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 第145章 尘封的记忆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第145章 尘封的记忆

作者:五星造事包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0: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卧槽,你出相机就出相机吧,干嘛连FE卡口的镜头都不卖了?”

“刚刚康老板都说了,他们也是被迫无奈,盲猜索霓不给卡口授权,没办法实现自动对焦吧。”

“老子的A7M3才刚买不到一个月,手上就一支大秦光学的50定,你让我以后怎么办?”

“赶紧咸鱼出了吧,早出早轻松!晚了说不定价格直接跳水了。”

“可以去咸鱼看看有没有大秦的二手镜头。”

“去咸鱼看个寂寞,大秦的镜头都被他们自己回收了,剩下的都留着等置换,而且现在其他卡口都绝版了,估计更没人拿出来卖了。”

“大秦光学这波有点狠啊,他们和三巨头打架,受伤的是我们用户啊!”

“也不能这么说吧,人家又没拿着刀逼你要换门,只不过以前给的福利,现在不给了而已。”

“之前都嚷嚷着想要国货相机,现在有了,又在纠结有没有必要冲了,对此我只能说:其实俺也一样!”

“不是不想支持国货,主要是囊中羞射,禁不起换门的折腾。翻口袋.gif”

“扯淡吧伱们,卖掉一台M3机身,就能买一套大秦了,有什么禁不起折腾的?”

“估计还是瞧不起大秦光学,觉得不值得吧!”

“还是先观望观望,万一说得很好听,什么专业全画幅相机,实际上和小蚁一个货色,还卖这么贵怎么办?”

“……”

虽然康驰没有看到直播弹幕,但他大概也能猜到,此刻观众肯定已经产生了群体分化,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甚至骂战。

甚至大部分人,可能都会因此对大秦光学感到不满,站在了质疑大秦光学的那一边。

这种情形,是早就可以预料到的。

在大秦光学的月度总结会议上,康驰也曾经多次强调过一件事。

相机市场是一个需要精耕的市场,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来,哪怕他们造出了再牛逼的产品,也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直接就把市场抢过来。

毕竟这是一个已经被小本子垄断,精耕了数十年的自留地。

在发布会之前,康驰也给大秦光学的管理层打了预防针,

认为今晚的发布会可能会有不小的影响力,但后续的实际销量,或许不见得有多火爆。

因为他们目前积累的口碑,都是在镜头领域的,

用户对他们的信任和情感,还不足以支撑他们直接就抛弃手中的相机,改变阵营。

所以大秦光学接下来的目标群体,其实只有三类,

首先是刚好准备买相机的新用户,而且还只是普通用户。

其次则是一直想要买相机,但却被它高昂价格给劝退的。

最后是手上的相机,已经是快被时代淘汰,有更新换代需求的。

至于那些压根不差钱的发烧友和收藏党,

则完全不用去考虑,只要产品一上架,第一批抢的就是他们。

总之只要能抓住前面三种人,大秦光学就可能可以在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慢慢地把这个市场彻底抢回来。

同时通过大秦光学的价格优势,也很有可能把相机这个有些没落的市场,给重新做大。

对于普通人来说,数码相机或许不像手机那样,是生活的必需品。

它无非就是让记录生活的方式,更加精彩和多元,发朋友圈的照片更有逼格,提高一点生活的品质。

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却高得离谱。

甚至有点像奢侈品。

但如果一台全画幅专业相机和镜头的价格,加起来也才和一部贵点的手机差不多,

那相机的消费群体,肯定会进一步扩大。

不说别的,大部分喜欢旅游的,其实都想更好地记录自己旅行的回忆。

光是这个庞大的群体,就可能挖掘出很多新用户。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大秦光学能够通过武安,建立起不错的用户口碑,

不然光是便宜也没卵用。

在公布完相机的售价后,康驰停顿了片刻,然后缓缓地重新开口道:“接下来,我想通过一段记录片,和大家一起回顾一段历史。”

随着康驰有些低沉的语气,大屏幕上便开始播放起了一部记录片。

伴随着纪录片的旁白,一段尘封已久的华国相机发展史,开始徐徐向观众们展开……

提起国产相机品牌,年龄稍微大点的,或许还能隐约想起海鸥、凤凰之类的老古董品牌。

那时的相机,基本都还是胶片机,需要往里面装小胶卷,拍完后还得把胶片送到照相馆冲洗,等上个几天才能看到照片。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外的相机品牌开始进入华国市场,

