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 第378章 一百倍效率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第378章 一百倍效率

作者:五星造事包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0: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领导现场的表态,以及康驰雷厉风行任务分配下,十多个聚变项目重组为金乌一号,其实已经成了定局。

但钟维坚还是忍不住问了康驰一个问题:“根据我的分析,通用聚变的磁化靶装置,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液态金属。”

“他们的二代装置虽然理论上可以解决液态金属壁面均匀铺展的问题,但作为核聚变反应中的第一壁材料,在外加磁场条件下液态金属与壁面的换热特性,也就是热堆积和导热性问题依然没有给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虽然他们没有公布相关的具体数据,但根据现有的情报分析,我认为他们两次聚变反应的时间间隔,至少在1分钟以上,不然装置肯定得炸!”

“也就是说,哪怕他们的装置每天连续不停地运行,一天最多也只能进行1440次反应,哪怕他们达到了最终设计标准,每次压缩等离子体耗费14兆能量,产生704兆焦的能量来算,一天也只能产生993.6千兆焦的能量。”

“根据电能转换公式1 MJ≈0.27778 kWh来算,哪怕不考虑能量转化损耗,这个装置每天的最高发电量也才276MWh左右。”

“如果算上35-60%的热电转换效率,实际发电量也不会超过16.5万度,而以我们现在的核裂变电站,一個反应堆都至少能发1000万度电。”

“恕我直言,如果一个核聚变装置每天只能发16.5万度电,那即便Q值再高,其实也没有任何意义……”

听到钟维坚的话,众人顿时忍不住议论了起来,

就连老人和吕首长的表情,也变得有些复杂了起来……

不过面对钟院士的质疑,康驰却显得很淡定,甚至还在心里默默地给钟维坚点了个赞。

不愧是院士,还是很有料的。

其它人在突然听到要搞磁化靶装置后,多少都有些陌生甚至懵逼,只能被他推着往前走,

但钟维坚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到了磁化靶装置最核心的问题,可见他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也并不全集中在托卡马克装置上。

康驰对钟院士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道:“您分析得没错,甚至我认为您的分析已经是算保守了,我认为他们的反应间隔,至少要在两分钟以上。”

“磁化靶装置除了设备制造的工程难度更大,最核心的问题其实还是第一壁的材料,它在整个装置中的重要性,就像电池里的电解液。”

“而通用聚变现在用的液态金属,应该还是锂铅混合物。”

“作为中子吸收和氚增殖的元素,锂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铅则因为高原子质量有助于减少X射线辐射的产生和逃逸,从而提高聚变反应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充当中子毯,保护反应室内壁免受中子辐射的损害。”

“最关键的是,铅能在操作温度下保持液态,因此是他们目前找到的最优导热材料。”

“但铅导热性只有35W/mK,是一种导热性能较差的金属材料,因此正如钟院士所说,劳森机器-26项目哪怕成功了,也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但问题是,我从来没有说金乌一号是在照抄劳森机器-26。”

康驰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事实上,我已经找到了一种比锂铅混合物,更加适合作为第一壁材料的液态材料,它的导热性比锂铅混合物高30倍。”

“同时如果我们把整个装置的冷却系统的导热管,换成另一种导热系数为1.8KW/(mK)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同时对装置的其它非关键材料和结构,也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金乌一号的实际运行效率,理论上将会比劳森机器-26高出至少100倍!”

哗——

听到这话,现场顿时就沸腾了。

100倍?!!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金乌一号光是一台聚变装置,一天就能至少发一千六百万度电,

一年差不多就是五十八亿度!

虽然看似比传统的裂变反应堆也高不了多少,但这两种装置的类型完全不同,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

这就像拿8缸跑车,和二轮电动车比扭矩一样。

不过如果像钟维坚刚刚分析的,差距是十万和千万级这么大,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传统裂变电站目前最大的问题,一个是安全,一个是燃料,最后则是运行维护。

三个问题,都让核电站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成为能源的最优答案。

而核聚变解决的,恰好就是这些问题,

无论是托卡马克装置,还是康驰设计的金乌一号,只要是聚变装置,哪怕出了问题,顶多就是熄火停运,

没有燃料和能量的输入,聚变反应就不可能继续下去,更不可能引发核事故,

同时聚变反应每次燃烧的核燃料,也都是毫克,甚至微克级别的,哪怕万一发生意外,装置爆缸了,充其量也就是一起破坏力有限的爆炸事故。

所以两者的核心装置大小虽然可能差不多,但聚变电站不需要太多笨重而繁杂的配套设施,因此无论是核电站的建设成本,还是后期的运营成本、燃料成本,甚至建设选址的要求,都要比裂变电站低得多。

更何况,如果金乌一号能够成功,发电功率还比传统的核电站更高,从而真正达到了商用标准!

而从康驰搞聚变装置的初衷来看,聚变装置也完全能够直接装到航母上去,

不需要另外研究难度更高,甚至以现有的材料技术,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聚变电池。

不过一台装置每天一千六百万度电的发电量,对于航母来说也太多了了点,性能超级过剩。

所以康驰的计划是,在建造商用发电示范堆的同时,再建一个小型的舰载反应堆。

到时候装置本身及配套设施的体积缩减,再加上大量储存燃油的空间,节省下的空间说不定可以让航母的舰载空间直接翻个倍。

另外磁化靶聚变装置还有个优点,就是它的作为第一壁的液态金属的锂含量非常高,因此氚增殖效率比单纯的磁约束装置更高,可以大大减少氚燃料的需求量。

即便是一直表现得非常冷静的钟维坚,在听到康驰的分析后,也感到体内的血液逐渐沸腾了起来……

不过一百倍的效率,确实让人一时之间难以置信。

为了让他们更加安心一点,康驰当场展示了金乌一号的三维模型。

“对了。”康驰突然说了个题外话,“我相信大家一定很疑惑,我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个装置设计的吧?”

