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 第二百四十一章 结果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第二百四十一章 结果

作者:乌鸦一号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05: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汉芯事件的结局要比原时空好得多,不仅陈进一个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牵扯到这件事里的院士和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都被追究了相应责任。

尤其是深度参与其中被陈进留下录音的院士们,从学术身份到行政身份被剥了个一干二净。

这次事件过后,让大多数网友拍手叫好。

“还是得周新才能做到这个程度,过去那些学术**现象,最终他们受到的处罚和获得的利益完全不成正比。

在这么轻的惩罚下,但凡是会算数学期望的学者们,都会面临学术造假的诱惑。”

“最终还是得靠周新紧急进京和上面达成一致,只是不知道会不会让有些人因此嫉恨周新。”

“肯定会啊,之前学术不端大多只是被警告,现在要连带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次连院士们都开了这个头,更别说其他的普通大学教授了。

本来刑不上教授,现在院士和普通人同罪,把他们的特权给扒了,周新不被嫉恨才怪呢。”

“是的,更别提学术道德委员会获得了更多的权力,能够跨过学校直接给予学术不端行为的当事人处分,更别说针对学术不端,专门设置了举报邮箱,由周新成立的公益机构和学术道德委员会共同监管。

学术道德委员会可能会有问题,但是周新肯定不会放任这种行为。”

在燕京和大佬聊过之后,学术道德委员会有了具体的处罚权,同时设置的举报邮箱权限同时掌握在学术道德委员会和学术监督委员会手里。

后者是由周新出资成立的机构,只有检验和监督的权力,也就是对举报结果进行验证。

周新一来先把老罗和方舟给找来,这两人都属于喜欢闹腾的,在还没魔怔之前,方舟是搅屎的一把好手,正好他们也喜欢在媒体面前露脸。

方舟被邀请加入学术监督委员会是因为他名气够大,在汉芯事件中进一步把自己学术打假的名头给打响了,被邀请很正常。

老罗则是自己嗅到了机会,一边在新东方任教,一边来新成立的学术监督委员会应聘。

因为是周新成立的机构,而且是拥有实权的机构,一定会被无数人给盯上,一旦出现问题,绝对是众矢之的。

所以周新亲自负责每个人的入职筛选,他看到老罗简历后,意识到这也是一把好刀,到时候不一定是老罗和自如电视辩论,变成老罗和学者辩论了。

周新对这个结果已经比较满意了,能够拿到举报邮箱,也就意味着他可以对所有的举报结果进行验证,以他动不动就掀桌子的态度来看,学术造假不能说完全没有,绝对会比原时空好太多。

有的时候掀桌子需要有态度,但是更需要有实力。像饶毅各种实名举报,举报这个举报那个,结果举报大牛一点事都没有。

属于是有态度没有实力,你说的话别人不会认真听。而周新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对学术造假的实力和态度。院士都拉下马了不止一个。

谁又敢忽视周新的威胁呢?

“我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要给周新这么大的权力,给了他这个权力,他可以对整个华国学术界造成威慑。”

“权力得看在谁手里,在周新手里才有这么大的威慑,因为他的名声和财富证明了他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是其他组织或者机构所无法比拟的。

换做别人,谁能让摩托罗拉帮他站台?如果不是摩托罗拉帮周新站台,陈进还有狡辩和回旋的余地。”

“是的,过去我们也把权力交给过民间组织,但是结果都不太好,这次给周新的权力更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样干未必会有好的结果。

无论是对周新来说还是对学术界来说,都未必是好事。

一些学者私下也好,这段时间公开的会议也好,他们一致认为给周新监督权未必是好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周新代表的是民粹,民粹主义对科学体系有巨大的破坏力,我们不能忽视这种破坏力的存在。

周新能够调动的社会资源越多,也就意味着权力在他手里能造成的破坏力越大。”

他听自己的儿子说完心想他还是太嫩了,和学术界这帮人打交道太多,思考问题过于看重形式正确而忽略现实。

“如果我不给周新这个权力,他能不能监督国内的学术不端行为?

他自己能不能公布邮箱,公布邮箱之后能不能自己去调查,他找人专门去调查这件事,然后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我能拿他怎么样吗?我能禁止他这么做吗?

我能管控国内的舆论,让国内的杂志和媒体不报道,我能阻止周新在狮城开新闻发布会吗?

经过汉芯一事之后,周新已经建立起了在学术监督领域的名望,不管我给不给他这个权力,他都事实上享有这个权力,与其不在我监督范围内,不如我推一把,给他名义上的权力,让他拥有正当权。

和周新动不动就开新闻发布会,把高校、学者还有相关机构架在火上烤相比,把他纳入到规则里面来玩,其实也是一种限制,这是名进实退的限制。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他越会谨慎使用这一权力。权力是我给的,我自然也能收回来。

如果他做的好,他一直有这个权力又怎么了?这些年乱象不仅仅在公务员队伍里,学术圈同样乱象重重,像汉芯这种低级造假都能让交大帮忙站台,更别提其他我听说过没听说过的学术不端了。

周新做的好,那就让他成为国内学术界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他做的不好,露出了破绽被学术界的人抓住了,那我自然也有理由把权力从他手里收回来。

权力是我给的,我才能收回来,不是我给的,是他自己争取的,是民众赋予他的,这收回来难度要大得多,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别和那帮人混在一起,天天和他们混在一起,你压根不了解真实世界是怎么运转的。”

