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民国诡闻实录 > 第九百零一章:鱼龙混杂

民国诡闻实录 第九百零一章:鱼龙混杂

作者:漆奥峤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8: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这种情况下,官府想要疏浚城镇丁口,要么扩大城镇规模,要么就遣散人口,这些难民本就是来讨生活,想要遣散他们几乎不可能,那唯一还可行的,就扩充建城了。

当时,汉阳、汉口、武昌已然合并,汉口分为洋埠和华埠,由于洋埠界的划定带来经贸发展,这里地价尤其高昂,豪绅富户的寓所别业,多安置在华埠界,完全没法在汉口买地。

至于武昌,这里是官府驻地,集中的多是教育和文化设施,想要往这里买地尚且可行,只是,汉阳本地多有华商建立的新式工厂,隔着江水是个大问题,百姓未必愿意迁走。

官府思来想去,只好把新地皮扩充到汉阳以南的旧汉水县城!

早在朱明前朝时,汉水从汉水县一穿而过,将县城分为两部分,中间亨通漕运,两岸全是漕运百业、宅邸民居。

数百年间,旧县城已经完全废弃,只是满是残墙颓壁的死城,想要建造新县城并不困难,只是,涉及旧汉水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汉水旧河道里,始终都有难民生活,若有些庄户没了田地铺产成了流民,也多会迁居河道,这里既无官府也无胥吏,连收税的都不来,只要能搞到吃的喝的,就能在这里活下去,靠着从墨水湖引来的水渠,河道聚集了不少破落户,逐渐也在这里形成了村寨。

数百年来,村寨里有发迹离开的,也有家道中落迁来的,百姓走走停停,倒是这些村寨始终都住满了人。

不管是前朝还是民国,官府都认为这些村寨就好似泔水桶,只是个藏污纳垢的去处,里面都是穷得连草席都买不起的破落户,来来走走没个定籍,说到底也没什么油水可捞,也就继续放任这些村寨活着。

如果不提县城扩张,那旧河道里的村寨必定能相安无事继续存在,涉及县城南扩,这些村寨也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旧河道穿过汉水县城也意味着这些河道里的村寨,也恰好横在县城中,他们的地理位置如此特殊,想不处理都难啊。

尤其是这种破落户聚集的村寨,处理起来难上加难。

想把这些人迁走,就得准备好票子、房子,得在其他地界另外给他们建新宅,还得给够钱,这些人才肯迁走。

这么多丁口,且要耗费官府不少钱,哪怕花了那么大力气,也有人不肯搬走。

对这些难民户来说,这些地方连收税的都不来,当然也没人来给他们纳籍,天然就是个官府不管的自由地,他们乐得赚吃赚花,只要胥吏官府离他们远一点,眼不见为净。

一听说迁居,就意味着要把他们纳入户籍,这以后但凡是征税纳捐的,按照户籍按图索骥,他们连跑都跑不掉,有这个顾虑,给多少钱都不愿意走,免得招惹上官府不得脱身。

多种因素作怪,这些破落户怎么都不肯搬走,官府也曾想过动用武力给迁走,这样一来就得动刀子动枪杆,汉阳扩城已经闹得满城风雨,这时候别说是动刀子,就是派打手打了这些破落户,那也得在新闻纸上被大做文章。

再说回破落户本身,他们知道这地儿很是特殊,也不愿意搬走,谁要跟他们来硬的,他们肯定破罐子破摔,非得让人溅点血不可。

到了这个地步,这里已经是块烫手山芋,打不得摔不得,官府为顾及江汉扩城的影响,决定放弃这片地,再重新规划。

在原有的规划中,只要这些破落户全迁出了旧河道,这里就会被直接填平,和两岸的县城一起修成新县区。

如今,官府放弃了这些地方,旧河道就依旧是保持原样,只在两岸修建新的城镇,这样的话,两岸绕行就得耗费不少时间,为了两岸行走方便,官府直接在两岸架起两座拱桥,将县城给连成了整体。

有了这两座拱桥,汉水县城也就不用再多绕路就能贯通全城,同时,也能依据地理优势,将铁路引入县城。

等汉水城建好以后,汉阳几十万百姓这才分流到汉水县,让汉阳的城镇压力纾解了不少。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汉水县城从断垣颓壁再次变为新县城,改头换面后,迎来了大量的工厂和民宅,吸引来不少百姓居住,原本苍凉荒芜的县城,逐渐变得丁口兴旺,若行车时,从两座钢拱桥面朝下俯瞰,还能见到十几米深的断流河道中,如积木杂草似的杂乱宅邸。

