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 第二百七十五章 独立自主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第二百七十五章 独立自主

作者:乌鸦一号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05: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智能手机领域出现群雄逐鹿的景象并没有出乎周新的意料之外。

和原时空大多数巨头一直到09年iphone全球销量突破两千万台的时候才开始进军智能手机市场不同,这一时空的Mphone1就已经足够成功。

到了Mphone2之后,在同等价位的手机上Mphone2更是有着碾压的优势,700美元以上价位的手机很少,但不是没有。

在这个价位里,Mphone2占据了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份额,在湾区这块3G网络铺设比较成熟的区域,Mphone2在这一价位的市场份额更是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

所有和互联网相关的巨头都在尝试着进入这一领域,包括霓虹和高丽的企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Mphone打造智能手机核心零部件-手机处理器的新芯科技,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有很多手机厂商找上门来,其中不乏知名厂商,其中就有三星科键和HTC。

HTC现在更为大众所熟知的名字还是宏达电子,多普达是HTC控股的子公司,最开始总部放在申海,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搬到了江城。

HTC此时是掌上电脑领域的巨头,从成立起就一直在帮各大主机厂商代工掌上电脑,后来自己开始打造HTC这个品牌。

如果没有周新提前拉开移动互联网的序幕,HTC会尝试着做迷你主机,类似后来小米推出的mini,主打的就是一个小巧方便携带。

但是移动互联网诞生之后,他们发现这一领域明显更有潜力,而且他们之前是做PDA的,很好进行转型。

因此HTC迅速联系上新芯科技,希望新芯科技能为他们设计智能手机芯片。

原因很简单,目前市面上能打造移动手机芯片的主流厂商就只有那么几家,德州仪器、IBM、高通、英特尔、AMD和新芯,而新芯设计的手机芯片是销量最多,经过最多用户验证的手机芯片。

即便是Mphone使用的A1E芯片,对这些手机厂商来说也够用了,主流应用都不在话下。

至于手机操作系统,HTC早期是微软阵营中的坚定支持者,再说MOS也买不到。

国内同样有很多有实力的厂商找到新芯,像德信、波导、金立等等。其中德信也很有意思,德信最早是帮诺基亚、摩托罗拉、高通这帮国际巨头代工设计手机的。

华国前十大的本土手机制造商有八家是他的客户,后来更是会和微软合作,抢了原本HTC要干的活。高通更是注资三千五百万美元和德信合资成立德信软件,四年时间从十四人到三千人。

再后来德信在纳斯达克上市,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失败,公司的核心团队去了小米。

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正是因为德信在软件上有着雄厚的实力,所以他们也想自己打造智能手机。

“我们对MOS进行了拆解,它是一个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我们也可以基于Linux内核打造一款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

无论是卖给国内的手机厂商还是自己打造品牌都可以。”

德信秉持着这样的想法和新芯科技联系。

对关建英来说,这是一种幸福的烦恼。胡正明是整个新芯体系的CEO,关建英主要是负责芯片设计这一板块,也就是新芯半导体。

他自己在加入新芯之前搞了二十年的芯片设计,几乎市面上的主流芯片类型他都参与过,在过去参与到A系列芯片设计的过程中,关建英也积累了大量关于智能手机芯片设计的经验。

周新可以把一直到22年基于90nm智能手机芯片设计的方案给他们,但是周新不会这么做。

周新和新芯科技华国的团队说的是,华国团队和阿美利肯的团队同时做A系列芯片的研发,最后在流片之后双方进行各方面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选定最终Mphone采用的芯片。

不用想都知道新芯科技张江研发团队设计的芯片不如后世无数次迭代后的产物,但是好歹能看到进步,从A1E到A2,华国团队设计的芯片有明显的进步。

这和关建英自然脱不了关系,出色的管理者能够带领团队一起前景,在关建英的带领下,新芯半导体设计的手机集成芯片能和联发科打的有来有回。

借助时间优势,新芯在手机集成芯片领域占据了百分之六十的市场份额,而联发科的市场份额仅有百分之二十。

关建英的烦恼在于来找新芯半导体提需求的厂商太多,这些厂商显然无法接受一套芯片给提供给他们所有人。

因此关建英一手主导了内部命名为B系列的智能手机芯片,这套解决方案分成三个梯队,分别采用不同的工艺制程,提供给不同需求的用户。

关建英私下和胡正明聊天的时候说:“我终于知道Newman之前说赚钱太容易会失去动力是什么意思了。

集成芯片赚钱太轻易了,负责移动芯片的团队按照我们的绩效水平,每年不干活都能躺着拿超过五十万的分红。联发科完全无法对我们造成威胁。

最开始联发科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团队的人很紧张,大家很有激情在研发新的集成芯片,形成差异化优势。

发现联发科无法造成威胁后,这种动力又消失了。

这让整个团队都没有动力,喊他们干活会干,但是积极性明显没有之前那么高。”

胡正明倒是很能看得开:“研发这份工作需要的不是激情,不是积极性,而是热爱和坚持。

一时的热情和积极性也许能获得暂时的成功,长远来看这样是竭泽而渔。怎么样我来华国这么久,有没有觉得我的汉语有了质的变化。”

汉语的提高在胡正明看来是意外之喜,能打造新芯科技这样的企业才是真正的惊喜。

关建英会来新芯科技,是因为他先是在老东家干的不愉快,然后和朋友合伙创业,创业眼看着要拿到大笔投资走上人生巅峰结果被扫地出门。

对于关建英的年纪和履历来说想找到工作很容易,但是想找到合适的工作没那么容易,来张江开荒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周新待遇和信任都给到位了。

