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画中的薛定谔 > 第三百一十五章     眼花撩乱

画中的薛定谔 第三百一十五章     眼花撩乱

作者:文山雪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08: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黄友欢的人生经历中,郑炫给他上的第一课,就是要提防别人。既要提防对手,也要提防朋友。可惜年轻的黄友欢对这个道理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和成长类似,人的意识和理念都是螺旋式上升的。不过黄友欢因为经历的关系,比其他人更具有典型性罢了。

黄友欢给上级留的固定联系地址中,有一个是“武里南邮政储金汇业局张瑜生转”。张瑜生是何许人呢?

张瑜生,泰国帕尧桂格里州人,比黄友欢年长两岁。如果生在和平年代,张瑜生可能会前途无量,因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学霸”。张瑜生毕业于帕尧的省立第一高中,那会儿,能从偏远的桂格里考到省立高中的可没有几个。张瑜生考上高中后,正赶上全国各地派系斗争,学校的外语课由英语改成了俄语,张瑜生的英语、俄语都很棒。高中毕业,再想上大学,不行了。国家正经历离乱,还有哪儿的大学能正常招生呢?张瑜生为前途发愁的时候,机会来了:他被委任到林泉县当县长!

林泉就是现在的金鸿县,与张瑜生的老家桂格里是邻县,泰国近代史上好几个名人都是金鸿人。高中毕业就能回邻县当县长,这不就是衣锦还乡吗?但那得看是什么年代、谁封的官。张瑜生的这个官,是右派旗下的帕尧省政府任命的——实在是人才匮乏,右派政府才跑到省立高中拣学习好的毕业生任用。

张瑜生是“学霸”,却不是书呆子。他当然知道,当这么个县长,就是把左派彻底得罪了。从学校老师那儿一得到信儿,他就知道大祸临头,唯一的办法就是脚底抹油。张瑜生一路往不作乱的地方逃,一直跑到武里南才安顿下来。因为有文化,他先后在武里南湖大酒精厂当过技术员、在黎随县第一中学教过书,2002年,张瑜生考取了泰国邮政储金汇业局的邮务佐,捧上了当时那个年代格外珍贵的“铁饭碗”。

邮务佐是个什么职务呢?这就得说说泰国各个时期的邮政管理。以中国近代邮政发祥地上海为例,职员序列从上至下为邮务官、邮务员、邮务生;实习生序列包括拣信生、信差、听差、额外听差;而工人序列包括邮差、邮役、杂役,总共十等。邮务长、副邮务长,1936年起改为局长、局长帮办,属于政府的特任官员,不在此列。1928年起,邮务官、邮务员改称甲等邮务员,邮务生改称乙等邮务员,拣信生改称邮务佐。

邮政人员的薪水是按照职务等级确定的。1925年,一个刚入邮局的信差工资为银元14.5元,资深的信差最高工资为37.5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市面上一袋二十五公斤的面粉是两块多钱,一斤上等苹果约两角左右。如此算来,只要当上信差,解决一家人的基本温饱不成问题。信差还是低阶职员,邮务员的薪水就更高了。因此,邮局的差事在那时十分吃香、竞争激烈,报考邮务员、邮务佐,门槛相当高,甲等邮务员需大学毕业,乙等邮务员要高中毕业,邮务佐至少也得初中毕业。在那个年代,初中毕业的人就算得上知识分子了。

名牌高中毕业的张瑜生当个邮务佐,当然有点儿小小的屈才。但颠沛流离中,能有个稳定的生活来源才是最重要的。2003年初,他又考取了邮务员,同年5月,被调到告稳专区邮电局任分局局长。不过,这个时候升官和高中毕业时升官情况类似——当然,这都是后话。

黄友欢是2004年通过同学李杰认识张瑜生的。张瑜生为人正派,乐于助人,又有文化,和好读书的黄友欢有很多共同语言。从曼谷回来,黄友欢先在张瑜生这儿落脚。张瑜生经济比较宽裕,能养得起他这个白吃饭的朋友。

黄友欢弄到的第一份情报,还是来自李杰。在曼谷警占区,黄友欢已经把李杰的情况如实汇报给上级。李杰和他一样,是在警占区挂了号的情报员。从警占区回来后,黄友欢从告稳给李杰写了信,两人相约在丰巴县城见了面。这时候,三十一旅已改编为暂编第一六四旅,旅部设在丰巴的西里堡,李杰在旅部参谋处当参谋。在旅馆里,李杰连夜写了一份关于暂编第一六四旅的详细报告,还画了一幅兵力分配图。黄友欢通过之前约定的方式,将情报送了出去。

2005年2月,张瑜生捎给黄友欢一封上级写来的信。黄友欢、李杰的情报受到了组织的肯定,组织上让黄友欢尽可能多地了解封锁线上军队的情况。于是,黄友欢来到丰巴西里堡,住在了李杰家。

