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 > 第九十章 帝国余晖(一)

不见。

丁应泰连陆离的面都没有看到。

如果是说身受重伤,其实倒也可以相安无事,并不算得罪人,但代为通传的牛魔,就只有两个字。

看不起老夫?

怀着怨气离开的某人,决定要狠狠奏他一本。

事实上,陆离状态确实很差,身体尚未完结重生,即便修复好也是道伤难愈,十成实力以后能发挥出六成都堪称意外之喜。

而且,他也不想见这条老狗,替汉奸求情的跳梁小丑罢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大雪封路,不管是物资还是其它什么,都运不进来,但提前储备好的战略物资,让所有人都过了一个稍微舒服的严冬。

在此期间,杨镐经历了一场小风波,他父亲病逝,按照孝道儿子应该辞官回家守孝三年。

但考虑到前线战事吃紧,经略使这个一线总指挥不可轻易更换,皇帝特意要求夺情视事。

毕竟,事有轻重急缓。

奈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半岛暂时陷入安静,可远离战场的庙堂却不平静,御史汪先岸不管局势如何,非要揪着此事弹劾,用冠冕堂皇的话来打皇帝脸。

得亏所有阁老一起出手,把这事给按了下去。

正因为如此,杨镐更加低调做人,不愿意去招惹言官和其它同僚。

丁应泰搜集了一系列证据,眼见重要目标变得和气起来,便时不时登门拜访,表现得非常友好。

渐渐地,老小子故意把话题扯向岛山之战,说担心老兄你就此被牵连,他这边可以帮忙出力斡旋。

这时候的杨镐已收到阁老回信,见丁应泰迷途知返,还成了自己的好兄弟,立刻拍着胸脯说不必担心。

同时将原信件拿出来。

丁应泰一看,当即大喜。

这里面的内容很简单——

岛山之战,要记大功,本阁老会替你美言,赢得皇帝褒崇云云。

如此一来,他精心准备两个月的奏报,终于可以画上圆满句号了。

在辞别杨镐后,丁应泰立刻离开汉城,亲自将奏折送到京城,果不其然,这篇奏疏引发了极大的震动。

弹劾杨镐当罪者二十八、可羞者十,然后说麻贵、李如梅等人也是贪滑丧师之辈,当斩者六,党罪者十。

这家伙跟疯了一样,连张位、沈一贯两大阁老,也被骂得狗血淋头。

此前不愿意见他的陆离,同样没有逃脱弹劾,私通妖魔,夸大战功……

成了精的老狗就是不一样,一杆子从汉城戳到燕京,援朝一线将官、朝廷主官,无一例外,全部打翻在地,说是满朝震惊,一点不夸张。

诚然,有些罪名是有条有理。

比如指责杨镐:倭至则弃军士而潜逃,兵败则议屯守以掩罪,既丧师而辱国,敢漏报而欺。

批评辽东军军纪太差,李如梅:凌蔑将官,淫掠属国。

后者即便是仍在静养的陆离,依然有所耳闻,比起他兄长李如松,私德差了太多。

但更多的条目,明显是成心构陷,挖空心思去歪曲真相,半句好话都没有,仿佛牺牲那么多前线将士,什么战果都未曾取得一样。

当然了,酝酿了这么久的杀招,肯定不会这般简单,最狠必杀砍向了两位内阁大臣。

身为大汉奸的生前故友,丁应泰自然不是易与之辈,在奏疏中宣称,杨镐之所以能坐上经略使这个位子,完全是李朝文武贿赂阁老的结果。

而杨镐之所以有胆子胡作非为,全都是张、沈二人默默撑腰的缘故,这三个家伙凑到一起,简直是在“护党罔上”!

杀招便是这四个字。

哪个皇帝不厌恶属下如此?

贪赃枉法?无能残暴?好大喜功?

都不是大问题,人无完人!

不过,互相勾结起来欺骗是想图谋什么?今日敢这般,明日就敢一起造反!

一个大屎盆子扣在两位阁老头上,又是请罪,又是自贬,当场晕死在万历帝面前,得亏首辅赵志皋站出来替两位同僚辩解、担保,这才使皇帝冷静下来。

丁应泰是好鸟?

内阁大臣断不可能做出这等自毁前程的事情,但奏报肯定存在真实性,于是乎,朝廷公布临时处置结果:

杨镐革任回籍。

邢价暂兼经理军务。

麻贵、李如梅暂留原职,等特使查清原委,再论处置。

开春以后,率先来到汉城的不是第二批大支援,而是丁应泰弹劾奏折,杨镐大惊失色。

在第一时间拿到抄件以后,他发现,抛开诬陷不谈,里面提及的很多细节,绝非一个刚来没多久的军前赞画所能知晓。

仔细一查,直接锁定泄密者:

南军小将周陛。

好不容易过关,竟然被自己背刺,杨镐怎么可能不怒,当即把人叫过来痛斥,随后关进幽狱。

矛盾本就积攒了太多。

浙兵一直在吃苦、受排挤,说是吃最差的粮食、拿最少的军饷,打最硬的仗,一点也不过分。

眼见周陛被抓,他们长期压抑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在另一名将领周冕的带领下,竟然围攻经略使衙门。

反了……反了……

浙兵闹兵变!

杨镐的护卫营立刻带兵勒马,跟浙兵在衙门附近对峙。

靠在四周的西北军、辽东军各营也凑过来,唯独仍在修养的陆离,勒令妖魔不许参与此事,置身事外。

倒是有不少扮演者也参与其中,不断拱火,管它打谁呢,只要能混参与度即可。

得亏南军中不乏聪明人,周陛等将领的上司陈寅,听闻麾下趁机闹事,当即冲过去镇压。

围攻主官是什么罪?大忌!

别说现在能否断定杨镐到底如何,哪怕他确实失了势,无论谁来接任经略使一职,浙兵都要被清算。

有惊无险,闹剧结束。

杨经略也不愿意再节外生枝,索性大度一回,把周陛给放了出来。

说实话,杨镐已经认命,他也清楚自己这次不可能被严肃追责,往后肯定会重新起复……

然而,李朝人收到这个消息后,当即掀起轩然大波。

杨经略使去职?

诚然,联军在蔚山打了个败仗,但他在李朝文武心目中,威望依旧很高,所有人都记得对方单骑入汉城的壮举。

朝鲜国王李昖同样忘记当初被杨镐痛斥,几乎要钻地缝的事情,立刻召集谋士、宠臣,商量到底该如何营救杨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