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 第三百零六章 遥遥领先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第三百零六章 遥遥领先

作者:乌鸦一号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05: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没错,我们用的是史记中陈涉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性能对标头部厂商的最新产品也毫不逊色。

我们采取的是最新的ARM A8的技术架构,使用当下主流的130nm技术,主频在256MB,可以支撑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智能手机应用。

对于拳头手机游戏商店中的大部分游戏都能做到流畅运行.”大嘴在上面对燕雀这款芯片侃侃而谈。

下面手机厂商们听得很认真。

因为有点脑子都知道鸿鹄芯片至少要比燕雀高一个级别,在当下华国,低价才是王道,只有把手机卖出去量在供应链中有足够的话语权,能够压价、先货后款、能够有充沛现金流。

大家都是业内人士,对燕雀的关注度要比鸿鹄更高,他们更需要燕雀这样的手机芯片来走中低端路线。

至于高端路线,不是没有手机厂商想过走这条路,高端路线利润高,有助于树立品牌形象,甚至培养一帮狂热支持者出来,哪个品牌不想走高端路线?

后世苹果树立了高端品牌形象,这其中有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因素在其中,苹果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绝对王者,在iphoneX之后摆烂也是事实。

但是无论苹果怎么摆烂怎么挤牙膏,连个灵动岛都能当成巨大优化忽悠的果粉心甘情愿买单。苹果的高端品牌形象让他们后期在全球市场上口碑没赢过,销量没输过。

建立一个高端品牌,即便不那么成功,都能享受到大量好处,以蔚来为例,蔚来车主维护蔚来的劲头可比苹果用户还更强,蔚来也是少有在高端汽车市场站稳脚跟的华国品牌。

因此高端市场属于唐僧肉,谁都想来吃一口,真正有能力吃到嘴里的是少数,尤其对于国内的手机厂商来说。

去年的时候TCL推出过自己的高端子品牌,叫Genesee,中文名是神典,用了所谓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真皮制作,推向市场后销量惨淡,投入大量营销资源,四千多元的价位,销量连十万都没有突破。

TCL失败后,其他手机厂商就更不敢做尝试了。

“周总,恭喜新芯,我有预感燕雀和鸿鹄将是新芯科技的又一力作,也将为申海地区的芯片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坐在周新身边的政府官员说道。

这次在申海开的小型闭门会议,因为涉及到芯片产业的新突破,因此华国方面很重视,地方就更重视了,申海方面派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工作组长来参会。

周新说:“其实我内心是很忐忑的,鸿鹄和燕雀投入了新芯大量心血,实际上去年年中样品已经完成研发了,之所以一直到今年才正式发售。

是因为我们希望进行一定程度的捆绑销售。

到底有多少客户愿意接受这样的捆绑销售,这是未知数。”

组长听完之后说:“还是新芯有创新精神,一直在追逐企业边界的路上。

张江正是因为有新芯这样的企业在,我们才有追赶硅谷的底气。”

这话虽然听上去有点舔,但是确实没说错,新芯搬到张江就好比英特尔搬到张江的意义同样重大,它是全产业链的企业,同时又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行业地位,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更是排名第一。

申海老话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现在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周边房价是整个申海房价最高的地方。

周新在台下和组长闲聊,余大嘴在台上指点江山:

“我们都知道自从Matrix推出Mphone1之后,大量的顶尖半导体企业都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德州仪器、IBM、英特尔、AMD还有三星等等,他们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机CPU。

既然市面上有这么多CPU,为什么选择新芯,选择燕雀和鸿鹄?”

燕雀和鸿鹄最大的区别就是制程不一样,鸿鹄要比燕雀领先一代,同时Mphone A系列芯片里的一些先进技术也下放给了鸿鹄。

介绍完参数之后,在座的手机厂商们并没有谁很心动,因为没有新意,其他手机厂商搞的CPU都差不多。

新芯搞出来的是手机处理器,又不是手机,也没有办法不服跑个分,因此整个发布会缺乏爆点。

大家现在就期待价格,能给一个实惠的价格,性价比才是华国企业永恒的王牌。

在介绍完参数之后,余大嘴才开始说干货:

“大家都知道手机芯片分了DSP芯片、蓝牙芯片、电池管理芯片、CPU、GPU、通信基带等等。

最早的时候只有Mphone的手机芯片是把这些芯片都集成在了一块叫SOC的芯片上。

一直到前年,德州仪器在推出了他们的OMAP平台,把通信基带、CPU和GPU集成到一起。就我了解到的消息,三星、英特尔和AMD也一直想做这件事。

但是他们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发都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将芯片集成的好处不需要我多说,能有更低的能耗,有更多的空间,因为芯片集成,会有更快的内部信号传输速度等等。

是的,无论是燕雀还是鸿鹄,都是SOC芯片,并且把主要的智能手机芯片都集成到了SoC上,还是和之前新芯推出的传统手机集成芯片一样,各位在购买燕雀和鸿鹄之后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少,主要集中在软件层面,集中在手机操作系统层面。”

SoC不算新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电视的解码芯片,芯片厂商们把视频模拟数字转换、梳状滤波器、视频解码、逐行扫描、缩放器这些芯片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就叫SOC了。

因为电视的体积足够大,所以做电视的集成芯片不是什么难事,三星已经对于电视的SOC驾轻就熟了。

手机芯片不一样,因为手机体积要小得多,无论是产品选型还是芯片整合,又或者是技术上的具体实现,自从Mphone2推出后大家才有概念。

Mphone1是没有采用集成芯片的。

德州仪器花了一年时间搞出了个大概能商用的基础版SoC已经很牛了。

集成芯片和在场手机厂商们的利益切身相关,因此余大嘴在说完SoC之后,各家厂商代表们开始交谈起来。

“果然不出我所料,如果只是一款智能手机CPU的话,压根不需要新总亲自来参加。

我在进来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前排新芯在国内的高管几乎都齐了,连新总本人都来了。

