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 464 价值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464 价值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8: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树大招风,以骏马实验室在目前科技界的地位来说,被其他科研机构挖角实在是太正常了。

即使是骏马实验室等级最低的一个初级研究员,到了其他科研机构内,都有可能主导一个项目,最主要的不是能力如何,还是研究方向和整合能力,在这两个方面,骏马实验室都有突出能力。

研究方向就不用说了,李牧到目前为止,虽然不涉及具体研究,但在科研方向的把控上还发挥着主要作用,骏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全都是最容易出成果的项目,这是骏马实验室领先于其他科研机构的根本原因。

至于整合能力,这要得益于骏马实验室完善的管理制度,虽然拥有数百名员工,好几个子类实验室,但骏马实验室的管理仍然称得上是井井有条,这一点领先其他科研机构很多,即使是和骏马实验室关系最好的卡内基材料实验室,在管理上仍然和骏马实验室有很大差距。

关于这一点,李牧真没藏私,不管是卡内基还是洛克菲勒,来骏马实验室参观的时候,李牧都没让人把骏马实验室的具体管理规定藏起来秘不示人,只是在这个《成功学》、《管理学》尚未大行其道的年代,还真没几个人重视管理这方面的学问,纵然是卡内基、洛克菲勒这样的一时人杰也是一样。

对于挖角,李牧也是早有防范,骏马实验室所有员工入职的时候,都签有带保密性质的入职合同,其中就有有关离职方面的规定,所有解码实验室的员工,一旦离职,在五年内不得从事相关行业,如果违反这条规定,骏马实验室有权作出相应处理。

这个“处理”当然不仅限于控告。

虽然自从搬倒特威德之后,李牧表现的人畜无害,甚至因为筹办全美汽车拉力赛,李牧在美国传媒业大大刷了一波好评,但没人认为李牧从此金盆洗手,不再使用暴力手段对付自己的敌人,反而因为李牧的收敛,更加使人警惕。

也不是所有人都警惕,比如正在佐世保无烟火药工厂视察的明治政府工部卿伊藤博文。

1875年的伊藤博文已经44岁,这个年纪在21世纪虽然正值壮年,但在19世纪,这个年纪已经逐步进入暮年。

不过对于伊藤博文来说,他的政治生涯才刚刚开始。

伊藤博文出生于常州蕃一户贫民家庭,成年后曾前往英国学习近代海军技术,明治维新后,时任工部卿的伊藤博文主张全面学习欧美诸国,从政治制度到风俗习尚,伊藤博文主张全面照搬,位于佐世保的无烟火药工厂,就是在伊藤博文的坚持下成立的。

作为明治政府内最激进的改革派,伊藤博文最初主张全面和骏马集团合作,在日本完整的复制一个骏马集团。

这个主意打的不错,但在前期接触中,李牧所表现出来的反日情绪,另伊藤博文感到不安。

所以,伊藤博文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合作上,而是另辟蹊径,准备依靠自己的方式,建立日本的现代军工业。

“骏马集团的创始人李牧是华人,这样的人却得不到清帝国的重视,只能美国国籍,在美国创立起诺大事业,这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幸事!华人能够做得到的事,难道我们大和民族就做不到吗?事实证明我们做得到,我们现在的无烟火药工厂就是证据,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所能做出来的成绩不会比华人差,也不会比西洋人差,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证明,我们大和民族才是真正优秀的民族,高贵的民族。”伊藤博文也是一名狂热的种族主义者,不管在任何场合,伊藤博文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宣传“种族优越论”,提升日本人的自信心。

说实话,伊藤博文的话经不起推敲,日本这个国家,大和民族这个民族,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目前来说,对于人类进步都没有任何贡献可言,日本没有“四大发明”,也没有“工业革命”,他们唯一的作用大概是增加了人类的人口基数,提高了人类的基因多样性。

这种情况下,想要提升日本人的自信心,当然只能靠吹。

伊藤博文自己也知道自己是在吹,不过吹牛这种事儿,吹的多了,也就成了真的,连自己都深信不疑。

“先生说的极是,我们今天所做的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您的领导下,日本一定会出现自己的骏马集团。”说话的是无烟火药工厂厂长野口重山。

野口重山拥有和伊藤博文相似的经历,出身于平民家庭,早年前往欧美游历,只不过伊藤博文学的是海军,野口重山学的是化学,所以野口重山才得以担任无烟火药工厂厂长。

“一定要有信心,虽然目前我们所做出来的成绩还不多,但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可以做得到,我们能够做得到…”伊藤博文的语言很有煽动性,如果放到21世纪,即使是不当政治家,放到传销集团里,伊藤博文也是一把好手。

“以前人们或许还有疑虑,但自从我们的无烟火药成功生产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对此坚信不疑。”野口重山表情坚定,表现出来的心悦诚服恰到好处。

单从规模上说,日本人确实是大手笔,为了使无烟火药工厂拥有足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日本政府在佐世保划出了一块军事禁地,面积足有十平方公里之多,包括日本人在内,不管是谁闯入这个区域,守卫都有权将其就地击毙。

明治政府还是没钱,无烟火药工厂的面积虽然大,但厂房就不怎么样,别说钢筋混凝土,连砖石结构都说不上,使用的居然还是木质结构建筑。

这样的房子在日本很常见,日本地处地震高发区,建筑首先要抗震,木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显然是非常优秀的,但这样的房子一旦着了火,那结果…

