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 > 第九十五章 定策

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 第九十五章 定策

作者:神秘的行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06: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潘明所料不错,那个做了丁原女婿的人确实是陆离。

坦白来说,这软饭他也想吃,要知道,那可是有实力跟董卓城外搦战,并小胜一筹的枭雄。

不过,两人的视线一交错就旋即分开,装作互不认识,以免被另外两人看出端倪。

“三位远道而来,想来应尚未饭,先用饭吧。”

事实上,潘明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其中一人是他许久未见的兄弟,但此刻却不能相认,另外一人则是后世名震天下的张辽,跟其说话总感觉有些拘束,毕竟他常年待在雒阳,帮主公曹操做事,没机会遇到什么猛将。

至于坐在自己对面那人——

姿颜雄伟,仪表威容,一双眼睛朗朗有神,嘴角带笑。

此君谁人也?

下意识地,潘明再度瞥向陆离,而对方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这时,面带忧色的张辽举起竹箸又放下,沉声说道:“不瞒使者,吾等现在哪里还有心思吃饭。敢问而今雒阳局势如何?”

“将军言重了,称某潘明即可。”

见张辽出声询问,潘明也不敢托大,先是客套了两句,而后言简意赅道:“下军校尉鲍鸿下狱死。”

消息只有短短九个字,但张辽与陆离却从中读出了深层次的含义。

自从天子病重无法管理朝政以来,两股势力一直在明争暗斗,而这是第一次摆明车马的大战,以十常侍为首宦官势力选择主动出手,至于结果,明显是上军校尉蹇硕赢了,麾下军力大增。

察觉到张辽表情微变,潘明为避免士族势力被人小觑,忍不住解释道:“各位勿忧,自从得知下军校尉被阉党诬陷、死于狱中之后,西园将士多怀愤慨。”

“某出雒阳时,大将军已檄令西园,命袁本初及夏、赵、淳于诸校尉,前往西园本营镇守,禁兵士外出。”

倒是果决。

如此一来,蹇硕趁势收编其余五军的图谋算是彻底落空了。

不过,典军校尉曹操呢?

念及此,陆离看向潘明。

“舟车劳顿,诸位先享用饭食吧。”潘明则摇了摇头,说道:“明天一早启程前往京师,到时候吾主曹操自会为各位权衡局势。”

话落,他不再多言。

张辽亦不再多问,心道:一个前来接应的使者,又知晓多少内幕?倒不如先去会一会那曹孟德。

而大将军何进,恐怕最近都无暇接待他们一行三人了——

需时刻提防十常侍再有动作。

是夜。

张辽与赵云回到各自的房间歇息,陆离则走到花园中散心。

此地离荀氏聚居的高阳里不远,因而没什么不开眼的人敢暗中窥伺。

“老陆,没想到你这家伙竟然一直待在并州!”

一道声音从树丛里传来。

“若非偶然看到诏书,我都以为你死在去年的兵乱之中了。”

只见潘明从黑暗中走出,直接上来给了陆离一个熊抱,得亏张辽与赵云已经睡下,否则,要是让他们看到这一幕,陆离就更加解释不清了。

“你之前在教室说最敬佩的人是孟德公,我一进入剧情世界,就前去投靠他,结果等了整整一年也没有看到你!”

说到这里,语气中充满了哀怨。

而陆离干咳两声,他崇拜曹老板不假,但却不是现在的曹老板,如果校长把他们安排在官渡之战结束的那段时间,那自己绝对会去北方抱大腿,而眼下就不一样了……

“问题不大,咱们现在不又站在统一战线了吗?”

由于担心张辽等人突然醒来,陆离没有继续叙旧,压低声音道:“雒阳情况究竟如何?”

“灵帝快要死了,根本撑不到下个月,估计也就在这几天了。”

“怎么可能?”

