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帝国余晖(二十五)

需要时间去磨。

这是所有主将的共识。

虽然他们已经不出意外的锁定了胜局,但正因为如此,才更要耐心,以免本多忠胜发狂,带走更多士兵与将领。

不可否认,为了攻破城门,水陆两军填进去无数生命,哪怕有着绝对火力优势压制的水师,在西路军协助下,还是战死了千余弟兄。

这种情况下,更别提刘綎用来主动的部队了,有几支已经成建制覆灭。

同样,眼睁睁看着一名名武士倒在血泊中,亦或者,信心满满去阻敌,却始终没有音讯传回,本多忠胜确实悲伤,但他却希望,这种状态能够维持更长时间,以持续到增援到来。

外洋。

指挥着东亚最强舰队的李舜臣,默默注视着顺天倭城,陆离带着麾下众多将领离开以后,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总指挥。

老将军邓子龙并未有什么成见,在被迫接受无法亲上战场的残酷现实以后,开始全心全意辅左这位李提督——

由于是外邦臣子,又有传奇战功傍身,在陈磷建议下,陆离上书以后,万历皇帝非常大方的予以了厚封。

“统制使大人,有倭军舰队蔽海而来,应该是增援顺天。”

有士兵来报。

每一支舰队都会安排数量或多或少的侦查舰,来保证周边海况在自身掌控之下。

当初刘綎眼见中路军情况不明,寻了个由头丢弃辎重谈判,陆离曾在李舜臣、陈磷一致建议下,派出约莫五十艘战船,前往倭人撤退的必经水路,执行可能爆发的任务。

后来,西路军在监军逼迫下,回到了这里,重新锁住顺天守军。

而那些战船也没有归队,而是加大巡查力度。

毕竟,本多忠胜在关东军中的地位很高,麾下总兵力破万,断然没有被放弃的可能,得小心防着。

现如今,增援从泗川方向而来。

因为提督董一元和德川家康之间的关系,目前正处于蜜月期,再加上中路军缺乏战船,故而,他们得以轻松赶来。

将近五百艘大型战船,再加上一些体型稍小的各类舰艇,用蔽海而来形容,属实不夸张。

“备战,为陆总兵他们争取时间。”

李舜臣果断下令。

对于可以借助潮水、风力的水师而言,从顺天到泗川并不算远,最迟夜间即可抵达。

紧接着,停留在外洋的明军将士纷纷行动起来,严格执行从旗舰上传出的命令。

这是李舜臣的魅力,原历史中,听闻他阵亡的噩耗,大明水兵们纷纷将战后好不容易分到的肉食扔到海水中,表达悲恸与尊敬。

因为他们入朝后,军纪都归李舜臣管理,而对方赏罚分明的作风,赢得明军全体将官的尊重。

先前几次小试牛刀,更让这群敢于在王都虐待李朝官员、酒后闹事的骄兵,对其钦佩不已。

城头。

暂时将本阵放在此处的陆离,远眺外洋水师大规模调动,当即猜出具体情况,并没有什么特殊指示,一边督促麾下休整,一边等待李舜臣派来的使者,向自己说明原因。

“倭军水师动了。”

陈磷啃着生冷面饼,大口咀嚼,并说道:“唯有如此,李舜臣才会这般迅捷,先行一步,稳住阵角。”

一旁,放着把出现豁口的宝刀。

毕竟倭人不是绵羊,除却本多忠胜以外,肯定还有人物。

“咱们已经顺利拿下城楼,并在城内站稳脚跟,不需要外洋火炮支援。”

陆离只说了这么一句。

十六世纪东亚海战王者,李舜臣实至名归,桀骜如陈磷,来自大明宗主国的水师大人物,也是心悦诚服。

故而,没必要过多担心什么、叮嘱什么,给予绝对指挥权,保持充分的信任即可——

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上次壬辰战争的走向,在未被党争牵连之前,他一手缔造的水师,屡次以弱胜强,硬生生拖垮倭军后勤。

不可否认,在丁酉再乱期间,由于继任者的无能,李朝水师变得无比孱弱,无法在战略上发挥重大作用,但李舜臣仍旧为国家鞠躬尽瘁,重新赋予舰队生命。

会按照原来的轨迹,不幸牺牲吗?

