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 第44章 暂时放一放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第44章 暂时放一放

作者:五星造事包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0: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由于新闻涉及到了大汉硅业,正在处理大汉硅业投资项目的钢城市招商局办事员,也在第二天发现了这条新闻,并立即向局长谢成功进行了汇报。

虽然谢成功不怕大汉硅业在钢城耍花样,但毕竟是上了官媒的负面新闻,他也不得不考虑其中的政治影响,他也不敢怠慢,于是又把情况向市里面汇报了上去。

得知此事的黄副市长经过片刻沉思后,亲自拨打了康驰的电话,想看看他的反应。

然而,

此时的康驰正忙着画那成千上万个零件的设计图,哪里有空关注这些新闻?

面对黄副市长的询问,康驰是一问三不知。

而康驰也在黄副市长的口中,得知了大汉硅业被东阳晚报点名批评的事。

原来如此……

康驰总算知道大汉硅业入驻东阳市高新区的申请,为啥会被驳回了。

感情这是闹了个乌龙,被伤及无辜了?

这也太冤了吧……

“康总,虽然我个人是相信你们的诚心,也极力想要尽快促成此事,但考虑到这事的政治影响,我觉得事情可以暂时放一放,先观察几天舆论情况,等风波过去了,再重新启动项目。”

黄副市长很委婉地说出了他的意思。

康驰对此也没什么好说的。

他们当领导的,很多时候都讲究一个中庸,即不作为反而是最大的作为。

其实他们不是怕做事,而是怕做了反而没落得好下场,因此难免会束手束脚。

至于那些敢于打破常规,不把个人仕途放心上的官员毕竟是少数,康驰并不指望自己就能遇上。

而且黄副市长也说得很清楚,等风头过去了,就可以继续合作。

先不管他说的话可不可信,至少人家态度摆在这,比东阳市招商局的人好太多了。

其实康驰也早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不然他只要申请专利就行了,干嘛还写论文?

**文,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让质疑的声音稍小一点。

也不知道华国电子学报那边的进展怎么样了……

康驰这次的论文没有选择Nature、Science、SCI之类国际影响力比较高的期刊,而是直接投给了华国电子学报。

主要是他压根就不在乎什么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文只是为了给大汉硅业的成立壮壮胆,让项目可信度高点,方便争取政策上面的支持。

华国电子学报虽然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相对较低,但对于国内的读者和机构的认可度比较高,尤其是在半导体这块。

再加上审稿时间也短,非常符合康驰的要求。

其实上周华国电子学报的技术编辑,已经把论文打回了一遍,指出了论文一些格式上的错误,康驰修改后又立即发了一遍,对方到现在也没说什么,想必论文格式和原理性大框架已经没什么问题了。

和黄副市长结束通话后,康驰立马打开了华国电子学报的网站,翻查了一下自己的论文情况,果然发现已经进入到了Under review环节。

这意味着只要再得到两个以上同行的认可,论文就可以直接发表了。

-----------------

苏省大学,微电子研究院。

吴利鸿像往常一样,处理完研究院的事情后,打开了邮箱。

几十封未读邮件正躺在他的邮箱里,等待这他的审阅。

这其中有一些是学术交流的邀请函,也有学生的毕业论文,偶尔还会收到一些学术期刊的审稿邀请。

“康驰?”

点开这封来自华国电子学报的编辑张洋发来的邮件,吴利鸿一眼就在里面看到了一个有些熟悉的名字。

他稍微回忆了片刻,很快就想起了康驰是谁。

那个前段时间让他也丈二摸不着头脑的龙腾科技老板,

他还让王浩文向对方发出邀请,想要见他一面,但似乎是被拒绝了……

想到这里,吴利鸿顿时就满怀好奇地仔细看起了这份邮件。

“尊敬的吴利鸿院士您好,我是华国电子学报的技术编辑张洋,近日我们期刊收到了三份有关于半导体材料制造工艺的学术论文,通过技术审核后,我将其先后发送给了多位从事半导体领域的专家教授,但他们都表示无法确该论文中理论是否成立。”

“虽然知道吴院士日理万机,但张某实属无奈,只好冒昧打扰您一次,希望您可以在百忙之中,抽空对这几篇论文进行审核,如果实在不便,还请回信告知,非常感谢!”

看完正文,吴利鸿的好奇心更重了。

是什么样的论文,竟然让多位专家教授都承认自己无法审核,最终只好求助于他?

吴利鸿立即把论文下载下来后,发给了他的助理。

很快,一沓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论文,就送到了他的办公室。

吴利鸿戴起眼镜,开始仔细地看了起来,

《关于使用浮带法对多晶硅提纯的改良方案及理论》

好家伙!

柴可拉斯基的提拉法,国内都还没多少人搞明白,这就盯上浮带法了?

而且还是改良方案和理论!

这么离谱的论文,之前那些教授怎么没直接给他哔稿?

吴利鸿觉得有些荒诞,但还是耐心地继续看了下去。

论文提出的改良方案原理倒也简单,就是在单晶炉的加热棒下面,增加一根冷却棒。

类似的想法之前也有人提出过,但在模拟计算的时候,就陷入了死局。

所以严格来说,这是个数学问题。

浮带法的最大难点,其实是数学模型,只有足够强大且匹配的数学模型,才能做到对加热棒和冷却棒温度和速度的精准控制。

进入论证环节后,吴利鸿更加仔细地看起了每一行字符。

Qx1 Qa Qx2=0,

K1·A1·dT/dx1 L·dm/dt-K2·A2·dT/dx2=0……

……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

吴利鸿眉头紧锁,表情越来越严肃,抓着论文的手下意识地多用了几分力。

过了大概半小时,他突然松了口气。

以他有限的数学知识,并没有从这个理论模型中,找到明显的纰漏。

不过数学模型这东西,得放在超算里跑一遍才知道行不行。

而这套数学模型,也不像数学猜想那样,是要挑战数学的极限,因此计算难度不算高,用超算估计几个小时就能搞定。

想到这里,吴利鸿立马拿起来电话,拨通了梁溪超算中心的电话。

“老李,我是吴利鸿,想借用你们的超算验证一个数学模型,这几天有空吗?”

“时间?估计在五个小时以内吧。”

“下午就可以?那好,我等会把资料发给你,嗯,相关的费用记在我们苏省微电子研究院上。”

挂完电话后,吴利鸿又仔细看了一遍论文,确认没问题后,又加了几个测试变量发给了老友李建中。

剩下的,就是耐心等结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