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最终之战(上)

这盟主之位,谁不想坐?

先有重耳尊王攘夷,后有齐桓公九盟诸侯,驱逐戎狄。

而今汉室飘摇,又到了天下大乱之时,一旦成为诸侯盟主,将得到难以想象的声望,麾下势力更会暴涨。

因此,脱离袁绍一党的曹操对盟主之位颇有想法。

首先,他自身官位不低,比二千石。其次,家室不差,父亲曹嵩前年出任太尉,位列三公。最后,族中兄弟皆在此处,可为讨董主力。

最重要的是,眼下乌程侯孙坚主动退出竞争,曹操暗自窃喜,准备厚着脸皮,来个毛遂自荐。

就在这时,退到后面的琅琊相陈源主动开口:“孟德公名门之后,可为盟主。”

一旁,颍川丞、东阳丞面露后悔之色,此次赶来会盟,不正是为了抱大腿、刷存在感吗?

结果却让琅琊相抢了先!

然而,没等曹操回应,北海太守孔融率先反驳道:“盟主之位怎可交由宦官后人?”

曹操之父曹嵩,为大宦官曹腾养子,名声虽好,但却并非士族,对此,负责主持仪式的孔融甚感排斥。

韩馥亦是如此。

至于刘岱,原本不打算当盟主的他突然觉得自己行了,不就是比家室吗?要知道,他可是高祖刘邦的直系后人,完全可以争一争!

“老匹夫,你说甚?”

听闻有人戳自家兄长痛处,夏侯惇与夏侯渊作势要登上高台,幸亏赵云和张扬及时拦住,不然会盟之事,怕是要变成笑话。

不知怎地,陆离想到了袁绍,先不谈这家伙优柔寡断的性格,汝南袁氏继承人,光凭这个名头,就能让十八路诸侯闭嘴,安安稳稳地让会盟仪式进行下去。

可惜,造化弄人,袁氏跟董卓成了铁杆盟友。

“再这么耗着,叛军就要冲关了。”

“我有一言,请诸公静听。”

这时,沉默许久的荀彧走了过来,先是朝孔融执弟子礼,而后又朝陶谦、曹操等人拱了拱手。

颍川荀氏。

众人知他身份,因而暂时止住纷争,脸色阴沉的曹操亦露出微笑,朝荀彧点了点头,因为,他听潘明说过此人如何不凡。

“原并州刺史丁原奉太后懿旨,率大军前来勤王,此刻正在路上。”

荀彧无疑是想推举丁原为盟主,而这完全遂了陆离、张扬、赵云三人的心意。

原并州刺史?

刘岱察觉到了关键之处,眉头微蹙,心中旋即猜出原委:太后为拉拢丁建阳,定然会为其加官进爵。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失望,执金吾,秩中二千石,虽非公卿,却与之秩俸相同,再加上丁原麾下兵多将广,可稳坐盟主之位。

随着荀彧的一番叙说,韩馥与陶谦均舒展眉头,明显是同意让尚未赶来的丁原担任盟主。

数道视线投向大儒孔融,若他没有异议,事情就可以定下来了。

“可。”

对于孔融来说,他本就对盟主之位没什么念想,反正,只要不让宦官后人担任盟主即可。

“久闻丁公大名,立其为盟主,国之大幸。”曹操大方道。

蛇无头不行。

经过一番折腾之后,终于进入正题,另外,因为丁公尚未抵达函谷关,加之形势紧急,由陆离这个女婿代行盟主之事。

坦白来说,陆离同样有资格争夺盟主之位,八关都尉,秩比二千石,堪比一郡太守。

整个过程中,陈国相赵波都表现得跟个局外人一样,不争不抢,只是他心中却颇不平静:

如果有的选,老子也想吃软饭,要是陈王有个女儿该多好,丑一点也无所谓,主要是权势啊!

