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 第108章 护崽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第108章 护崽

作者:五星造事包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0: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叁桶油领导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针见血,问到了要点。

如果只有十几米的距离,那就等于得每隔十几米就得往地底开个洞,成本上就无法达到实用等级。

“暂时都是三百米。”

然而,康驰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的数字。

“三百米?你确定?”华国石化的老总陆文韬立即问道,“这得装多大容量的电池?”

康驰直接找出了一张采油虫的结构设计图,投影到屏幕上:

“这个昨天在府順测试的采油虫,其实只是原型验证机,它装了两吨能量密度为300Wh/kg的三元锂电池,电池容量为600kwh。”

“而它之所以可以将耗能降低这么多,是因为它整体设计对能量的合理利用。”

“这台机器的主要动力源,其实不是电机,而是电解炉,你们可以把电解炉理解为这台机器的引擎,它既能提炼石油,也能利用多余能量驱动钻头和压实残渣,只有在普通岩层和空地推进的状态,由于电解炉没有工作,才会采用电机驱动,这个时候的速度相对也比较慢。”

听完康驰的介绍,陆文韬心里的震撼更强烈了。

这原理虽然听起来很简单,就是将电解炉和机械引擎结合起来,但真要实现起来,却需要极其可怕的机械设计技术,难度比汽车引擎之类的,绝对高了不知道多少个量级!

看着屏幕上的设计图,吕首长也有些若有所思地问道:“所以你这个机械虫的动力源,其实就是个烧开水的蒸汽机?!”

康驰笑着点了点头:“您的理解没错,它就是蒸汽动力驱动!”

“蒸汽机由于热效率低,已经基本被淘汰,但其实在某些特定的情况,它却能发挥奇效;比如在这套系统里面,真正耗电的其实就是电解炉,其它系统都是在利用电解炉产生的废热,而要利用废热作为动力,蒸汽机就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另外,蒸汽动力也不会增加它的耗水量,因为这些蒸汽会进入机械前端,对原料进行预热的同时冷凝成水,最后用于冷却钻头,而冷却钻头的水,本就是必不可少……所以这整套系统,可以说是把废物、废热的利用做到了某种极致!”

听完康驰的进一步解释,在场的人都沉默了。

主要是他把这套系统,给解释地太完美了,

如果不是他把原型机都给造出来了,还完成了实际验证测试,估计在场的所有人,都会觉得他这是在吹牛逼骗经费……

这玩意,哪怕是机械设计制造最牛逼的汉斯人,也不见得能搞出来吧?

但事实摆在眼前,他们只能在心里暗暗地说句:卧槽,牛逼……

这个康驰,在机械制造方面,还真特么是个超级鬼才!

过了片刻,见没人提问后,吕首长便轻轻地点了点桌面,对康驰说道:“技术上其实已经解释地差不多了,再说下去估计大家也听不懂了,接下来说说我们最关心的成本问题……也就是商用可行性分析吧。”

康驰点了点头,喝了口水润润嗓子,然后换了一张幻灯片。

“这是实际商用的版本,它的体型比原型机大三倍,内部结构也经过重新设计,加大电池容量和储油区,到时候油罐就不是一个圆挺挺的罐子,而是见缝插针的串联型不规则油罐,理论续航可以提升到六百米。”

这个商业版本,则是康驰根据解析到来的知识,融会贯通后,根据华国的实际情况,自行重新设计的。

“而在通讯距离三百米不变的情况下,因为A/C两端都有一个信号放大器,加起来刚好也能满足六百米的开采路径。”

“不过考虑到电池衰退和中点信号过弱的问题,两个点的距离应该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比较保险,实际上除非页岩含油量低于4%,否则根本用不上这么远的距离,含油量高的页岩层,如果开采距离太远,反倒会导致储油空间不够而需要重复开采。”

“昨晚我对原型机的五次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已经有了初步的效率结论……以此数据为依据,商业版每台设备根据油页岩4%-20%的含油量来算,每天的产油量估计在24-120吨之间,如果取平均值72来算,每年可产油2.6万吨左右。”

“当然,这是在理想状态下,如果算上设备的维护保养、采集线路不可避免的重叠等因素,每年的产量可能只有2万吨。”

“2万吨石油,约等于14.6万桶,如果按照30-90美元一桶的油价来算,它的年产值大约在438-1314万美元,折合成RMB是3066-9198万。”

“成本方面,它每产出一吨石油,主要消耗是电,平均大约是一千度,根据电价不同,费用会在425-1025元之间,这个数字随着后续电池的衰退,可能会有所上升,这里就先不作计算。”

“然后就是以液氢为主,CoMo、Al2O3为辅的催化剂,以及少量的水,这方面的费用加起来不会超过200元。”

“也就是说,除了设备和人力成本,它的产油成本是每吨625-1225元,折合成美元是每吨89-175!”

