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 873 束手无策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873 束手无策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8: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关于军事法庭,全世界都有这方面的规定,军人实在是太特殊了,他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要摒弃私人情感,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难免会有伤天害理的事发生,这时候法律并不适用于军人,尤其是那些驻外的军人,二十一世纪驻日美军经常爆发丑闻,日本法庭却没有审判权,这和清国现在盛行的“领事裁判权”本质上是一样的,很难想象这种情况在二十一世纪还会被执行,但是在日本就天经地义。

美国比较特殊的一点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正规部队都不允许在国内使用,如果是治安需要,那么有国民警卫队,所以很多时候,哪怕是发生了严重的灾害,美国大兵也会对处于困难中需要帮助的的灾民无动于衷,不是他们不想帮,而是法律不让帮。

这么解释的话,似乎阿瑟的话也能说得通,毕竟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的学生也有军人身份,但是这不是李牧想要的答案,如果牵涉不到华裔,李牧才不管什么军事法庭,但是牵涉到华裔,军事法庭的存在就是不合理的。

“好吧,好吧,我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给我几天时间,我会给你个合理的答复。”阿瑟很难拒绝李牧的要求,不是因为詹姆斯·加菲尔德的前车之鉴,而是因为李牧和阿瑟之间的友谊。

李牧要的就是这句话,如果可能的话,李牧也不想和海军闹矛盾,反正不管最后的调查结果是什么,都不会对华裔学生不利就是了。

既然不会牵涉到华裔学生,那么要付出代价的只能是清国学生。

这很悲哀,但是没有办法,虽然李牧也是出身幼童出洋肄业局,但是和其他“留美学童”相比,李牧更重视美国的第二代华裔们,那些“留美学童”不管取得什么成就,最终都要回到清帝国,美国的第二代华裔不一样,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会在美国成家立业,他们取得的任何成绩,都会提高美籍华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

其实就算没有这档子事,幼童出洋肄业局的状况也不算好,1872年,清政府向美国派出了第一批留美学童,李牧就是其中之一,之后的三年内,清政府一共向美国派出了三批留美学童,之后这件事就被搁置,再也没有留美学童远赴重洋。

至少清政府是不再组织了,算算时间,1875年,那时候李牧已经崭露头角,大概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清政府终于发现“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事,似乎也不怎么靠谱。

从1872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年,当年的那些孩子,现在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当年的平均年龄是十二岁,现在刚刚二十出头,这个年龄段正是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而这些孩子们的生活却和清帝国发生了脱节,可以说是他们的三观是美国社会为他们塑造的,这种情况下,他们还能不能适应清帝国的节奏,还能不能按照清政府所想的那样回国匡扶社稷?

根本不可能!

李牧虽然脱离了幼童出洋肄业局,但是一直都关注着那些“同年”,据李牧所知,那些留美的年轻人里,有人和白人姑娘产生了恋情,有人信奉了基督教,甚至有人剪掉了辫子,在迎接幼童出洋肄业局信任主官的仪式上不愿意跪拜,这任何一桩在清政府看来都是大逆不道,几年前清国内部就有人建议撤回全部留美学生,清政府考虑到和美国政府的关系,一直没有实施,现在看起来,距离幼童出洋肄业局撤销的日子不远了。

是的,李牧知道留美学生中有人“大逆不道”,清政府自然也是知道的,清政府之所以不敢把人撤走,是因为只要撤走,那就代表着对美国教育的否认,这个后果清政府承担不起,看看现在清帝国的周边,法国人在清帝国南边的安南厉兵秣马,东边的琉球和日本几乎成了美国的殖民地,北边的俄罗斯面对美国人也一直在退缩,清帝国现在如坐针毡。

作为美国华人的代表,李牧其实很想拉那些“同年”一把,但是这件事并不容易,美国可以接受李牧从清帝国移民,但却不大可能接受李牧公然挽留那些清帝国的“公派留学生”,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既然是这样,李牧也就只能坐观其变,好在,幼童出洋肄业局散伙的日子不远了。

返回纽约之后没几天,李牧就收到了阿瑟转过来的调查报告,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的结论和李牧设想中的一样,“泄密事件”的确和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中的美籍华裔无关,当天,所有的美籍华裔就恢复了正常学习,而三名清政府的公派留学生却被开除学籍赶出校园。

结论一出,陈老头马上赶到纽约向李牧求助。

陈老头现在已经不是幼童出洋肄业局的主官,而是清国驻美大使,数年未见,陈老头愈发年迈,再加上幼童出洋肄业局的现状,陈老头眼中满是血丝,这让李牧都感觉于心不忍。

“一百二十个孩子,他们来到美国之后平均接受了一年多的语言学习,然后开始接受系统教育,到现在才不过仅仅九年时间,他们中已经有二人拿到了耶鲁大学的毕业证书,目前正在耶鲁就学的有二十人,八个人在麻省理工学院,三个人在国王学院,一个在哈佛大学,明年会有更多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只需要再过两三年,他们都能学成归国,成为栋梁之才,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这件事可大可小,你该知道一直有人不赞成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如果那些人借题发挥,现在将这些即将学成的学子召回,那么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将归于平庸,这些年花费的金钱和心血将全部付诸东流,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要开除就让他们开,我们不学军事,只学科技,李牧你也是幼童出洋肄业局出身,难道忍心看到他们就这么中断学业黯然归国?”陈老头为了清帝国可谓呕心沥血,只可惜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陈老头口中的栋梁之才,在清帝国统治者眼中都是家奴,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

其实华人的潜力有多大,从这些孩子身上就能看出来,一共120个孩子,除了病故的之外,现在还剩下九十多,这九十多人中已经有两个人拿到耶鲁大学的毕业证,有三十多个人正在大学中学习,过两年能上大学的人会更多,这个成才的比例,的确是有点可怕,怪不得清政府会担心,这要是有更多汉人的孩子接受新式教育,清政府还能不能维持它们的统治?

