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 880 务实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880 务实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8: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不管是在那个国家,除非是个别天才,想要出人头地,大部分时候都是要论资排辈的。

之所以是“大部分时候”,是因为在某些特殊时刻,这个论资排辈的过程会变得非常简单,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很明显的一个事实,美国立国已经超过了一百年,现在阶级已经开始固化,哪怕陆军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想要在军中崭露头角也不容易,但是在清国不一样,如果严顺回清国造反,那么清国就处于改朝换代时期,这时候秩序不会起主要作用,新的利益集团会取代既得利益集团,今天的一个大头兵,说不定就是明天的将军,这就是所谓的“从龙之功”,早一天加入,就会早一天得利,如果不是李牧在美国枝繁叶茂,那么李牧都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李牧对另一个时空中的“岛链”印象深刻,所以在李牧的设想中,不管是琉球还是吕宋,甚至是日本,都应该在华人的视力范围内,也就是说,所谓的“第一岛链”,应该是华人对抗西方社会的第一道防线,而不是西方社会用来封锁华人的工具。

这个设想看上去很难实现,实际上不一定,琉球在白起和潘廷珍的控制下,吕宋在林向海的控制下,日本的德川立言只是李牧控制日本的工具,李牧已经打下了坚定地基础,未来,就看清国的有识之士能不能把这些因素整合到一起。

或者说,就看严顺在这个基础上,能做出什么样的成就。

当然了,要给严顺创造更好的便利条件,还需要华盛顿的配合,李牧为此到华盛顿找阿瑟,希望能得到太平洋舰队的支持。

阿瑟最近正在为《詹姆斯·布莱恩法案》和国会进行角力。

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当阿瑟向国会提交《詹姆斯·布莱恩法案》之后,赞成通过的大部分都是共和党人,而反对通过的,却大部分都是民主党人。

这不难理解,从亚伯拉罕·林肯开始,共和党已经连续执政二十年,二十年来,共和党在联邦各级政府中一直占据着绝对优势,民主党的势力却被一再压缩,共和党作为既得利益者,控制着联邦政府的方方面面,以前共和党人反对文官制度,一部分原因是大部分共和党人对于局势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还认为共和党可以一直压制民主党,所以对文官制度不以为然,另一方面当然也和海斯的操之过急有关,如果海斯上任时没有那么急迫的因为拉拢盟友向民主党过多让步,那么共和党也不可能一味拆台。

现在情况不一样,二十年来,国民对于共和党的厌倦在加深,民主党不仅在南方州卷土重来,好几个原本共和党的票仓也出现动摇,大部分共和党人开始认识到,如果共和党不主动求变,那么迟早有一天,共和党会丧失通过南北战争争取的民心,将总统位置拱手相让。

这种情况下,努力求变就成了大多数共和党人的共识,而很明显《詹姆斯·布莱恩法案》是个突破口,人人都知道政党分肥制迟早要结束,最起码要表面上结束,既然这样,共和党为什么不用主动结束政党分肥制,来争取选民更多的好感呢?

同样的道理,民主党希望结束政党分肥制,但是希望能在民主党手中结束政党分肥制,所以阿瑟主动提出《詹姆斯·布莱恩法案》,符合美国的利益,但是并不符合民主党的利益,所以更多的民主党人反对《詹姆斯·布莱恩法案》。

是的,这就是民主,别说什么利国利民,两党执政最大的弊端是政策没有延续性,只看重短期利益,不会注重长远,因为谁都不知道,谁能赢得下一个任期,那么考虑长远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选民不会理智分析,他们也只看重眼前利益,谁在任期内能给他们带来更多好处,他们就把选票投给谁,至于政策——

抱歉,二十一世纪,还有很多美国人认为地球不是平的,因为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猫就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推下去。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是论据——

好吧,只能说美国人真可爱。

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人都这样,就别指望十九世纪的美国人有多么理智了,美国是个狗都能当选市长的国家,这不是开玩笑而是事实,虽然有点荒谬,但是也能客观反映出,民众对于领导的态度。

对于美国来说,阿瑟提出《詹姆斯·布莱恩法案》绝对是件好事,所以《詹姆斯·布莱恩法案》在参议院第一次表决就获得通过,但是在众议院,《詹姆斯·布莱恩法案》却遭遇阻力,接连两次表决,《詹姆斯·布莱恩法案》都没有获得通过,所以阿瑟见到李牧之后,马上就向李牧提出了这个问题。

“通不过我也没办法,我不是参议员,也不是众议员,我已经尽可能的在帮你了,你应该去和民主党籍的议员们吃饭,而不是让我帮你想办法。”李牧才不会自找麻烦,四年后李牧还不知道要支持谁呢,所以这时候李牧最好的选择是隔岸观火。

就目前所知,格罗弗·克利夫兰和本杰明·哈里森都有可能参加下一任总统大选,李牧和他们俩的关系都不错,支持谁都没关系,不管是谁上台,都会给李牧最大程度的支持,所以李牧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到时候再说吧,万一本杰明·哈里森不参选呢?