周新不知道里面的弯弯绕绕,但是他能感觉到压力山大,他能意识到其中的风险。

你拥有对所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权,那么意味着你不能犯错,所有人都会盯着你,巴不得你出错。

犯错就会被大肆宣传,然后消耗公信力。

官方的机构能装死,他不能,名声对他来说太重要了,这是力量的源泉,也是阿喀琉斯之踵。

当然周新不止这一个力量的源泉。

和原时空里专家鉴定委员会成员们只被进行了批评教育不同,这次这帮专家里,邹世昌因为参与程度较低,属于只是帮忙签了个字,只是被警告加调离原本工作岗位,调到了一个闲职上。

其他三位专家可就没有那么好运了,王阳元、严晓浪和许居衍都被追究了后续的法律责任。

其中作为中芯国际创始人之一的王阳元,中芯国际为了继续和新芯科技合作,把他给踢出了董事会成员名单里,他比张汝京走的还更早。

但是他还算好的,只是学术职位被剥夺,在企业任职的资格被剥夺了,但是没有被关进去。

其他两位被录下音来的专家跟陈进一起要进去蹲几年。

“怎么样,这个结果能让你满意不?”此时已经到了2002年的尾声,快要进入2003年,汉芯事件涉事人员的处分都已经下来了。

曹永罗和周新打跨洋电话的时候说道。

周新说:“没有什么满不满意,这本来也是我预计中的结果。

如果有录音证明许居衍和严晓浪深度参与汉芯,他们都能逃过处罚,那我亲自出马又有什么意义呢?”

曹永罗说:“哈哈现在学术圈可是被汉芯的结果吓的不轻,一帮文科类学者在杂志上指责你,说你开启了华国学术界的大*举*报时代。

说你的行为会让国内的学术环境倒退了好多年。结果方舟在个人主页上写文章,说要和他们公开辩论。

有几个专家来参加申海电视台主持的公开辩论,结果被方舟辩的哑口无言,这人确实是人才。”

周新说:“本来搞电视节目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可惜现在网络不允许,电视台也不会专门给我们搞一个节目。国内也不允许自己搞电视台。

所以现在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将就一下了。”

这里是指由方舟和老罗一起搞的一档节目,学术举报的邮箱被公布后会收到大量举报的邮件。

方舟和老罗他们带着一帮人会把里面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找出来,从科普文章入手,写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举报的点在哪里。

然后找相关人来录节目,对方不来的话,那就他们自己录,被举报者来那就是访谈节目,被举报者不来那就是走进科学。

录好的视频被放在了他们专门搞的一个网站上,里面把科普内容和视频放在一起,做成专题报道的形式。

他们也不做判断,只做报道,从客观角度报道此事,主观偏向难以避免,只能说尽可能客观阐述事实。

该节目一经推出后大受好评,老罗的主持风格有一批忠实受众,他本来就在新东方干了几年,已经颇有后世的风采了。

虽然节目只能下载下来看,网速有限,视频又很大,每次一下载就得好几个小时。

但是这不影响每次的视频放在网站上之后,下载数至少也是五位数起,这应该算第一代up主了。

华国要到2005年经过大规模网络改造,视频网站才开始逐渐兴起。在2003年的时候会出现第一款影音软件,暴风影音。

不过周新对视频类网站兴趣不大,这是纯纯烧钱的领域,连鸡肋都谈不上。

最开始这档学术揭秘节目,方舟担任主持人,后来老罗开始和方舟轮流当,发现老罗当主持人的下载数要比方舟当主持人的下载数多很多,老罗变成了专门的主持。

方舟则专门负责写文章,另外来自各个专业的团队负责解读。

因为类似的学术举报,专业性过强,需要转述成普通人能听懂的语言还是有难度的。

在狐疑上,他们推出的学术揭秘节目有一大批固定受众,每一期推出的时候都会有人提问,搞的和马逆的睡前消息一样了,每一期都有知乎er讨论。

周新说:“方舟和罗永皓确实是人才,他们很擅长煽动观众们的情绪,是做这种事的一把好手。”

曹永罗问:“其实你完全可以发挥学术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把怀疑对象相关证据收集起来交给学术道德委员会,让他们去处理。

反而你没有用这个监督权,而是把举报材料里的内容拿来做节目。”

周新解释:“我移交给学术道德委员会,意味着我有责任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验,万一我核验出问题了怎么办?

我并不了解所有学科,出一次问题就会被人抓住把柄大肆宣传,看我不爽的人可不在少数?

我单纯做科普类节目,让广大群众看清部分专家的嘴脸,对于特别恶劣的事件,让舆论去倒逼他们自己彻查,我一没有责任,二也起到了我应尽的义务。

这样才是万全之策。”

周新相当谨慎,过去在华盛顿工作的经历帮助他养成了谨慎的习惯,一旦不谨慎就会被华盛顿抓住把柄,就会在听证会上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需要在规则内应对,但是听证会上那帮阿美利肯的裁判们可不用,他们可以拿各种私下违规获得的证据摆在台面上质疑他。

周新在华盛顿为中兴奔走的日子里,养成了事事谨慎的习惯。更别提后来成立高丽企业,去获得三星的技术转让,这更加需要谨慎了。

曹永罗在电话那头说:“也难怪你能在阿美利肯和华国都混得风生水起,换做我是你,我肯定做不到这么谨慎。

下周你回来不?”

周新问:“回来干嘛?”

曹永罗说:“当然是参加小米的新闻发布会,这可是小米的第一款产品,你不回来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