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 第365章 死胡同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第365章 死胡同

作者:五星造事包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0: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天后,庐州中科院等离子研究所。

钟维坚院士正主持着一项关于东方超环设备改良的技术研讨会。

会议研讨的,主要就是第一壁的结构优化,以及超强钕磁铁的材料更换。

钟维坚首先分析了在上次点火实验中,第一壁的损伤情况分析,认为通过轻微改良结构的反射角度,可以有效利用磁场,减缓逃逸离子对第一壁的冲击力。

不过在超强磁铁的材料更换方面,他却显得有些遮遮掩掩,

主要原因,就是东方超环其实只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的华国分会场,属于国际热核聚变装置的开放平台之一。

这里有来自全球三十多个国家,一百多个单位的科学家,占比高达40%。

这种国际合作项目,其实就是大家一起来造实验装置,然后利用装置一起进行实验,共享实验成果。

至于造这些装置的零件和材料,到底是谁造的并不重要,反正谁拿出了更好的东西,就用谁的,谁也没权要求人家把这些技术也共享出来。

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种重量级的国际合作项目就更别说了。

基本上每个参与方,多多少少都会留那么一手,

没人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

虽然每个人都只出60-80%的力,但毕竟人多力量大,

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共同进步,通常比個人使出100%的力效果还更好。

这也是国际合作项目虽然大家都各怀鬼胎,经常扯皮,但依然存在的原因。

因此钟维坚只是简单地公布了这种新材料的性能,是90MGOe,并未提这个材料的任何技术细节。

听到钟维坚的分析后,会场顿时呈现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反应人群。

华国的学者,虽然表现出了诧异和和好奇,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淡定的,

他们对这种90MGOe的超强钕磁铁,多少都有些耳闻。

其实这玩意在华国已经不是秘密了,很多重卡的电机上,都已经用上了这种磁铁。

他们甚至还知道钟维坚在去年的时候,就向科技部递交过对EAST进行磁性材料升级的申请,

但这个申请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最终被否决了。

有小道消息称,科技部是在咨询康驰的意见之后,才决定否决这个申请的。

这多少有些让人意外。

毕竟电动卡车上都能用的材料,完全没道理不给EAST用啊……

而且不用就不用,现在怎么突然又让用了?

就有点搞不太懂上面是什么意思……

至于国外的学者,则表现得更加惊讶一些。

对于华国制造出N90级别的超强钕磁铁,外界一直都只是猜测,从来没有得到任何官方的证实,但今天钟维坚却把这件事给坐实了。

“看来外界传言果然是真的,大唐重工已经造出了N90级别的超强钕磁铁了……”

“90MGOe,又是一项领先全球的材料啊……”

“如果将东方超环的磁约束系统,升级成超强钕磁铁,在同样的输入功率下,东方超环磁约束系统的稳态强磁场强度,理论上将可以从现在的45.22万高斯,提升到49.28万高斯,提升幅度高达9%!”

磁约束系统,虽然主要还是看超导材料的性能,磁体材料性能的提升影响并不是那么大,但9%的提升幅度,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

大概,能让点火的时长提升一两百秒?

这个性能提升,倒也确实值得把全部实验项目停下来,进行设备的升级。

见大家都对此没有异议,接下来就是关于这次升级改造的具体时间安排和费用核算了。

毕竟是国际合作项目,钱是大家按比例出的,因此每一次重大设备升级,费用都要进行公示,这个环节通常也是最容易产生分歧的。

某种意义上,这就是设备‘采购会’,

任谁都希望自己的东西中标。

不过今天的‘采购会’,大家的意见倒很快就达成了统一。

毕竟90MGOe的性能摆在这,除了大唐重工,没人能造出来。

会议结束后,钟维坚总算松了口气。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他立即坐在椅子上点了根烟。

这时候门突然被敲响了。

“请进。”

门推开后,进来的是华科大工程学院的程涛教授,他反手把门关上后,立即忍不住问道:“上面怎么突然通过这种已经被毙了的申请?”

“我也不知道。”钟维坚摇了摇头,然后递了根烟给程涛,“我都以为这份申请早就进了垃圾箱,没想到他们不但翻了出来通过了,还一副很急的样子……”

程涛接过烟后,点燃抽了一口,然后沉思了片刻才道:“其实我后来仔细分析了一遍,觉得康博士当时给科技部的建议是对的……”

“9%的磁场强度提升虽然不小,但除了让EAST的点火成绩更好看一点之外,并不能起到质的提升,反而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对装置进行升级。”

“更换磁性材料,几乎等于要把整个装置给拆了重建,工程量太大了,完全可以等其它材料或技术有重大进展后,再统一升级的……”

钟维坚也点了点头:“这个问题你已经和我讨论过好几次了,我早就被你说服了,实际上昨天我也陈述了你的这个观点……”

“但问题是,现在不是我们提申请,而是他们下死命令了……说实话,我现在还有点懵,总觉得这事有点蹊跷。”

两人琢磨了半天也没有琢磨出上面的意思,程教授最终叹了口气,放弃了思考这个比搞研究还更费脑的问题。

“抛开这事不谈,我感觉我们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死胡同?”钟维坚有些诧异地看了程涛一眼,“你什么时候变成悲观主义了?”

“以前重大的研究理论一篇接一篇,对装置结构的优化方案更是一个接着一个……”

程教授无奈地笑了笑,

“但现在一个磁铁材料的升级,就能让大家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哪怕如此大动干戈的升级也觉得是值得的……这其实已经足以说明EAST正在陷入巨大的瓶颈。”

“你我都清楚,如果Q值得不到提升,约束时长再怎么提升,哪怕约束个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只是大家坚持下去的安慰剂罢了……”

钟维坚听后不禁陷入了沉默。

对于程涛的‘悲观’,他其实完全能够理解。

目前核聚变的研究进展和突破,主要体现的都是点火时长,而对于Q值,却极少提及。

因为只要一提,就让人多少有些绝望。

Q值等于 1的时候,意味着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等于它消耗的外部能量。

但实际上Q值要大于 5,反应堆才能够自我维持,如果再考虑到热能、动能、电能间的转化,这个Q值则至少要达到 10才能有收益,意味着可以初步商业化,但收益并不大。

想要收益比较大的成熟商业化,则需要30以上。

而目前人类真正实现的最高Q值,是约翰牛的JET反应堆,

它的Q值,仅仅只有0.67……

虽然岛国的JT-60通过以氘-氚做模拟实验,理论值达到了1.25,

但那仅仅只是理论值,实际实验根本没有做。

他们正在把JT-60拆掉,重新建造JT-60U进行验证。

无论是0.67,还是1.25,在10-30这个数字大山面前,艰难的推进速度,都难免让人感到有些窒息和绝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