“孟德公亲口所言岂能有假。”

收拾好心情的潘明语出惊人。

起初他打算等主公献刀失败后,护送他回陈留,以忠义之名,矫诏天下诸侯,结果历史进程从前天开始就乱了。

按理说,天子刘宏虽然病重,但还没到昏迷不醒的程度,本该死于今年五月,可探视过天子的主公却说,医者与方士均已回天乏术。

见好友面色凝重,陆离心中信了九分,毕竟他们这些穿越者尽是变数,再加上那颗神秘的天外神石,一切都不能以常理度之。

“曹操那边是何打算?”陆离按下杂念,盯着潘明问道。

皇帝驾崩,无异于山陵崩塌,而值此天地剧变之际,他不仅尚未抵达雒阳,更是对局势所知甚少,因而,参考曹老板的做法成了最优解。

反正,这位即将崛起的潜龙不可能出什么昏招。

在忠臣与友谊之间,潘明犹豫了半秒,直截了当道:“等明天与你们叙完话,主公就会立刻赶往西园,与部众待在一起,静观其变。”

换而言之,就是死死捏着兵权什么事情都不做。

想到这里,陆离忍不住扶额,感觉自己有些高估曹老板了。

不过,一想到对方现在是跟在袁绍后面混,心中也就释然了。

“那何进有什么打算,诛杀十常侍?”

“一开始大将军以为天子能再多撑一段时间,只是暗中征调猛士入京,今早他似乎改了主意,打算先杀蹇硕,等天子驾崩便拥立史侯登基为帝。”

灵帝之子大部分都在幼年时期夭折,所以皇子辩出生后没有养在皇宫中,而养在道人史子眇的家里,对外不叫孩子的本名,改名为“史侯”。

也许是刘辨自幼就不在身边的缘故,灵帝并不喜欢这个长子,而喜欢王美人生的小儿子刘协,奈何其舅乃大将军,在朝野中素有威望,所以立太子一事拖到现在都悬而未定。

最关键的是,上军校尉蹇硕代表皇帝意愿,一心拥护刘协为帝。

正因为如此,相比于十常侍中的另外九人,何进更加痛恨蹇硕。

“倒是一招妙棋,十常侍中只此一人掌握兵权,只要杀了他大将军就能化被动为主动。”

接着,陆离喃喃低语道:“但如何将人引出宫城,莫非让十常侍中的另外九人动手?”

此事并非不可能,历史上,蹇硕便是被短视的朋党所杀。

“主公建议大将军屯兵百郡邸,那里阁楼林立,易于藏人,再加上百郡邸就设在京师内,离宫城不是很远,只要蹇硕稍有异动,随时可以攻打宫城。”

此举大逆不道,但兔子急了还咬人,更何况大将军何进,而且他只要作出进攻姿态,就能给十常侍压力,迫使他们不敢拥立刘协为帝——

封锁宫城,蹇硕有兵权有如何,又不能飞出去。

一步先,步步先。

只要能保持主动,十常侍不足为虑。

潘明与陆离都是聪明人,这个话题谈到此处就不再深聊,毕竟建议已经给出,接下来就看何进能否将其投入到实际行动中了。

不过,两人都没有离开,明显心中仍藏着疑虑。

最终,沉默许久,斜靠在凉亭石柱旁的陆离,表情凝重道:“你觉得远在西凉的董卓会来吗?”

“会!”

潘明斩钉截铁道:“要是这位夜宿龙床的董太师不来,可就没什么大场面了。”

没错,大场面。

仅凭黄巾贼、十常侍,可凑不够期中考试的难度。

而潘明刚把话说完,似乎又想起了什么要紧事,连忙叮嘱道:

“你是丁原的女婿,务必看好吕布,要是他叛变,事情可就变得更加棘手了。”

“放心,奉先不会叛变。”

说这话时,本有着十分底气的陆离突然有些发虚,由于对方需要镇守边关的缘故,他许久不曾看到吕布了,关系谈不上疏远,但还是忍不住担心其中会不会生出什么变故。

一念至此,陆离长呼一口气,补充道:“就算奉先另投他人,赵云与张辽联手,也能缨其锋锐。”

闻言,潘明愣了愣,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攥着陆离的肩膀追问道:“席间坐我对面的人是常山赵子龙?”

