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 第一百七十章 新生!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第一百七十章 新生!

作者:星海一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浩瀚太空之中,一艘小小的飞船静静悬浮在玉神星环绕轨道之上,以每秒钟六百余米的速度围绕着它运转。

它并不大,长度仅有七八米的样子,最宽的地方仅有三米多点,如同当初地球上一辆小型卡车的大小。

它的总质量也仅有十几吨而已。在星际运输船动辄几十万吨的质量面前,它毫无疑问只是个小不点。

但,就算只是个小不点,它也是一艘实打实的飞船。是韩阳以玉神星基地的工业能力与科技基础制造出来的飞船。

这是韩阳亲手制造出来的,每一根螺钉,每一条线缆,每一个零部件,都是自己亲手制造出来的!

就像所有人都一致公认的那样,飞船,是工业集成度最高的科技造物。因为一艘飞船所需要的零部件与科技,几乎涉及到了所有工业门类。

相应的,能制造出什么样的飞船,也是衡量一个文明科技实力与工业基础的最重要指标。

制造这一艘飞船,毫无疑问是对于整个玉神星基地工业发展水平的一次综合性大考。

只要有一个工业门类的发展不过关,韩阳就不可能将它造出来。

而现在,韩阳造出来了!

这个堪称阶段性的成果,纵然以韩阳的心性,此刻也微微有些激动。

在他的控制之下,一道指令通过超距通信,从地球跨越两千多亿公里的距离到达玉神星通信中心,又通过无线电波方式传递到了这艘被韩阳命名为“新生”的小小飞船之上。

如同新的生命诞生,此刻虽然弱小,但未来蕴含着无限希望!

新生号飞船之上,尾部安装的两台小功率离子推进器同时喷射出亮红色的光芒,推动着它开始缓缓加速。

“嗯,加速度达到了0.3毫米/S^2,不错不错。”

此刻新生号飞船的速度,是每秒钟665米。而玉神星在约100公里处的第二宇宙速度,是每秒钟790米。

也即,只要新生号飞船的速度达到790米每秒,它便可以挣脱玉神星的引力场,离开玉神星。

此刻,新生号飞船便在缓慢的加速之中。一直加速了差不多五天时间,当新生号飞船的轨道变的极扁之时,在某一次运行到远地点的时候,它终于以抛物线的轨道脱离了玉神星的引力控制,飞向了浩瀚的太空。

一切都如同韩阳所预料的那样。

此刻新生号飞船的速度相对于玉神星为792米每秒,虽然脱离了玉神星的引力场,但还未脱离太阳引力场。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改变,新生号飞船将会开始环绕太阳运转。

不过韩阳当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在新生号飞船飞出去一段距离之后,发动机直接关闭。一艘小型空天两用型飞船直接追上它,又将它拖了回来,然后运到了实验室之中。

韩阳立刻操纵着机器人展开了对它的检查,以确定各系统、各部件运行状况。

“离子发动机工作完好,液压系统完好,电气系统完好,控制系统完好……”

检查的结果,让韩阳大为满意。

唯一让韩阳不满意的是,新生号飞船的燃料箱……空了。

为了支撑这次实验,韩阳专门提纯了七吨高纯度的甲烷和氧气作为燃料。

甲烷和氧气燃烧释放热量,通过发电机转化成电能,又通过离子推进器转化成动能。

甲烷这玩意儿在玉神星上有许多,氧气也可以通过电解水来制造,倒是不缺。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换句话说……新生号这艘宇宙飞船,其实是烧气的。

为了装载这么多甲烷和氧气,整艘新生号飞船的有效载荷全部都用完了,几乎没剩下其余空间。但就算如此,还是仅仅只加速了一百多米每秒而已,这么多甲烷和氧气还是全都用完了。

“化学燃料的供能效率还是太低了啊。”

韩阳叹了口气。

不过现阶段也没办法,他暂时还造不出核聚变反应堆。核裂变反应堆或者裂变电池,韩阳倒是有信心造出来,不过玉神星上极度缺乏裂变原料,想造也造不了,便只能暂时使用化学燃料了。

“要是让当初的人类文明知道我烧天然气来推动宇宙飞船,恐怕要笑死我。伊塔人降临之前,裂变电池都已经大规模应用了。”

玉神星基地的科技发展其实并不均衡。发展较为先进的,譬如此刻的离子推进器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文明。但其余的方面,譬如能源技术,则仅仅只达到了二十世纪末期的样子。

不过这也没有办法,慢慢来吧。

“现阶段离子推进技术取得了突破,下一步,要竭尽全力去攻克聚变反应堆技术了。哪怕无法造出如同伊塔人那么小型,那么高效的反应堆,至少也要能具备实用性才行。

还有计算科技,也要抓紧时间发展了。”

韩阳暗暗的想着。

此刻,韩阳已经在玉神星基地的实验室之中,攻克了90纳米芯片制造,以及使用90纳米芯片组建超算的全部技术难关,相比起以往,算力再一次大幅度提升,如此才支撑起了玉神星基地这个吞噬算力的黑洞。

现阶段韩阳的算力还勉强够用,但已经出现了不足的迹象。抓紧时间进行新一代芯片的研发,势在必行。

“一个聚变反应堆技术,一个芯片技术,再加上对于离子推进器的进一步深化研究,嗯,这是三个重点。

其余次级重点,有材料学研究:耐高温材料、耐辐射材料、软性材料、高强度材料等等,以及化学工业、控制器系统,也要同步推进。”

笼统算起来,总计有差不多上百个较大的科技与工业分类。

放在地球上,要推进如此之多的研究领域,没有个几百万名科学家根本做不到,且还必须要做到协调如一,沟通顺畅,不眠不休。

稍微多点损耗,多点沟通不畅、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互相扯后腿之类狗屁倒灶的事情,要进行这项工程,恐怕就得上千万人才行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