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 第二百八十一章 脸书× 脸聊√

扎克伯格最初的创业团队就是他在哈佛时的大学室友,在拉到投资前,他们已经把软件开发的差不多了。

扎克伯格打造的匿名社交软件首发平台毫无疑问是Mphone,这是当下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智能手机。

如果把定义进一步缩小到大学校园里,那Mphone的领先会更加夸张,全球每三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是Mphone,大学里这个比例会变成5比1。

扎克伯格的团队在拿到投资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增加新云的基础服务租赁,然后招聘一个专门对接电子支付平台的商务经理。

当下电子支付公司越来越多,各大互联网巨头和传统消费型企业都在尝试着进入这一领域,但对于绝大部分打算接入电子支付功能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他们依然没有选择,只能选择NewPay。

有商业机构做过调查,一家公司同时接入了多个电子支付渠道,NewPay无论是交易笔数还是交易总金额都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比例。

现实因素导致NewPay在电子支付领域的优势愈发明显。

“尽管、亚马逊Pay、C1it他们在抽成和服务费上有优势,但是我们仍然没有选择,只能选择NewPay。

因为无论是我们线下的实际感受还是说在波士顿区域大学论坛上做的调查,都显示出了NewPay在电子支付领域绝对的强势地位。

更别说我们把范围缩小到Mphone平台上,Mphone使用者、大学生、电子支付使用者,这三重身份进行重叠之后,我甚至怀疑NewPay的使用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我们现在手上有足够的现金流,没有必要为这点服务费上的优势去选择一家不知名的支付平台,哪怕它背后是微软或者花旗银行这样的大咖。”扎克伯格说道。

在招来负责对接支付平台的商务经理之后,这个五个人的团队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里面唯一要支付工资的就是商务经理,团队另外的三个人都是扎克伯格的室友,他们没有工资只有期权。

当然在拿到高盛投资后,即便没有工资,他们也显得干劲十足。

肖恩帕克,原脸书创始人之一,扎克伯格的室友,他说:“我只是觉得我们的基础设施选择Newcloud,支付软件选择NewPay,智能手机发行平台选择Mphone。

我总感觉Newman的产品围绕在我们周围,就好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所以我想尝试一下,我们能不能不选择NewPay。”

戴维·伊博斯曼是他们招来的商务经理,之前在奥本海默投资公司做分析师,五个人挤在一间拥挤的办公室里,大家甚至都只能站着,戴维站在白板面前指着Newman说道:

“摆脱Newman的影响不应该是我们这样的小公司该考虑的,难道雅虎不想摆脱Newman的影响吗?难道AOL不想摆脱Newman的影响吗?

难道硅谷大大小小数千家打算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干出一番事业来的互联网公司们,他们甘愿被Newman构建的生态所裹挟吗?

在Mphone应用商店发行的产品要被按比例抽成,使用NewPay要被他们按照每笔交易抽取服务费,要想在Mphone应用商店中获得更好的广告位要缴纳广告费。

新云同样要收费,当然这个收费是合理的,你去租服务器,他们提供的服务远不如新云。

Newman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构筑的生态是如此健全,靠着电子支付这一关键应用,Newman什么都不用做,其他互联网公司都在帮他工作。

我在奥本海默工作的时候,我们见过不少互联网公司,他们希望打破这一局面,甚至有专门以帮助Mphone用户越狱的互联网工作室,他们想获得投资,来帮更多的Mphone用户越狱。

当然这是非法行为,我们没有投这个项目。但是Newman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构建的生态比当年微软构建的个人PC生态还要健全,毕竟微软没有又做电脑硬件,又做线下软件超市门店。

Newman全部都做了,他构建的生态层层嵌套,非常严密,除非直接不用他的生态,不然我根本想不到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NewPay。

这不是我们应该想的事,个人的好恶不应该影响到商业决策,雅虎在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和Newman在问答社区上争的你死我活,现在不也是Mphone生态最重要的内容贡献者之一么?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产品做好,吸引更多的用户,用户怎么爽怎么来。”

戴维的话残酷地帮这帮象牙塔里的创业者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了他们知道但不愿意接受的事实,比他们大不了多少岁的年轻人构建了一套牢不可破的生态体系。

爱德华说:“我上互联网相关的选修课时也听说了,NewPay估计把自己的市场份额往低了统计,为的就是不被联邦法院以反垄断名义起诉。”

戴维赞同道:“我也听过类似的说法,当其他互联网公司巴不得说自己的市场份额有多高多高的时候,NewPay的统计口径中他们的市场份额只有百分之六十多,这和事实严重不符。

后来我们公司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统计,他们跑到NewPay市场份额占有率最低的城市去做的统计。”

扎克伯格打断大家没有意义的闲聊:“所以我们需要和NewPay聊,NewPay的服务费比较高,但我们别无选择。

另外我们最初在创业的时候也考虑过,要在哪个平台上推出我们的应用,讨论的结果依然是Mphone不是吗?

既然都选择了Mphone,选择NewPay又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为什么扎克伯格的团队不喜欢Newman,也不是不喜欢Newman,他们其实都是把Newman当成创业偶像,但是这种心态是矛盾的,作为哈佛学生,对伯克利的学生有天然对抗心理再正常不过了。

他们希望能够重新走Newman创业成功的道路,最终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生态这个词随着几次Mphone的开发者大会已经成为互联网创业的流行词汇了。

投资经理和创业者一聊起远景目标的时候就是构建生态。

当你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但是又不得不帮别人的生态添砖加瓦的时候,这种心情是沮丧的。

扎克伯格说:“我们接下来要讨论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软件叫什么?”