“没错。”

陆离点了点头,“另外,奉先乃天下一等一的英豪,若没有发生什么隐情,绝不会做出叛主之事。”

念头急转之间,陆离想到了去年平定黄巾起义时,两人并肩作战的情景,斩将、刈旗,那是何等恣意?

此外,要不是关键时刻吕布单骑来救,他早已是茔中一枯骨,哪还有今日?

“既然如此,并州军那边就交给你了。”

潘明知道陆离在并州军内部有着难以想象的话语权和人脉,亦不再纠结,只听他继续说道:“我负责劝说孟德公,现在招募义军已是来不及了,但夏侯氏兄弟、曹氏兄弟这种万人敌,可于一日之内赶赴京师,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很显然,两人无视了十常侍,开始筹谋如何对付董卓——

对方麾下有数万凉州健士,皆百战精锐,再加上他掌军多年,部下的兵马与其说是汉军,不如说早就成了他的私兵,谁都不认,尤其是飞熊军,战力恐怕不比并州狼骑弱,甚至很有可能要强上一线。

这时,经过斟酌的陆离,决定给潘明喂一颗定心丸:“丁公曾跟我密言,此番入京,诛宦也好、拥立新帝也罢,乃国家百余年未见之一大变局,非常时刻,无需迟疑,若时机恰当,立刻传书于他,狼骑锐士可于两日之内,从河内赶至京畿。”

意思是,并州军在董卓未曾反应过来之前,提前率大军抵京?

潘明咋舌。

这种事算得上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事实上,哪怕知道曹老板心怀大志,潘明也不敢劝其在这个节骨眼,劝其在许昌招募乡勇入京,不仅是时间问题,更是资历问题——

曹操现在位典军校尉,丁原现为并州刺史兼骑都尉,打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比方,放到后世来说,他们两人,一个是负责戍卫国都的中级将领,一个远离中枢的封疆大吏,而雒阳是天子所在,权贵云集,太师、太尉、太傅、九卿……就凭两人的官职、名望,真不够分量。

这个世界的边军,难道路子都这么野吗?若是如此,董卓肯定也会不按常理出牌。

“兄弟,我几乎可以预见,从明天开始,各种不符合认知的事情会接踵而至。”

“唉,这次就靠你带飞了。”

潘明发出苦笑,本以为跟了曹老板能吃上肉,现在看来,还是太年轻,但心情确实很好。

外有并州军,内有主公,两者联合在一处,绝对有挑战董卓的资格。

“别高兴得早。”

出于谨慎考虑,陆离决定泼一下冷水:“首先,只有在合适的时机,丁公才会率军前来,其次,并州精锐远在河内,需要与董卓拼速度,看谁先抵达雒阳。”

“最后,明日必须劝说曹操与我们结盟,并保证一旦局势出现混乱的苗头,他可以劝说袁绍、何进中的任意一人出来挑头。”

一切都不能以寻常眼光看待。

万一董卓也找人结盟该怎么办?

自己可以逆转命运,将赵云拉到并州军内,旁人为何不可?

天下第一反派董太师,这名头可比黄巾贼、匈奴响多了——

杜泉投靠了左匈奴、周天选择联合羌人与白波黄巾结盟。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没有同学去投靠,恐怕人数多到难以想象,再加上西凉军内部猛将、谋士同样不少,董卓不容小觑。

见陆离神情凝重,潘明沉吟片刻后说道:“以袁绍的眼光、性格,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在局势未明时站出来带头。”

“这个月以来,主公常与袁绍会面,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国家之事,不可促决。”

潘明所言非虚,曹操争锋天下时,曾评袁本初:志大智小,色厉胆薄。

其中,有翻脸之后对故人的贬低,亦有夸大之处,但确实有所依据,尤其是好谋无决四字,袁绍当之无愧。

经过提醒,陆离也想到这家伙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演义中,每逢大事都表现得极为拖沓,仿佛拿不定主意一样。

或许这个世界存在多种变数,局势会出乎预料,但性格不会有太多出入。

“先尝试接触一下,实在不行,那就选择何进,士人集团并非铁板一块。”

如果远在西凉的杜克听到这番话,一定会感慨:不愧是好兄弟,英雄所见略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