好吧,好在这里是火药工厂,防火是最基本的,房屋之间的间隔也足够大,想着火基本不可能。

不要说和建筑精益求精的骏马集团下属工厂相比,就算是和相对简单的杜邦家族工厂相比,佐世保的这家无烟火药工厂也只能用简陋来形容。

厂房是一排排低矮的趴趴屋,窗户上还没有玻璃,使用的是最原始的窗纸,现在正值隆冬,为了保证照明,窗户上连窗帘都不敢用,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屋内的温度可想而知。

工厂内的地面也没经过硬化,现在是冬天反而好一些,地面上的泥泞和雪水都被冻住,再过几个月,一旦春暖花开,这里就是一个大泥塘。

工人们的服装也很简单,没有毛呢大衣,没有大头皮鞋,很多工人还穿着单薄的单衣工作,脚下的鞋子则是传统的木屐,很多人连双袜子都没有,脚趾被冻得通红,或者是发黑,这已经是被冻伤的征兆,如果不好好保护,面临的只能是截肢。

这都算是发展的代价,伊藤博文对这一切视而不见,至少这里的工人还有的吃,而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饥荒,经过这个冬天,也不知道要冻死饿死多少。

每年的冬天都是一个坎儿。

“无烟火药的试制工作进行的很顺利,目前我们生产的无烟火药已经通过了军部的测试,可以用于军械生产,但限于原材料不足,我们的生产能力还极其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军部的需要。”野口重山的话里有骄傲,但也有一丝惆怅。

无烟火药的生产不同于传统火药,需要一定的化学添加剂,而这些化学添加剂日本本土还不能自产,需要拿宝贵的外汇去购买,这也是目前制约佐世保无烟火药工厂的产量的主要原因。

“原材料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你要做的是在目前条件下尽可能组织好生产,最起码不能落后于清国人。”伊藤博文知道清帝国也有一座无烟火药工厂,所以就目前来说,伊藤博文不指望日本的无烟火药产量能超过美国,但最起码在面对清帝国时要保持优势。

“清帝国…是,绝对不会落后。”野口重山咬咬牙,还是向伊藤博文做出承诺。

相对来说,清帝国无烟火药工厂面对的困难,比佐世保无烟火药工厂面对的困难要小得多,至少清帝国无烟火药工厂不会面临原材料紧缺的压力,虽然清帝国也无法生产那些化学添加剂,但清帝国有钱,有足够的资金从西方国家购买。

伊藤博文也知道这一点,可以看向西方的目光很有些贪婪:“清帝国是这个世界上最不思进取的国家,他们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土地,统治着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群,却没有丝毫长进,面对西洋国家时丧权辱国,这是个已经腐朽的国家,他们应该被埋葬在坟墓里。”

日本对于清国的感情也是很复杂的,长久以来,日本对清帝国还保留着面对汉人国家时的畏惧,但在鸦片战争之后,这种畏惧伴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一去不复返。

日本国内的有识之士一方面担心自己的国家会步入清帝国的后尘,另一方面也迫切的需要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展示属于日本的荣光,所以才有了明治维新。

几乎是在同时,清帝国也开始了洋务运动,但和主动进行明治维新的日本政府相比,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是被动进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也使得两国之间的国力对比正在发生缓慢的变化。

野口重山正打算继续慷慨激昂几句,不料鼻端突然闻到一丝烟火气息。

这里可是火药工厂,严禁烟火的,野口重山马上紧张起来。

“什么味道?”伊藤博文疾声厉色,周围的随从马上散开查看。

或许是因为天气太冷的原因,几名工人躲在火药工厂附近的一个小树林里,捡了一些枯枝残叶点起火正在取暖。

这些工人还算小心,他们躲的小树林远离厂房,生的火堆也不大,只是因为乌云催压气流不畅,这才被伊藤博文发觉。

在火药工厂内烤火,这是不可原谅的事,伊藤博文的随从把这四名工人捆得结结实实,等待伊藤博文发落。

确实是有点惨,这四名工人都可以用衣不遮体来形容,虽然已经是隆冬时节,但这四名工人还都穿着夏天穿的单衣,虽然他们的单衣都穿了好几层,但面对无孔不入的风雪,这种程度的防御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这四个人的手脚都有不同程度的冻伤,其中两个人的脸上甚至还有明显的冻疮,被伊藤博文的随从当场抓获之后,这四个人仿佛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下场,面如土色心丧若死,既没有挣扎,也没有求饶,只是一动不动的跪在那里等待发落。

“先生,请给我亲自肃清纪律的机会,我将亲手砍掉他们的头颅,强调工厂的纪律,为所有工人敲响警钟。”野口重山咬牙切齿,要用鲜血洗刷自己的耻辱。

对于野口重山而言,火药工厂内发生这样的事情,确实是自己的管理出现了失误,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也是自己的耻辱,想要洗刷这样的耻辱,甚至必须用剖腹这种极端的方式。

“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吗?”伊藤博文没有怜悯。

“只希望,能给我的孩子一顿饭吃。”半响,才有一名工人跪在地上哀声乞求。

伊藤博文注意到,在已经熄灭的火堆里,有几个圆滚滚的土豆。

该怪这几名工人?

不,在这一刻,伊藤博文心里只有浓浓的悲哀。

如果他们平时能得到足够的食物,那么这些工人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工厂内烧土豆吃,如果他们能得到足够的御寒衣物,他们也不会在这里烤火,听听他们临死之前的要求,只是让自己的孩子有一顿饱饭…

“给他们的家人送一袋麦子。”伊藤博文轻声吩咐,然后转身而去。

一袋麦子,这就是一条人命的价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