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 第二百七十三章 经典调侃环节

虽然只隔了短短五年时间,但是无论是查理罗斯还是在座的观众都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智能手机划时代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硅谷的创业者和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对互联网应用在手机端的表现和在个人电脑端的表现同样看重。

这是互联网浪潮以来,首次有终端能在某些领域和个人电脑相提并论,这是掌上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都做不到的。

在座一些三十岁以上的观众都有种看着周新成长起来的感觉。听到查理罗斯的提问,大家都想听听周新对的看法。

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是智能手机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了。

周新心想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出现了这样的趋势,但是从智能手机登上历史舞台到消费者对苹果发布会失去兴趣大概花了十年时间。

因此不用担心早期的Mphone会没有爆点,周新也不会像苹果那样挤牙膏,对安卓机好的功能和设计不借鉴。

即便如此回答这个问题同样需要技巧,他不想透露太多东西给友商们: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现在的应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智能手机的优势,未来大家对智能手机升级带来的感触会越来越深。

以电子支付为例,从最初的线上支付到现在的二维码支付,Mphone2推出后越来越多的线下商家支持二维码支付,这需要线下的配合,智能手机的便捷携带决定了它能打通线上和线下的壁垒。

在早期智能手机的发展将是性能提升,然后开发者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开发越来越复杂的应用,再往后当智能手机陷入到和个人PC一样的瓶颈时,智能手机会利用线下反过来影响线上。

线上和线下打通会给用户带来新的提升。”

周新停顿片刻后说:“至少在我看来短期内都不用担心智能手机无法给大家带来新鲜感,更未来的事情我也看不到。”

查理罗斯鼓掌:“看来Newman对如何打通线上和线下之间的壁垒有很多想法。

我在最初接触NewPay的时候感觉这简直是天才的想法。

过去我们解决问题总是会借鉴过往的经验,比如传统支付靠的是信用卡和实物,线上支付也是通过建立虚拟账号来模拟支付过程。二维码支付却和之前的支付模式截然不同。

Newman甚至还考虑到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来确保电子支付的安全性,以至于现在都没有其他电子支付公司能绕开NewPay的专利墙实现线下电子支付。”

NewPay的二维码支付机制是商家来扫用户的二维码,因此不存在被盗扫的风险,加上银行、投资机构、各类巨头都在NewPay有股份,因此NewPay能在强监管的情况下夹缝中求生存。

中间发生过两次反垄断起诉,认为NewPay借助二维码实现了电子支付领域的实质性垄断,也被NewPay请的律师团队给打回去了,律师团队抓住一个点,那就是电子支付只是支付行为中的一种类型。

NewPay的出现并没有让传统支付消失,纸币和银行卡依然可以畅通无阻,加上NewPay在华盛顿有利益关联方,NewPay都算得上是涉险过关。

查理罗斯继续说:“Newman的话让我对智能手机的未来更加期待了。

NewPay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多的不同,很期待未来智能手机还能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虽然我很想问未来智能手机会从哪些方面打通线上和线下的壁垒,但是相信这属于商业机密,随便透露一点都可以让大家拿着Newman的想法做成PPT去华尔街拉投资了。

所以就不在这里问太多。”

查理罗斯说完,台下响起一阵叹气声,仿佛在说查理罗斯实在是不懂事。

周新笑了笑:“哈哈你问我也不会说的。”

查理罗斯说:“所以我不问。”

周新说:“我还是可以透露一点,比如访谈类节目同样可以做成app放到智能手机上,用户平时在外面的闲暇时间可以戴着耳机听节目。

比如我们现在这种访谈类节目,完全可以只把音频放到线上提供给消费者们听。

当然这不算是打通线上和线下的壁垒,只是把个人PC上有的一些软件搬到智能手机上来,智能手机的便携性决定了它会有更多拥趸。

电视和电脑相比,用户自然更喜欢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而不是坐在椅子前面看电脑。”周新往后靠在沙发上做摊手状,显示自己的惬意。

“智能手机和电视相比,它能随身携带,当你在一些无聊场合又不知道该干嘛的时候可以听听节目来打发时间,有类似需求的用户绝对不在少数。”

查理罗斯若有所思,“看来我要和电视台好好商量一下,我们也可以进军移动互联网行业。”

周新说:“没错,智能手机是难得一遇的机会,我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说企业,都可以尝试着抓住这个机会。

这是可以和九十年代互联网浪潮相提并论的时代机遇。”

虽然如此,但是大部分人还是炮灰,只是说在这种时代机遇面前,成功的几率会比普通时候更高。

查理罗斯起身理了理自己的领结:“看来轮到我这个老头子出马了,我也有一颗创业的心。

Newman,如果我创业,你推荐我做什么?”

周新说:“先来微博开个账号,可以分享一下你和各路采访嘉宾之间的见闻。

比如今天采访的Newman,你就可以发条微博说:Newman聪明到不可思议,他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家伙。

又或者采访老Bush,你同样可以发微博:如果你的父亲是这家伙,你SAT考1206分也能上耶鲁。”

第一段讲完后观众和主持人只觉得周新自恋,转念一想这是Newman,又觉得也不是不能接受。

等第二段讲完之后台下响起了哄笑声,调侃**算是访谈类节目经常桥段了,但是像周新说的这么直白又冷幽默味十足的不多见。

查理罗斯说:“不愧是新媒体概念的创始人,在如何吸引眼球上比我厉害十倍,换做是我我肯定不会想到从这方面去调侃老Bush。

我只会发:伙计,你还缺孙子吗?”

