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 第二百一十八章 百次迭代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第二百一十八章 百次迭代

作者:星海一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颗小行星最长处有89公里,最宽处有40来公里,整体呈现出一个略微弯曲的弯钩形状。

在伊塔人编制的星表之中,这颗小行星同样没有名字,仅有一个编号。

不过韩阳自然不打算采取伊塔人的星表。他重新为这颗小行星编了号,称之为二号星。

一号星自然就是玉神星了。

先期发射的探测器已经表明,这颗小行星上储备有大约89吨的黄金,以及一些其余的珍稀资源。

因为总储量较低,且品质较低,开采周期较长,较为困难的缘故,伊塔人,包括伊塔人降临之前的人类,都没有对它产生兴趣。

但对于韩阳来说自然不一样。

都沦落到要靠抢劫谷神星来获取补给了,就别嫌弃品相差储量低了,有的开采就不错了。

再说不就是工业能力么?伊塔人嫌麻烦,我韩阳却最不缺工业能力。

你们不要的,我要,你们开采不了的,我采!

在这种情况之下,货运一号飞船直奔二号星而去。

它具备0.8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它将会以这个速度加速一个月时间,最高航速将达到每秒钟约2070公里,之后,它会立刻开始减速,等它速度降低到相对于那颗小行星仅有几十米每秒时,恰好可以到达那颗小行星附近。

总航程两个月时间。

至于返程,韩阳不打算让它直接返程。

两个月时间一晃而过。猛烈的喷射之中,货运一号飞船悄悄停在了距离二号星几百万公里的地方。

此刻还不能直接靠近它。因为二号星周边也有伊塔人的探测器。

韩阳小心翼翼的操纵着货船之中的机器人,同样将一个大箱子推了出来,然后悄悄的向着它靠近,最终,如同玉神星之上那样,也将它罩了起来。

如此,韩阳才大摇大摆,肆无忌惮的操纵着货运一号飞船泊入到了二号星的环绕轨道之中。

接下来,就是开采了。

同样在一处峡谷之中,韩阳直接操纵登陆飞船下去,运去了一批机器人以及一套核聚变反应堆装置,还有一批建材,开始了建造。

有了能源,有了设施,建造进展的飞快。不过货运一号飞船并未在此停留等待,而是再度起航,前往三号星飞行而去。

三号星要比二号星大一些,最长处达到了130公里。据前期探测,它上面有一些重稀土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银矿、铜矿之类。

银和铜没有金、镓之类的稀有元素那般稀缺,但也是韩阳较为缺少的。韩阳当然不肯放过。

依样画葫芦,韩阳再次释放出大箱子罩住伊塔人的探测器,然后再度释放了一套核聚变装置和基地设施,再次离开。

然后是四号星。在四号星这里,韩阳操纵着货运一号飞船多停留了一段时间。最主要因为货运一号飞船的聚变燃料耗尽了,必须要在这里得到补充。

货运一号飞船的航线是提前规划好的,提前便定好了要在四号星停留。因为韩阳之前便探测到,四号星之上有较多的水冰。水冰多,氢元素就多。虽然大部分氢都是氕,但氘也总归会有一些,正好拿来作为聚变燃料。

于是,四号星这里,除了核聚变电站、矿产冶炼基地之外,韩阳还额外多释放了一套电解氢及氘气提纯设施。

四号星那黑灰色的大地之下,地洞之中,大量的坚硬水冰被采集了出来。

没错,不管是二号三号还是四号星,韩阳都仍旧秉持着当初开发玉神星之时的理念,那便是,一切开采行动都必须要放在地下。所有的开采任务都必须要坚持最为严格的环保政策,绝不能改变星体的地貌环境。