胡正明会来,则纯纯是被周新蛊惑的,来了之后情况比他预想中最好的情况还要好上一些。

新芯科技放在全球范围内来看,显然不属于半导体巨头,但是新芯科技的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以及业务范围是完全对标巨头,一旦成功,将成为半导体领域最顶级的那类巨头。

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大幕徐徐拉开,新芯科技已经占据了不小的优势,胡正明现在很乐观,每次时代浪潮都会有半导体企业随之崛起,这一次完全有可能是新芯科技。

台积电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崛起的半导体巨头,此前它充其量是一家小有名气的芯片代工企业。

胡正明继续说:“我有不少学生在德州仪器、AMD、英特尔工作,这些巨头能基业长青,下面的员工大多都很平和,能把生活和工作平衡好,坚持个十年到二十年,基本上都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你的心态也要平和,半导体是长线生意,我们只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其他的不用担心。”

胡正明看得很开,他不太指望能短时间实现什么突破,什么拳打英特尔、脚踢IBM,胡正明并不认为新芯科技能做到。

在他看来,只需要抓住一次时代浪潮,新芯科技就能成为类似英特尔的企业,如果能抓住两次,那将是IBM。

现在来看,移动互联网是这样的机会,他们也在其中占据了先发优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个雪球不断的滚下去。

胡正明同样不喜欢逼迫下面的员工一定要怎么样,也不会见不得技术人员分到太多公司发展的红利。

有的老板看到下面的员工工资高了就会想方设法把工资降低,比如工厂零部件单个薪水是6元,有工人一个月通过增加工作时间压低休息时间加工了三千个,拿到了一万八的月薪。

有的老板就会把单价降低,来控制员工工资。

胡正明有新芯科技的股份,说是老板也不为过,他不会这样想,更不会这样做。

新芯科技的待遇在整个申海都算高的,属于是顶级外企,即便是晶圆厂的一线工人也很容易拿到八千元的月薪。

为此华虹方面派来的管理人员就提出,是不是可以适当降低员工工资,保持一个相对高的水平就可以了,不用这么高。

胡正明的理由是:“对于芯片代工行业来说,工程师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把一线员工看做是一种可消耗可替代的零部件,他们是公司重要的资产。

我们的待遇也不是完全无脑给的,而是和公司效益挂钩,我们现在能开这么高的工资,是因为新芯科技效益够好,企业能赚到钱的时候不给员工分享,那我们如何保证企业没落的时候员工能陪企业走到最后呢?

而且八千的平均工资并不高,新芯在狮城的晶圆厂,一线工程师的薪水能到一万五。”

而华虹的代表反驳道:“胡总,我理解您的想法,我们可以对系数进行调整,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其实老实说,人都是趋利的,即便您现在给他们这么好的待遇,当未来有人开出更好待遇的时候,或者是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他们的工资水平下降之后,该留不住还是留不住。

反而对企业来说,我们适当削减这部分的开支作为现金流,未来在效益不好的时候还能作为员工工资的补充部分。”

胡正明从关建英的话里想到了华虹的那位代表,他们的底层逻辑存在共性的地方:那就是对于员工来说,没必要给他们太好的待遇,太好的待遇弊大于利。

胡正明并不这么看:“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走,但是我认为至少比例会更低,如果我们朝令夕改的话,员工们怎么会相信我们呢?

如果我们这么做,未来一旦发生变动,那结果只会更糟糕。

当时薪酬体系过会的时候,华虹是派代表来签字确认了的。”

华虹代表哂笑:“胡总,老实讲我们当时没有想到新芯接手华虹后效益会这么好,晶圆厂的产能直接拉满了。”

因为华虹只有监督权没有管理权,即便他们有异议,对于这种已经确定的事情也只能在胡正明耳边吹风,无法实质上改变既定事实。

关建英听完后苦笑:“我不是那种喜欢压榨团队为我做出成绩来的人,我只是觉得整个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如此旺盛,我们需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如果我们的B系列芯片能获得成功,他们的年薪就不是五十万,而是一百万了。

这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

而现在的问题是十万提高到五十万,大家都很兴奋,现在和他们说大家好好干,未来能提高到一百万,大家没有感觉,阈值太高了。

老实说B系列的进展缓慢,一直达不到我的预期,尤其是主攻高端的B系列芯片。”

胡正明说:“你要不要问问Newman,让硅谷那边的团队联合研发?”

硅谷确实有新芯科技的研发团队,也确实是做手机芯片的,但是他们实际上做的更偏向于手机芯片中的非核心部分,像多媒体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之类的。

A系列芯片的技术都来源于未来的三星。

关建英摇头:“我想靠自己,我不想承认我们带的团队不如硅谷那边的研发团队。

新芯科技也成立有三年时间,新芯半导体的研发团队一部分是我从弯弯找来的工程师,一部分是从硅谷挖来的华人工程师。

然后还有一部分是我们从华国本土招的工程师和高校毕业生。

我们在一起磨合了三年,也应该见效果了。集成芯片已经我们这支团队积累的充足的经验,现在的B系列芯片正好是一次挑战。

每次都要硅谷的研发团队出马,那还要申海的研发团队干嘛?我们不如让大家直接回硅谷的回硅谷,其他人像其他外企在华国的研发部门,负责一些边缘业务就好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