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南宋英豪传 > 第十八章 青岛商港,聚宝盆

南宋英豪传 第十八章 青岛商港,聚宝盆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0: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以商贸挣钱粮,并不是刚刚开始。打通出海口,并占据临海之地后,最便捷快速的除了渔业,便是晒盐了。

特别是占领海州(现连云港地区)后,又陆续建起了四大盐场。不仅根据地内的生活用盐得以保证,还向刘二祖、彭义斌等义军出售,为红巾军提供了大量的军费。

但钱财虽然重要,要渡过粮荒这段艰难的时期,还是要从南购粮,招徕粮商便是重中之重。

再从长远来看,南北通商的货物也不只限于粮食。棉、铁等战略物资,锦、绸、茶等生活物资,不仅能够增强军队的实力,更能通过商贸为孟九成增加大量的财富。

战乱纷繁,南北互市已经中断很久。手工制品及海外香药等南货在北方能卖出数倍的价钱;北货则有皮货、药材、珠玉等,运至南方,也能获利数倍。

也就是说,孟九成不仅要招徕南商,还要争取北商,增强商品的流动性。在增加商税收入的同时,也给根据地的商业活动注入活力。

所以,孟九成向在岚山的南商发出盛情邀请,也邀请了根据地内的大商巨贾,共聚青岛,为成立商港而征求各方意见。

虽然从战略态势上看,青岛属于新占之地,纵深不大。但名声和优越环境,却是日照和海州所不能比的。因为板桥镇作为市舶司,不仅是宋商知晓,连倭国、高丽的商人也是知道的。

孟九成力求长远,可不是只盯着宋商。而青岛建设得好,政策得宜,也会再次成为宋、倭、高丽等国商船的中转港,从而繁荣商贸,增加收入。

邀请书向各方发出后,孟九成便赶到胶州湾,开始布置防御设施,弥补青岛对外战略纵深的不足。

作为海滨丘陵,青岛地区的山地很多,山岭也有浮山、太平山、青岛山、北岭山、嘉定山、信号山、伏龙山、贮水山等。所以,孟九成觉得筑堡掘壕,在青岛地区形成坚固的防御体系,是很切实的考虑。

况且,现在用不着什么钢筋水泥、要塞重炮,工事的构筑不是太费时耗力。而凭借飞雷炮、松树炮、抛石机,居高临下的倚险防守,红巾军的战力可是很强的。

巡视、布置,孟九成带着一群军官在几天时间内完成了防御体系的规划。虽然还有些粗疏,但已经开始动工修筑,四营驻军也奉令向青岛调动。

青岛,在当时是个弹丸之地,甚至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但孟九成一下子便调来了四千人马驻守,并发动了数千民众,掘壕筑城,显是要把这里建成一座城池的架势。

一个输光了的赌徒,是敢押手、押脚、押命的。但在不需要拼死一搏的时候,很少人会想冒险,多是采取一种稳中求胜的战略。

孟九成便是如此,此时已经不是刚刚起事之时,需要他赤膊上阵,绝地求生。整个战略已经铺开,他倒是更需要时间来稳固,来发展。

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重,这只是在特定形势下的无奈选择。既然守得住,或者有守住的希望,谁会把自己占领的地盘拱手于人?

亲自坐镇青岛,孟九成的工作并不算繁重,干活儿自有百姓、士兵,以及刚刚抓到的俘虏。

而数天后,他邀请的人还没有来,而接到命令的工坊,却由骑兵押运,先送来了第一批镜子。孟九成欣喜若狂,因为他知道,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已经抱到了怀里。

在透明玻璃上贴锡箔,并利用水银与锡的反应,在玻璃上形成一种锡汞化合物,便是最早期的制镜工艺。

为了这个工艺,威尼斯不惜用杀人和集中营式的管理来保密,法国人则不惜重金去收买制镜工匠。而这还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孟九成指导的工坊,从制造透明玻璃开始,到制出镜子,一下子领先了数百年。

数百年的时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暴利,意味着巨额的财富。

当孟九成欣赏着第一批镜子时,眼前便是晃动着炫目的黄白之光。虽然透明玻璃的产量很低,次品率很高,也不及后世的透明度;虽然制造水银镜子相当费时,要花整整一个多月,才能使化学反应完成。

但物以稀为贵。要知道,即便数百年后,法国王后玛丽结婚的时候,威尼斯国王也只是送了一面小小的玻璃镜作为贺礼。这在当时却要算是非常珍贵的礼物,价值高达十五万法郎!

“给镜子都镶上精美的框,然后再做一批精致美观典雅的盒子。”孟九成按捺着狂喜,对跟随而来的几个工匠交代着,为这批镜子做最后的包装处理。

没办法,透明玻璃制造时便大小不一,只好按照最后的不同形状进行加工。而用镜框进行装饰,再加一个精美的包装,无疑会更衬托出镜子的珍贵。买椟还珠的成语,便说明的包装的重要性。

虽然还是不如镀银镜子那么光亮,但比铜镜却强之太多了。孟九成挑了三四块比较大、比较好的镜子,作为打出影响的广告产品。当然不是拿去讨女人欢心,而是为来青岛的宋商准备的。

在历史上,直到近代,中国连一块透明的平板玻璃也造不出来,只能造不透明的琉璃。

可是在封建时代的中国也创造出无数的灿烂文化,这又如何解释呢?怪封建制度吗?好象也不尽然。在孟九成拿着镜子返回住所的时候,他不由得浮起了这样的疑问。

中国科技的确有先进的一面,但是准确的说,中国的实用技术是先进的,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不发达。原因或许在于中国科技发展是由政府推动,研发科技是一种政府行为。

显然,政府对能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经济效益的实用技术感兴趣,而对探索大自然的科学不感兴趣。因为后者投资巨大,短时间内收效甚微。

就象现在,工坊制造的产品都是应急用的,为了应对战争和增强军力、财力。尽管孟九成建起了还嫌粗陋的实验室,投入了一些资金和人力,去搞见效慢的发明创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