唯有如此,才足够安全。

这些开采出来的水冰接下来就被核聚变电站的热量所融化——也算是正好为核聚变电站降了温,算是废热利用,之后,便是电解了。

电解出的氕氘混合气体经过进一步的离心分离,较为纯净的氘气便生产了出来,灌注到了货运一号飞船之中。

有了燃料补充,精疲力竭的货运一号飞船再度满血复活。

留着四号星上的设施继续建造基地,搭建矿产冶炼工厂,货运一号飞船直奔最初的二号星。

经过这段时间的等待,二号星那里基地已经建成,且已经开始进行矿产冶炼,现阶段已经产出了一些物资,正好让货运一号飞船带回去。

一路奔波,终于到达。

等它终于进入二号星环绕轨道的时候,登陆飞船也带着标准货箱来到了它身边。

这一批物资总计5000吨的样子。其中黄金260公斤,铜料20余吨,锡100余吨,杂七杂八的,分成了60个货箱。

货运一号飞船半载而回。

而此刻,韩阳所制造的货运二号、三号、四号飞船也已经起航,踏上了造访这些小行星的旅途。

它们满载着核聚变电站设备,以及各种工业设施,如同下蛋的母鸡一般,到达一颗小行星就释放一批物资,任凭它们在小行星上运转,然后立刻前往下一颗小行星,再度下蛋。

一直到设备释放完毕,它们才会在最后一颗小行星那里取得一些燃料补给,然后返航。返航之时还会顺便将第一颗小行星已经产出的物资带回来。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量的玉神星较为稀缺,或者极为紧缺的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向这里汇聚。

韩阳的精神,便也愈发振奋了起来。

“总算是有了稳定的物资获取渠道,不再完全指望内太阳系的物资补给了。限制我发挥的枷锁消失,终于能大干一场了。”

玉神星周边的太空之中,一座又一座船坞出现,到了最后足足出现了五座。

这些船坞专门用于建造各种不同吨位的货船。

至于小型飞船或者战斗飞船,韩阳打算继续采取模块化的建造方式,暂时不造整船。

如此,地面基地就可以完成制造,暂时用不到太空船坞。

韩阳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将原定的100艘货运飞船造了出来。而此刻,距离玉神星最远的一颗小行星,153号星,也被货运飞船造访,释放了聚变电站及其余设施,开始了建造与生产。

再远的小行星,韩阳不打算再开发了。距离太远,运输物资需要长途跋涉,太耗时间,得不偿失。

此刻,总计152颗小行星,以玉神星为核心,编织出了一张大网。每一颗小行星便是这张大网的一个节点。

每一颗小行星之上都有至少一座核聚变电站,有至少三座不同的矿物冶炼工厂,有六座以上的其余工厂,有至少一万台机器人在上面忙碌。

伴随着矿产基地的扩大,未来预计还会有更多的机器人在这里工作。

在小行星外表的掩护之下,小行星内部渐渐开始出现四通八达的地道。它们如同被害虫蛀空了的树干一般,外表还维持着以往的模样,内部却早已经变了模样。

韩阳的算力,便以玉神星基地为核心辐射到了这些周边小行星之上,统一调控,统一控制,让它们如同化作了一体。

每一颗小行星俱都有不同的产出,距离不同,坐标不同。韩阳如同编制列车运行图一般,结合自己所制造的货船的运载能力、航速,以及各颗小行星的物资产出速度,编制出了一张运行图,让不同的飞船去跑不同的航线,去造访不同的小行星,总能让每一次飞船运输,都在尽可能将运力用完的同时,恰好将路途之上的小行星这段时间的产出运完,消耗最少的时间,达到最高的效率。

这时候,来自谷神星的物资将将消耗完毕。也正在这个时候,各颗小行星开始大规模的产出,货运飞船接二连三的满载着回来,物资消耗算是恰好接上了趟。

在这浩瀚太空之中,在这几乎不被任何人注意的地方,上百艘货运飞船来往穿梭。

这个时候,韩阳的主要精力再一次放到了模块化飞船的制造,以及对于科技的研发之上。

更小型、聚变效率却更高的反应堆,更小型更可靠,推力却更大的离子推进器,更先进的电磁炮、激光炮,威力更大的星际地雷、星际导弹,以及探测范围更广阔,更加灵敏,生存率更高的卫星,以及最为重要的芯片技术……

等等等等,一切都在韩阳的研发范畴之内。

太阳系的反抗军们依靠自己所提供的如此落后的装备,在和伊塔人拼死周旋,吸引了伊塔人的注意力和精力,为自己创造出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对于谷神星的劫掠,为自己提供了初始的启动资金,让自己得以开发周边小行星,有了稳定的物资来源。

自己必须要利用好这段时间,全力以赴的发展,不计代价,不计后果的发展。否则,等这段战略机遇期过去,说不好什么时候伊塔人的目光就放到了外太阳系之上。

到时候,自己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武器试验中心,电磁炮在轰轰作响。推进实验中心,新型离子推进器在猛烈喷射着光芒。计算中心,数万台机器人和智能机器在研究着更先进工艺的芯片制造技术。

