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 221 要想富、先修路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221 要想富、先修路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8: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达尔文·安德鲁还算言而有信,当天晚上,达尔文·安德鲁派人给李牧送过来1780名华人。

这些人的身体状况就比较好,和李牧之前见过的奴隶相比,甚至能称得上是强壮,毕竟埃尔克夫雷距离圣地亚哥超过四十公里,而且沿途多是山路,能一个下午跑完四十公里,身体不好肯定撑不住。

让李牧有点遗憾的是,这些人的年龄参差不齐,有的已经是两鬓斑白,有的还稚气未脱,适合从军的大概一半都不到。

也已经足够了,真要是现在给李牧大几千士兵,李牧还真带不了,毕竟上千人的部队就已经足够惹眼,不管是在古巴还是在美国,这都足够引起政府警惕。

诸如李牧这样的富豪,雇上几十个枪手保护自己的安全不成问题,但如果是豢养一支军队,那可就破坏了游戏规则。

美国政府都没有常设陆军,你一个商人要一支军队干嘛?

李牧当天就在军营里进行挑选,适合当兵的,留在军营里接受训练,不适合当兵的,送到关塔那摩湾充当建筑工人,李牧手下不养闲人,哪怕是华人也一样,李牧可以保证华人在李牧这里不受虐待,付出就有收获,但前提是不能偷懒。

为了确保这些华人得到良好照顾,李牧随这批人一起前往关塔那摩湾。

这些华人来得正是时候,正好赶上关塔那摩更换食谱,于是来到关塔那摩之后的第一顿饭,这些华人就喝上了掺有碎鱼肉的米粥。

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就不限量了,想喝过多有多少,古巴这边不产牛肉,但是鱼肉多得很,海湾嘛,随便找几名渔民弄条小船出去,那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哦。

看似是举手之劳,但对于这些工人来说,吃饭能带上荤腥,那实在是有点近乎奢侈,更不用说不限量。

“加上这批人,目前我们这边一共有接近六千名工人,您看咱们是不是可以开始工作了?”尼尔森跟在李牧身后小心翼翼,言语间很为李牧着想。

六千多人,薪水什么的先不算,每天吃吃喝喝也不是个小数字,李牧就算是家大业大,也撑不住这样的坐吃山空。

尼尔森的人生经历过大起大落,这样的人更擅长抓住机会,也更加珍惜机会,从美国来到古巴,尼尔森虽然嘴上不说,心里也是幻想着要做出来点成绩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尼尔森是真的全心全意为李牧着想。

“先前那四千人身体恢复的怎么样?”李牧倒是不着急,李牧要等华盛顿的计划出台后,然后才会决定怎么办。

格兰特肯出一千五百万美元买下关塔那摩,肯定不仅仅是为了开疆拓土的荣誉,所以华盛顿会有一个完整的计划,把关塔那摩湾充分利用起来,这样这笔钱花的才有价值。

李牧坑人一向都是连环套嘛,把关塔那摩湾卖给美国政府,转身就雇佣了圣地亚哥几乎所有的建筑工人,这样美国政府如果想建设关塔那摩,那么就只能从李牧这里想办法,到时候李牧没准还能搭个便车,借着建设关塔那摩湾的机会捎带手就把自己的那点活给干了。

前文提过,关塔那摩湾是个葫芦形的港湾,李牧把葫芦的上半截卖给了美国政府,自己留着下半截当做自己的自留地,李牧就算是要建设,也是以葫芦的下半截为主。

其实现在已经有了端倪,李牧在圣地亚哥的这几天,尼尔森也没闲着,在调养工人身体的同时,尼尔森已经把人分批转移到葫芦下半截的凯马内拉,把人弄到这里,才好和美国政府讨价还价。

李牧现在就在凯马内拉,尼尔森知道李牧的真正目的,所以李牧不在的这几天,尼尔森命令工人们在凯马内拉修建出来一个营地,虽然没有永固建筑,但帐篷的数量还是足够多,这起码能保证工人们中午的时候不会被烈日暴晒。

“其实这些工人的身体还不错,他们这两天正在逐渐恢复过来,已经可以进行低强度劳动,这个营地就是他们修出来的,除了营地之外,刚才咱们登陆的码头也是他们修出来的,他们还在营地里打了两口井,只可惜都是咸水不能饮用,目前我们的饮用水还要从关塔那摩军营运过来,虽然有点麻烦,不过这种情况应该不会持续太久,我已经命人向关塔那摩方向寻找合适的定居点,只要找到,我们就马上迁过去。”尼尔森这几天的成绩真不小。

