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 第三百六十八章 这不正常!

黑洞是宇宙之中最为奇特,最为神秘的一类天体。

它的引力是如此之强,在事件视界,也即黑洞的边界之内,一切物质都不可能逃离。因为那里的逃逸速度已经超过了光速,而光速不可超越。

连运动速度最快的光都无法逃离,那还能有什么东西从那里逃离出来?

至今为止,哪怕已经到达三级文明巅峰阶段,已经开始向万有理论发起冲锋,韩阳对于黑洞内部究竟是什么模样,那里物理定律是否还成立,都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或者说,韩阳有一些猜测,但根本没有能力验证。

此刻,韩阳的算力便首次延伸到了这宇宙之中最为奇特的天体的旁边,亲眼看到了这颗黑洞。

说是看到,其实也不太准确。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黑洞是无法被看到的。

它既不辐射任何光线,也不反射任何光线。它是完全漆黑的,根本不可能被看到。

韩阳看到的,是它对于外界物体的影响所形成的光线。

大量的星际物质被它的引力吸引,汇聚到了它的身边。这些物质以极高的速度围绕着它旋转,相互之间的摩擦生成了大量的能量,让这些物质具备了极高的温度和极强的辐射。

这些辐射之中,也包含可见光。

于是,通过周边区域的明亮,核心部位的黑暗便被映衬了出来,让韩阳能大约看到它的轮廓。

但就算这个轮廓,也并不是黑洞真实样貌的呈现。

黑洞的引力太过强大了。就算是在黑洞事件视界之外的光,其传播路径也会受到黑洞影响,产生偏转或者偏移。

于是进入到韩阳所操纵的望远镜之中,便也是经过了偏移之后的光线,充满了扭曲和混乱的意味。

甚至于,存在于黑洞背后的光也可以一同被韩阳看到。

仍旧是因为黑洞超强的引力。它的引力将它背后的光也扭曲到了前面,与正面的光一同进入到了望远镜之中。

当然,在已经知晓黑洞的这些特质之后,通过计算,通过程序的修正,韩阳可以去除这些扭曲,将真实的黑洞的样子呈现出来。

于是他脑海之中便呈现出了一颗半径约为26.4公里的纯黑球体,身边飘扬着一条似乎彩带一般的东西。

这就是黑洞的真实面貌。

是的,它的半径仅仅只有26.4公里。不要说类比太阳,就算比起地球,比起月球,都小到不值一提。

但仅仅这么一点体积,里面却塞了相当于九颗太阳的质量。

如果将太阳化作黑洞,那么太阳黑洞的半径仅仅只有约3公里。如果将地球化作黑洞,那么地球黑洞仅仅只相当于一颗黄豆大小。

山川河流,风暴雨雪,广袤高原,无边海洋,万千生物,地球之上所有的一切,被压缩成一颗黄豆大小,就是黑洞。

相当于九颗太阳的质量坐镇在这里,于是,距离这颗黑洞约为8亿公里的那颗半径为560万公里的巨大的红巨星,以及这个星系之中一切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星际尘埃,便只能以它为核心,围绕着它旋转。

在韩阳看来,这颗黑洞算是比较老实安分的那种。

它虽然有吸积盘,但物质并不算太多,吞噬物质的速率也不高,更没有如同某些恶劣黑洞那样,疯狂的从伴星身上撕扯质量。

某些恒星-黑洞双星,或者白矮星-黑洞,中子星-黑洞双星,因为距离太近的缘故,受到黑洞强大引力撕扯,伴星上的物质会被直接吸走进入到黑洞的肚子里。

韩阳就观测到过,在通常情况下已经可以堪称为极端星体,极为强大的中子星,因为过于靠近一颗黑洞,结果原本堪称为标准球体的身体,直接就被拉扯成了扁球,然后更是被直接撕裂,被吃的连渣都不剩。

这颗红矮星的幸运之处在于,它距离这颗黑洞足够远,高达8亿公里左右,所以不用担心被黑洞撕裂。

此刻黑洞所吸取的,仅仅是它因为进入到恒星末年,自行抛洒出来的恒星物质而已。

但这样是不行的。

这颗黑洞这么安静,这么老实,我从哪儿观测足够剧烈的物理现象去?

