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 第二百六十九章 弊远大于利

“原谅我作为一个老人,年纪大了就是爱怀念过去,老实说Mphone的技术不是什么新鲜产物,在过去二十年时间里我在不同的电子产品上看到过Mphone功能的雏形。

像触摸屏,苹果最先推出牛顿掌上电脑的时候,当时约翰·斯卡利在主持牛顿掌上电脑发布会,他在发布会上和你一样自信,认为这是会改变世界的一款产品。

虽然苹果现在没落到只能靠音乐播放器来维持公司的运营,但是他们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有过很辉煌的一段时光,也正是因为苹果对个人掌上电脑的大力推崇,对牛顿掌上电脑寄予厚望,才导致后来大家都跟风去做掌上电脑。

他们当时已经具备了触控屏幕、手写输入,支持很多苹果电脑兼容的文本格式,能在上面去编辑文本、表格甚至是图画。

很遗憾牛顿别说像斯卡利发布会宣称的那样改变世界,甚至因为销量不佳被草草砍掉。”

比尔盖茨在烈日下陷入回忆,回忆能让老人品尝到自己年轻时的滋味,“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斯卡利和乔布斯分道扬镳,他们对苹果的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周新作为90后,其实不太了解这段历史,他对斯卡利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比尔,我记得当时不是乔布斯邀请斯卡利来苹果担任CEO的吗?

我到今天还记得当时乔布斯在邀请时任百事可乐总裁的斯卡利,靠一句:你是想继续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一起改变世界?”

这在苹果走上巅峰后,成为了业内的一段传说,周新印象很深刻,他在邀请一些国企专家的时候也用过类似的比喻。

比尔大笑,对于周新这样的年轻人还知道这个梗感到诧异:“看来你确实很了解苹果,我以为像伱们这样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些了。

是啊,乔布斯和斯卡利共同创造了1984年的时候麦金塔电脑的成功,你是苹果的大股东应该也见过乔布斯,知道他是如何固执的一个人。

在首代麦金塔获得成功后,乔布斯很快陷入了膨胀进而误判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后续推出的麦金塔电脑没有成功反而给苹果带来了巨额赤字。

斯卡利想挽回苹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像乔布斯在劝他来苹果时那样真的做到改变世界,于是推出了牛顿。”

周新其实对牛顿很了解,因为NewPay收购了康菲尼迪,康菲尼迪最早的应用场景就是牛顿掌上电脑。

他和彼得·蒂尔聊过很多关于康菲尼迪的事情,彼得表示之所以会做电子支付,是因为他们有关于红外线信号加密传输的专利,而最早的时候支持红外线信号传输的掌上电脑只有牛顿。

后来才慢慢有其他的掌上电脑也支持红外线功能。

周新说:“你说起这个,我之前其实看过苹果在1987年推出的知识导航器视频,你这有笔记本电脑吗?”

比尔盖茨喊佣人把笔记本电脑拿来,然后周新在苹果的官网搜索到了这个视频:“其实这个视频就已经具备了智能手机的雏形。”

比尔盖茨和周新坐在电脑前一起静静的看完了这个视频。

这个在1987年发布的名为“Apple Knowledge Navigator Video”的视频,是为了斯卡利在1987年的高等教育会议上主题演讲而制作的。

大致内容是一个大学教授回到家里,然后通过一个平板电脑一样的东西和同事进行视频通话,视频通话的同时他们可以用屏幕去共享数据来分享关于科研方面的最新成果。

看完视频后,周新说:“现在微信的视频通话功能其实和这个就有点像,未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说不定未来我们可以直接把人身的3D影像传输过去。”

比尔盖茨点头:“但是斯卡利还是不如你,斯卡利的想法还是太浅了,他只想到了自己能做什么,自己要做什么。

而没有想到利用更多的力量加入到生态的构建中来。

他所展示的内容只是Mphone众多功能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并没有多少想象力,只是个人电脑在移动端的延伸,他并没有预料到移动芯片能强大到提供给开发者足够的平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斯卡利在做牛顿的时候,最大的限制正是来自芯片,他们找贝尔电话公司设计了一款名为霍比特人的移动处理器,但是存在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性能不高。

要想满足苹果对牛顿的设想,需要有3块霍比特人芯片,这样一来价格最低要是6000美元才能回本,这可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6000美元。

显然市场无法接受这个定价和这个产品。

周新说:“我的想法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微软过去的成功给了我很大启发。

只有足够的开放才能获得足够的支持,进而让整个生态获得完善。

如果微软和苹果一样封闭的话,现在在操作系统上获得成功的未必会是微软。所以我在想是不是要将Mphone的操作系统开放给其他手机厂商。”

周新听比尔盖茨说了这么多,猜到了对方是冲着Matrix来的,只是比尔盖茨想达成哪种程度的合作,他不太清楚。

Matrix首轮融资里,为了表示对比尔盖茨在中间当掮客,周新给了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大概百分之四左右的投资份额。

比尔盖茨心里暗道糟糕,因为要想争取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微软只能去争夺中小手机厂商们的市场。

和MOS相比,微软的移动操作系统并没有直观的优势,反而MOS已经在智能手机上证明过自己。

大型巨头们自建操作系统,中小手机厂商市场被MOS挤占,微软在新的战场上面临巨大危机。

比尔盖茨试探道:“操作系统是Mphone和其他手机相比最大的优势之一,如果开放MOS给其他手机厂商,那Mphone的优势被间接削弱了。”

周新心想,我肯定不会把MOS开放给其他手机厂商,这只是给你一点压力罢了。

在周新的战略规划里要做类似安卓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但是不是现在,而是和新芯后续要推出的智能手机芯片一起推出。

