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 > 第五十四章 明主

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 第五十四章 明主

作者:神秘的行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06: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樽酒,一盘肉。

很快,饭食被端了上来。

细心的女主人事先将糯米酒用槽滓滤了一遍,供客人取用。

看着清澈泛白的清酒,陆离连连向樊氏道谢,心中也愈发过意不去,说要先去拜见赵云卧病在床的嫡兄。

就在这时,悉索声从身后传来,众人侧身望去,一个年约四旬的中年文士走了过来。

脸色苍白,虽然尽力维持平静,但紧绷的眉梢唇角以及紊乱的呼吸,还是让陆离一眼就看出来,这人命不久矣——

走几步便虚弱至此,赵云所言非虚,若找不到医治之法,大限之时也就在这两年了。

“兄长,你怎么出来了?”

这个时候,赵云赶忙上前搀扶。

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跪坐在矮案陆离只感觉眼前一花,勉强捕捉到了残影。

幸亏当初没动手,看来自己与顶级武将相比,还差得很远。

念头急转之间,陆离按下心思,起身揖手:“见过赵兄。”

“在下并州别驾丁原麾下牙门将军,追贼至此,叨扰了。”

很显然,赵峻已经听妻子樊氏说过此事,表现得颇为淡然,只是视线瞥向陆离腰间——

那里本来挂着谷蠡王的首级,但为了不让主人感到唐突,陆离特意向樊氏要了一个黑布袋,将其绑在身后。

“听说将军千里追杀谷蠡王,咳咳,峻佩服。”

说着,赵峻收回视线,回了一礼。

自始至终,赵云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生怕兄长出什么闪失。

而赵俊却不以为意,在众人的注视下,缓步走到席垫旁。

也许是察觉到气氛突然紧张起来,他看着一旁正襟危坐的陆离,笑道:“既然将军已与子龙约为兄弟了,那便是自家人,熟不拘礼,松散一点吧。”

话落,满脸疲惫的赵峻盘腿坐了下来,这叫胡坐、趺坐,就是佛寺里众菩萨的坐姿。

对于讲究礼仪的古人来说,这确实是一种非常随意的坐姿了,至少比正襟危坐要轻松太多。

当然,也只有与关系亲近的人相处才能如此。

闻言,陆离心中一喜,也不推辞,直接把双腿从身下抽出来,在身前盘成一团。

毕竟长兄如父,既然赵峻没把自己当外人,那还客套什么,赶紧趁机打蛇上棍,他还指望能把赵云给拐走呢。

可惜,赵峻身体虚弱能出来陪坐片刻,已是客气之至了,喝酒、畅谈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是陆离与赵云两人在交谈。

而话题也都与行伍有关,尤其是随丁原率先锋骑兵夜间劫匈奴人大营的事情,赵云最为好奇,经常问一些细节。

马摘铃,人衔枚,抢渡白渠水;

绕过敌军先锋部队,直奔大营;

行动前因察觉风向不对,立刻分兵寻找有利地形;

雷厉风行,毫不恋战;

趁乱兵合一处,径自杀向立着大纛的王帐;

雪夜追敌,跨境杀贼。

由于心中打着算盘,陆离刻意淡化了自身存在,砍杀万骑长、与宋宪护为犄角用锋矢阵稳住阵角之类的细节,尽量一语带过,全力塑造主公丁原赴危蹈血、统筹全局的光辉形象。

坦白来说,若非丁原坐镇,任凭陆离一行人如何勇猛,也很难劫营成功,大概率杀红了眼,四下纵火制造混乱,而王帐不灭,匈奴人就有机会稳定局势。

一想到这里,陆离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夸张一点。

“若非阴差阳错之下,知道主公颁布了招贤令,说不论出身皆可前往,离怕是要错过明主了。”

话落,坐在旁边一直不发一言的赵峻惊咦出声,他年轻时曾拜在大儒门下,并非没有见识的乡野村夫,自然知道这句话代表着何等含义——

不论出身,便是指平民也有机会做官,而且,恐怕只要能力、品行足够,连千石大官都能做。

一念至此,赵峻抬眸看向陆离,见他如此年轻,与自家弟弟赵云差不多一般大小,心中愈发笃定:并州别驾丁原确实是个豪杰,竟能不受世俗规则束缚去拣拔人才。

要知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是延续了数百年的铁律,那些不守规则的人,绝对会被大部分士族针对,一州刺史都不敢这么干,而丁原不仅有魄力这么做,还没有玩脱,顺利将政令执行下去了,这说明什么?