听到这个数字,在场的所有人顿时都呼吸急促了起来……

注意,

康驰说的这个单位是吨,而不是桶!

一桶油是0.137吨左右,

这么算下来的话,每桶油的开采成本,只有12.2-24美元!

而以国家对石油战略的重视程度,还不得给个最低电价?

“一台采油虫的造价是多少?!”

能源局的领导压抑着心里的激动,率先问出了问题的关键。

因为平均12.2美元的最低开采成本,是没有算设备和人力等其它成本的。

这其中,设备和技术,毫无疑问才是真正的大头。

来了!

折腾了这么久,为的不就是这个时刻嘛!

康驰的心里不禁有些忐忑,也不知道这波,到底能从叁桶油那搞到多少钱钱。

“康博士不用客气,该要多少就多少。”吕首长看出了康驰的忐忑,立马给他站台道,

“我知道伱本事强,能替国家省下不少的研发费用,但再怎么少,该花的钱还是得花吧?造设备,买设备,采购原料,招兵买马养技术团队,这些可都是钱!没有钱怎么继续搞研究搞生产?没钱搞研究搞生产,那不但浪费了你的才华,对国家也是巨大的损失!”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的表情,就有些复杂了……

尤其是叁桶油来的代表陆文韬。

任谁都听出来了,

吕首长这话,压根就不是对康驰说的,而是对他们的警告……

让他们不能压榨这项技术成果的价值。

就,

摆明了他要护这个崽!

其实在康驰搞完硅片之后,吕首长就一直在想,要不要直接给康驰拨点科研经费,

只不过康驰一直没主动申请,而且他的研究,都是实用型的商用技术,还特喜欢自己一个人折腾……

吕首长倒也能理解康驰的想法,

这种人才,难免有些心高气傲,觉得自己办的公司,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完全不用顾忌别人的看法和意见。

吕首长对此也是支持的,

康驰毕竟是民科出身,突然闯进有点排资论辈的科研领域,哪怕他再怎么厉害,资历的不足也会让他有束手束脚的地方。

而民营私企就不一样了,

谁钱多谁就是老大!

这对康驰来说,可能确实更适合点。

只可惜,对于这种科技私企,哪怕吕首长本人再怎么看好,也不好直接拨款……

上次直接借两三百亿给康驰,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了。

再偏袒下去,就难免惹人闲话,甚至……

所以往后,他最多就只能通过一些政策,和资源倾斜来扶持。

但这种扶持的效果,和康驰出成果的速度相比,多少有些慢了点……

好在,现在康驰能拿出了一个如此重大的战略性科研成果,此时不站出来帮他撑腰,更待何时?

看到吕首长给自己撑腰,康驰心里也不禁感到暖洋洋的,底气顿时就足了。

“设备成本这块,我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是我直接把技术一口价卖给你们,你们自行解决设备制造问题。”

“第二个是你们下设备订单,我这边造好设备出售给你们。”

“这两个方案的价格,分别是一千亿和一个亿,我也不瞒你们说,这台机器如果进行量产,成本预计可以控制在四千万左右,卖一台可以赚六千万,而一台机器的设计使用寿命是5年,期间的维护成本大约要一千万。”

好家伙,

他还真敢开口!

这下连吕首长的眼皮都忍不住跳了一下。

于此同时,大家也迅速在心里算了一笔账。

首先,设备成本加上维护费用,是五年五千万,

平摊到一年就是一千万,再平摊到每吨石油,成本就是500元,

加上康驰之前算的最低625元成本,也不过1125元每吨,大约是22美元一桶,哪怕再加上人力、钻井等其它运营费用,也应该能控制在每桶30美元以内,

比老M他们还便宜点。

所以,这确实属于可实际商用的技术。

但康驰每台机器竟然要赚六千万!

