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公有云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第二百六十一章 公有云

作者:乌鸦一号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05: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为民以及申海更上面会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正常的。

新芯科技加入申海之前,华国半导体产业的中心大家可能还会有疑问,因为以鹏城、羊城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也有大量半导体相关产业。

燕京市同样对半导体产业虎视眈眈,更别提像江城、蜀都区域性中心城市了,大家都很清楚半导体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它直接营收可能只有百亿规模,但是带动效应是可以乘十甚至更多的。

后世智能手机本身的年营收即便是在巅峰时期营收规模也没有突破三千亿美元的大关。单纯从硬件上进行统计,上下游带动的产业链也超过了万亿规模。

更别说把移动互联网爆发后的软件算上,供应链不是简单的单点效应,它就像滴在水面上的雨滴会泛起层层波澜,而智能手机堪称倾盆大雨了。

在半导体上,申海希望张江科技园区能超过弯弯的新竹科技园区,追赶硅谷的地位。

申海对产业的野望不只是半导体,他们从小米看到了在消费电子领域成为华国这一产业中心的希望。

消费电子能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就更多了。之前申海在这方面是很薄弱的,申海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消费电子品牌,远远比不过燕京。

联想、曙光、紫光这些都在燕京,燕京行政资源上的优势在消费电子行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现在则不同了,有小米之后,小米迅速席卷全国,成为绕不开的消费电子品牌。

从最开始的个人电脑到后续的小米手机,主打性价比的小米从利润上看,和其他国产企业相比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

但是全国产的口碑让它在各地都有着大批的拥趸,小米线下门店没有普及到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者们甚至专门跑到所在城市周边最近的二线城市去提货。

这种支持力度也让小米半年营收就超过了三十亿rmb,小米电脑的销量破了一百万台。

华国2002年台式机出货量在950万台左右,联想在这一市场的市场份额是29%,销量大概在280万台,小米半年的销量已经很接近联想了。

小米吃掉的市场份额绝大多数来自联想,当一个品牌火箭式崛起的时候,该行业原本的老大一定是丢掉最多市场份额的一方。

申海方面为了支持小米,整个行政系统包括申海管辖的国企换电脑都从联想变成了小米。

胡正明听完之后说:“我们一直也能感受到申海方面的支持,无论是对新芯还是小米,各方面的扶持力度我们从管理层到员工都能感受到。

包括新芯和华虹、华晶这些申海地方国企的合作都非常愉快,我们不排斥和申海方面加强合作,小米后续我们也确实有对外融资计划。

只是具体融资的规模和份额,目前还只是一个非常初步的计划,后续正式推进的过程中,申海科投肯定是我们的优先选择。”

和新芯不同,小米完全是胡正明一手打造的企业,周新最多只是给了一个名字。

因此在创办小米的时候,胡正明就和周新说好了,对小米唯一的要求就是小米的上下游供应链需要尽可能选择华国企业。

除此之外,周新不会干预小米的经营,胡正明想对外融资也好,想主导上市也好,都由他自行决定。

因为小米价值有限,主打性价比的品牌,价值的巅峰期就是上市的那一刻,能在大A上市还好,毕竟和大A的臭鱼烂虾比起来小米还是很好的标的。

一旦放在纳斯达克或者香江上市的话,小米的估值能被压到个位数PE的程度。

胡正明倒是想的很清楚,他打算先给小米引入几家外部投资机构,因为想搞智能手机研发的话,会抽干小米的所有流动性。

失去流动性对一家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后世硅谷银行破产,从账面资金出发远远到不了破产的地步,但是就是因为没有流动资金加上面临挤兑导致破产。

申海找上门来没有出乎胡正明的意料,本来他是打算找燕京的资本合作,不知道从哪里传出了风声,被申海方面知道了,所以赵为民才亲自出马。

和魅族比起来,小米属于是资本求着上门要投了,小米和联想一样也没有什么技术,背靠周新这座大山就是最好的背景了。

赵为民听完后点头:“申海科投会是小米最好的合作伙伴。

之前我在科投的时候,我们一直都在投资上很有野心和进取精神。之前交大慧谷还没有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投资了交大慧谷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包括863计划中的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其中申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公司完全是科投一手主导这一项目的市场化运作的。

我们让科研人员参股,然后让科研人员以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申海在资本运作上向来有着极大的优势,我们有丰富的经验,有充分的勇气,有强烈的意愿。

科投可以只投资,把投票权交给你们,这可以写进投资协议里。”

申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公司刚开始挺牛的,由申海主导,作为863计划中的落实机构,获得了国家层面的大量支持。

在早期的时候给一帮大佬配股了,其中包括后来成为部长的万*钢。可惜太早了,对新能源的趋势预判到位了,但是2001年新能源各项技术都不够成熟,更别提燃料电池了。

这家公司早成立了太多年了,导致成果没有转化成商业效益,最后国有资本和各路神仙纷纷退出,先是被猛狮科技收购。

再后来被长城汽车以六千万元的价格收购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长城汽车同时还要帮该公司偿还1.7亿元的债务。

能在2002年的时候一手主导申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公司的成立,并且在成立的过程中把各路神仙绑上这辆马车,赵为民属于能力和手腕俱备。

胡正明思索片刻后说:“好,我们后续一定会优先考虑申海科投。”