声望、资历、能力,缺一不可。

说的直白一点,这别驾丁原怕是真正的并州之主,一言一行比远在雒阳的皇帝还要管用。

而陆离接下来的话,确实证实了这一点,只见他放下酒樽,双手交叠,起身朝西北并州所在的方向行了一礼,声音微颤:“旬日之前,离不过一介布衣,幸得主公青睐,知遇之恩无以为报啊。”

影帝陆离再度上线。

古今不同。

在现代人看来,古人的行事风格过于迂腐,比如:柳下惠坐怀不乱,竟成了无能的表现。

而古代人眼中,现代人的某些言行举止,则是叛经离道、天地不容,比如:狐死正丘首,古人看狐狸死在外面,就觉得它一定把头朝着巢穴,而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连畜生都不忘本,君子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因此,对待有知遇之恩的人,再怎么表达感激之情也不为过,根本没人会感觉做作。

旬日?

听到这里,赵云眼中闪过一丝意动,大丈夫,生不能食五鼎肉,死亦当五鼎而烹,此话虽然过于露骨,但确实道尽了人间真谛。

试问谁不想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只要不违背道义,他赵云愿拿性命博一个前程,更何况,陆离口中的丁原绝对是位英雄豪杰——

不避锋矢亲自带兵出征,御敌于国门之外,危难之时更是不惧生死,率领数百骑劫营。

不正是他一直寻觅的明主吗?

可惜……

而赵峻看到自家幼弟神色犹豫,于是扶着矮案,沉声问道:“子龙为何蹙眉?”

“并州太远,若能留在幽州,便能时常侍奉兄长……”

“咳咳!”

这时,赵峻捂着嘴一阵猛咳,妻子樊氏赶忙上前为其抚背,同时对赵云说道:“你兄长知你素有大志,不愿拖累……”

话还没说完,就被轻推开来。

“且去,大丈夫生于世间,若不能建功立业,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先祖?”

然而,赵云心中的顾虑仍未消除,尤其是看到赵峻才说了几句话便体力不支,更加不愿意离开:

“兄长,都亭侯公孙瓒也是天下一等的豪杰,当初边章、韩遂叛乱,他率三千骑兵将其镇压,如今常年驻守边境,护佑一方平安。”

果然,说了这么多,赵云心中还是忘不掉公孙瓒。

此时此刻,旁观到现在的陆离暗叹一口气,毕竟他也无法强留对方,只能慢慢加以引导。

见无人打断自己,赵云索性将自己的打算尽数说了出来:“云听闻公孙将军拣拔人才,同样不计出身,不仅没有看轻那些走卒商贩,还那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三人定兄弟之誓。”

“若云招募乡勇前去投军,定然会受到重用。”

历史的车轮无法阻挡?

看来赵云依旧打算走历史上的那条路,先投奔公孙瓒,而后转投刘皇叔,做那个两护幼主的五虎上将。

有缘无分啊。

一时间,陆离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有不甘、有无奈,亦有祝福。

可是,这才是赵云,忠义两全。

砰!

突然,拍桌声响起。

惊得陆离站了起来,因为拍案之人竟是赵峻,只见他脸上浮现出一抹不正常的红色,仿佛回光返照之人。

“你昨夜说要外出游历,便是想投公孙瓒?”

“你可知他是何人?!”

这一刻,赵峻气势摄人,令陆离脑中蹦出了一个词:虎死骨立。

而赵云赶忙起身,似乎不解其意,揖手说道:“请兄长明示。”

“咳咳,某当年游学时曾与之一同拜入大儒卢植门下。”

卢植?

