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南宋英豪传 > 第七十章 近忧,远虑

南宋英豪传 第七十章 近忧,远虑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0: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知道你这小子有本事。”萧英也笑了起来,说道:“金国已经日薄西山,我看这河北、山东,早晚是要放弃的。接下来,恐怕就是很复杂的局面了。蒙军,可是很难对付。”

看到萧英的神情转为郑重严肃,孟九成也收起笑容,沉声说道:“五师父看得透彻,蒙军确实是我们的大敌。我估计,再有两年多的时间,就会与他们交手作战。那时候,就不会象现在这般轻松了。”

萧英点了点头,嘿然一笑,说道:“你既能作出时间上的判断,看来是有信心的。嗯,我们这几个老骨头,想过安生日子,就要看你的了。”

“几位师父正当壮年,何谈老字?”孟九成笑着拍了记马屁,说道:“五师父更是厉害,马上就要有儿女啦!”

作为一个男人,萧英听得是心花怒放,开怀大笑。笑毕又用手拍着孟九成的肩膀,说道:“臭小子,你也要多卖力气啊!媳妇儿很壮实,肯定耐得住那什么。哈哈!”

耐得住啥呀?说得这么粗俗。孟九成苦笑连连,半晌无语。

…………

刘佑虽是宋人,但从一介商贾成为一州刺史,却是不亚于一步登天。

借助于与楚州应纯之的关系,以及达成的协议,过淮河购粮不仅快捷,且价格较低。这对于平抑外商贩粮的价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海州本地的粮食供应虽然还是没有敞开,但多余的粮食却是充作军需,并不是真的缺乏。

“李钰和应纯之对我们的态度较好,宋廷依然不敢公开接纳归北人,害怕得罪金人。”刘佑是很希望红巾军被宋廷接纳,从而名正言顺的,但形势使然,南宋朝廷就是那个德性。

“宋金一旦开战,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孟九成显得信心满满,尽管他并不把希望都放在南宋,主要还是在图谋自力更生。

刘佑对此倒是不太确定,“金国虽衰势难挽,但宋廷也无意开战。恐怕,还要等上很长时间,等金国更加衰落时,才有可能吧?”

孟九成笑了笑,没说主动开战的是金国,而不是南宋。

自己已经半残,蒙军、西夏不消停,还要向南宋进攻,这头脑的不寻常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和理解。

所以,说出来没人信,孟九成也懒得未卜先知。但他却在暗中做着准备,形势一变,他便有相应的计划和改变。

说到底,现在的金军并不是孟九成心目中的大敌,南宋也不是他要死心投靠的势力。

尽管孟九成迫于现状,要做出某种姿态,甚至是非常逼真,但最后的结果却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一点,刘佑是肯定不能告诉的。毕竟,刘佑是宋人,他希望孟九成能与南宋交好,甚至是被接纳为宋臣,他的官职也就是名正言顺了。

孟九成对刘佑的器重也是别有用心。利用他是宋人的原因,利用他和应纯之的关系,从南宋得到粮食、物资,甚至是工匠的支持。

当然,刘佑虽为一州刺史,但周围的幕僚都是北人,军权又掌握在萧英手中,他是不能够对孟九成构成威胁的。

何况,孟九成觉得刘佑也不是不能够争取,成为与自己一心的下属。尽管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作很大的努力。

诸事商议已毕,孟九成把刘佑送出去,方才回屋。独自坐在桌案前,他收起那副自信沉稳的神情,摇头苦笑不已。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钱粮既是扩张的资本,也是桎棝发展的枷锁。就算把官僚机构精简到最小,用土地充军饷,但粮食呢,却一直是令孟九成感到头痛的事情。

如果有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那还好说,可战事一个接着一个,就必须维持一支数目众多的军队。

给军队供应粮食,又不能象对老百姓那样,有点米,再掺着蔬菜,饿不着就行。

所以,尽管有软妹系统的帮助,有镜子、香皂等的收入,现在的财政和后勤依然有些紧张。

而且,现在孟九成的身份有些尴尬,说得好听是一方霸主,说得难听就是占地称雄的贼寇。

没有叫得响、站得住的身份,孟九成想用高官厚禄笼络,或者用“施恩德,赐民爵”来敛财,也是难以奏效。

“施恩德,赐民爵”是汉朝曾经实行过的政策,到了西汉时,又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赐爵,即国有喜庆、大捷等,都可以赐百姓爵;另一种是鬻爵,便是逢财政困难的年度或者内外用兵筹措军费时,则募民以钱、粮食、奴隶入官府,可换取爵位。

因为获得爵位的人,可以获得封邑(高等级爵)、免除部分或全部赋税徭役、减刑、优先担任官职等。

所以,人民多买爵位以逃避赋税徭役。到后来,朝廷又往往以各种理由征发有爵位的人并加以种种其他负担以代替赋税徭役。渐渐的,民爵也就无人再买,也不再为人所重。

凡事有一利,便有一弊,民爵也是如此。孟九成认为可以给有功于国家的平民一个荣誉头衔,并且享受一定的特殊待遇,以为彰显。

但如果给予的特权太大,则又会产生负面效果,产生新的不公平。

因此,孟九成虽然不能用加设民爵来敛财,也只是觉得稍有遗憾而已。

如果象杨安儿那样“称王建制”,自然可以解决这个名义问题。但所失要大于所得,孟九成已经想得很明白。

首先是树大招风,不仅吸引金军的仇恨,且与其他义军也容易产生隔阂,导致被孤立;

其次是可能失去南宋的支持,南宋对类似义军这样的部队,一直以来的政策都是矛盾的。既想利用,又担心其坐大。孟九成称王,则必然引起南宋的疑惧。

所以,孟九成采取的策略便是低调,换句话说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急于称王是历代农民起义军领袖的通病,只有少数头脑冷静的人是例外。

秦末时,陈胜不听张耳、陈余忠言,过早称王,导致内部分裂,将领不服从命令,被秦军各个击破。

元末时,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等也纷纷称王建立自己的政权,纷纷败于富有远见的“缓称王”的朱八八。

再看眼前,先有杨安儿“称王建制”被金军所败,后又有郝定自立为帝,也是很快败亡。

这些教训太多太多,如果孟九成还不吸取,那他可真是枉为穿越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