“AChat?”

“MeetU?”

大家各自都发表了意见,几乎都是围绕着匿名和聊天这两个核心要素来展开的,一时间陷入沉默,谁也无法说服谁。

最后爱德华说:“我觉得不如就叫FaceChat,简称FC。

虽然我们是一款匿名社交软件,但是最终聊出火花的用户,最终总是要从匿名走向真实身份,从线上走向线下,最终看到对方的脸。

叫FaceChat能把我们和市面上其他的匿名软件给区分开。”

最终脸聊这个名字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成为他们的产品名。

周新从李静宜那里了解到这个时代脸书变成了脸聊,他不由得感慨自己带来的改变太大了。

腾讯没有做游戏,阿里没有做淘宝,就连脸书都变成了脸聊。

不过以周新的了解,腾讯是肯定不会再回去做游戏了,但是阿里会不会回去做淘宝不好说。暂时不做,不代表一直不做。

脸聊推出后以波士顿大都会为起点,迅速在全美高校圈里爆火。

波士顿有着超过五十所学校,里面除了哈佛、麻省理工这种顶级高校外,还有像东北大学、波士顿大学这种次一级的大学,大量大学导致这里的学生数量特别多。

脸聊这款软件很像后世的Soul,用户匿名,然后有广场,广场就类似贴吧了,每个人都能在广场上发帖,然后官方来引导当天的热点话题。

周新在体验脸聊的时候感慨,扎克伯格确实是顶级天才,没了脸书还能搞出脸聊来。

“这创意也有点意思,后台输入自己的真实信息,对话达到了多少条就解锁一条真实信息。

确实是天才般的创意。”周新在简单体验过之后发了封邮件给新兴投资的沃伦·詹森,让他关注这家公司,新兴投资可以投这个项目。

是的,最开始周新没有投是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毕竟没有了脸书,扎克伯格靠着一款匿名聊天软件能做到什么程度,他不知道,也不感兴趣。

周新觉得顶天做到个几亿美元的估值差不多了,毕竟同类软件天花板POSTSecret的估值摆在那。

在体验之后周新换了个想法,他意识到能成为顶级科技巨头的创业者都有两把刷子,即便他改变了世界线,但是他们能焕发的光芒是掩盖不住的。

脸聊这个软件说简单也简单,就是简易版的Soul,但是它加了一些很意思的功能,那就是解锁真实信息。

你可以把你的职业、身份、姓名、所在城市等等一系列的信息设置成可解锁的条件,包括你的个人照片都没问题。

然后设置阶梯式的解锁方式,比如说互相发了十句消息之后就能解锁一个信息,发的越多解锁的信息越多,直到你录入的信息全部解锁。

等于是一个在聊天过程中逐渐探索对方身份的过程。

这里的解锁消息条数是固定的,每互相发10条消息为一个阶梯,但是总共多少条个人信息可以解锁是自己来设置,前后顺序同样是个人来设置。

这就充满了创意。

更让周新感到拍案叫绝的是盈利模式,脸聊的盈利模式也很简单,充会员,充了会员之后别人需要十条消息来解锁你的个人信息,你可以打折,你只需要对方回八条消息给你,你就解锁了。

这种盈利模式既不会改变软件的玩法,又让用户有付费的冲动。

唯一的问题是,脸聊这种模式不好投放广告,只靠会员费的话,上限有限,因此脸聊肯定没有后世的脸书那么高估值,但是价值肯定还是有的,在阿美利肯的金融体系里享受个几百亿美元的市值不成问题。

和华国互联网企业相比,硅谷的互联网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能在全球范围内畅通无阻,他们的商业模式一旦成型,能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收割。

微软、雅虎、谷歌、脸书无不如此。

脸聊短短一周时间获得了一万用户,在半个月的时候这个数字变成了十万,它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增长。

当这个数字变成十万的时候,在扎克伯格他们租的小办公室里,五个人在举办一个简单的庆祝仪式,扎克伯格说:“看上去我们干的不错。

两周时间我们的用户数突破了十万,其中付费人数突破了一万人,也就是说它现在每个月能为我们带来十万美元的营收,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根据Mphone应用商店的负责人和我私下沟通的那样,这个比例非常罕见,是Mphone应用推出后,游戏以外应用中付费比例最高的软件之一。

我们在庆祝之前我们需要思考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是要引进新的投资机构,快速扩张我们的市场份额,还是靠着自有收益去慢慢扩张。”

如果没有周新,那这个问题没有第二种答案,肯定是迅速找风投,拉投资,快速扩大规模,把成功模式在全美复制,多点开花。

有周新的成功后,创业者,尤其是有稳定盈利模式的创业者都不希望太早引进风投机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手里的股权被稀释,他们的利益被风投机构拿走了。

扎克伯格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有周新在前,他很想靠着稳定营收慢慢发展,但是因为脸聊的成功是靠产品创新,缺乏足够的护城河,他又怕自己稳扎稳打,被其他竞争对手抄袭后来居上。

扎克伯格继续说:“我们现在每个月的营收是十万美元,这个数字还会随着我们用户数的增长而增长。

目前来看,我们的营收大部分都放在了增加硬件资源,因为我们的用户数增长的比想象中更加迅速,我计划在两周之内把我们的员工人数扩张一倍,也就是说我们会再招五个人。

然后搬到更大的办公室去,这样的话十万美元的现金流是不足以支撑我们做这么多事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