此刻,韩阳的计算科技已经达到了足以在实验室之中制造出3纳米制程芯片的程度,已经快要接近硅基芯片的极限。大规模流水线制造的话,则已经可以制造出5纳米制程的芯片。

这让韩阳的算力相比起以往再一次获得了巨大的提升。

不仅自身算力提升了,他所建造的数百座二级超算中心的算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更为有力的支撑了玉神星基地的建造和发展。

“硅基芯片的极限制程,是2纳米。我已经快要接近极限了,现在,是时候进行新一代计算芯片的研发了。”

韩阳暗暗想着。

硅基芯片的工艺一旦小于2纳米,电路之间就会因为量子隧穿效应而失效,导致芯片不可用。在这个时候,就只能发展全新的计算科技,重新找一条路来走。

那条全新的道路是什么,韩阳知道的很清楚。

量子计算。

早在伊塔人降临之前,人类科学家就已经在量子计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始终未能进入实用。

完善的量子计算机技术,伊塔人肯定有,但肯定不会向人类透露。就算是自己这个马伦丁亲批的“好同志”,都不太可能得到相关技术。

这只能依靠自己研究。

“不过现在暂时还不太着急,不用全力以赴的研发,先进行预研即可。当前阶段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发展其余方面的技术,推进科技、聚变科技、武器科技一类。”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全新一代采取模块化方式制造的战斗飞船迅速产出,很快便生产出了足够组装100艘的零部件。

相比起以往韩阳所生产的战斗飞船,它们的结构更加合理,性能更加强大。同时,武器系统、装甲防御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

“嗯,这一批飞船,供应给木星系统的反抗军吧。”

韩阳安排货船将其发货,然后立刻开始在这一批飞船的基础之上研发新一代技术。

“基于之前的开发和建造经验,这一批飞船,或许可以在装甲防御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

韩阳细细的思索着,立刻操纵机器人在实验室之中展开实验。

他打算采取某种特殊工艺,令飞船装甲具备一定程度的应力。如此,外部电磁炮弹丸一旦击破外层装甲,内部的应力立刻就能释放出来,与电磁炮弹丸的动能相互湮灭,以降低其对飞船装甲的损伤,提升整体防御力。

“这种思路,倒是和内爆式装甲的思路差不多,应该可行。”

通过特殊的烧制、弯折和化学工艺等,一块平平无奇的钢板被制造了出来。韩阳调来一台小型电磁炮,直接对着它轰击出了一颗弹丸。

通常情况之下,秒速高达300公里每秒的电磁炮弹丸将可以轻而易举的击穿它。试验之中也确实如此,这块钢板被顺利击穿。

但韩阳却敏锐的察觉到,穿透钢板之后,电磁炮弹丸化作的等离子团的动能却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削弱。

“是应力释放的缘故么?”

韩阳精神一振,立刻收集数据,细细展开研究,同时提升工艺,再次展开试验。

这一次,电磁炮弹丸轰击到钢板之上的时候,钢板被击中部位忽然间爆发出了一团剧烈的闪光,炽热的高温撞击点周围全部变黑。

但这一次,钢板竟然没有被击穿!

薄薄的一层钢板,竟然硬抗下了电磁炮弹丸的轰击!

“不错。虽然这一下子应力释放完毕,下一次再遭到轰击,就无法阻挡了,但总归提升了生存和抗击打能力。以及,等我再提升一下工艺,提升一下应力强度,降低一下面积,抗击打能力就更强了。”

现在是差不多一平米的钢板的应力释放,硬抗了一颗电磁炮弹丸。未来如果能做到一平方厘米的钢板蕴含的应力就能对抗一颗弹丸,以一艘飞船表面积100平方米计算,理想情况下这艘飞船岂不是能硬抗一百万颗电磁炮弹丸的轰击?