有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汉水旧河道固然是钉子地,随着汉水县城的发展,没吃到肉至少也能沾上一点荤腥儿,有些破落户将水渠拓宽,牵连出密集水网,连接起墨水湖和江水滩涂,乌篷渔船来往频繁,做起江水之间的鱼货买卖,河市正式出现。

这些鱼货算不上好货,都是些渔船大户不要的死鱼蟹丁,他们买来收拾收拾当成死鱼死虾,卖给附近工厂的百姓,既便宜还解馋,不至于让穷苦人连个肉腥都吃不着,更有的聪明人,看来寻租的流民越来越多,开始建起连间棚屋,出租给外地人。

这,确实是个有赚头的大生意!

汉水县城的宅邸民居,也不是什么人都买得起,大洋充裕的庄户,多买套里分院子定居,有不充裕的,也多仗着有稳定活计,租住在某一处街巷,再往下,那就是那些既没钱,也没什么正经活计的流民。

这些人要么是没人雇的五弊三缺户,要么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懒汉街溜子,他们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今天有钱就吃肉,明天没钱就要饭,江汉百业待兴,只要能出力,哪怕不是什么稳定工作,也绝不会饿死他们。

他们这样的兜里没个积蓄,也不会有正经租赁行,愿意把好好的房子租给他们,这些人不讲究的直接就睡大街了,等晚上来个巡警队保什么的,糟不好就被拉进局子里吃牢饭。

他们没钱买宅、没租房,更没钱住旅社,睡大街被逮进局子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出来,对他们来说,来个便宜又不怎么讲究的睡觉地,比什么都要好。

有些老板眼尖鼻子灵,看得出来这些懒汉身上没积蓄,但能干活爱花钱,只要能供给些便宜地方,以量取胜不比正经旅店挣得少,他们开始在河道里租买土地,修建一些简单便捷的砖楼棚舍,以每天十个铜板的低廉价格租给这些人,既赚了钱也叫这些人有个夜晚安身的地方。

江汉城的旅社,哪怕是最低级的旅馆,也得一块大洋一晚,十个铜板已经算是低廉,这些流民有了安身地,也算是解决了新县城的治安问题,官府也睁只眼闭只眼,少收税也不来折腾他们。

有钱赚的事情不用打听也宣传得到处都是,有些破落户学着这些老板在自家盖起棚舍,虽比不上正经棚舍的规模,好歹是能补贴家用,也算是一笔意外之财。

这些商人和投机客尽管只是在这里开了棚舍杂店,却也算是为河道做了贡献,眼看这里聚集的破落户、流民越来越多,老百姓聚集的地方,免不得吃喝拉撒娱乐声色,汉水旧道也从单纯的村寨变为百货集市,成为附近工厂劣等品廉价贱卖的地方。

每当附近工厂、商行有什么次品商品送来,都能被附近的百姓迅速消化,这些人手里没多少钱,也不在乎东西好不好,只要凑合能用,就是真的差点次点也没什么。

但凡涉及售次都会牵连售假,里面的商贩鱼龙混杂,商品也是泥沙俱下,好坏掺半,买的时候全靠买主自己掌眼,贪便宜归贪便宜,要是买到假货,那可就得自己认栽了。

这些地方的百货都是一锤子买卖,买的东西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留任何收据凭证,你过了这个节骨眼可能压根找不到人,也就谈不上找后账。

也是因为这一原因,江汉洋埠界、华埠界不方便出手的货品,大多会通过旧河道给处理掉,这期间全无记录找都没法找到,就连黑火也能通过这里拿走,经营这些勾当,满大街卖死伤鱼货的贩子加起来,也比不上售次销赃的领头,

江水如龙九道湾,南北杂货汇河市,自从江汉开埠直到现在,江汉旧道始终承担着这样的职能,说白了就相当于江汉市的下水道和泔水桶。

对江湖人来说,如今的河市销赃售假有之,歪门邪道有之、三教九流有之,在这里打交道的行人商贩,就好比汉水河中的鱼儿,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是草莽英雄还是官府翰林,都得守这片儿的规矩!

孙大乔介绍完河市的来头,继续说道:“这些压神匠做的是这样的事儿,在河市里待着也是正常。”

“那照你说的,这河市早就不做鱼货生意了?”

岳观潮随意问道,江汉的这座河市,连黑火都敢涉猎,算得上胆子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