在座又是一片哄笑声,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也想当**,暗示Bush家族的权力传承如此明显。

两人调侃完之后,查理罗斯把话题拉回正轨:“即便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我还是比较适合表达相关的工作。

Newman,前不久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拒绝让微信登陆他们的平台,这件事在媒体上被炒的火热,我很好奇你本人的看法。”

周新说:“大概是因为他们太害怕和我直接竞争了,所以只能采取这种垄断手段来对付微信吧。”

周新说完后台下一阵掌声,有观众喊:“你是对的。”

查理罗斯问:“为什么他们不针对微博呢?”

周新说:“为什么不对付微博,是因为微博的价值不如微信,这种社区类的应用太多,专门针对微博没有意义。

他们即便不让微博进入他们的平台,他们不可能禁止所有的社区类应用。

即时通讯软件他们是能做到垄断,至少在他们自己的平台上垄断。

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做法没有丝毫百年巨头的气量和格局,这件事也让我对Mphone和他们两家企业的竞争更加有信心了。”

查理罗斯听完后点头:“Newman从来都不缺信心,当年我在这里采访你的时候问你Quora如何打败竞争对手,你当时完全没有把任何竞争对手放在眼里。

Newman,为什么Matrix不采取同样的手段对付他们呢?”

周新说:“因为没有必要,即便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把他们的即时通讯软件放在Mphone应用商店上,他们也无法和微信正面竞争。”

查理罗斯拿起手上的材料后开始说了起来:“我们都知道即时通讯软件最重要的功能是用户之间的沟通。

而平台上下载安装,这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诺基亚或者摩托罗拉的用户无法通过的用户进行沟通。

但是他们却可以使用诺基亚或者摩托罗拉开发的即时通讯软件来沟通,跨平台的沟通是否会成为它们的独有优势。

进而影响到微信的使用人数?”

这个问题属于是触及核心了,是查理罗斯秀的节目组工作人员想的,不仅他们想知道,观众也想了解周新为什么不采取反制手段。

在阿美利肯人看来,别说被针对了要反击,就算没有被针对当你手握优势的时候,要把这种优势用起来。

最好的案例就是当年ie和网景浏览器大战的时候,微软直接强制安装IE,然后给安装网景设置各种障碍。

周新说:“因为没有必要,你刚刚说的有一点很对,那就是即时通讯软件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规模。

规模效应很重要,你的大部分朋友都用微信,那你也会用微信。

对于你刚刚提到的问题,我认为用诺基亚智能手机的那点消费者不足以影响到微信的规模效应。

更直白一点就是,在智能手机市场,Mphone是绝对的主流,传统巨头们加起来都不够Mphone打。”

查理罗斯大笑:“Newman你还是熟悉的味道。

我很期待他们两家的CEO看到这档节目后的感想。”

周新说:“他们肯定会看的,光是为了了解我的思路,他们都会看这期节目的。

我只想说Mphone的对手不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Mphone的对手是微软。”

这属于今天的重头戏,前脚监管部门拒绝微软和Matrix合并,后脚Matrix和苹果合并,这在阿美利肯引起了剧烈震荡。

如果说苹果在九十年代成为过微软的对手,随后迅速衰落,那么现在和Matrix合并之后卷土重来的苹果,绝对是微软最大的竞争对手。

苹果有自己的操作系统,Matrix同样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之前苹果和微软相比最大的劣势是用户规模。

微软在全球范围内有以十亿为单位的用户,而苹果的用户数仅仅是百万,连千万都挨不着边。

和Matrix合并之后,靠着周新的光环效应,苹果能迅速把规模扩大,同时Mphone有着千万级的用户,这些用户是能够转化成苹果电脑用户的。

因此Matrix和苹果合并获得纳斯达克交易所批准后的第一天,华尔街日报的头版头条就是:“苹果-微软的最大竞争对手回来了”

《人物》杂志则是把周新和乔布斯的头像作为最新一期的封面,周新的头像大一些在左上角,乔布斯的要小一些在右下角,整个封面极具质感。

查理罗斯见周新主动提起了微软,他正好接过话来:“我们都知道先是微软想要收购Matrix,失败之后才有的Matrix收购苹果。

我们可不可以认为苹果是你的次要选择?”

周新说:“无论是苹果还是微软,这两个选择各有优劣,不存在什么第一和第二。

其实我反而更希望和苹果合作,因为微软的业务太多太杂,不如苹果把注意力聚焦在消费电子领域。

Matrix和苹果的合并能更好的实现资源聚焦,和微软合并的话可能会存在某种程度的内耗。”

从组织人事的角度出发,微软没有过过苦日子,里面的高管不会因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就高看周新一眼,也不会全力配合。

就和英特尔内部充斥着各类游民部落,山头林立,微软的情况只会更糟糕,而不会更好。

至于苹果,内部管理上搞定了乔布斯就可以了,乔布斯会搞定其他人。

再加上合并之后周新依然手握新苹果超过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所以法理上的控制权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查理罗斯说:“根据下面是彼得最新公布的产品销量数据可以看出自从和Matrix合并之后,苹果在这个季度创造了销售新纪录,共售出接近九十万台台Macs,同时也是这三年内的新高。

包括苹果的笔记本产品销售量在这个季度也创造了新的纪录,售出了包括二十四万台iBooks和二十二万台台PowerBooks。

有媒体认为这是Newman效应,Newman的出现让消费者重新聚焦在了苹果这样一家老牌企业上。

你怎么看这种说法?以及你认为Matrix和苹果合并后,你能为苹果原本的产品带来什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