周新的注意力已经从Mphone2的成功中脱离出来,他希望在2003年的下半年里大规模主导新云的扩展。

在找来王坚博士后,新云有了负责人,但是发展很缓慢,在当下对于这种虚拟服务器的服务形式,接受的企业是少数。

对于稍微大型一些的企业来说,他们不太愿意把数据放到别人手里,对于小企业来说,他们业务量完全可以自己去市面上淘一台二手服务器先将就着用。

纳斯达克泡沫破裂导致市场上便宜的二手服务器简直不要太多,对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来说,新云完全没有必要。

但是这种业务模式让一些互联网巨头对它很感兴趣,加上周新的名头,就让他们更感兴趣了。

有微软、亚马逊和百度,其中亚马逊是最先动的,本来亚马逊就将在2004年开始给企业们提供免费的服务器资源,类似公有云的初级形态。

到了2006年的时候对外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现在新云的出现,让亚马逊更快找到这一具有充分想象力的领域。

作为一家上市企业,最需要的就是故事。

云服务,一听上去就很有故事。只是让贝索斯头痛的在于,又要和周新在商业战场上正面碰撞了。

周新的出现给亚马逊找了太多麻烦,先是在电子支付战场上,亚马逊支付被NewPay打得喘不过气来,丝毫没有还手余地。

然后是和连锁超市们的线上线下并行的合作模式,让亚马逊的市场增速严重被影响,这套后来盒马的模式提前到21世纪初的阿美利肯,几乎是无缝衔接。

因为阿美利肯消费者们的网上购物习惯已经被亚马逊和ebay培养起来了,NewPay的普及让电子支付的门槛也没了。

而大型超市们作为担保,更不用担心买到东西的质量问题,比从亚马逊上购买还是要靠谱得多。

再后来阿里巴巴杀入阿美利肯市场之后,建设购物网站的成本又被降低了一大截,导致巴诺书店这样的连锁书店品牌也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站点。

巴诺书店本来在1997年的时候就搞了线上站点,但是一直不温不火。

阿里巴巴利用自己的经验帮巴诺书店打造的线上购物网站,多了销量榜、评分系统、售后评价体系、随机立减功能等等,同时还和微信公众号做了打通,一套组合拳下来给了亚马逊很大的压力。

图书业务属于亚马逊的发家业务了,都面临传统书店转型带来的压力,更别提其他业务了。

电子购物的门槛降低后,大量细分类电子购物网站的出现,让贝索斯颇有种疲于奔命的感觉。

亚马逊的股价也一路走低,他们需要一个故事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公有云听上去就很不错。

至于微软和百度,微软是因为他们太大了,大企业的通病就是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有前景的业务,后来的腾讯也正是如此。而百度则是自己的业务决定了,公有云和搜索引擎的业务契合度很高。

周新和王坚说:“之前我们属于广积粮、缓称王阶段,现在随着第四代光纤通信系统的普及,新云在网络端的问题被解决了。

而我们之前的工作让新云在技术上的问题得以解决,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扩大市场份额,做大规模的时候到了。”

之前公有云服务无法大规模开展,最大的桎梏在于网络,云服务对网速要求不高,但是对网络稳定性的要求很高。商用光纤技术早在1980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但是当时的传输速率只有45Mb/s,到了第四代的时候,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Tb/s,不仅是传输速率提高,更重要的在于网络的稳定性,有了质的飞越。

周新说完后,王坚很激动,因为新云之前靠的是周新投钱,从营收上来说其实是连年亏损的架势。

现在周新说要做大规模,王坚能听出来是要进行外部融资,然后做上市的节奏,这也意味着他手里的期权终于有机会变现了。

至于不能上市,王坚从来没有怀疑过新云不能上市,别说新云有具体的业务,而且在这一领域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即便新云只是一个空壳公司,有周新背书,冠以New的名义,华尔街的投资者都会用真金白银买单。

王坚压抑自己兴奋的心情说:“之前新云成立了广告投放部门,后续扩大广告投放部门的规模,百度应该不太愿意接受我们的广告投放,但是我们可以找雅虎、AOL、腾讯这些企业。

另外我想的是新云还是需要走中小企业的路子,因为对大企业来说数据安全比成本控制更重要。我的目标是借助智能手机而爆火的这批互联网企业们。

他们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很难预估用户数的增长速度,可能今天的用户数只有一万,一周之后这个数字裂变成了十万,靠买服务器是来不及的。

这时候新云的虚拟服务器业务就能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之前Mphone的开发者大会,我让负责销售的副总找了很多专注于智能手机应用的互联网企业聊。

他们普遍对我们的业务形态很感兴趣,也表示合作没有问题,他们愿意尝试虚拟服务器租赁的这种合作模式。

但是他们也有问题,那就是之前购买的服务器怎么办,新云是否支持把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服务器打通,打造成一个资源池,对外提供服务。

这是技术难点,我已经让研发部门把它作为最优先要解决的问题去进行研发了。

其次就是,我们觉得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案,那就是由新云收购他们的服务器,以市场价格收购服务器,然后他们来租赁新云的虚拟服务器。

我们签的合同里同时包括收购二手服务器和租赁虚拟服务器这两块内容。

也就是说互联网企业先在新云的虚拟服务器上部署他们的业务,然后无感切换到新云的虚拟服务器上之后,我们再去收购他们原本的物理服务器。”

又怠惰了,工作太累导致鸦写作乏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