本来自身就处于风暴边缘,不该分心其它,但陆离还是忍不住叹息。

没有李舜臣,抗倭援朝战争的结果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但胜利会迟到好几年。

一名战士最幸运的事,莫过于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一个天才,既要生而逢时,也要死而逢时,或许在李舜臣看来,死在最后的海战之中,未必不是一种幸运。

“如果能够干掉那群倭寇,我死而无憾。”

主力舰队出发的路上,李舜臣向上天祷告,而话刚说完,一颗流星自天幕坠落。

以他的性格和李氏王朝的党争劣性根,假如活到战后,必然跟上次一样,鸟尽弓藏,能活着被流放至偏远地区已是最好下场。

事实上,不管是陆离,还是李舜臣,都下意识默认,打完顺天之战,便不会再有大规模战争了。

【征发浙陕湖川贵云缅南北兵通二十二万一千五百余人,往来诸将及任事人三百七十余员,粮银五百八十三万二千余两,交易米豆银三百万两,实用本色米数十万斛,诸将赏银三千两,山东粮二十万斛。】

根据原历史的官方记载,简略来说,这场战争总耗费为银八百八十三万五千两,米近百万斛。

在经历张居正主持的考成法、一条鞭法及清丈田亩等一系列改革,大明财政问题得以舒缓,堪称中兴——

户部岁入四百三十五万两,收支相抵后,每年结余约八十五万两。

不过,期间得保证国家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亦或者,皇帝不大兴土木,搞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

也就是说,保证财政十年不亏,府库充实的情况下,才能支撑这场战争。

可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万历皇帝最喜欢的福王,婚礼耗费三十万两,营造府邸用去二十八万两。

此方世界存在很多匪夷所思的志怪因素,这一点确实没错,但大环境并未改变。

这场战争让本就有着内忧的大明,不断拿万历前期积累的财富,填进这个大窟窿里面,且明面上看不到好处——

绝大部分朝臣及所谓的清流,都认为此事和明朝无太大关系,故而态度异常消极。最初开战,也就万历皇帝和兵部尚书石星,两人是明确表态要抗日援朝。

当然了,石星还是没能坚持住,后期沦为主和派,两边都没能讨好,下狱论死。

钱粮不够。

靡师耗饷。

哪怕身处前线,陆离这个总兵依旧能够或多或少听到此等论调。

再一个原因则是,万历一朝爆发了一系列,如争国本的政治事件,万历皇帝和整个外廷形成对立。

不管对错,不问利弊,只要皇帝支持和主导的事情,外廷和清流舆论就必须反对。

至于究竟如何,谁关心?

大明将士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抛头颅洒热血,客死他乡,后方却为了反对而反对,否定他们的功绩。

在前线,各大派系互相算计,抢功夺权、诬告成风。

而倭人愿意主动退让,安有不答应的道理?

虽不知杨镐、邢玠如何作想,但陆离能够猜到,他们想要体面收场,给朝廷一个台阶下,让皇帝高高兴兴结束这场对外战争。

嗯……德川家康也想体面。

不要来自大明的公主来日本和亲,也不要李朝王子作为人质,给一些土特产就好,这样也好粉饰一下。

可董一元却表示,自己无权做主,得请示杨经略、邢军门,并暗示:

土特产大概率没有,你们得把姿态摆低,有过上次不美好的经历,远在京师的皇帝陛下没有那么好骗了。

当时,双方使团以及幕后大老通力合作,整出个东亚第一骗局。

秀吉当时觉得自己没有失败,坚持秀七条,可使者却知道内情,在午门楼拜见万历皇帝,一叩到底,恭敬献上伪造的《关白降表》。

当时万历皇帝一看降表,语气低三下四,唯恐触怒龙之逆鳞的姿态,心里很是满意。

毕竟他富有四海,金银珠宝都不在乎,就要一个面子,既然秀吉这个日本关白给了,那自然一切好说。

趁着心里高兴,万历还兴致勃勃问了使者内藤安如几个问题。

为何侵略朝鲜?

战败后怎么赖着不走?

答桉也非常公式化:李朝阻挡我国向大明进贡之路,留守沿海,是祈求大皇帝陛下给予封赏。

最终,使者内藤跪在地上指天发誓,说它们一定顺从天朝上国的意愿,洗心革面……

万历一高兴,无比大度,相比于秀吉异想天开的秀七条,他只提了三个要求:

一、全体倭人都回本土。

二、封秀吉为日本国王,但不允许通贡。

三、永生永世不得侵略大明属国。

没有惩罚,无需赔偿,只要回到战前状态即可,一切都当没发生过。

结果……天朝这边大度,还组织了盛大的仪仗,渡海册封秀吉:

蟒龙衣、玉带、翼善冠、大明地图、武经七书等册封礼品,船头还竖了一面大旗【调戢两国】,此外又装着两百七十七匹辽东骏马。

但到地方以后,秀吉早已被属下哄得不知东西南北,哪里认为自家打了败仗。

自然是觉得大明皇帝已被他所折服,端着架子,懒得迎接使团,还把他们晾在伏见山上,不通知会面时间、地点。

再然后……日本发生大地震,使团中压死了一个千总、一个差官和四个家丁。

一番折腾,会面终于开始。

大坂城。

日本所有大名汇聚一堂,等待册封仪式开始,使者杨方亨手持节旄站在正中,组织骗局的汉奸沉惟敬手捧金印陪侍一旁,护敕官徐登归拿着诰命、敕谕和冕服。

良久之后,觉得差不多的秀吉才慢吞吞出现,端坐在最高处。

同时,沉惟敬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日本最高统治者匍匐磕头。

杨方亨人都傻了。

什么意思?!