其实修建营地和码头都不是高强度劳动,毕竟营地只需要简单平整一下土地就行,而码头因为缺少材料,也并不是砖石结构,仅仅是用木材修了一个栈道而已。

尼尔森说的“关塔那摩”并不是关塔那摩湾,而是凯马内拉北方的关塔那摩市,用“市”来形容也不大合适,毕竟五十年前那里刚刚有人定居,大概三十年前,有一些海地的法国人移居到关塔那摩,此后关塔那摩才逐渐发展起来。

也没发展多好,这年头古巴的人口还是大多都集中在类似巴亚莫、圣地亚哥这样的大城市,类似关塔那摩这样的小地方,最多也就是个镇子,有那么百十户人家,对李牧没有任何威胁,甚至连“钉子户”都称不上。

“既然身体不错,那就开始工作,先从修筑公路开始,修一条从关塔那摩湾到凯马内拉的公路——”李牧牢记“要想富、先修路”,不把交通的问题解决掉,想发展难如登天。

“公路——”尼尔森马上就直了眼。

哦哦,这年头还没有“公路”这个说法,应该是“马路”才对。

也不对,这年头的“马路”并不是二十一世纪常见的沥青公路,而是用碎石子铺成的路,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排水路面宽阔,因为发明人姓“马卡丹”,所以在天朝被称为“马路”。

马路和沥青公路之间还有一种公路叫“柏油马路”,这种公路透水性差,雨天容易滑,天太热了路面还会融化,同样是性价比不高。

李牧说的“公路”是“沥青公路”。

沥青公路,其实就是天朝的高速公路,这种路面透水性好,雨天不容易打滑,天热也不会融化,而且方便维修,从性价比角度上看是上上之选。

要铺设沥青公路,肯定需要大量的沥青,这要是在美国或许费点事,但在古巴,这还真不是问题,就在距离关塔那摩两千公里的特立尼达岛上,有一个天然的沥青湖,那里的沥青要多少有多少,关键是英国人现在还没有认识到沥青的价值,他们要到十几年后才会开始出售沥青,所以现在的沥青是免费的。

免费——

就冲着这两个字,就算是特立尼达岛在南极,李牧也要雇船去拉。

“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尼尔森的老练仅限于熟悉的领域,一旦到了陌生领域,尼尔森也是抓瞎。

这就能看出穿越者的好处,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李牧稍微回忆下修筑公路的场面,就给出自己的建议:“修筑沥青公路需要大量的石子,同时还需要一些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的问题你不用担心,你先把石子准备好,等机械运过来就马上开始。”

沥青公路并不是李牧的发明,在李牧生活的这个年代,欧洲的一些大城市比如巴黎、伦敦已经基本上全部铺设了沥青路面,李牧要做的是雇佣熟练的技术人员以及购买大量的工程机械。

当然了,这年头的工程机械并不是摊铺机和压路机之类的大型工程机械,而是手工操作的原始工程机械。

这已经足够了,李牧也不是铺机场跑道,这年头也没有重型卡车,铺设一条可以供马车行驶的公路,要求并不太高。

李牧的最后一站是医院,医院里住的都是华人伤兵,一位跟着李牧从美国来的医生带着十几名古巴护士照顾他们,经过长街遇袭之后,李牧对于照顾伤兵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所以李牧给伤兵营制订了详细的章程,力求伤兵们得到最好的照顾。

李博拉也在伤兵营,见到李牧过来,李博拉小跑到李牧身边满脸感激:“非常感谢您里姆先生,我现在无法用语言形容自己的心情——”

限于条件,在李牧来到古巴之前,古巴这边的伤兵基本上得不到什么有效治疗,有了什么伤病,基本全靠自己硬扛,扛过去就算躲过一劫,抗不过只能自认倒霉。

李牧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现状,这些华人伤兵是第一批受益的军人,他们的恢复速度肯定会好于预期,用不了多久,这些轻伤员就能痊愈出院,到时候李牧手中的实力将会大大增加。

“你抽出来几个人,最好是有过带兵经验的,回圣地亚哥和新兵一起接受训练。”李牧可不想把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部队全部送到前线去当炮灰。

“是的里姆先生,我马上安排。”李博拉这会儿斗志高的很,就算是李牧让李博拉去和西班牙人拼命,李博拉也不会犹豫。

军人嘛,穿上军装的哪一天起,命就不是自个的,所以和军人打交道真的很简单,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你要搞清楚一件事,你们在这边只是暂时驻扎,等这边的事有了眉目,我带你们去松树岛,哪里才是你们真正的家。”李牧给李博拉打预防针,免得李博拉头脑发热。

没错,李牧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松树岛做准备,建设关塔那摩,仅仅只是练手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