那李牧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我才不会和那些民主党籍的议员们吃饭,就算请他们吃饭,他们也不会支持我的提案,其实通不过也没关系,我能提出这个议案,就表示我没有尸位素餐,这就够了——呃,你刚才说什么?你要回清国吗?”阿瑟根本没有听清李牧刚才说什么,见到李牧实在是太高兴了,虽然是工作时间,阿瑟还是忍不住喝了一杯。

李牧和阿瑟并没有在总统宫见面,而是在落樱湖畔李牧的家里,李牧不想去总统宫,每次去李牧都感觉很压抑,落樱湖更好,至少这里是李牧的地盘,李牧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

“不,我不回,是里奥,里奥代表远东公司去清国,如果清国不能满足远东公司的要求,那么里奥或许会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或许到时候会需要太平洋舰队的配合。”李牧把严顺的个人行为隐藏在远东公司的集体决策内,这样谁都没理由反对。

远东公司不是李牧一个人的公司,洛克菲勒、J·P·摩根、亨利·杜邦,甚至阿瑟都是远东公司的股东,李牧和洛克菲勒只是远东公司的执行董事,让严顺以远东公司的名义去清国,那么就成了远东公司开发清国市场的行为,这样一来,无论严顺做什么,都可以让人接受。

别小看企业的作用,现在还是十九世纪,企业行为很多时候都是政府行为,鸦片战争就是东印度公司一手推动的,所以如果严顺开发清国市场的行动受挫,那么不管严顺到时候做什么,都很符合企业一贯的作风。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远东公司在吕宋不是做的很好吗?”或许是喝了酒的缘故,阿瑟的反应有点慢,但是在注意到李牧无奈的表情后,阿瑟马上就反应过来:“好吧,好吧,为了给所有的股东争取更多的分红,远东公司应该不断开拓业务——你们这帮人真是,从来就不肯消停一点。”

阿瑟说的很对,很多时候,政客的行动力和商人相比简直就太滞后了,什么人对于扩张最热衷?不是政客,也不是军人,而是商人,对于扩张,政客要承担风险,军人要承担伤亡,商人付出的只是成本,一点点钱而已,但是如果成功,就可以获得十倍百倍的利润,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意了。

“消停?怎么消停?继续深挖美国市场,或者开发欧洲市场?不不不,美国市场要深挖,欧洲市场也要开发,但是远东市场才是未来最大的利润增长点,和美国、欧洲相比,清国就是全世界最后一片肥沃的处女地,英国人和法国人靠鸦片打开了清国国门,但是并没有打开清国市场,我们获得的好处也仅仅只是可以在清国自由经商而已,这里的‘自由’还是要加引号的,如果可以彻底开发清国市场,你有没有想过对美利坚来说意味着什么?”李牧开始秉承财帛动人心,阿瑟虽然是政客,但是阿瑟也同样是商人,李牧相信阿瑟能听懂。

阿瑟确实是听懂了,和开发欧洲市场相比,很明显是开发清国市场更简单,至于深挖美国国内市场,这一点不用急,反正肉烂了都在锅里,尤利西斯·格兰特在任期间制定的那些政策还在发挥作用,欧洲企业进入美国都要受到极大限制,这些规定并不符合“自由贸易”的精神,但是谁在乎呢,和国家利益相比,精神!

呵呵。

李牧的态度很简单,当初英国人和法国人通过鸦片战争迫使清国打开了国门,现在美国也能故技重施,如果远东公司在清国的开拓行为一帆风顺就算了,如果不行,那么远东公司就需要太平洋舰队的支持,哪怕通过战争手段迫使清国屈服,那也是值得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列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拳只是个导火索,即便没有义和拳,也会有其他导火索,落后就要挨打,施暴者很多时候最根本的底气在于,打你是因为打得过你,至于那些理由,仅仅只是理由而已,就和那个不知道应不应该戴帽子的小白兔一样。

阿瑟没有想到的是,李牧确实是想发动战争,但是发动战争的目的并不是打开清国市场,或者说并不仅仅是为了打开清国市场,李牧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政府,这其实和美国的利益也不冲突,推翻清政府之后,难道建立的政权就会封闭国门吗?

肯定不会。

“里姆,事情没那么简单,你也知道英国人和法国人对清国市场垂涎已久,英国人和法国人不会坐视我们在清国为所欲为,清国和琉球、吕宋不一样,这个市场太大了,我们美国吃不下。”阿瑟对于时局的判断还是很清醒的,李牧都知道清国是全世界最后一块肥肉,英国和法国当然也知道,所以这些年来清政府才能维持统治,慈禧太后要不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清政府恐怕早就被那些蠢蠢欲动的地方督抚取代了。

“切斯特,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美利坚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清国角力,我们都知道清国有无数的利益,谁都想独占,即便不能独占,也不能被其他人拿走,所以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说:门户开放。”李牧向阿瑟提出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或许提出的早了点,但是肯定可以转移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注意力。

嗯,原本应该还有俄罗斯人的,但是俄罗斯人现在元气大伤,没有精力考虑清国的问题,随着海参崴州的成立,俄罗斯人也要开始考虑西伯利亚的安全,和清国相比,西伯利亚才是俄罗斯的核心利益。

在另一个时空中,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在1899年提出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的核心是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这其实就是个分赃协议,根本没有考虑到清国的反应,实际上西方列强也从来没有考虑过清国的利益,这一点西方人一直都很务实。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