他们手里拿着皇帝陛下的节旌,代表大明皇帝的意志,谁都承受不起他们的叩拜大礼!

沉惟敬的膝盖怎么如此软?

从这一刻起,一直觉得不对劲的杨方亨决心调查,而沉惟敬也是迫于无奈,他和小西等人联合起来,欺骗秀吉,说大明使团才是投降的那一方。

作为降臣,能不磕头?

为了不让事情败露,沉惟敬特意打预防针,提前胡扯,日本跟大明习俗不同,介时各位同僚看我眼色行事。

所以,这家伙不仅自己磕头,还回头蹬着其它使者,让他们跟着一起跪下,得亏杨方亨没犯蠢,勉为其难带头行了个礼。

就这还令秀吉不高兴,嘴里滴滴咕咕,明显不是什么好话,负责交流的通译也支支吾吾,半天不肯说话。

如此尴尬的氛围下,小西行长赶紧安抚秀吉,让他稍微消气,而秀吉却也懒得再接见,袖子一摆,让麾下一名随从把金印等物收走,本尊直接离席而去。

继莫名其妙的第一天之后,按照日程安排,应该是秀吉宴请大明使臣,表达感激之情。

故而,包括德川家康在内的大名,悉数换上明朝衣冠,煞有其事地聚集在宫殿内,一起吃吃喝喝,终于来到重头戏——

宣读诏书。

按照秀吉的理解,这是大明皇帝如同走狗一般,向自己卑躬屈膝、极尽谄媚,最值得期待。

所以,他将仪式现场改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花畠山庄,让所有大名、麾下将领一起见证激动人心的一幕。

这个轮次,由小西行长发挥。

他要玩瞒天过海之计,偷换词汇、概念,杨方亨念册封尔为日本国王,通译则将其翻为【大明王】。

可通译也许是紧张,也许是另有所图,竟然把万历皇帝的诏书,一字一句,按照最正统的意思给翻译出来。

【封尔为日本国王】

【固藩卫于天朝】

……

意思可太明确了,你是小国之君,替我们天朝看好门户,做一条忠犬,要心怀感激之情,遵守教化。

对于尚未从白日梦中清醒过来的秀吉而言,这是极大的羞辱,还是当着这么多大名的面。

于是乎,他把头顶的明冠摔碎,夺走诏书,将其当众撕裂,指着手持节旌,代表万历皇帝意志的使者杨方亨怒吼——

吾以武威治日本,何须明之封吾为日本王?吾欲灭明国,大明国王乞和,说要奉吾为大明皇帝是以答应为和谈,而今却以封日本王来欺吾!

最终,还是因为参与此事的大名数量实在太多,秀吉强行忍了。

而正使杨方亨也不傻,又是扔诏书,又是破口大骂,宛如一只癫狂的猴子,他虽不懂日文,但完全可以猜个大概出来。

事后一调查……

战败小国的君主要做大明皇帝?

荒谬至极!

不仅如此,倭人在战败后,不思悔改,竟重启战端!

堂堂大明帝国的满堂诸公,竟然被一群宵小之辈欺骗了这么多年,那些封贡之言,尽是荒唐的闹剧,册封大臣的行动沦为笑话。

《剑来》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帝国从未如此颜面尽失过,是可忍,孰不可忍!

万历皇帝怒极发狂,臣下又替他总结了三辱四耻五难七事,直接火上添油……

总而言之。

如今,大明不想再打下去了,但必须要把面子找回来,无论秀吉死没死,因为这是不容商量的事情,若不解决好,会有人会被朝廷清算!

杨镐太清楚了,别看陛下这几年很平静,那是他在强行压抑怒火,只等大明军队大获全胜,班师回朝以后,才会彻底爆发。

先前自己打岛山,犯了要命的错误,只是侥幸过关,不得好好弥补?

彻底打烂倭人的脸!

唯有这样,才能取悦龙心。

不过,在用舌头解决问题之前,先用拳头阐述一下道理。

顺天倭城,不容有失!

一如陆离相信李舜臣能在自己争取到时间那样,杨镐亦相信陆离。

介时,他一定投桃报李,送对方一份名留青史的殊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