必须要活跃起来,必须要燥起来才行。

将总质量高达1000万吨的物质卸下之后,未来号空天母舰立刻再度启动,返航太阳系。

留在这里的科考船、运输船等,则带着这些物资,开赴旁边那颗矮行星。

这颗矮行星具备约2000公里的半径,比月亮还大一些,其质量达到了2.2*10^23千克,约为月亮的三倍。这意味着它具备较高的密度和较为坚韧的地层,刚好符合韩阳的需求。

在韩阳直接操纵之下,高达百万台机器人与众多的机械设备登陆到了这颗星球之上,然后,大规模的建设任务直接开启。

此刻,无需做任何掩饰,无需有任何顾忌。数百年时间以来,在这荒凉而死寂的宇宙深处,韩阳终于再一次将自己的工程力量全力爆发了出来。

用了约两年的时间,韩阳在这颗矮行星上建造出了足够规模的、完整的工业基地,拥有了总计1.6万座矿场,以及高达12万座各式工厂。

机器人的数量则攀升到了上百亿台。

在这之后,韩阳直接开启了下一阶段的任务。

建造行星推进器。

推动一颗星球前进这种事情,这些年来韩阳没干过100次,也干了至少80次,早就有了丰富的经验。

于是,用了约三年的时间,韩阳在这颗矮行星上造出了高达100万座行星推进基地,计划顺利进行到第三阶段。

韩阳开始推动着这颗矮行星,直接降低轨道速度,令其向盖亚BH2这颗黑洞坠落。同时不断修改、调整它的轨道角度,确保它可以以自己设想之中的角度和速度到达黑洞边缘。

是的,韩阳就是要将这颗矮行星推入到黑洞中去。他就是要让黑洞将这颗矮行星吞噬掉。

因为唯有如此,这颗黑洞才会被“激活”,才会从安静状态进入到狂暴状态,韩阳所需要的足够高的能级才会出现。

在这一刻,这颗矮行星背对这颗黑洞的整个半球同时被明亮的光芒覆盖。足足一百万道光芒如同利剑一般直指太空,其亮度据估算,以三级文明水平,就算远在数百光年之外都能看到。

不过韩阳并不担心这里动静太大引起其余人注意。

原因很简单,光以光速传播。而距离这里最近的一个文明,都在约600光年之外。

也即,他们要600年之后才能看到这里的动静。到了那时候,韩阳早就清扫好一切跑路了,保证什么痕迹都不会留下来。

宇宙的浩瀚,是韩阳最好的掩护。

这颗明亮如同恒星一般的矮行星,以极大的角度向着那颗黑洞冲了过去。

相比起半径仅为26.4公里的黑洞,这颗半径达到了2000公里的矮行星毫无疑问是個大个头,甚至堪称巨无霸。

但没有用处。它固然巨大,甚至于体积达到了这颗黑洞的40多万倍,都不会对它的结局造成任何更改。

连体积达到了这颗黑洞约1亿亿倍的那颗红巨星都乖乖臣服在了这颗黑洞之下,区区40多万倍也想闹出水花?

不可能的。

在距离这颗黑洞尚且有近千万公里距离之时,这颗矮行星就已经被直接撕裂。

它从球体直接被扯成了长条状,然后开始疯狂的围绕着这颗黑洞旋转。

当然,早在它被撕裂之前,韩阳所建造的大量的行星推进器就已经因为剧烈的地震而毁坏。

不过没关系,到了此刻,它们已经完成了任务。

它们本来就是一次性用品而已。

因为之前具备特定的轨道倾角和速度的缘故,被撕裂之后,构成这颗矮行星的物质并未安安稳稳的围绕着这颗黑洞运转,而是不可抑制的开始靠近黑洞,开启了一段有去无回的旅程。

这颗矮行星的质量,约是之前构成这颗黑洞吸积盘物质总质量的100多倍。

此刻,骤然有了如此众多的质量涌入,因为自身体积毕竟太小的缘故,这颗黑洞竟然一时之间来不及吞噬这么多物质,被噎到了,开始了“打嗝”。

当然,所谓打嗝,只是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实际情况是,越靠近黑洞,引力势能便会更多的转化为动能,令物质围绕黑洞运行的速度越快。

