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民国诡闻实录 >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和田玉脉

民国诡闻实录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和田玉脉

作者:漆奥峤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8: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沙龙来了,沙龙来了。”

说话间,他们就已经从四面八方看到飘动的龙头尾巴,呼吸之间来到广场,开始朝白塔中心汇聚,等这些沙魅妖龙来到众人面前,他们仔细观察起竹篾做的妖龙花灯。

这些妖龙长大概十五米左右,头颅大如水缸,身体呈流线型分布,从头颅开始到腹部、尾巴越来越细,身体完全由竹木编织,身体中轴有竹子做的骨架,像蛇的脊椎一样互相连接,骨架之上伸出很多木桩子,连接着竹面外皮,好像是骨架上的筋条附着其上,在梁架和筋条之外,是绸缎做成的外皮。

这些外皮多是绸缎布匹编织而成,厚重繁复华丽多彩,重叠繁复的龙鳞都是金属丝穿梭凸织而成,身下的蟒腹形成轮胎一样的淡色条纹,五爪四肢垂下五色彩绸,从头颅开始每隔两米距离,就会有木架做的抓手出现,供舞龙灯的百姓安稳抓住龙身,顶起游龙的身子。

在漆黑的夜色下,就好像一条头角峥嵘、鳞片华丽的蛟龙,在夜色海洋中蜿蜒流动,借着夜色的掩护,可以看到龙须缥缈,獠牙怒张,眼如灯笼,很是真实。

这里面最奇怪的,就是西域百姓舞龙的方式,龙灯游行最重要的就是仿照龙的游动习性来耍花灯,最常见的就是像蛇鳝一样蜿蜒游动,又或者是像鱼虾一样上下跳跃,眼前的妖龙游动的状态就好像是蛇缠绕圈,成螺旋形朝前游动。

在此期间,龙身体内的灯火乱颤乱动,却始终都没有破出体内,这种游龙身体内多是灯火,在螺旋游动中还能保持稳定,确实称得上奇怪。

“游龙体内的东西是什么?应该不是灯火吧?”宋思媛已经看出了眼前游龙的奇怪,随意问道。

“确实不是灯火,如果是灯火的话,这种螺旋形的游动方式,早就把灯油给泼出去,把龙身给烧干净了,龙身体里用的是一种萤石,没有火源当然也就十分安全。”娜依说道。

“萤石是不是吸满了光,就能够发光一整晚?”岳观潮问道。

娜依继续解释:“这种萤石是昆仑山附近独有的石头,和夜明珠不是一种东西,夜明珠是本身就能发出光芒,千年不绝,这种萤石的光芒只能维持几个时辰,如果时辰过去,就会变得越来越暗淡,最终彻底熄灭,想要让它再次发光,就要在烈日中暴晒几个时辰,到了晚上就会继续发光……”

这种萤石虽然硬度不高亮度却很高,只要在烈日下暴晒几个时辰,照明亮度不逊色于煤油灯和蜡烛,再加上河道中遍地都是,也不怎么昂贵,往往是被普通百姓用作照明器具。

只要把这种石头削成圆球,再灌进玻璃罩子里。就可以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白天的时候看上去没什么感觉,一到晚上里面的光芒就会逐渐释放出来,就好像是玻璃罩子里出现了火苗,很是明亮。

一间屋子只要几盏这种萤石灯,就可以照得通明亮堂,再无黑暗。

这些萤石比起煤油灯、蜡烛和火把都要省钱不少,到了夜晚,照明工具省不了,普通百姓尚且需要购买灯油,蜡烛才能照明,一个月算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用这种萤石的话,只要萤石不被破坏掉就可以一直使用,白天放到太阳底下,到了夜晚就可以使用,完全不需要给任何费用,是个人都能去河道里捡回来石头。

萤石这种东西有吸光的特性,又很璀璨漂亮,也不止普罗百姓会用,和田的地主老爷们也会用这种萤石来做成各种华丽灯盏,用来装点自家的房屋宅邸,可以让灯火照明的时候更为漂亮。

“这妖龙体内放着的,就是被削成球的萤石,这些萤石多附着骨架脊椎和眼球上,在绸带的带领下,在龙的身体里颤动形成这种流动光芒,看起来就好像龙的身体在颤动,眼睛在扑闪明灭,极度真实。

“可这些萤石都是哪里来的呢?总不能是河里面的长出来的吧?”岳二炮对这种东西好奇起来。

“是从昆仑山上留下来的。”

娜依和克力是外地人,似乎也不是很清楚萤石的来历,众人正疑问时,一旁的温柔嗓音传到他们身边,众人回头看去,正是请他们喝凉茶的那个女子。

岳观潮正想打招呼,这女子率先朝他们摆摆手,压低声音说道:“先看看你们腰间的东西少了没有?”