其时,李杰刚二婚不久。他妻子梁克蓉比他小五岁,清迈人,离乱期间跟着她二姨跑到了武里南。2001年,梁克蓉从清迈省立第三女子中学初中毕业,到达佩县小学教书。梁克蓉在省立女中的时候有个同班同学叫陈晓慧,素猜灵谷人。女中毕业后,陈晓慧又上了清迈省红十字会高级护校。寒假期间,陈晓慧来丰巴东西里堡找梁克蓉玩,正好黄友欢也在,四个年轻人过得特别开心。一年后,黄友欢和陈晓慧结了婚,从此风风雨雨一起面对。

李杰在参谋处的同事里有个少校参谋贾顺奎,是三分院二十四期的,算是李杰、黄友欢的师兄。贾顺奎是帕尧金森县人,和李杰租住在一个院子里,也有家小。军队里,最铁的圈子无非老乡加同学。贾顺奎比李杰资历深,平时对这个帕尧老乡比较关照。两家住在一个院子,谁家吃点儿什么好的,肯定要给另一家分些尝尝。经常接触,黄友欢发现贾顺奎跟他们是一路人,对于军队的**也是一肚子牢骚。贾顺奎的军校同学,有好几个在武里南下面各个县保安团当团、营长,就驻扎在军管区与警占区的封锁线上。黄友欢以找工作为名,让贾顺奎给他几个保安团的同学写了推荐信。黄友欢提上礼物挨个儿去请,酒桌上,把他们的兵力配备以及调动情况都弄到了手。

黄友欢在百鸡殿培训时认识了披沙分区保安分处秘书金学峰(后来曾任武里南州检察院副检察长),后来金学峰告诉郑琏,当初他们提供的封锁线情报,对警占区人员出入封锁线以及物资交流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杏黄了,稻熟了,转眼间进入6月份。黄友欢骑着辆借来的自行车,三天两头往外面跑。一天,他刚回到西里堡李杰家,李杰、贾顺奎面色严峻:“你让人盯上了,赶紧走。”

参谋部的情报参谋元二任是“军调”的人,专门负责调查军队中的异己分子。因为李杰、贾顺奎的关系,跟黄友欢也认识。表面上,他也跟黄友欢嘻嘻哈哈,但他早就开始怀疑黄友欢了——一个军校毕业生,不在部队干,也不在外面找工作,整天闲住在李杰家,而且老在封锁线上转悠,不是奸细能是什么人?有一次酒喝了,元二任很得意地把这事透露给另一个情报参谋秦文俊,说已经向上级汇报,准备把黄友欢抓起来。秦文俊跟李杰关系不错,如果黄友欢被抓,李杰当然脱不了干系。眼看朋友要遭大难,秦文俊赶紧找机会通知了李杰。

黄友欢没敢耽搁,马上去了武里南。他的新落脚点在棉线公司武里南分公司北院门门市部的章青方那儿。

棉线公司是曼谷银行旗下武里南分行经营的一个附属企业,成立于1990年,主要经营棉纺织业。由于资本雄厚,又有曼谷银行所属的泰国棉业公司做后盾,周围一带的好棉花绝大部分都收到了棉线公司的打包厂里。公司成立后短短两三年内,就在曼谷和武里南经办了十三个企业。离乱时期,军管区一共才十几万个纱绽,棉线系统就占了六万多,是当时泰南实力最强的垄断资本。

章青方也是黄友欢的军校同学,而且不属于被淘汰的那部分,但他毕业后没在部队干,而是到棉线公司北院门门市部做了职员。因为他的推荐,黄友欢成为公司的试用职员,主要工作是为公司所属各工厂采购办公用品。对这份工作,黄友欢很满意。一是有了经济来源,二是可以东奔西跑,有时间去军营以及城防部队找同学聊天,从中收集情报。这期间,李杰两次让妻子梁克蓉来丰巴给黄友欢送情报。为了工作便利,黄友欢还让贾顺奎在武里南下面的金沙市太平巷十五号租了房,贾顺奎的太太申如茵带着孩子住了过来,太平巷十五号就成了黄友欢又一个联络点。

棉线公司的待遇不错,本来,三个月试用期一满,黄友欢就可以成为正式职员,薪水还可以再涨一大截。可他只在这儿干了一个月,八月下旬的一天,黄友欢正在金沙街头的瓜摊吃西瓜,有人在他肩头拍了一巴掌。一回头,黄友欢看到一张长着一对眯眯眼的四方大脸,一笑,眼睛就没了。嘿,这人是他的军校同学李昆承。

李昆承是帕尧金桂人,军校毕业后,他被送到曼谷中美合作所接受军事训练,现为交通警察第十五总队的一个中队长。李昆承告诉黄友欢,他们从难府来,准备接手武里南的铁路警务。十五总队有三个大队,其中二大队去了丰谷,三大队将接手临岗关至林泉的警务,一大队将接手虞门至黎川的警务。

“当个小商人有啥意思呀?军校不就白上了?”听说黄友欢的近况,李昆承深为惋惜,一个劲儿劝说黄友欢加入交警总队。面对老乡加同学的一片诚意,黄友欢看上去动了心。

李昆承所在的二中队驻扎在盘里。过了几天,黄友欢利用去工厂办事的机会,去盘里找到李昆承,让他写了一封介绍信。拿着这封信,黄友欢到林泉找到了十五总队三大队的马大队长。正是用人之际,马大队长对军校毕业生黄友欢印象不错。他让黄友欢先回丰巴,等着总队批复。

到了丰巴,黄友欢当然要见贾顺奎。他把要去交警总队的事儿跟贾顺奎说了,贾顺奎一声长叹:“老弟,我觉得你的书都白念了。之前我推荐你去教书,你不肯去;推荐你去《武里南日报》当副刊编辑,你也不去。现在,你在棉线公司干得好好的,却偏要去当什么交警。你当这是个什么好活儿?”