最快甚至可以接近光速。

如此之高的速度,必然会带来物质之间极为剧烈的摩擦与碰撞。而这种摩擦与碰撞,会导致物质具备更高的能量,从而阻止它进一步向黑洞跌落。

于是,在黑洞强大的磁场作用之下,这些具备了逃离黑洞能量的物质,会沿着黑洞的两极,被猛烈的喷射出去。

就像是人吃东西被噎到,剧烈咳嗽然后将食物咳出去一样。

这便是黑洞的喷流。

喷流通常都具备极高的速度,甚至可以接近光速,所以又被称之为相对论性喷流。

因为在这种速度之下,相对论效应会十分明显。

喷流通常都可以喷射出极为遥远的距离,动辄千亿万亿公里。有些极为强大的喷流,甚至于能喷射出数万光年远,由此可见其喷流强劲到了何等地步。

而这,就是韩阳所需要的高能环境。

在韩阳已经掌握的理论框架之内,如此高能的环境,可能会导致引力与其余三种基本力短暂统一,从而营造出某种可以从外界察觉到的现象。

观测这种现象,分析这种现象,便可以进一步完善膜理论,令其真正成为万有理论,从而让韩阳的科技程度一举提升到四级文明阶段,让人类文明真正成为四级文明!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对韩阳这样距离四级文明仅仅只差临门一脚,自身已经掌握了足够深厚理论基础的存在来说才有意义。换做别的文明,哪怕是紫云、赤铁等文明,就算观测到了这种现象,也完全不明所以,无法探查清楚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

在相对论性喷流出现之前,韩阳就已经制造了大量的观测设备,同时对准了这颗黑洞。

光是大型望远镜就有上百台。光学的,红外的,软X光,硬X光,伽马射线,引力波,中微子,等等等等。

有一些望远镜甚至于冒险抵近到了距离这颗黑洞仅有几十万公里的地方开始观察。

在这个距离上,钟慢效应已经相当明显。那台望远镜感受到的时间才过去一天而已,外界韩阳感觉到的时间却已经过去了几乎一个月。

除了时间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之外,距离太近,便意味着辐射也更加强烈。虽然韩阳已经尽可能的提升了这些观测设备的防护能力,但它们仍旧平均只能支撑1到2个小时——也即外界的30到60小时之间,便即损坏。

这样的特制望远镜,每一台都造价不菲。用人类币来衡量的话,恐怕每一台都得有上千亿。

但韩阳却制造出了足足上万台,完全不惜工本,完全不心疼的往里面砸,随时确保都有至少三台这种观测设备在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流速之下对喷流展开观测。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量的数据飞速生成。如果韩阳不是提前就准备好了超算中心和足够的硬盘的话,恐怕都来不及记录这些数据。

这些数据是韩阳耗费几十年时间,甚至不惜推动一颗星球砸进去才生成的,浪费一点都是犯罪。

观测了差不多一个多月时间,那喷流渐渐地开始减弱,失去了营造出那种高能级环境的能力。

没办法,这颗矮行星毕竟还是太小了。如果是一颗恒星的话,应该能多顶一段时间。只不过韩阳也不具备推动一颗恒星的能力。

不过,现有的数据应该也已经足够。

韩阳随之开始对这些数据展开分析。

在全力以赴的分析和解析之下,韩阳发现了极为奇怪的一点。

在喷流的某些阶段,伽马射线的强度竟然会出现某些不正常的波动。

虽然这波动仅仅只占据整体辐射强度的约十万分之一,十分微小,十分不起眼,但,这不正常!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