如果这么平摊下来,每开采一桶石油,康驰就要赚走81块钱,相当于每桶石油的平均成本,是41美元。

已经比老M贵一丢丢了。

不过在座的都是高层领导,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显然没那么肤浅。

他们其实并不纠结,这点鸡毛蒜皮的利益分配。

只要这每台六千万的设备利润,还在国内的大循环里面,那无论是六千万全给康驰,还是一分都不给康驰,全便宜叁桶油,对整个华国的经济体来说,其实都是一样的。

它的本质,就是左口袋的钱,转移到右口袋,都是自己的钱,区别只是花钱的时候,是用左手掏,还是右手掏。

而康驰既然开口要这么多钱,也不可能是为了自己的个人享乐,享乐一个人也花不了这么多,更多的,还是像吕首长说的那样,要用来搞研究的。

退一万步来说,哪怕康驰真享乐败家,还败了足足一万个亿,只要这一万个亿是在国内花的,那都是算是拉动消费,钱最后还是在自己家里流通,并没有凭空消失。

所以对于康驰的设备报价,他们只是惊讶了片刻,然后很快就看开了。

至于一千亿直接买断,这对叁桶油来说,应该是最划算的,甚至可以说有点白菜价了……

他们只要造个一千六百台,成本就差不多回来了。

而一千六百台,每年也就是三千多万吨的原油产量,显然是远远无法满足华国每年5、6亿吨的进口石油依赖。

“康博士,”陆文韬忍不住开口问道,“你这个技术买断价……说实话,似乎有点过于便宜了,能说说你这个定价的考虑因素吗?”

他这么问,其实是怕康驰的技术是不是有坑……

而康驰听后,也非常坦诚地解释道:“这个定价有两个考虑因素。”

“第一,我认为这项技术,最大的作用其实是调控国际油价,以及保障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真要在国内大规模开采,我反倒是不建议的,除非你们能拿下别家的页岩油开采权,去采别人家的……”

“第二,我认为电池技术,很快就会有新的突破……新能源战略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能因为这项采油的技术出现,就停下了脚步,甚至改变了方向……”

“哪怕我们页岩油确实不少,但终有消耗完的一天,一旦科技树点歪了,以后想要纠正过来,可能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研究采油虫,只是考虑到我们还有三亿多的燃油车在路上跑,还有各种军用装备、飞机等等,它们不可能因为新能源,或者可控核聚变的技术突破,就直接报废。”

“要彻底淘汰这些燃油车,必然还有一个漫长的周期,而我想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渡期内,用这项技术尽量减少石油开支,把省出来的钱,用在该用的地方,比如科研教育等领域……嗯,不瞒你们说,我就是缺钱搞研发,所以才想到研究这种技术的。”

“……”

听了康驰这番非常真诚的话,领导们都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同时,对他也有些肃然起敬。

作为一个科研人员,他能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如此理性看待自己的科研成果,

甚至可以说有点小贬低,

这绝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其实这个问题,康驰也是这段时间才突然想到的,

随着他造出来的东西,影响力越来越大,有时候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科技走向……

说严重点,如果他没控制衡量好,华国的科技树说不定都会被他点歪,

那后果就有点严重了。

所以每一项技术的推出,康驰都好好衡量一下,把它摆对位置才行……

“所以康博士是否认为,如果我们对你下订单,数量也应该控制在两千台以内?”

“是的,我觉得这个数量,应该已经可以拿到非常大的石油定价权了,如果还不行,那就再多造点……”

“明白了,我这边没问题了。”

……

很快,康驰便走下了演讲席,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了隔壁的休息室休息,

而领导们,则在会议室继续讨论。

其实无论他们最终选择哪种方案,都能达到康驰心目中的预期,那就是通过这个技术,至少赚一千亿!

区别只是一个不用自己造,比较轻松省事,

另一个则需要自己再单独成立一家设备制造公司,更费时费力,

但好处在于,一旦这家重工设备企业成立后,康驰完全可以把它打造成自己的设备制造中心,以后大部分设备,都可以直接由这家公司完成制造。

至于大汉硅业,虽然也有设备研发中心,但其实偏科得有点厉害,比如方强,让他造单晶炉还可以,换个加强不锈钢冶炼炉就有点懵逼了,还得康驰亲自过去指导一下……

总之,康驰其实还是比较偏向于卖设备的,

用别人的钱来养自己的团队,虽然前期可能辛苦点,但一旦团队成长起来了,那他以后就省心了。

而他也有非常大的把握,叁桶油会选这个方案!

他们财大气粗,没道理为了省这点钱,自己再去搞个设备制造中心,

而且没有康驰在,指不定给他图纸,他也造不出来呢……

直接把订单甩给康驰,多省心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