这样一来,生存能力毫无疑问就大幅度提升了。

韩阳精神振奋,立刻便决定在这条路上继续深入研究。

不过现阶段所掌握的技术,已经足够完成一次飞船的技术迭代。

除了装甲防御技术之外,电磁炮威力、能耗,以及动力、核聚变方面,相比起上一批飞船俱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提升。

韩阳统合了一下,采取全套的全新技术再次生产出了100艘战斗飞船。

“这次供应给土星的反抗军。”

这一批飞船运走,韩阳再度进行飞船相关技术研发。

除了内爆式装甲之外,韩阳还同步开始开发另一种装甲防御技术。

主动反应式装甲。

这种装甲的防御思路其实也很简单。

韩阳专门开发了一种精细高速扫描雷达,安装在了飞船装甲之内,令其在电脑的控制之下,全自动时刻监视着飞船外部,尤其关注着高速小型目标的动向。

与此同时,韩阳还开发了一套可以快速转向的低射速、小功率电磁炮。

韩阳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旦监测到电磁炮弹丸正在向己方靠近,电子系统立刻便会计算出来袭弹丸的轨道和速度,并同时操纵己方的低射速小功率电磁炮发射弹丸去撞击来袭弹丸。

不求能彻底改变来袭弹丸的轨道,只要能将它撞击的略微偏移一些即可。

因为相对于浩瀚太空和相互之间的遥远距离来说,一艘飞船的目标到底还是太小。只要能令来袭弹丸略微偏离一点,它便无法击中目标了。

但这项技术的开发,却让韩阳遭遇到了极大的困境。

没办法,这种技术对于雷达的性能要求太高——这么小,速度这么快的电磁炮弹丸,要实时捕捉它们的轨迹,谈何容易?

韩阳用尽全力才将这套系统开发出来,但最后一测试,综合拦截效率才仅仅在10%左右。

这还是在自己采用了低射速电磁炮弹丸作为来袭弹丸的前提之下。如果换做警卫船,乃至于伊塔战舰的弹丸,那拦截率还会更低。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先应用一下。以及,这段时间的离子推进器、电磁炮技术又有一些更新,再统合一下,勉强也能算是又一次更新换代了。”

韩阳在这些技术上又生产了100艘战舰,送到了内太阳系。

只不过这一次,韩阳并未采取模块化的方式制造。

现阶段的飞船已经太过复杂,无法简单的拼装或者拆卸了,只能在船坞之中整体制造出来。

为此,韩阳还提前造了两座战斗飞船船坞,还特意改造了几艘希望号货运飞船,在它们船身两侧各自延伸出了一些钢条,如同一个丰字,这些战斗飞船便挂在了这些钢条之上,跟着它们一同前往了内太阳系。

再下一代飞船,韩阳终于研发出了自己的超距通讯装备,于是又是一次更新换代。等韩阳研发出了全新的精细雷达技术,便又换代了一次。

如此,不断迭代,不断升级。有关飞船的各项技术,小到舱门控制,大到电磁炮,便以这种如同蚂蚁啃大象一般的速度缓慢提升。

韩阳并未将这些飞船全都供应到斗争环境最为险峻,最为艰苦的小行星带去,虽然他知道那里的反抗军战士们最需要支援。

他仍旧采取了分散的方式,四颗气态行星,四颗岩质行星,全都没有放过,真正做到了雨露均沾。

因为韩阳很清楚,就算把自己这段时间所制造的所有飞船全都供应到小行星带,也无法改变那里的环境。

因为正面冲突的话,己方飞船性能仍旧远远不足,可以被轻易歼灭。

而,分散到其余星球,却会导致伊塔人不得不分兵回防,不得不撤出小行星带之中的兵力回到原有的星球上去。

伊塔舰队也不得不分散兵力,甚至于四处奔波。

如此,小行星带之中的压力才会降低,才能改变反抗军们的处境。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约二十年时间里,韩阳一共制造了足足一万艘战斗飞船,全部扔到了内太阳系之中。

以100艘飞船为一批,每一批飞船相比起上一代飞船,其性能都会有所提升——不是推力便是续航,不是续航便是防御,不是防御便是可靠性,不是可靠性便是武器系统,又或者是感知探测能力,总之,总会有提升的地方。

这二十年时间,韩阳迭代了足足100次!

等韩阳的飞船工艺提升工作终于告一段落,韩阳回过头来观察太阳系局势的时候,他便清晰看到,此刻的太阳系,已经是烽火燎原,烽烟四起!

每一颗星球,无论大行星还是矮行星或者卫星,甚至于星际空间之中,到处都有反抗军飞船活动的痕迹!

警卫船、伊塔战舰四处出击,四处灭火。

虽然警卫船和伊塔战舰所向无敌,每到一个地方,那里的战乱便会平息,反抗军战舰便会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狼狈撤离,根本不敢和它们正面战斗。

但,在更多的,警卫船和伊塔战舰没有到达的地方,反抗军的反抗事业进行的愈发如火如荼!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