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 第一百八十六章 A1E芯片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第一百八十六章 A1E芯片

作者:乌鸦一号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05: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NewPay和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市值,更体现在用户认可度上。

进入到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习惯电子支付,习惯将信用卡和电子支付账号绑定,然后通过电子支付账号进行支付。

更重要的在于人们好像默认了电子支付就是NewPay,NewPay就是电子支付一样,人们不会想起还有其他的电子支付软件,在支付的时候即便在最上面,NewPay在最下面,他们依然会把网页拖到最下面,找到NewPay并且完成支付。

市占率上的差距是有可能被抹平的,消费者的认知想要改变才是真正的难题。

NewPay在早期推广的时候做过激励金计划,你们的激励金计划对用户的转化程度有多高?用户在收到激励金之后没有立刻把钱转到银行卡里,而是把NewPay当成支付方式,一直使用他们注册的NewPay账号。”马斯克问。

彼得·蒂尔从脑海中翻出两年多以前的记忆,然后说:“我记得当时的转化率大概在百分之五十。

但是后来Quora电子支付和Quora金选推出后,这些沉寂的账号又陆续被激活。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看过关于这个的数据,当年领取过激励金的NewPay账户,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现在都还在继续使用。”

像这种数据根本没有办法从外界搜索到,或者从非核心岗位的员工口中打听到,

马斯克内心的挫败感极其强烈,因为的数字太低了:“我们的转化率只有30%,统计口径还只是要求用户在领取激励金之后,会在上完成一次支付。

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的话,这个数字会更低。”

彼得·蒂尔说:“我们有的时候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单纯的金钱奖励边际效应特别明显,到了某个程度之后,用激励金起到的效果就非常有限了。

甚至有很多用户专门注册账号骗取激励金,好在我们设置了门槛,要求用手机号。

再后来我们就取消了这个计划,现在我们都是采取发优惠券的方式,用户注册之后可以领取优惠券,领取的优惠券在完成支付之后会抵消一定的金额。

而且我们的优惠券都是指定了消费场景,用户可以从拳头游戏、沃尔玛、餐饮类、互联网服务类里面选,选取一种指定的场景。

他们在完成消费之后,我们会给他金额更低的优惠券,这样一步一步诱导用户产生通过NewPay进行支付,进而培养用户全新的支付习惯。

这套机制下来,在推广过程中表现出了不错的效果。”

这些不属于商业机密,作为NewPay的直接竞争对手,马斯克对NewPay的所有功能细节都了如指掌,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最了解的就是他旗下产品的竞品。

“这套玩法只有NewPay能用,square也采用了类似NewPay的方式,用户根本不认可。

原因在于他们支持的支付场景太少了。

我一直到现在才知道支付场景有多么重要,但是我猜Newman在做《愤怒的小鸟》的时候,应该就意识到了支付场景的重要性。

只是单一的电子支付软件,我们一直到2000年的3月都完全没有支付场景的概念。

当时我们还在想着如何提供给用户服务,单一建立在上的服务,用户之前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网络来汇款,当时我们开发了类似康菲尼迪的功能,也就是说用户在使用掌上电脑的时候,如果两台掌上电脑同时具备红外端口的话,那么它们之间是可以通过来转账的。

这些毫无吸引力的功能花了很大的力气,我们把大部分的研发力量都投入到了这上面。其实现在回过头来想,我们当时最需要做的是去和各大互联网公司聊合作。

要成为互联网公司们的支付渠道之一,这才是对于用户真正有用的。电子支付软件本身的功能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它能够应用到的场景。”

马斯克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如果周新听到的话,心里会默默地告诉他:不,电子支付本身的功能同样很重要,但是那需要建立在有足够多的用户基础之上。

彼得·蒂尔对此同样很有感触:“这是我在刚刚接手NewPay的时候,Newman经常和我说的话,我们需要聚焦在解决用户问题上,而不是聚焦于产品本身。

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比盲目地为产品增加功能更有意义。”

彼得·蒂尔在创办康菲尼迪之前有着非常丰富的履历,毕业于斯坦福法学院还是在斯坦福法学院任教,在华尔街成立投资公司,然后创建电子支付公司康菲尼迪。

他见过不少创业者和产品经理,大家潜在目标都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但是只有周新能够做到找到最佳路径。

