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 第181章 救星来了!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第181章 救星来了!

作者:五星造事包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0: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临安,苏省大学微电子学院。

“通入六甲基二硅胺烷……”

“硅片脱水完成,增粘处理完成,开始旋转涂胶。”

“……”

这已经是他们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的实验流程了,除了操作员时不时进行流程汇报之外,实验内悄然无声。

数十名研发人员都静静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偶尔抬头看一眼设备运行情况,以及站在操控台中间的那位老人。

“涂胶检测完毕,未发现气泡,开始曝光前烘……前烘完毕,光刻机准备曝光……”

在实验有条不紊的推进中,终于到了曝光环节。

每次进入曝光环节,那短短的十秒钟,都让吴利鸿感觉像一个世纪那么长……

而在曝光的过程中,加装在工件台的的测量仪器也在同时进行疯狂的数据收集。

“曝光结束,进入后烘环节,曝光数据正在分析中……”

“曝光过程总产气量……”汇报结果的研究员停顿了一下,然后用颤抖的语气念出了数值,“289立方纳米!”

哗——!

听到这个结果,整个实验室都顿时安静了下来,随后便是阵阵惊呼声。

“竟然真是光致产酸剂BR-侧键的问题!”

“吴院士牛逼啊!”

“……”

虽然后烘的具体数据还没出来,但光是这个产气量的数据,就已经称得上是史无前例的重大突破了!

涂满12寸的硅片光刻胶,在曝光的过程中,才产出了仅仅289立方纳米的气体,

而这么小的产气量,光刻胶的曝光边缘肯定非常光滑平整。

这就意味着更高的清晰度,以及更低的制程。

可以说,他们已经彻底解决了光刻胶最棘手的产气量问题!

吴利鸿听到这个数据后,脸上也不禁浮现起了一抹如释重负的笑容,但这却让他的脸上的皱纹褶子更多了……

过了大约十分钟,曝光后的硅片也已经完成了后烘,并对曝光部分的光刻胶进行了溶解清除,然后又进行了一次坚膜烘焙,加固光刻胶形成的电路保护膜。

接下来,就是他们这个实验环节最重要的电路图像清晰度分析了。

而最终的分析结果也果然不出他们所料,在降低了98%的产气量后,他们得到的电路保护膜,表面非常光滑平整,没有出现任何坍塌变形!

“膜厚正常,套刻精度正常!”

听到这个结果,所有人顿时都激动的看着吴利鸿。

事实上实验进行到了这一步,已经基本可以肯定他们的EUV光刻胶,已经达到了13.5纳米的制程标准。

因为他们苏省微电子的所有精力,都用来研发光刻胶了,对多重曝光等压缩制程的工艺,没有太多的研究,所以13.5纳米只是他们研究所的最小制程工艺。

而这款光刻胶具体的最小制程,得找申城硅产业或者立昂微来做进一步的验证,尤其是最早拿到EUV光刻机的申城硅产业,经过这几个月的摸索调试,他们已经把制程工艺推到了5nm。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吴利鸿还是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对大家开口道:“立即准备蚀刻实验验证,确认最后的环节没问题再送到申城硅产业去。”

“明白!”

研究员们听到后,顿时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本来按照他们之前的实验流程,实验到了这一步基本就是失败了,这次其实根本就没有做好进入蚀刻环节的准备。

但面对这个意想不到的巨大惊喜,大家却没有一丝‘临时加班’的怨言,一个个都吭哧吭哧地开始重新准备实验。

两个小时后,最终结果终于出炉了。

他们研发的光刻胶,成功地经受干法刻蚀中高能粒子的洗礼,顺利完成了保护硅片基底的任务,芯片良品率高达98%!

在吴利鸿院士的带领下,苏省大学微电子研究员,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一款能胜任13.5nm制程的国产顶级EUV光刻胶!

而且这个13.5纳米制程,只是目前的初步实验结论。

从他们这次得到的套刻精度来看,这款光刻胶实际上有相当大的可能,可以胜任5纳米制程芯片的制造!

吴利鸿也非常沉得住气,没有选择立即将实验结果上报上去,而是让研究员们按照上次的配方,重新调配了一批光刻胶。

然后重复做了足足十次实验,确认每次的结果误差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后,才带着光刻胶和团队的主要技术人员飞往魔都,来到了申城硅产业集团。

此时的申城硅产业的集团总裁陈云明恰好在和华威的余总和何总,讨论华威P6的芯片代工问题。

而双方讨论的要点,就是产量和成本的问题。

华威本着量大从优的道理,想要直接订购两千万枚麒零9000。

但申城硅产业现在,其实也就只有一台秦光一号。

按照秦光一号每小时180片的硅片吞吐量,以及制造出的每片晶圆可以切割出500枚芯片来算,一台光刻机每天的产能应该有216万枚。

但实际上,光刻机的吞吐量不代表晶圆的制造速度,而是要根据不同芯片的设计,进行多次曝光和蚀刻。

以麒零9000为例,它需要经过足足19次光刻-蚀刻循环,才能完成整个晶圆制造环节,

也就是说,每天理论上只能造11万枚。

这还是建立在设备24小时不停机休息和维护,以及100%良率的基础之上。

因此实际产能,平均每天能有8万枚,就已经很不错了。

两千万枚芯片的订单,要差不多八个月才能完成,还是把所有产能,都压榨给华威的情况下。

何况在如此高负荷的运转下,他们光刻胶的库存,都不知道能不能撑得住……

“……我们也得考虑成本,也要时间来研发3nm的制程工艺,希望你们也能考虑一下我们的难处。”

陈云明实在有点受不了两位老总的软磨硬泡,最终拍板道,

“要不就这样吧,我给你两个方案,一个是150元300万枚,一个是200元600万枚,600万是极限,已经很够意思了。”

“呃……”

余总立刻在心里算了一笔账。

按照台机电5纳米制程,13400美元/片晶圆的价格来算,约等于每枚5nm制程的芯片代工费,是187元。

但台积电的代工是按晶圆来算的,废品都给你算钱了,而陈云明刚刚报的是当个芯片价格,等于去掉了废品,所以150-200元的代工费,在这个特殊时期,确实相当厚道了。

“可是陈总,这买卖哪有越多越贵的道理……”

“这不是情况特殊嘛,如果在库存光刻胶消耗完之前,国产光刻胶没有动静,那我们有光刻机也没得用啊,只能先省着点花了……”

“其实还有个办法,就是伱们去找康博士借点光刻胶给我们,那小子贼精得很,早早地就让我们帮他屯光刻胶了,现在大汉芯业的光刻机屯得比我们还多!”

每每想到这里,陈云明都有点后悔当初没有听康驰的,提前多屯点光刻胶。

主要是,当初谁能想到他能这么快搞出EUV光刻机……

就在余总还在考虑着,六百万枚到底能撑多久的时候,陈云明突击接到了吴利鸿的电话。

“吴院士?等等……你说什么?测试光刻胶?就到楼下了?!”

“……”

放下电话的陈云明,过了半响才缓过神,然后连忙打了个电话给董建元,让他下去接吴利鸿。

处理完这些后,他才转头看向华威的两个老总,一脸激动地说道:“我们的救星来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