他不是武将吗?

见事有转机、准备听故事的陆离一愣,他敢肯定自己没有记错,这人是剿灭第一次黄巾之乱的功臣,怎么摇身一变又成大儒了。

学渣本性暴露无遗。

事实上,这个时代依旧讲究讲究出将入相,不少读书人的战斗力猛地一塌糊涂,卢植就是典型代表。

数年前,蔡邕、李巡等人曾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并将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学门口,而卢植主动上书,毛遂自荐。

正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能参与此等盛事的人,无一不是惊世大儒。

要知道,卢植可是大汉朝廷公认的文武全才,在担任经学博士、广收门徒的同时,还经常带兵剿匪,从割据一地的土匪,到威胁江山社稷的黄巾贼,他都奉命征讨过。

完全可以说当世大儒之中,没一个比他更懂打仗的了。

“昔年,吾与公孙瓒一同拜入老师门下,那时候他已有官职在身。”

可能是强提了一口气,赵峻说话利索了许多,“但却因难以升迁,遂决定辞官拜师。”

镀金?

这个陆离倒是能够理解,卢植名望不低,开了个学院广收门徒,有人希望能学到东西,也有人希望搭上大船、广交人脉,亦或者想要两者兼得。

“子龙,你可知当时他年纪轻轻已是六百石的官员,为何再无升迁之路?”

“因母地位卑贱,虽出身贵族,但却饱受排挤!”

赵云自然不知道这桩秘闻,更他想不通兄长为何要说这些。

与此同时,病恹恹的赵峻面露回忆之色。

十几年前,家族尚未衰落,他也没有身染重疾,父亲托了关系,为自己争取到了拜入大儒卢植门下的机会。

结果,等赶到雒阳缑氏山下,却听童子说主人卢植奉诏外出剿匪去了,暂不能为学生讲经。

不远万里从幽州赶去求学,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赵峻自然心有不甘,幸亏卢植留下话说:

来者皆为我的学生,虽然我临时受命前去剿匪、无缘见面,但求学者都可以录入名牒,成为记名弟子,若是不愿意等待,亦可另择良师,而姓名依旧会被保留在名牒上,事后也不会怪罪。

就这样,他们这批新人中有人离开,有人选择留下,平日里,由几名先入门的弟子代师授课,传授一些经学,甚至术法方面的知识。

可惜师兄并非师傅,没有一个够分量的人镇场,缑氏山上怎么可能安分下来?

尤其是那些有着官职的同门,公孙瓒常常下山嬉乐,结交那些出身不高的游侠。

并非赵峻看清游侠,他也不过是寒门罢了,只不过公孙瓒曾在醉酒时说过两句话:

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贵之,皆自以为职当得之,不谢人善也。

衣冠皆自以职分富贵,不谢人惠。

起初,众人以为此话当不得真,结果朝夕相处下来,才发现公孙瓒确实是如此行事,只不过掩下了那份对衣冠子弟的厌恶。

究其原因,无非是公孙瓒为庶出子弟,从小遭受过同族的耻笑。因而长大后,对贵族子弟有些反感,更倾向于结交出身低微者——

出身不高的刘备,就与之交好。

正因为如此,赵峻一直对公孙瓒心有抵触,纵使日后家境衰落,也不愿找这个旧时同窗帮忙。

而今听到幼弟想要私投对方,更是惊得心神动荡,公孙瓒不喜衣冠子弟,要是送上门去,定然会被奚落。

或许,往后他会对其有所改观,但又有谁愿意让自家兄弟遭遇不顺?

这时,听完赵峻的讲述之后,陆离想到了《云别传》中一段话:

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你们常山郡的人都去投奔袁绍了,你怎么却来投奔我呢?

由此看出,公孙瓒对赵云带义从投靠自己,其实是抱有疑虑的。

“子龙,你先随我北上如何?”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吾主丁原求贤若渴,麾下猛将如云,是建立功业的好去处。”

旁听了这么久,又有赵峻送来的助攻,陆离自然不会没有表示。

“等我回营之后便请主公派医者前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