相当于给华国手机厂商们一整套从手机芯片到操作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之前在传统手机时代的集成手机芯片已经和国内厂商们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在接下来的合作中,要继续这类合作,而且周新要通过小米的极致性价比来逼迫国产手机厂商们出国去卷。

周新说:“是否要开放MOS给其他手机,本质上在于取舍,是软件生态更重要还是硬件更重要。

微软的成功告诉我软件生态更加重要,要是MOS能成为智能手机领域的微软,那么Matrix将成为不亚于微软的企业。”

这是个人PC时代的思维,很显然比尔盖茨也是这套思维,他听完之后意识到Matrix和微软将会是直接竞争对手,他问:

“Newman,你有没有想过和微软合并,Matrix和微软合并,合并之后我们将一统个人PC和智能手机领域的操作系统市场。

微软的市值是一千亿美元,Matrix上市的话华尔街给Matrix的估值也在一千亿美元左右,那么如果我们二者合并,估值至少得乘以四。

发挥出比一加一更强的效果,就好比谷歌和百度合并之后,他们的市值要远比这两家企业单独进行估值的和要来得多。

这是资本市场对于强强联合的看好。

刚刚说的只是在资本市场上的利好,在技术上同样有大量利好,微软在移动操作系统上积累的技术优势和移动电脑上积累的技术优势都将变成Matrix的技术优势。

更重要的在于,如果你接受这个提案,微软会让你当CEO,如果你想的话,董事会主席的职位我同样可以让出来,你将成为和之前我权力一样大的微软掌舵人。”

比尔盖茨开出的筹码很大,老实说周新有点心动,他对Matrix有感情,Matrix在他的事业版图里也非常重要。

但是这种重要得看开出的筹码够不够高,在周新看来,他在硅谷的事业都是能卖的,因为早晚保不住。

只要对方能保证微软和Matrix合并之后,Mphone的供应商不变,芯片依然从新芯这里采购,而不是自己设计芯片,或者是从英特尔那里采购芯片,周新都能接受。

“很诱人的想法,不是吗?”周新嘴上说着诱人,表情却十分淡定,在他心里微软总裁并不是多好的职位,他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时间来掌管微软这艘巨轮。

比尔盖茨也看出了这点:“Newman,你看上去好像一点都不兴奋,换做是我在你这个年纪,IBM的总裁和我说,IBM的CEO让你来当,只要你愿意把微软卖给我。

我肯定忍不住嘴角的笑意。”

周新解释道:“这只是我们两人私下在这里的沟通,离成为现实还有十万八千里远。”

比尔盖茨说:“只要你同意,其他的一切我都会搞定,你要相信微软的董事会和投资人们对Newman出任微软CEO只会投赞成票,没有人会投反对票。

光是Newman出任微软CEO这个消息就足够微软的股票在纳斯达克上涨百分之五十了,更别说微软和Matrix合并的消息。”

周新摇摇头:“比尔,这件事最大的问题来源于监管,你确定监管愿意看到微软和Matrix合并吗?

微软一直是反垄断的重点关注对象,微软和Matrix合并这件事几乎不可能通过监管许可。”

监管不待见微软是公认的事实,即便比尔盖茨每年都给驴党和象党金额不菲的政治献金,这种不待见没有丝毫的改变。

更重要的在于不仅监管不待见微软,舆论同样不待见微软,至少民间舆论是相当不待见微软。

即便在各方力量下,这起合并案没有受到监管部门的阻挠,也会因为舆论的压力而被中止。

这是极有可能成为的现实。

而且不仅阿美利肯不待见微软,欧洲这帮国家就更不待见了,微软在欧盟这帮国家攫取了大量利益,却没有带来多少就业岗位和税收。

虽然Matrix同样如此,但是Mphone作为实体商品能收更多的税,更重要的在于Mphone作为电子产品,供应商来自全球各地,和微软的商品截然不同。

因此和微软合并如果只是一锤子买卖,是划算的,但是如果看做是一笔长期交易,弊会远大于利。

周新稍加思索就能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不过他也没有直接拒绝比尔盖茨,而是说:“这件事太大了,我需要时间去思考。

同样对于微软来说也要去寻求监管的同意。

等监管同意之后,我们再聊后续的细节。”

比尔盖茨心想,只要对方没有直接拒绝那就表示有机会,至于监管,完全是可以通过运作来实现目的的。

当周新还在比尔盖茨的别墅里度假时,比尔盖茨已经同时发动自己的能量去打听这件事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息传输的速度比之前要快得多。

之前各类消息灵通人士缺乏一个信息曝光的渠道,现在则不同,微博让这类人士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最新消息,微软方正在寻求和Matrix合并的可能性,这很可能会成为21世纪以来最大的商业并购案。”

这一条消息是微软内部某位消息灵通人士传出来的,之前微软数次大的并购案消息都是从他这里最先传出来的。

“什么?我没听错吧?请楼下的告诉我今天不是愚人节”

“虽然Newman和比尔盖茨关系不错的样子,但是这种私人关系不足以促成这么大的交易吧”

“别啊,我不想换手机”

“加一,如果微软收购Matrix了,我只好不再使用Mphone了,即便它再好用。”

“能不能别开愚人节玩笑啊,微软哪里来的现金去收购Mphone?现在不是纳斯达克泡沫时,资本市场会无限支持这种大规模的商业并购”

“收购Matrix的话,微软的股东们说不定还真会同意,即便拿出一半的股份来融资,他们都愿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