或许他们更应该担心,他们的统治能维持多长时间。

差点忘了,在幼童出洋肄业局的记录上,李牧也是已经病故,而且是最早病故的那个,刚下船就死了的那种。

关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的结论,其实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清政府这些年厉兵秣马,不仅全世界的买军舰,自己也创立了好几所海军军官学校,美国人不让学就算了,清帝国可以自己培养海军军官,陈老头担心的是,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可大可小,放在前几年或许没问题,放到现在就有可能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万一清帝国借题发挥,到时候就覆水难收了。

“陈大人,我了解你的心情,也知道我的那些同年天资过人,但是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我真的影响不了,如果可能,我可以把他们安排在斯普林菲尔德理工学院继续学习,我可以保证,他们接受的教育不比在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接受的教育差,未来的成就可能更好,问题在于,这件事不是咱们能决定的,这件事的主动权在清国,如果清国执意召回所有留美学生,那么不管咱们怎么做都没用,除非那些学生愿意抗旨不回。”李牧真的没办法,之前在华盛顿,李牧就和阿瑟讨论过这个问题,阿瑟也没办法,如果清政府要人,华盛顿却不放人,那就成了华盛顿理亏,阿瑟愿意给李牧背锅,但是不愿意给清政府背锅,李牧也没资格要求阿瑟为清政府背锅。

“抗旨不行,绝对不行,一旦走到这一步就无可挽回,如果李牧你愿意发挥你的影响力,那么这件事并非没有转圜余地,只要你愿意帮忙,拖上几年不成问题。”陈老头是绝对不会抗旨的,他的青年时代在清帝国度过,一直接受的教育是君君臣臣,所谓君让臣死,臣都不能不死,抗旨这种事就别想了。

陈老头的死结在于,他认为清政府会为治下子民考虑,如果李牧施压影响,那么或许清政府会回心转意。

问题的关键在于,清政府根本不在乎那些留美学生能不能成才,能成才又能忠君固然好,哪怕不能成才,最起码不能给清帝国培养出来一群反贼,那可就太悲哀了,传说清国皇帝都精通三国,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不能干。

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没准再过几年,还真难说这些留美学生愿不愿意回清国,李牧知道现在就有人不想回清国,再过个几年,等他们能走出校园,体验到资本主义国家的灯红酒绿,那会不会有更多人不愿意回国真不好说。

这一点几乎是肯定的,看看二十世纪共和国改革开放之后派出的那些公派留学生,愿意回国的可谓寥寥无几,那些人拿着国家给的经费留学,然后就留在当地建设资本主义,“实现个人价值”成了他们最好的借口。

“个人价值”这个名词其实是很值得商榷的,有些时候这个词就是用来忽悠人的,或者说是用来骂人的,“价值”是什么?是钱,如果人才可以用钱来衡量,那人才跟猪肉有什么区别?

“怎么拖?陈大人你以前主持幼童出洋肄业局,对幼童出洋肄业局知之甚深,那么你是否了解现在的幼童出洋肄业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放手吧。”李牧不想用虚无的承诺敷衍陈老头,干脆直接解开幼童出洋肄业局的遮羞布,之所以幼童出洋肄业局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官员。

幼童出洋肄业局到现在成立九年,已经先后更换了四位留学监督,陈老头是第一任,之后的数任都和陈老头有着很大关系,甚至可以说,幼童出洋肄业局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虽然陈老头上下奔走,但是陈老头也有责任,而且有很大责任。

在原本的历史上,对撤销幼童出洋肄业局造成影响最大的是吴家山,吴家山是陈老头的接任者,陈老头担任驻美公使之后,推荐吴家山担任幼童出洋肄业局留学监督。

吴家山是为清政府中途撤回留美学生决定的始作俑者,吴家山在任监督期间多次上书总理衙门,称留美学生行为放荡,淫佚无管束,习洋教等,学生继续留美非但无益而且有害等等。

原本的栋梁之才却长歪了,清政府自然要考察,于是清政府询问吴家山撤回留学生的意见,吴极力赞同,所以才有全体留学生于1881年黯然回国,学业中途而废。

其实陈老头也没有起到什么好作用,清政府在调查留学生现状的时候,也征求过陈老头的意见,别看陈老头现在表现的很急迫,但是当时,一贯忠君爱国的陈老头却没有替学生们遮掩,而是据实上奏,结果很明显,清政府终于彻底放弃了所有的留学生。

不是陈老头没心眼,据实上奏和事后求情是两回事,大概陈老头据实上奏的时候,也没有想到清政府会把即将学成的学生撤回,既然大错铸成,那就算是李牧也是束手无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