与此同时,潘明抬眸看了一眼站在三层高台上的陆离,神色颇为古怪,来了一趟汉末,三人组中唯独自己没有成家。

五方旗帜、白旌黄钺,各路诸侯的兵符将印尽数陈列身前,陆离整了整衣甲,焚香下拜,扬声背诵着孔融写好的盟约: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袁隗,乘衅纵害,祸加至尊,毒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

执金吾原、冀州刺史馥、兖州刺史岱、徐州刺史谦、北平太守瓒、长沙太守坚、函谷都尉离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宝皆鉴之。

读毕歃血,众人皆感与有荣焉,尤其是成为代盟主的陆离,走下高台的瞬间,感觉身上多出了什么东西,在冥冥之中庇佑着自己。

虚无缥缈,却又让人笃信、心安。

“今日既立盟主,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

话落,孙坚按刀环顾四周,俨然是要为资历尚浅的陆离撑腰。

不得不说,在没有拿到传国玉玺之前,乌程侯孙坚确实一片真心向汉室,有其表明态度,陆离说话也硬气了许多,毕竟国有常刑,军有纪律,要是做不到令行禁止,那还打什么仗?

“诺!”

不管心中怎么想,反正各路诸侯表面上都摆出一副唯命是从的架势。

另一边。

誓盟仪式也已完成。

中途没什么曲折,论官职、论兵力,盟主人选只有一人。

此时此刻,董卓独立高台之上,心中涌起无限豪气,大将军何进生前也没这么威风吧?

八路诸侯!

个个兵强马壮,再加上已经渡河而来的两万西凉旧部,再不开启决战,更待何时?

念及此,董卓拔出腰间佩刀,慷慨激昂道:“汉室昏沉至今,亟待英雄豪杰出世,力挽狂澜!”

“卓一介武夫,蒙诸位抬爱,忝居盟主之位,当怀澄清天下之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十常侍谋害先帝,诓杀大将军,裹协皇子。此三罪,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吾等当即刻发兵,入雒阳,清君侧!”

事实上,能将黑说成白,把狼子野心说得如此大义凛然,也是一种本事,而这些话又有士人领袖、太傅袁隗背书,瞬间由假转真。

“愿为盟主前驱。”

“愿为盟主前驱。”

孔伷、王匡等人纷纷下拜。

一时间,气势大振。

而后,在董卓的带领下,各路诸侯开始讨论如何攻破函谷关,事实上,在他们看来,此次进军必能功成。

广陵太守张超,提议兵分两路,一路为主力,从正面攻打函谷关,吸引注意,而一路趁乱渡河奔赴小平津关,那里紧靠邙山,一旦将其攻破,即可长驱直入,顺利抵达雒阳。

坦白来说,如果这个提议能够顺畅的施行下去,进入雒阳,可谓轻松至极。

毕竟函谷关易守难攻,再加上守军兵多将广,并非泛泛之辈,与其在这里死磕,倒不如分兵攻打其它关隘,那里兵力空虚,又没有猛将坐镇,很容易就能攻克。

可惜,这个提议很快被否决了。

董营中尚有擅长望气的能人异士,更何况对面?小伎俩根本使不了。

因而杜克提议直接正面邀战,兵对兵,将对将,不需要任何掩饰,成王败寇,一切凭实力说话。

两个计策。

前一个很难实现,后一个光明正大。

而在座的八路诸侯并非充数之辈,均携精兵良将来此,自然有十成信心,当即同意杜克的提议。

简单、直接、高效。

“如此,该派何人前去关下搦战?”济北相鲍信想夺得头功,当即出列请战:“吾弟鲍忠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为盟主斩将、刈旗。”

话落,一手持点钢枪的小将迈步而出,面容与鲍信颇为相似,必是兄弟无疑。

杜克眉头微蹙,本来因盟友云集、军威炽盛而恢复正常的脸色再度垮塌下来,像是吃了苍蝇一样,心道:晦气,怎么遇到这家伙了。

原著中,鲍忠领着三千马步军与华雄交战,一个照面就被斩杀,没有任何抵抗的空间——

手起刀落,人头落地。

一念至此,杜克瞥向站在身旁的华雄,此刻,华雄也在打量鲍忠,如同在看跳梁小丑一般。

“济北相拳拳之心,本侯已经知晓。”董卓面上带笑,而后话锋一转:“但此乃吾等首战,不容有失,还是另择一人吧。”

其实,董卓一眼就看出鲍忠是何成色,怕是连昨夜战死的胡轸都不如,前去搦战,跟送死无异。

济北相之弟?

死就死了,技不如人被干掉也没什么好说的,但对士气的打击却无法弥补,要知道,昨夜他已经连败两场了。

这时,华雄昂首出列,沉声说道:“主公,末将请战!”

身为西凉军中数得着的大将,华雄十分清楚,此战关系重大,绝不能有半点闪失,而他有底气说一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见状,董卓心中大安,生怕其他诸侯都像鲍信一样不知深浅,当即说道:“允!”