他旁边坐着的明显就是政府派来的,看来新芯对这两款芯片寄予了厚望。”

“确实牛啊,德州仪器的那款SOC我看过,他们这比德州仪器的SoC还要更厉害。”

“应该是针对Mphone2的A芯片做了减配,然后卖给我们,现在就是不知道价格。

就怕新芯仗着技术优势咬我们一口。”

“咬就咬吧,没有新芯的话,国外厂商们搞出来也要咬我们,现在新芯的话,大家好歹都是华国企业。

没看到三星和索尼的代表脸色都不好了吗?”

索尼代表如果听到的话,他想说其实我还好,因为本来索尼爱立信就和新芯算是深度合作。

包括新芯的SoC采用的ISP芯片也是来源于索尼,大家是合作关系,他们并不介意推出采用新芯芯片的手机。

真正脸色难看的是三星的代表。

这次来参加新芯科技发布会的不仅有三星手机条线的负责人,还有三星本部的高管,特意从高丽飞过来参加的。

三星本部高管身边的翻译一直在做同传,每传一句,他的嘴角就要往下拉一分。

因为自从新芯的手机集成芯片火了之后,三星在联发科之后推出了手机集成芯片,前面有新芯和联发科摆在前面,销量十分惨淡,几乎只有三星科健在用。

他们不甘心,在Mphone2推出后,三星认为智能手机集成芯片将有巨大的市场,他们希望在这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而且根据三星内部估算,智能手机集成芯片将会是更广阔的市场,为此三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研发费用,结果还是慢新芯一步,这一步至少是半年时间。

半年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华国对三星来说是巨大的市场,三星不是后来的三星,他们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市场份额还不如索尼爱立信。

涉及到手机芯片这样量越大,营收和利润也就越多,下一代产品有更多资金研发,使用人数多这一代的产品问题才能暴露的更完整,下一代才有更多经验去进行优化改进。

量是手机芯片的生命线,这样形容丝毫不为过。

“鸿鹄芯片是90nm的架构,新芯有没有可能产能不够。

新芯自身的产能要给Mphone2供应A系列的芯片,同时还要制造鸿鹄芯片。

他们产能有限的话,我们如果能在半年之后推出我们的S芯片,那我们还有机会。”三星高管问另外的下属。

“根据最新消息,新芯在狮城的第二座晶圆厂已经投产,他们目前在狮城有一共五条90nm的生产线。

包括他们把一些订单给德州仪器、台积电还有我们,产能方面应该是不会出问题。

除非华国每年能消耗掉1000万片的鸿鹄CPU。

以我们对华国的了解,燕雀和鸿鹄推出后,华国市场的主流应该还是燕雀。

想依靠产能给我们追赶的机会恐怕很难。”

这里心最凉的是三星,其次就是英特尔。

英特尔和新芯在智能手机芯片上是竞争对手,但是在电脑芯片上是合作伙伴,因此也受邀参加了新芯的春季产品发布会。

他们和三星有类似的战略,但是他们比三星好的点在于,英特尔借助自己的品牌形象,即便新芯先推出,他们也有合作伙伴愿意买单。

“帕特先生,你放心,我们下一代联想手机一定会搭载英特尔的SoC。”没错,就是联想。

联想一直都是手机市场的玩家,只是没有做大而已。

“联想也会推出基于新芯芯片的手机,但是我们的旗舰系列一定会搭载英特尔的智能手机芯片的。

因为旗舰系列要足够高端,有什么比搭载一枚英特尔芯片更能体现高端的呢?”

联想确实有点舔了。

余大嘴则在台上喊:“自从Mphone1推出后,市面上有不少智能手机CPU问世,像德州仪器、IBM、英特尔、AMD都推出了自家的智能手机CPU。

新芯科技这次推出的燕雀和鸿鹄,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功耗上,又或者是适配度上,都要遥遥领先。”

说完后周新率先鼓掌,然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鼓掌完,坐在周新旁边的组长问:“周总,国内的芯片产业突破还是得看新芯。”

周新说:“新芯会尽自己一切可能,在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我们希望能够和申海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点您放心,这是肯定的,新芯是整个申海优先级最高的企业,哪怕是申海的亲儿子宝钢,在优先级上都不如新芯。

不知道新芯的高管有没有跟您说,每年我们批给新芯的落户人数是全申海企业里最多的,无论是从绝对人数还是从比例来说,都是最多的。”

“感谢。”

台上余大嘴背后已经不是CPU了,而是几个英文:

“Android”

“我们这次同时还要推出一款开放源代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英文名叫Android,中文名叫安卓。”

安卓原本将在2003年成立,因为Mphone1的出现,安卓在2001年就成立了。

后来到了2002年年底的时候,周新才注意到这家公司。

因为百度想收购安卓,谷歌系的高管在董事会上提出要收购安卓,但是被百度系的高管给驳回了,认为收购这玩意一来和百度的主营业务不符,二来压根就没有什么变现方式。

周新在看百度董事会会议内容的时候看到,他这才意识到安卓已经成立了,百度没有收购安卓,他直接让新兴投资去全资收购了安卓。

同时在国内也成立了安卓公司,申海和硅谷联合继续推进安卓操作系统。

因为新芯在做手机SoC,去年燕雀和鸿鹄的样品出来之后,安迪·鲁宾就带着一帮人做操作系统适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