这些物美价廉的洋货,立即就对国产相机造成了巨大冲击,大部分国内的相机厂都开始卖不动货,接着就是倒闭潮。

但像海鸥、凤凰等几家比较大的国产品牌,其实依然还吊着一口气的。

直到数码相机的出现,把这口气也彻底掐断了。

1981年,索霓发明了世界首台电子静物照相机“马维卡”,它当时的分辨率只有27.9万像素,

但随着芯片产业的发展,相机传感器的性能也越来越强,

到了2000年,主流数码相机的像素,就已经达到了300万像素。

这些成像好、操作方便,使用成本还特别低的数码相机,不但拍出来能立即回放,后期还可以用电脑进行编辑,迅速就把胶片机给淘汰了。

而芯片制造业,又一直是华国的短板,国内根本就造不出像样的cmos传感器。

后来海鸥在1998年,通过从小本子那里买到的一些低端传感器,成功造出了国内第一台名为DC-33的数码相机,

但它的像素,只有可怜的30万,

销量可想而知了。

在此之后,海鸥又进行了多次尝试,

但由于缺乏数码机的制造经验,又沦为了低端相机组装厂,丧失了成本优势,海鸥最终也只能和凤凰等相机品牌一样,停产的停产,倒闭的倒闭。

后来海鸥还经过了几次公司改制和易手,产权已经私有化了,

虽然商标还在,但却成了家复古玩具的经销商……

厂区建筑也变成了写字楼,租给别的公司了。

在海鸥凤凰这些老牌相机厂,落没之后的的十几年里,索霓等岛国巨头在数码相机领域,构筑起了高高的技术壁垒,几乎就成了国内企业家投资的禁忌区。

不过在16年的时候,这个格局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波澜。

那就是小蜜推出了一款小蚁微单。

众所周知,小蜜其实就是一家组装厂和贴牌厂,

而这款采用索霓IMX269传感器的小蚁M1,其实也是组装货,

虽然它打着的旗号,是第一台国产微单相机,但其实它的本意,压根就不是扛下国产大旗。

它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利用国外厂商研发的零件进行组装,然后通过卖情怀的营销手法,赚一波快钱。

当然,如果有人觉得在富士康组装的平果,也算是国产手机的话,那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蚁M1也确实是国产的……

其实这个3/4画幅的国产微单,无论到底是不是国产的,它尴尬的定位就注定了,他们和当初垂死挣扎的海鸥一样,

虽然价格也挺便宜的,刚发布的时候机身只要2199,为此还引起过不小的轰动,但它除了拍大特写的景深感,有点单反的味道,其它大部分情况拍出来的画质,甚至还不如镜头好点的手机,在专业市场上压根没有任何竞争力。

再加上对焦、连拍稳定性,防抖等性能全面拉胯,火了一段时间后就基本销声匿迹了,价格也是大跳水,在二手市场甚至只要几百块钱就能买到。

毕竟索霓既然敢把传感器卖给他们,那肯定就是不怕他们翻出多大的浪花,

反正哪怕销量爆了,吃肉的也是他们索霓。

其实说句不好听的,小蚁微单的本质就是一款玩具相机,只能成为少数预算实在有限,又想过过相机手瘾的用户,

当时厂商刚发布的时候,到处寄给数码UP主评测,结果人家都懒得要。

小蚁微单只是个题外话,纪录片放到海鸥的结局后,其实就已经结束了。

总之,这段国产相机的发展史,多少令人有些唏嘘,

观众们的情绪,也因为这段纪录片显得有些低落。

其实这时候,可能大部分人都以为康驰是在通过这段纪录片,效仿小蚁微单卖情怀的营销手段,企图在发布会的结束语中,给大秦光学的相机赋予“国货之光”的旗号。

然而康驰却突然话锋一转,开口道:“这段国产相机的沉重历史,其实就是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如果不是芯片受制于人,国产相机其实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我相信肯定有人会怀疑,大秦光学所谓的自主研发,究竟有多少含金量,里面的cmos传感器,到底是买的还是找谁代工的……”

“而接下来我们要发布的产品,就将揭晓这个答案!”

观众们顿时就懵了。

竟然还有新品要发布!!?

所以刚刚那纪录片,压根不是发布会结束的主题升华,更不是往自己头上扣国货之光的帽子,

而是新品发布的铺垫?!!

巩佳芸心跳开始加速,忍不住伸长了脖子,目光紧紧地看着舞台上的康驰。

自己的猜测果然没错,

一台相机,虽然意义非凡,但绝对不至于惊动这么多重量级领导。

肯定还有更大的事情发生!

站在舞台上的康驰对大家笑了笑,然后重重地按下了手中的一个按钮。

激昂的背景音乐开始响起,

只见康驰身后高大的背景屏幕,竟然开始缓缓地往两边打开,慢慢露出了舞台后面的场景。

大家这才惊讶地发现,在这舞台后面,竟然还有另外一个更大的舞台!

之前虽然也有人注意到了舞台后面的空间挺大的,但都以为那是后台休息区之类的,

没想到,里面竟然另有乾坤。

只不过此时里面雾气弥漫,只能隐隐看到里面放着一个长方形的大家伙。

所有人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等待着雾气消散的那一刻……

随着里面的物品看得越来越清晰,

现场开始出现小声的议论声,然后越来越响……

第一个人站了起来,第二个,第三个……

除了少数几个知情的领导,当现场大部分人都站了起来,目光紧紧地望着舞台上,那个静静摆放着的巨大产品后,

现场突然又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