“华雄为我西凉猛将,亲历战阵百余,战必胜,攻必取,首战派其出战,定能立下奇功。”

言语中透着不容拒绝。

不过,董卓最后还是补了一句:“诸位可有异议?”

盟约已立,哪怕盟友势力再小,也不能将其无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鲍忠见有人出来抢夺投功,心中难免不岔,偏眸瞥了一眼华雄……

视线交汇。

鲍忠瞬间认怂,赶忙将头买下去,华雄身高九尺,体型魁梧,光看外表,就知道自己根本惹不起。

不仅是鲍忠,账内诸侯纷纷叹服。

广陵太守张超身高八尺有余,世人赞其威仪出众,但跟华雄一比,自叹弗如:“久闻君侯麾下猛将如云,而今一看,所言非虚,华雄将军仪表堂堂,定是纵横天下的猛将。”

董卓自矜道:“可为先锋?”

“可!”

华雄环顾四下,视线所过之处,各路诸侯皆拱手。

“子健,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说到这里,董卓亲自斟了一杯酒,送至华雄身前:“为本侯一雪前耻。”

“诺!”

华雄也不推脱,当即将热酒一饮而尽,出帐提刀,飞马冲出辕门。

不多时,一骑出现在函谷关下,身后未带一兵一卒,来意无需质疑,便是挑战!

虎体狼腰,豹头猿臂。

不是华雄又能是谁?

眼下,这位关西猛将手持一杆大刀,什么话都没说,就这么把刀一立,仰着脸摆出一副“睥睨竖子”的架势。

陆离心道:第一次见到这么嚣张的人,比飞将吕布还要狂傲。

“谁愿接战?”

千金之子不坐垂堂,身为盟主,陆离不能再像昨夜那般轻率出战。

当然,今时不同往日。

昨夜函谷关只有赵云、张扬坐镇,而今关内将星云集。

果不其然,陆离话音刚落,冀州刺史韩馥便开口道:“吾有上将潘凤,可斩敌将!”

“咳咳……”

潘明掩嘴轻咳,生怕陆离不知道什么,赶忙暗示。

后世有一梗:上将潘凤与零陵上将邢道荣、悍将刘三刀合称三国第一猛将。故坊间流传潘凤、邢道荣、刘三刀,得一人可得天下。可惜天妒英才,潘凤在与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决斗时,不慎失手被华雄斩于马下。

一旁,曹操微微皱眉,以为心腹爱将身体不适,可眼下形式又不好追问,只能暂时作罢。

而陈国相、颍川丞等人亦面容古怪,有人暗自憋笑,有人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

潘凤对战华雄,那可是三国名场面,不容错过。

下意识地,众人将视线投向陆离,等待这位代理盟主做出抉择。

其实,陆离很想拒绝韩馥之请,结盟之后的第一战,不容有失。

奈何韩馥态度坚决,将姿态摆低,拱手望着陆离,实在让人为难。

因为不久前推举盟主时,他不争不抢的态度,这让陆离欠下一个人情:

韩馥,袁氏门生,却弃暗投明,毅然来函谷关会盟,匡扶大义,且不争盟主之位,一心配合。

然而,就在这时,跪坐在桌案旁的潘凤站直身子,竟与华雄一般,足有九尺高,且身材更加魁梧,只见他朗声道:“盟主,末将愿往!”

一身金盔,在阳光下烨烨生辉,而其背后的两柄开山斧,各重千斤,光看卖相,真无愧于河北名将之名。

乌程侯孙坚、白马将军公孙瓒皆暗自点头,觉得潘凤可堪一用。

兄弟……你是想送人头吗?

陆离一阵无语,提醒道:“你可知此战非比寻常,关乎两军士气?”

“如不胜,请斩某头。”

潘凤垂头再拜,语气斩钉截铁。

“好!”

见己方诸侯均对潘凤寄予厚望,陆离便亲自斟了一杯酒,为其送行:“河北上将,刚劲雄健,能得将军襄助,乃汉室之福。”

“愿为盟主斩将,拿下首胜!”

见陆离待自己如此亲厚,潘凤心中感动,将杯中热酒一饮而尽,而后将其掷于地上,头也不回就朝关下走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看着本家潘凤那宽厚的背影,潘明心中五味杂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