因为用户自己很多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互联网的产品经理要做的就是把用户抽象的需求具象化。越是用户量级巨大的产品,越难做到这一点。

用户太多意味着众口难调,你很难做到让绝大多数人都满意。后世国内国民级的手机app,从,都是腾讯的核心团队和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在负责维护和升级,年年更新年年升级,用户群体反而意见越来越多。

“也正是在这样的顶层设计下,NewPay才能一直高速增长。

我们目前已经在全美5个主要大城市部署了服务器,为的就是满足全美用户的需求,预计今年会扩充到10个城市。

Mphone推出后,对网络带宽和低延迟的需求更高了。”

进入2001年之后,彼得·蒂尔愈发觉得当时选择加入NewPay是正确的选择,NewPay的发展让他看到了一统电子支付市场的希望。

其实NewPay现在已经一统全美的电子支付市场了,只是全球大部分国家对电子支付还抱有迟疑的态度。

马斯克说:“这就是一步慢,步步慢,背后的投资人,都对追赶NewPay失去了信心。

他们对的目标变成了保住现在第二的位置,并且在欧洲、亚洲等电子支付的空白区域和NewPay竞争。

不过和NewPay相比,我找到了更有意思的创业方向,那就是微博。

微博真的是非常有趣的产品,它和Mphone的结合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我自从体验过Mphone之后,我每天多的时候要发十多条微博。我最近一直有一种冲动就是把的股份卖给别人,辞去 CEO的职位,然后去做和微博类似的产品。”

这再正常不过了,后世马斯克在功成名就之后宁愿承担高额溢价也要把推特买下来,买下来的轻易程度就好比买了一个玩具一样。

而且他本身也不喜欢做电子支付软件,马斯克最早对的设想是网上银行,用户把钱储蓄到上之后做一些银行业务。

问题在于这是电子支付普及之后再做的事情,用户连电子支付都还没习惯,怎么可能能接受在网上银行去借贷和办理一些金融业务。

这不现实。

因此的发展和马斯克想做的事情渐行渐远,即便没有NewPay,马斯克也会在康菲尼迪和合并之后把CEO的职位交给彼得·蒂尔。

而微博,它是如此新鲜,如此有趣,随时都能收到回复,一下子就点燃了马斯克的创业热情。

他也要做类似的产品。

彼得·蒂尔听了后明确表示不看好:“我感觉很难。

微博能够成功,很大的原因在于他是手机上的应用,如果换成是电脑上的应用,微博毫无吸引力可言。”

马斯克说:“我知道,微博的优点在于我随时都能打开手机看到其他人的回复、@、转发和点赞,而使用quora,我只有坐在电脑前才能看到用户带来的反馈。

这种及时的反馈,是微博吸引我很重要的点。

所以谁说了我要做电脑上的微博?我自然也要做手机上的应用,除了Mphone之外,还有很多手机品牌。

我只需要和一家谈好就可以。”

彼得·蒂尔说:“这同样很难。

我听Newman说过,之前时代华纳有和诺基亚谈,他们希望推出一款预装载Quora的手机,工程样机都制造出来了,最后还是没有上市。

很大原因在于,手机屏幕太小了,特别是诺基亚的手机屏幕太小,quora的内容很难对诺基亚手机屏幕适配。

除非诺基亚专门针对quora开发一款大屏手机,诺基亚做了样机,然后内部评估了一下这个成本和收益,认为不值得这么做,最后这方面的合作只停留在研发层面。

同样你如果想做类似的手机应用,也需要手机厂商配合,这太难谈下来了。

连quora这种在电脑端已经获得了极大成功的产品,都没能谈下来,伱的手机应用没有经过市场检验,很难让手机厂商和你赌。”

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诺基亚有很强烈的意愿和时代华纳关于Quora合作。

在做了工程样机之后,诺基亚发现,quora的回答太长了,即便把手机屏幕做到手掌大小,还是要滑动至少三下才能把回答看完。

这种用户体验很糟糕,诺基亚方面无法保证用户们会买单,尤其是大屏手机意味着成本也会很高,定价昂贵,潜在风险上升和不确定性的提高,两方面导致了诺基亚放弃了合作的继续推进。

等到Mphone推出后,Mphone内置的应用受到一致好评,诺基亚内部又开始有重启quora手机项目的声音传出。

马斯克说:“quora不能推广是因为这个产品设计的就不符合手机习惯。

你没有发现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都对内容有限制么?

