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南宋英豪传 > 第二十一章 大形势,四娘子来了

南宋英豪传 第二十一章 大形势,四娘子来了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0: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现在的形势下,只要金军不来攻打,孟九成也不想再度出击,刺激金军。

但发展商贸固然重要,没有强军的保护,连地盘都守不住,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孟九成以周到的礼数接待了刘佑等南商,并把诸项措施尽数告知。两三天后,他见已经比较顺遂,便把事务交给朱明派来的官员,率领亲卫离开青岛,前往胶州坐镇。

此时,完颜伯德兵败身死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金军主将仆散安贞的耳中。对这个消息,他是将信将疑,不敢相信。

但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军队的布署已定,所部马上就要攻打在淄州、临朐一带活动的由李全的红袄军。所以,此事也只能以后再处置了。

而由于大形势的恶化,仆散安贞已经深感金军的后劲不足,大股的红袄军能被击败,但要彻底剿灭,已经力不能及。

金廷南迁的怯懦行动,极大地动摇了人心。当蒙古军再次到来时,各地女真将领中的投降派和契丹、汉人官吏,以及地主豪强纷纷降蒙。

首先起兵的,是驻在中都以南涿州、良乡一带以契丹军为主的?军。契丹军和?军在金朝遭受最为沉重的压迫。宣宗南逃,契丹军杀金朝的主帅兖昆,推契丹人斫答、比涉儿、札剌儿等为首,起兵反金,向蒙军投降,策划北攻中都(现北京)。

成吉思汗在桓州得知宣宗南迁,契丹军来降,随即派蒙古将领三木合拔都与金朝抚州的降将石抹明安(契丹人)和涿州的降将王楫(汉人)率领蒙古军南下会合。石抹明安、王楫等军进攻古北口,连续攻下景、蓟、檀、顺等州。

而刚刚迁都的金廷,正忙于布署关河防线,无力加强在山东的金军。这就使仆散安贞深感兵力不足,集力攻打或能成功,但要守卫州县,甚至追剿溃败的义军,都显得力不从心。

“形势难挽啊!”仆散安贞虽有名将之才,在大形势下却深感无力,更对金廷内部还在内斗而愤懑。

不到百年,金人的汉化可谓是极快极深,也是极彻底的。以世宗、章宗为例,皆醉心汉学,章宗甚至被高评为“较汉天子亦不逊色”。

在深度汉化的同时,金廷官员也学到了很多的陋习陈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这可能也是人的本性,与汉化无关,但内斗不止,确实是金国衰落的一个原因。

恐怕仆散安贞不会想到,他的下场有多凄惨。不是死于战阵,而是死于谗言。由征宋英雄到叛国者,仆散安贞不仅人头落地,还搭上了两个儿子。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在历史的大形势下,名将也没有扭转乾坤之力。

相比较而言,孟九成在军略上肯定不如仆散安贞,但他也有自己的优势,那便是借势而行。

在胶州坐镇没多久,孟九成便以韩守仲为大将,率军出动,占领高密;同时,王忠峰和郑茹芯由密州(诸城)出兵,向北攻掠,逼近安丘;郑四安派兵增强沂水的防守,以防备临朐被金军攻破而南下。

现在的安丘,由归附于李全的国安用所部占据。李全若败,金军很可能继续南下,攻打安丘,从而威胁到密、莒两州。

预先防范金军的威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孟九成加强了对刘二祖所部的武器支援的力度,并在来往书信中达成了协议。两军在以后的作战中,相互配合,守望相助。

其实,孟九成不奢望在遭到金军攻击时,刘二祖能全力增援。但只要刘二祖所部能趁机搞些动作,哪怕是玩玩围魏救赵的把戏,对红巾军来说,也是很大的帮助。

对于李全、刘二祖等义军,孟九成的心理还是有些矛盾的。既想着能联合作战,又担心他们成事不足。而且,即便他想联合,也有些孤掌难鸣。

比如说孟九成想支援国安用守安丘,想增援临朐的李全,人家还不领情,甚至怀疑他要夺其地,并其军呢!

所以,孟九成只是派人送了书信,透露了自己的意思,进军占地却把握着分寸。

兴许只有他们败了时候,才会低下头,接受自己的好意吧?孟九成虽然无奈,可也没办法。

只不过,事情好坏相伴,总有令人高兴和令人不快的。而今天,孟九成得到消息,却是畅快地笑了起来。

………….

即墨,秦代置县,隋朝建城。虽然地方不大,但安置万余人马还是绰绰有余。

杨妙真吃过早饭,信步走向军师王敏的住所。

莱州被破,人马散乱,各自突围。杨妙真仗着武艺高强,弓马纯熟,带领一部人马杀出重围,却与乃兄失散。

杨妙真突围后,陆续与阎通、孙武正等部会合,暂在岠嵎山安营。随后,其母舅刘全、侄子杨友又各收拢残兵,前来会合,部队逐渐扩大至一万多人。

但岠嵎山狭小,周边地区饱受战乱,物资匮乏,难以养军立足。而杨友作为杨安儿的义子,又想继承父业,承袭九大王的称号。因其年轻,又不太懂军事,平常更没有什么战功,众将不服,闹得差点分裂。

多亏刘全,身为长辈,在军中也有些影响。与众人商议之后,推举杨妙真为首领,尊称其为“姑姑”。

成为军中首领,也意味着肩上的责任,杨妙真接受军师王敏的建议,率军向莒、密州转移,想与红袄军元帅方郭三会合。

几经周折,杨妙真所率人马进入密州,在华山镇与红巾军前哨人马相遇。

尽管孟九成折腾得挺来劲儿,可那时的交通和通信实在是不敢恭维,逃难的民众又都是向南而去,他的名声倒还真不为杨妙真所知晓。

但既是同属义军,杨妙真所率人马经过长途转战跋涉,也是困顿不堪。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杨妙真也没轻易动武,请人通报孟九成,便暂时在华山镇外扎营安歇。

只不过,孟九成的反应和慷慨倒是令杨妙真等吃惊不小。华山镇让了,即墨县城让了,除了不准劫掠扰民的口头约定外,这支残破的红袄军便是如此轻松地获得了安身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