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南宋英豪传 > 第四章 粮票=纸钞

南宋英豪传 第四章 粮票=纸钞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0: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尽管粮食是活人命,金银财宝不能吃不能喝,但购买粮食的花费,却也是孟九成所不能长期支撑的。

所以,用重利引诱粮商只是暂时的。他还必须要有赚钱的法门,这才能做到收支平衡。

况且,孟九成要兴王图霸,便不会只限于从南方购粮,还有铜、铁、棉等战略物资,还要招募东南的造船工匠。没有资金,这些也只能是想象中的计划,没有实现的可能。

而就目前而言,根据地算是建立起来了,与金军对抗的局面算是基本形成,可地盘大了,头绪也多了,孟九成必须照顾到各个方面,物资、装备、粮草、金钱,还包括人心,这时常让他感到力不从心。

安置流民,恢复新占领区的重建,维持军队的钱粮,扩大军工生产,支撑政府各部门的运转……各处都要花钱,孟九成确实是煞费苦心。可这种苦和累,却不是平常人所能知道的,只有政务官员,比如朱明,才最是理解。

“孟将军能维持目前的局面,实在是不易,已经是殚精竭虑,竭尽所能了。”此时的朱明,宴请完粮商,便又向属下的官员们发出了感慨。

不管是不是长辈,朱明等人都对孟九成表示着尊敬,特别是在外人面前,努力维护和树立着他的权威。

而直到现在,对于红巾军日后的归属,或者说能否抵挡住外来的威胁,中低层官员还是心存疑虑的。当然,他们也不确切知道孟九成的心思,更倾向于哪边强倒向哪边,不经战乱才是最好的。

“大人所言极是。孟将军东征西杀,打下这片地方,且保得安宁,实在是令人钦佩备至。”当初的胡账房作为最早投顺的文官,已经是日照知县,得到了利益自然对孟九成是感恩戴德,纵有疑虑也不敢表露出来。

又有几名官员随声附和,看似忠心不二。但朱明却知道,日久见人心,板荡识忠臣,顺风顺水自然看不出什么,危难之时才是真正的考验。可他也希望,这种考验不会到来。

“第三期粮票的发行,金银、铜钱的回收,还要抓紧。”朱明不再说刚才的事情,转而交代起工作的问题,“民以食为天,粮食现在是最重要的,可抵金银,发行粮票也阻力最小。到今年年底,在咱们两州数县的地盘内,粮票要成为唯一的流通货币,这是一定要完成的目标。”

所谓的粮票,就是类似宋朝的交子或会子,通俗来说,就是纸钞。只不过粮票不与金银、铜钱兑换,而是和粮食挂钩,以粮食为本位。目前正处在粮食缺乏的时期,把粮食作为硬通货,作为储备金,正是阻力最小的时候。

而这正是孟九成进行的最重要的经济举措,把金银和铜钱从百姓手中回收,逐步使根据地内的流通货币变成粮票类的纸钞。

比如目前定价一斤粮食为一元,你可以拿一元的粮票在官仓兑换一斤的粮食,也可以用粮票来交赋纳税,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只不过,粮票想要从官仓兑换粮食,每一期有一个月的缓兑期。

换句话说,官府是借了一个月的无息粮食,发给老百姓的只是粮票,是未来的纸钞而已。虽然说是占了百姓的便宜,但只要向老百姓证明粮票不是废纸,到期保证兑付,信誉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孟九成这招儿很高明,也采取了最温和的剥削手段。

要知道,南宋也发行会子,并规定“会子”与铜钱通用。但“会子”印刷量逐渐增多,贬值自然是经济规律。而且,国家财政的困难,使得南宋君臣不久便破坏了自己制订的会子的兑界和界额,会子的恶性膨胀使造新换旧都不可能,货币职能自然难以保持。

所以,孟九成知道发行纸币是重要财源之一,起码也是相当可观的第一桶金,但还是很谨慎地控制发行量,以维持币值,也就是粮食能足额兑换为第一保证。等到粮票建立起了信誉,百姓对粮票有了信心,超额发放自然也就没有了大的问题。

朱明对此举措是钦佩并赞同的,眼见的好处嘛,抑制金银、铜钱的外流,并尽量将其收入官府;缓解政府的财政紧张,哪怕只是一个月,也能够喘口气……

“属下等定然尽心竭力。”胡账房又是积极表态。

一个官员犹豫着,终于还是开口问道:“大人,属下听说日后发放官员的薪酬,也要以粮票代替,不知是否确实?”

朱明沉吟了一下,说道:“确实如此。但粮票能足额兑付,你们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至于缓兑期,到时候或是取消了,或是作为官员薪酬的不设,这样也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大人这番解说,下官就放心了。”官员松了一口气,赶忙也学着胡知县,作出了保证。

此时已是夜色阑珊,朱明与众官员商议了一番,才各自告辞散去。

而在岚山佛手湾,在尚未全部修建完成的馆驿内,商人刘佑站在窗前,望着天空,已经是醉态全无。

天空里,被灰白色的云块所掩蔽住的月亮正突出包围,露出皎洁的玉面。云块如战败了似的,无力地四下消散,将偌大的蔚蓝的天空,完全交与月亮,让它向着大地展开胜利的光明和微笑。

刘佑是楚州的商人,有大侠之名。这在当时,并不是由于他武功有多么多么高,而是因生性豪爽仗义,胆大敢为。

在今年年初,刘佑曾去过登州,不仅受到了杨安儿的礼遇,还被任命为军官。在这一点上,杨安儿还是有些眼光的,对宋人都是以礼相待。但到底是为了粮食物资,还是真有投宋之心,倒是不好判断。

刘佑回去之后,本想再来,可那时淮水的封锁还未取消,由淮入海并不通畅。又兼他家中有事,便耽搁下来。

等到封锁解除,刘佑却又得到了南下流民所传的两个消息,杨安儿被金军在莱州围攻,红巾军在岚山佛手湾以十倍价格购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