不能让用户有太多发挥空间,微博和微信同样有字数限制,为的就是保证用户体验,能够尽可能让用户一次性看完内容。

quora和这个要求是完全冲突的,如果按照微博的字数限制,用户是无法通过quora获得解答。

所以quora不能成功,不代表我要做的手机应用不能成功。”马斯克显得自信满满。

一般他都很自信,除了像NewPay这种人力所无法及的事情。

彼得·蒂尔在和马斯克聊完之后,第二天就去找了周新:“Newman,我听说马斯克有出售股份的意愿,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收购他手里的股份?”

周新问:“彼得,你是怎么考虑的?”

彼得·蒂尔说:“无论是从反垄断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我们都不可能垄断整个电子支付市场。

互联网公司们、零售商们他们都无法接受只有一个电子支付公司,市面上在电子支付领域只能选择NewPay。

因此有一个竞争对手是有必要的,目前来看,将会扮演这个角色。从这上面考虑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收购少量的股份,当做风险投资的目的。

另外也是随时掌握的动向。

现在华尔街对的估值在5亿美元,随着未来电子支付市场的发展,以及在市场份额第二的位置上站稳之后,5亿美元的估值显然是严重低估。

因此购买部分的股份对于我们来说能够获得大笔投资性收益。”

这就像早年间IBM让英特尔做一些他们不想做的个人电脑CPU业务,然后收购了英特尔一些股份一样。

在彼得·蒂尔的设想里,他们同样可以把一些边缘业务交给来做,避免垄断指控。

被垄断指控后,需要付出的代价远比扶持来得惨痛。

周新说:“我认为可以,你去谈吧。”

按照管理在公司这边转了一圈之后,周新去思略半导体找胡正明聊。

和后世思略半导体被Cadence收购,收购之后胡正明去台积电担任首席技术官不同,周新参与了思略半导体的融资,投一亿美元给思略半导体就和玩一样。

光是避免EDA设计软件被Cadence一家垄断,这个钱都投得值。

另外更重要的在于,胡正明没去台积电,能够有效减缓台积电的技术进展。

周新现在想方设法,想把胡正明挖到新芯半导体去。

胡正明去了,新芯半导体乃至整个张江科技园区的半导体产业才算有了掌舵的舵手。

胡正明有这个能力和资历,和关建英相比,胡正明如果回华国,能带回去的工程师才叫多。

“教授,你找我?”周新问。

胡正明心想,自己这个学生就没有给他省过心,这里的不省心不是指学业上的不省心,而是指他老是做出一些大事,让他震惊的同时,又隐约有些茫然。

“Newman,来坐,Mphone很好用,恭喜你又成功了。

我身边用过Mphone的朋友,都认为这是一款足够优秀的产品,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贵。

特别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实验室你的师兄师姐他们都表达过同样的意思,就是Mphone的定价太贵了,以至于他们想支持你,都负担不起。

也许他们只是想让我用实验室经费添置几台Mphone给他们使用。”

胡正明调侃两句后直入主题:“我很好奇Mphone的芯片是怎么设计的。

我和老关认识这么多年,他绝对没有这个实力,能够把130nm的制程,做到500MHz的运行速度。

老关要是有这个水平,他也不至于被扫地出门了,任何一家芯片设计公司都会把他当成座上宾。

尤其这还是移动芯片,ARM的1020E内核,同样是130纳米的制程,都只有325Mhz的运行速度。

Mphone这款命名为A1E的芯片,是如何做到仅使用130纳米工艺就能有1Ghz的运行速度?”

胡正明对Mphone最关注的是它的技术,其他技术都属于他能够理解的范畴,唯独芯片上,130nm做到了1GHz的运行速度,多少有点天顶星技术的意思了。

周新说:“教授,你知道为什么它被命名为A1E吗?

