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 第313章 研发模式上的碾压

不过潘坚为并没有给他们太多的时间……

主要是这种专业论文,哪怕来个两院院士,如果不是从事这个专业领域研究的,十有**都看不懂。

潘坚为作为这方面的专业学者,也花了好几天才把这篇论文的论证过程完全过了一遍,确定里面没有任何问题。

何况……

这篇论文到底有没有问题,成不成立,其实压根就不需要质疑……

仅仅只过了十分钟,潘坚为就轻咳了一声,继续开口道:“这篇论文,大家可以等会慢慢看。”

“其实在4月18日下午3点35分,康博士已经在三沙和漠河,完成了相距四千公里的量子通讯实验,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超光速的幽灵量子通讯,另外……”

潘坚为直接放出了两张设计图和实物图。

“就在四天前,康博士已经在实验室,正式造出了千万级的量子通讯芯片,这种量子通讯芯片数据的传输量可达111.57GB,在军事、航天等领域,已经具备相当大的应用空间了。”

“!!?”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再次愣住了!

这尼玛,他们还在翻论文,

那边真正的量子通讯芯片就已经做出来?!

这速度,未免太可怕了吧!?

如说这事是真的话,那关于这篇论文的真实性,确实已经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了。

毕竟人家都已经把理论应用上,造出实物了,你还去质疑人家的理论有没有问题?

而且还是当着这么多领导的面,

这不是找屎嘛!

至于这事是不是真的……

其实基本也不用怀疑。

他们可以怀疑康驰对前沿理论探索的能力,也可以质疑他的技术路线选择方向,

但从来没人,敢质疑他到底能不能把东西造出来,

甚至连他造出来的东西到底好不好使,都不敢瞎评论。

“沈首长刚刚说的那三千亿,就是贷款给大汉芯业,用来提前布局量子通讯芯片制造产业的。”

发言席上的潘坚为扭头看向主席台上的几位首长,沉声说道:

“虽然千万级的量子通讯芯片已经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但康博士认为这还不够,他的计划是研发出最高可传输4TB数据量的,3.6亿级量子通讯芯片,然后才正式进入量产阶段,届时需要的投入可能会更多。”

“虽然量子通讯芯片受限于使用成本、体积等原因,目前的商用前景还不明朗,但这种无视距离、无视环境、无视干扰,且无法窃取的全新通讯方式,在航天和国防领域,绝对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说是领先全球一百年,甚至三百年也毫不为过。”

“所以我认为这个钱,无论如何我们也必须得投。”

主席台上的老人,在整個会议中都只是在倾听,没有发表意见。

但听完潘院士的话后,他终于点了点头,对此表示了认可。

“只要是我们的学者搞科研出了成果,并且技术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需要资源落地,国家肯定会全力支持。”

他刻意强调了‘我们的学者’这几个字,意思有点不言而喻。

说白了,

谁有本事搞出真正有用的技术来,那谁说话声音就更大,国家就给他喂饭!

也正是听出了这层话的意思,汪伟森等人的心顿时就沉了下去。

他们是先要吃饱饭,才能干活,还不保证一定能有收成。

但康驰是先干活,种出了庄稼,然后直接卖给国家,吃饱饭后继续干活……

如果把话说直白点、难听点,就是国家已经提前给你们喂了奶,结果你们拿不出成果,还埋怨别人抢了你们的资源?

这不瞎胡闹嘛?

只能说康驰的这套玩法,对他们来说简直无解。

汪伟森都忍不住产生了一个念头,

要不然他也学学康驰,跳出国家科研机构,自己去搞个公司?

不过搞私企的话,虽然有着非常大的自主决策权,但同时也意味着需要自行承担风险,如果大量的投入没出成果,可能分分钟就暴毙了……

但哪怕汪伟森身为科学院院士,也没有绝对的信心保持成果输出,

还得为启动资金操心头痛。

于是他果断打消了这个想法。

康驰的私企这套玩法,一般人还真玩不来……

这场技术研讨会在双方的辩证中,或者说裴恒生的质疑中,似乎被带偏了方向。

不过这场会议说白了,其实也就是争资源的,

现在首长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资源就这么多,康驰拿出了成果,国家就给他资源,这其中的合理性,根本不需要质疑。

而且在潘坚为扔下新量子力学,和量子通讯芯片这两枚重磅炸弹后,汪伟森等人之前的怒火,这会也基本熄得差不多了。

人也清醒了。

所以研讨会的结果,其实就差不多已经算是定下来了。

不过按照流程,接下来他们还是回归主题,着重讨论了一下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路线。

在这个话题上,处于人工智能上游的半导体产业学者,具有的话语权时期更大。

张达远和吴利鸿等人一致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本质上还是传统的电脑和程序,只不过功能更加强大,能够处理和搜索的数据更多而已。

“我们认为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应该是程序真正具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能产生和人一样的情感,它不需要我们通过写代码来告诉它要怎么做,设计它的功能,而是可以自我完善升级。”

“但这种人工智能,以目前硅基芯片运算原理,我认为根本就不存在诞生的可能性,所以我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研究,其实就是原本自动化程序的升级和延伸,我们需要放平心态和眼光,既不过份拔高它,也不轻易忽视它的重要性。”

张达远说完这段话后,潘坚为又紧接着补充道:

“我赞同张院士的观点,我认为人工智能如果真的存在,那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是量子计算机上,而且随着康驰博士的对量子力学的完善,以及目前掌握的量子通讯芯片技术,对我们的量子计算机技术同样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受限于量子寿命,这项技术暂时无法制造出便携的小型量子计算器,但配备量子捕捉器的大型量子计算机,已经具备了前置的技术条件。”

“我们现在完全有能力和技术,来建造一台超高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

“超高量子比特?”汪伟森忍不住追问道,“这个超高是多少?”

“像康博士的量子通讯芯片一样,上千万,甚至上亿……在康驰博士的技术路线中,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听到这个回答,现场又顿时一片哗然!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