康驰转移话题的速度,让现场的人都不由愣了愣。

但很快他们就反应了过来,然后情绪突然激动了。

“卧槽,康总这是打算把天才的独家秘诀告诉我们了?”

“何止是疑惑,我估计很多人早就想把康总的脑子解刨看看了……”

“其中一个就是就是你吧?”

“咳咳,瞎说!”

“……”

听到他们的讨论,康驰不禁有些尴尬地笑了笑,然后继续说道:“可能你们多少也听说了,我前段时间研发出了一些机器人,而这些机器人的操作方式,是机械操控台加脑波辅助控制……”

“脑波辅助控制?”

“没错,这是一种可以读取脑电波的技术,利用这项技术,我们不但可以用意念控制机器人,还可以用意念进行高效的工业设计。”

康驰说着扭头看向吕首长:“这是一种全新且高效的工业设计工具,我想科技部应该非常愿意给我们的科研人员,配上这种设备吧?相信我,它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

“……”

吕首长顿时有些无奈地苦笑了声。

“又要多少钱?”

“不贵,一百万一台。”

“那就先来两百……算了,还是先搞一百台试试吧。”

“没问题,回头我让烽火网络科技的人联系您。”

“……”

吕首长现在对康驰又爱又恨的感觉,是越来越明显了……

技术确实都非常牛逼,但烧钱也是真的烧钱。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明知道有支股票要涨,但就是拿不出本金,

只能想尽一切办法缩衣节食,给康驰凑够钱后,股票才能发行出来……

问题是,这家伙发行股票的速度,还相当快。

口袋里再有钱,也禁不起这么折腾啊……

推销完‘阉割版绘图机’后,康驰很快又回归主题。

他先简单讲解了金乌一号的总体设计思路,

虽然原理上和通用聚变的LM-26差不多,但两者具体的设计,肯定完全不一样,

通用聚变也没有公布LM-26的技术细节,因此金乌一号的总体结构设计,完全是康驰自己设计出来的。

当然,他完成的也只是总体构造,以及一些核心模块的设计,

其它非核心的辅助部分,康驰只是提出技术要求,然后分配给各大研究机构来落实。

既然国家给了这么多人给他,当然要利用上了。

介绍完总体设计思路后,康驰又重点介绍了刚刚提到的液态金属。

其实他就是通过对锂铅混合物进行升级,得到了一种导热性能更强的液态金属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用碳元素和导热性最强的银元素,替换了铅元素。

元素替换,听起来似乎非常简单。

但在实际应用中,材料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物理特性、化学稳定性,以及与聚变反应相容性等多方面的因素,不同配比出来的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正常来说需要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才能得到最优的答案。

因此哪怕是康驰,其实也没有把握能够一次成功……

毕竟装置还没有真正地造出来,

他只不过是对各种关键性材料,进行了一次极限探索,然后通过材料的性能,反过来推演聚变装置最优发展路线。

而且用于流体计算的NS方程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因此可控核聚变的超算模拟,就和飞机空洞模拟实验一样,很难真正地模拟出来。

可能一个细微的偏差,就会导致实验的失败。

不过康驰倒也不慌,实在是不行,就直接升级整个聚变装置!

虽然升级这种大家伙,需要费点心思制造理由和机会,但他现在其实已经具有这个权利了。

只不过,这样多少还是麻烦了点。

能通过正常的实验途径搞定当然最好了,他能对材料,或者某个单独的模块升级,已经非常变态了。

虽然把握非常大的,但过于绝对的话,康驰也不敢说。

因此康驰在介绍完金乌一号的大致情况和核心材料技术后,又补充了一句:“当然,以上只是理论数值,具体情况还是需要实验验证。”

前排的老人对康驰点了点头,然后直接起身,环顾了一下会场所有人后缓缓说道:

“任何研究和实验,肯定都有一定的风险性。”

“事已至此,我们也只能选择相信康总,并给予他最大的支持。”

“各位同志,可控核聚变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重大科研项目。”

“在这项伟大的事业面前,我希望所有人能够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并且准时完成按照康总师分配的科研任务,争取早日实现金乌一号的顺利点火!”

…………

上午的会议结束后,两位领导便离开了东阳,

接下来几天会议都将继续,不过这些会议主要是康驰和不同的科研机构,沟通具体的技术细节,领导反正也听不懂,他们也没必要留下来。

与此同时,康驰针对可控核聚变的公开课也在国际上出现了进一步的发酵,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通用聚变公司了。

当他们听到康驰看好磁化靶路线的时候,可想而知有多激动了,

劳森机器-26磁化靶聚变的项目主管,乔舒亚·拜恩都恨不得立即抱起康驰的鞋子来亲吻了。

在这个艰难而冷门的技术路线上,他们实在是遭遇了太多的冷眼旁观,

天知道他们为了向投资人争取多一丁点的经费,到底受了多少的委屈……

但有了康驰的这段视频后,他们去找钱的底气突然就足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