因为在他前面还有A1A、A1B、A1C等四款产品,前面四款产品的运行速度从ARM的268MHz逐渐提升到现在的500MHz。

这是技术进化的过程。

关叔他没有这个水平,不代表华国没有能够设计出这款芯片的人才。只是考虑到这是商业机密,所以不方便给你透露。

如果你愿意加入新芯科技,那么你可以看到完整的IC设计图,以及整个设计思路的演化路径。”

围绕着ARM1020E这款内核,三星研发出了一系列的芯片,其中在2002年基于Alpha CPU技术,三星将ARM1020E重新设计成了Halla芯片,这款实验室产物实现了130纳米制程工艺,运行速度峰值高达1.2GHz。

后来三星围绕这一实验室产物陆续研发出了商用芯片,像0.18微米制程、运行速度268MHz的S3C2410,130纳米制程、运行速度533MHz的S3C2443等。

2443是2410的升级版,主要应用在掌上电脑领域,后来三星给初代iphone设计的CPU,主频运行速度才422MHz,90nm工艺的运行速度还不如130nm的运行速度,用的是相对落后的架构。

也就是说Mphone使用的芯片,是来自于三星七年之后的技术,2007年设计的商用版芯片2443.

三星给自家手机使用的芯片,同样制程下,运行速度比给iphone提供的芯片要好上百分之三十左右。

这也是后续iphone要坚持自研芯片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的就是不被芯片设计厂商绑架。

周新继续说:“我们的实验室芯片,已经能够做到130nm,1.2GHz的运行速度。

要不是考虑成本问题,Mphone用不上这么好的芯片,我们完全可以直接上最新款的芯片。

被命名为A2的芯片,我们打算在下一代的Mphone推出。”

胡正明听得两眼放光,对科学家来说,最能吸引他的是技术本身,而不是待遇。

说白了到这个级别的科学家,哪一家公司开出来的待遇都差不多,德州仪器、台积电、英特尔、AMD等等。只要胡正明想去工业界,这些半导体公司们开的价格都大差不差。

周新一直没能说服胡正明,关键还是在于华国在技术层面没有太多吸引胡正明的地方。

去华国开学术讲座没问题,从华国招收博士同样没问题,但是去华国工作,这就有问题了。

而且周新还希望胡正明去张江常驻,这对胡正明来说就更难接受了。

胡正明指着周新无奈地说道:“现在还和我讲起商业保密来了。

我知道你想让我去张江,帮你把张江那一摊子给弄好,老关一个人在那边独木难支,他也许能管好两家企业,能管好三家,但是半导体企业集群式发展,他做不到。

其实我也没干过这个,为啥你就肯定我一定能干得来呢?

我说白了大半辈子都在学术界厮混,我自己的企业都管理的很一般。”

胡正明很了解周新想要什么,因为大家谈过太多次了。

去华国对于胡正明来说,完全就是一趟冒险。

因为周新想让他做的事情,是从技术角度找出具备潜力的公司,然后去投资这些公司。

投资之后,还需要从技术角度去扶持这些公司,比如做光刻胶的公司,那么要帮他们找这个领域的牛人,然后给一个名单和联系方式给他们,让企业去联系,必要时候胡正明可能还要亲自出马看能不能把人才招揽过来。

虽然周新和胡正明说的,是他只需要总体上把关,需要做的事情可以找他认为可以的人来做,并不需要他亲自来做。

只有技术上的研发,需要胡正明亲自来做。

包括企业管理,都可以找专业的管理人来管,胡正明只需要负责决策。

但是这都属于开荒之后的事情,现在去张江就是开荒,开荒的时候一个人当两个人用都不够,一个人得当三个人用。

胡正明一直没想好,自己都这把年纪了,还有没有必要回华国去拼命。

台积电的张忠谋也在劝他,劝他去台积电当首席技术官。

和新芯科技相比,台积电要成熟太多,分工已经非常细了,他只需要做好总体技术把关就可以,然后再借助台积电的资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

胡正明一直摇摆不定。

周新说:“这还不是实在没办法吗?

我身边稍微有点半导体经验的人,我都想办法薅回张江去了。

从结果来看,林叔在新芯光刻机干得还不错,关叔对新芯科技的发展也管理的不错。

包括我之前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经验,也证明了我看人有一套。

因此我相信我在教授你身上同样不会看错。”

想了想599美元的定价,1Ghz的芯片还是不合理。

虽然130nm制程在技术上能做到,但是成本会非常高,如果是1Ghz的芯片搭配1GB内存,599美元的定价压根保证不了40%的收益。

所以还是把芯片的运行速度改成了500MHz。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