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千灯树 > 第七十九章 城隍

千灯树 第七十九章 城隍

作者:金石玉微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05: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叮铃铃!”

“哎呀呀~”

“哟喂~”

墓道中响起一连串铜铃摇晃的脆响,伴随着的,是无数男女悲惨的叫喊声。

不知为何,此时的金石玉微功法竟自动运转起来,不过依旧受到压制,只是勉强能够让我看清前面队伍的样子。

紧跟在油灯队后面的,是两个瘦高如竹竿的怪物,猪头人身,嘴里露出两根长长的獠牙,手臂长满黑色茸毛,一手拿着铃铛,一手拿着铁鞭,不时对着身后挥舞几下,带起阵阵闷响。

鞭子是由表面带有铁刺的铁球一节节组成,尖细的铁刺上挂着破损的衣布和碎肉,铁球表面蒙着一层红色物质,闪烁的油灯下,看得不太分明,不知是铁自然生的锈,还是大量血液流淌后留下的血痂。

猪首人身的怪物头上带着高帽,有点像黑白无常。

“等等,这队伍的顺序。。。猪头人身怪。。。难道。。。”,我心里想着,顿时全身直起鸡皮疙瘩。

只见一群披头散发,身披麻布,脖子戴着铁链,脚上拷着铁镣的男女颤颤巍巍的跟在猪首人身的怪物身后,走动如干尸般,一步一个血脚印,嘴里发出痛苦的呜咽。

“这。。。阴阳锣开路,柏树枝清道,提灯队,赎罪队。。。这是城隍出行啊!两只猪首人身的怪物是阴犴猖和阳犴猖,是城隍的执法队!”我不自主的颤抖起来,这种场景,在唐家的金石玉微录里偶尔有提及,不过家里的先辈几乎都是死里逃生,伙头子是十个活出一个,有关城隍出行的记载,在笔记里都是血书,落款只有两字,快逃。

因为墓道里突然升腾起的雾气,良博与周慕儿都只是听见声音,并不知道前方不远发生的事。

“唐天,看见什么了?”良博小声问道。

周慕儿没有说话,只是脸色惨白的看着我,手扶着湿润的墓道壁,脚下慢慢向后退去。她是熟悉我的,伙头子基本上见不到我这样,肯定是出大事了。

“来了。。。城隍。。。城隍出行!”我尽量调整着气息,说道。

“什么?城隍!”良博作为悟善社的大爷,想必对城隍有所了解。

“我靠,那不是管阴间地界的神吗?他来干嘛!”良博呆愣了几秒,压低嗓子在我耳边吼道。

“快闭气吧,没有生人呼吸,应该不会被发现!”良博连忙用手捏住鼻子,对着我们招呼道。

“没用的,城隍可是阴间的神,你能屏住呼吸,但是身上毛孔这么多,都在散热,冒出生人味儿,唯一的办法,就是咱们赶紧撤!”我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说道。

“来不及了。。。”周慕儿纤手抖动得厉害,指着前方,只见原本浓郁的雾气,此时散得一干二净。

浩浩荡荡的队伍后面,伫立着头戴方冠,手握铁尺的青面獠牙男子,吴二爷。手握羽扇,不断扇风,鸡头人身的鸡脚神。全身皮肤血红,马头人身的马面和长满紫黑色尸斑的牛首人身的牛头,以及一群干瘦、全身发绿的小鬼,抬着一架金銮帐,帐子用的白细纱铺挂,里面一团漆黑的影子,估计是城隍本尊。

在金銮帐红木抬杆下,还站着一位头戴黑色尖方帽,身披黑白相间纱衣,脸色苍白,长长脖子,黑发及腰的妖异男子,一手握着毛笔,一手拿着竹简,正用猩红的长舌舔着毛笔笔尖,看样子是城隍座下的判官无疑。

最让人感到压抑的,是金銮帐的正前方,站立着一个人。

为什么说他是人?

因为队伍的动静虽大,灯火摇曳,唯他一人,投下半道阴影。

我虚眯着眼,半道影子的边缘模糊不清,不断抖动着,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时刻撕咬着影子的边阔。

顺着影子,往上看去,一个身穿蓝白道袍,头发卷曲零散,大方脸,面色黝黑的中年男子站立在金銮帐前,比鸡脚神、判官等一众小神靠后半步,离城隍更近,想来地位要高于这些小神。

最引人注目的,是男子破旧的道袍背后,斜斜的系挂着一把一米多长的黑木算盘,拳头大的算盘珠子在油灯映射下,显得油亮。不过这把巨大的算盘像是被砸过,木框的一端变形开裂,裸露出几颗算盘珠,悬挂在算盘内部的粗铁丝上,微微晃动。

“砰!”一声巨响,金銮帐被小鬼们放在了墓道的青石板上,整个墓道都被震得抖动起来,掉下许多石渣与土灰。

城隍的队伍,静静地停在我们对面,脚链声、痛哼声都没有了,直直地看着我们。

“罗。。。罗全善!”我突然大声喊道。

现在跑是跑不掉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背算盘的道长的影子有点问题,而且是人,说不定只是被城隍控制,同类相助,一丁点的希望都应该去争取,实在不行,再拼命也不迟。

“唐天!”周慕儿被我一声大喊吓了一跳,不知道我想干嘛,压低嗓子,拽拉着我的袖子,急切喊道。

背算盘,城隍!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在民国时候的蓉城,祭祀城隍是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城隍,是离老百姓生活最近的阴神,掌管着人们居住地界的生老病死,手下有着一帮小神小鬼,相当于地府的一个区域经理,所以地方长官会认为,他是生人世界的负责人,是阳间的地方主管,那么城隍便是阴间死人世界的地方主管。

说到城隍,这里多说几句。民国时期的蓉城,军阀混战,各自割据,百姓民不聊生,有时候冤屈告到地方长官那里,不能解决或者冷漠对待还算好事,弄不好连人带钱一块赔进去,也是常事。所以有些冤屈老百姓自知无望解决,便会去找地状师。

地状师是专门向城隍打报告的人,在以前,蓉城北门有个城隍庙,庙侧常年蹲坐一个乞丐,哪位乡亲有了冤屈,口述给他,他会用笔墨写在黄纸上,以“阴状”的形式,拿到城隍庙里烧化,以求此人的冤屈在阴间能够得到伸张。

在民国时期,蓉城的城隍祭祀核心是城隍出行,与墓道里见到的类似,只不过当时是由活人假扮的众神小鬼。每一次城隍出行,在城隍座驾面前,都会出现一个跟随步行,身背巨大算盘的道士。

爷爷说,以前唐家一些老人还经常提起这个道士,名叫罗全善。民国时候,来看城隍出行的百姓挤满了街道,人山人海,总是能够看见一些人一脸紧张,面露畏惧地盯着道士,嘴里小声的念叨着。

“罗全善,不要算了,不要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