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画中的薛定谔 > 第一百五十几章 戏剧本身

画中的薛定谔 第一百五十几章 戏剧本身

作者:文山雪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08: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贝诺当年在巴黎求学时,是艺术女神缪斯的忠实信徒。热恋的时候,她给马丁看自己的日记。说是日记,也不全是生活记录,很多都是贝诺对艺术的感悟。日记的扉页是贝诺手写的一句拉丁文名言:“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

应贝诺的要求,马丁随便翻看了几页。马丁看到其中一页写着,有人说,“天生的是资禀,造作的是修养”。资禀是与生俱来的激情,修养是生活教化的规范。艺术是需要激情的,所以,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而且放眼艺术圈,没有几个艺术家能够长命百岁,大概真的长命了也就不成艺术家了(除过那些被供养的),激情总归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去。所以,有人说艺术家的生命是最有价值的,他们活得激情,说了自己该说的、写了自己该写的、做了自己该做的。

马丁对贝诺这样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有这种见识感到尊敬。他明白了,在伊娃那里,就是缺少这种东西。所以,伊娃就像一阵风,吹走了没有留下什么,而贝诺就像一阵雨,总是在草地上留下了湿漉漉的脚印和梦想。

贝诺告诉马丁,在世界戏剧史上的1360多个剧种声腔里,媚宫腔这一意大利稀有剧种至今尚未引起重视,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更是鲜为人知。

贝诺继续说道,关于媚宫腔的来历,媚宫腔艺人们代代相传都说出自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但也有人认为其声腔“一唱三遏”,故为“遏工腔”。两种说法孰是孰非,久无定论。早期文艺复兴音乐作品主要是对第三间隔的依靠作为和音,从12世纪开始的复调音乐在整个14世纪变得更为细致而不依靠声音的表述。15世纪初的音乐趋向简单,声音致力于平滑。到15世纪末,复调宗教音乐又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在某种意义上和当时发展极致的绘画有所关联;而六百多年前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的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及其推动的宫廷声色早已灰飞烟灭,媚宫腔的身世似乎成了千古之谜。

见马丁听得云里雾里,贝诺笑了一下,说道,然而只要由现在传世的媚宫腔分析研究入手探根溯源,并不难得出阿宫腔确实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遗音的结论。

第一,媚宫腔的语气助词(拖音)保留着鲜明的古罗马时期发音的特色。现在的媚宫腔虽已经过好多代人艺术加工过了,但依然能听出其保留早先古罗马语言中语气助词合口发声,以“yi”“yia”等为拖音的独特风格。这在意大利现存戏剧声腔里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张口发声的语气助词,如“a

”“ai”“au”等在其他剧种常见的拖音,媚宫腔里却没有。其语气词合口发声,既符合古罗马“语不露齿”的语言时尚,也是当时皇宫内近距离观赏献演歌舞,歌姬要保持形象美不能张口露齿的必然要求。这当然和后世在勾栏、舞台演戏的发声口型不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