生了。”孟九成拱了拱手,说道:“开到地方后请立刻回报,我军便向莱芜进发。”

其实,青石关也能起到阻挡金军的作用,只不过还有漏洞。北进博山,则算是彻底堵住了从淄州南下的金军。

…………

“妖术?天雷?”莱芜守将蒲察李家皱起了眉头。

他的面前是几个以前曾见识过红巾军火炮之威的幸存金兵,是被蒲察李家挑选来询问情况的。

红巾军从青石关出动,向莱芜进发,蒲察李家意识到敌人要来攻打,便紧急地了解些敌人的情况。

“大人,确,确实是妖术。”一个金兵在回忆,似乎还因此又有些恐惧,“小的听见了,那真,真是惊天动地的巨响;小的也看见了,一团火光,忽的一下子……”

“没错,小的也听见了,耳朵现在还嗡嗡作响呢!”另一个金兵心有余悸地补充道。

“是啊,大人,敌军肯定使用了妖法……”其他金兵也赶忙附和着,说着各自的见闻,夸张着敌人武器的强大威力。

“大人。”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幕僚突然开口说道:“敌军应该是使用了什么妖术之类的东西,此等旁门左道倒也不是不可破。”

哦,蒲察李家猛一抬头,只停顿了一下,便露出恍然之色,说道:“先生有破除之法?”

幕僚点了点头,沉吟着说道:“黑狗之血,便溺秽物,箕器和扫帚,都有破除妖法之效。”

蒲察李家眼睛一亮,赞赏地看了幕僚一眼,深为钦佩他的博学,用力点头道:“此战获胜,公当记首功,我这便让人去布置,先在城外立寨试一下。如果无效,再退回来,婴城自守。”

…………..

显然,对于金军敢出城作战,孟九成还是感到些意外的。接着,他又接到了阎通的情报。

出于谨慎,前锋阎通面对敌人的营寨,并没有马上进攻,而是先侦察刺探了一下。

他带着些亲卫在金军的营寨前转了转,然后掩着鼻子撤了回来。

“这是什么阵式,臭得老子差点吐出来。”阎通与参谋和其他军官进行了商议,想解决他的大惑不解。

“这可能是金军搞出来的什么法术或法阵。”一个军官猜测着说道:“估计是想克制我军的火炮。”

阎通看了看其他众人,都表示出了赞同的意思,便点了点头,脸色凝重地说道:“我看先不要仓促进攻。敌人已布法阵,火炮能否被克制,不得而知,等孟帅到来再作计较不迟。”

有个军官比较心急,更对火炮很有信心,便转头询问炮兵军官,“孟帅可曾教给你们,如遇敌军摆出克制法阵,应当如何?”

军官有些茫然地摇了摇头,说道:“孟帅从未说过此事,只是叮嘱防潮,以及射击前要仔细观测,点火时要注意安全。”

阎通想了想,说道:“想来此事十分隐秘,孟帅不欲让人知晓。我先派人向孟帅报告这里的情况,请他定夺。”

其实,当孟九成得到飞马快报后,很快从中军赶来。听到阎通等人的讲述,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阎通看到孟九成的表情,以为他不懂其中关窍,赶忙轻咳一声,说道:“污秽可破法术,箕器和扫帚都是日常沾染污秽之物的器具,亦有此作用。”

孟九成张了张嘴,但看见众人都是一本正经的样子,又把“扯淡”两个字咽进了肚里。

什么狗屁的粪汁、箕器和扫帚,除了增加臭气外,屁用也不顶。

孟九成沉吟了一下,知道此时开展科普教育显然不是时候,而且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还要加上实例证明,才能说服这些在思想上已经根深蒂固的将领。

所以,他选择了一个较简捷的方式。

“邪道小技,不足为虑。金人气数已尽,金军烧杀抢掠,罪恶昭彰。我军替天伐罪,百无禁忌。”孟九成充满自信地下了结论,能看到众将脸上的表情都是一松,如释重负,不禁心中一叹。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