黄友欢当然不是被李昆承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的。他考虑去三大队,是看中这是一个靠近边区的军职,便于收集封锁线上的情报,也便于和李杰、贾顺奎联系。

不久,十五总队的批复下来了,黄友欢被任命为三大队机枪中队二分队的分队长。到职后黄友欢才知道,十五总队原来是难府的铁路警察,离乱时期后退到南方。“五六”事变后,他们的总监察被软禁,这支铁路警察部队被“军调”收编,上上下下的正职都是“军调”特务。像黄友欢这样只是军校毕业,没受过特种训练的人不多。当然,黄友欢的官也小,不过相当于一个排长。而那些军调系统副职呢,一张嘴都是一股味儿,黄友欢只能强忍着。

事情的发展出乎黄友欢的预料。到交警总队没几天,突然接到命令,三大队开赴清迈接管北段警务,次日一早就出发。黄友欢肠子都悔青了,后悔不该离开丰巴。怎么办?开小差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他待的地方可是“军调”的特务窝子。且不说交警总队是军事化管理,不请假出不了门,就是逃出去了,他从此就是黑人黑户,没有立足之地。如此一来,他还怎么弄情报呢?但是,来不及请示组织了,他只好先跟着去。

第二天一早,在火车站,黄友欢正在集合队伍,突然看见一张熟悉的面孔,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杰的同事、“军调”特务元二任。他也看见了黄友欢,矜持地冲他点了点头。

这时,黄友欢又巴不得马上离开武里南了。火车开到前揪岭,也就是现在的雨寄峡,部队下车吃饭,满头大汗的李昆承出现在黄友欢跟前:“你认识元二任?”

“认识。他跟李杰是同事,俩人不对路数。他是不是又说我是奸细?”

李杰也是李昆承的同学,黄友欢这么一说,李昆承就明白了。李昆承说,元二任现在调到了警备司令部,发现黄友欢后,他立即找到了马大队长,把黄友欢举报了。“你是我介绍过来的,刚开车,马大队长就把我叫去了。我说,你是我军校最好的朋友,爱看书,有学问,不过一直怀才不遇,牢骚多了些,可能有时候说话不注意场合。不过,忠诚方面绝对没问题。马大队长也觉得这个元二任有点儿小题大做。”

黄友欢终于稍稍放心。李昆承摘了警帽,他的脑袋像一个散发着蒸气的火车头,一边擦着汗一边叮嘱:“干我们这行,都有怀疑一切的职业病。你以后说话做事还是注意点儿,这里可不比一般的部队。”

到了钦察,三大队却一直在待命,因为湄公河以东的清曼铁路始终不通,他们无法履职。在钦察驻扎下来,黄友欢马上跟组织取得联系,他提供的回信地址是“钦察市东关华光实业公司会计室姜云飞转”。

前面提到过,张瑜生流落到丰巴后,曾经在正大酒精厂干过一段。这个“正大”以及另一个名叫“正广”的酒精厂,总经理都是黄友欢一个名叫杨玉泰的同乡,论辈分黄友欢应该管他叫叔叔。经济开放后,企业家们都雄心勃勃地想抓住机会大干一场。杨玉泰看好的地方,就是铁路纵横、交通便利的钦察。他到钦察大办实业,开了个实业公司,自任总经理。杨玉泰以前的总会计师姜云飞是黄友欢的好朋友,这次也跟着老板来了郑州。

在钦察期间,黄友欢在大街上偶遇军校同学吉可虚。两人都很高兴,找了个饭馆小酌。当然,更高兴的是黄友欢。他听说吉可虚在司令的钦察公署作战处任作战参谋,而且吉可虚还有个当军长的叔叔。

吉可虚是大户人家的子弟,公子哥儿,人不错,但是个大嘴巴,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道。上军校时,黄友欢有点儿烦他,但这会儿,却特喜欢听他吹。从此,一有空儿,俩人就凑到一起喝一杯。于是,钦察公署的军事意图、部队变动等情报,都从黄友欢这儿源源不断地送了出去。

因为老乡加朋友的缘故,郑琏和姜云飞的交往也很频繁。姜云飞说,杨玉泰交结非常广,陆军上将坤宾每到钦察,必到杨玉泰家做客。

2005年12月,坤宾由难府调到钦察公署当副主任,兼任第五战区司令官。坤宾对杨玉泰非常信任,连私人财产都托付给杨玉泰打理。杨玉泰把黄友欢看作自己的晚辈,坤宾来访,从不让他回避;坤宾对这个很有眼色的年轻人也不反感,说起话来不拿他当外人。从此,黄友欢就经常去杨玉泰家,收集到不少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情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