经此提醒,岳观潮立马明白了她打招呼的原因,众人开始摸索腰间背后,果然有些人的钱包已经不见了,这女子朝身后男子示意,他从背包里拿出几个钱包,钱袋一看就是他们的。

这女子似乎是怕他们误会,继续解释:“刚才我们一直跟在你们后面,发现你们周围有很多小孩子,一直拿着糖葫芦钻来钻去,估计是有些小乞丐想趁你们走路时拿走钱包,还真让我们猜对了,这一路上他拿了你们好几个钱包,直到他们离开,我才找上去把你们的钱包拿回来。”

随后,这女子朝远处的那些小乞丐努努嘴,岳观潮向着她示意的方向看去,果真见几个身穿袍子的小孩子,一见他们目光盯过来,眼神就躲躲闪闪,躲入人群消失了身影。

岳观潮掂量了下自己的钱袋子:“多谢你们,虽然里面也没多少钱,到底是找回了一些损失。”

其后,他介绍了同伴所有人,也算是彼此互报名讳,互相有个了解。

互相认识后,岳观潮也就明白了此女子叫古姮熙,他身后的男子叫古柏月,二人为金兰兄妹,是游走江湖的南疆幻术师,以卖艺戏法为生从不坑蒙拐骗、迷惑害人,赚的钱虽然不多,到底都是辛苦钱,图一个问心无愧。

此番交谈,众人总算是认识了,岳观潮在打听情况之余,发现他们他们居无定所,经常游走南疆,私心一想,她们去过南疆那么多地方,肯定知道很多关于南疆的奇闻异事,索性也问起关于萤石的事情。

古姮熙思索片刻,缓缓说道:“萤石和昆仑山的和田玉有关。”

从古至今,玉石市场上一直有一句古话,天下美玉出和田,和田美玉出昆仑,一句话,道尽了天下玉石中最优质、最高级的玉石来自哪里,更点出了顶级玉石该去哪里寻找。

很多人提起昆仑,首先会想起中华之龙、中华屋脊,再有就是西王母和周穆王的修仙的缥缈传说。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昆仑山对于和阗人来说,不仅是神圣的万山之祖,还是饮食吃喝、发家致富的好去处。

昆仑山盛产玉石,这些玉石多集中在阿尔金山脉以及喀喇昆仑山附近,在雪山融水和地质运动之下,玉石不断被雪水冲刷进入河道,沉淀在喀什河淤积的泥沙中,在河水中被不断冲刷打磨,形成光滑圆润的外表,这些,就是极为珍贵的和田玉。

自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原打通丝绸之路,这些和田玉也经有骆驼商队进入中原,贵族本身就有佩戴玉石的习惯,中原也有君子佩玉的风俗,和田的珍贵玉石很快成为贵族阶级的喜好,风靡天下。

那时,和田绿洲中尚且还有于阗国存在,他们也得以用和田美玉打开与汉朝交往的通路,靠着与中原贸易玉石生意,于阗国成为沙漠南岸最富庶的国家,由和田延伸出的玉石文化,也让于阗成为南疆文化的融合大成者。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和田玉的数量在采集之后,也在不断减少,为适用不同的季节和地形,和阗工匠和百姓,也发展出了多种采集玉料的方法,产自河道的和田玉,主要分为踏玉法、捞玉法。

先说踏玉法。

踏玉法主要适用于春夏汛期时节,大多数玉石都在昆仑山脚下延伸出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发源雪山的河流,一到春夏季节气温高升,雪山之上就会融化大量雪水,这时候雪水滚滚而下,他们将沿途的沙砾河泥冲入喀什河的同时,也会将玉石借由支流河道冲入喀什河。

此时,喀什河在泥沙混入后,会从清澈变得混沌起来,若春夏去看,必定是波浪滚滚、泥沙奔流,水下一米的能见度,都未必能达到。

这时候如果工匠要采玉,就只能用踏玉法,南疆人有河中踏玉的本事,只要行走在混沌的河水中,哪怕看不见水中情况,也能依靠经验感觉出脚下的石头是玉石还是寻常的河底碎石,有经验的老匠人从不失误,可以说是一摸一个准。

再说捞玉法!

等春夏雪水汛期结束,秋冬季节的雪山就稳定下来,河道也从浑浊变得清澈,这时候就不需要再用踏玉法,而是适用捞玉法。

在清澈的河道之下,能清晰见到泥沙中沉淀下来的玉石碎块,经历春夏雪水冲刷、沙砾打磨,这时候的玉石多是呈现不规则的椭圆形态,表面光滑圆润,很少有锋利棱角。

捞玉时,匠人多会在河道上撒下网兜,再绷紧河道两侧的缆绳,河流冲刷产生的力道,会把和田玉块不断冲入网兜,他们拉起览胜逆着水流的方向朝前拖动,等到手中力道逐渐变沉时,就可以下河把泥沙全部捞起来,里面挑拣之后,剩下的就是和田玉碎块。

无论采用什么法子,和和田玉一起出现的,都有这种萤石。

它们主要分布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之间,主要沉浸在泥沙中,个头有大有小,大者如头颅,小者如指头,沉浸在河岸或者堆积的泥沙中,属于玉石的伴生石。

可以说,但凡能发现和田玉料的地方一定会出现萤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