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民国诡闻实录 >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实地计划

民国诡闻实录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实地计划

作者:漆奥峤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8: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说到这里,徐侠客已经把当地百姓对沙漠的看法给介绍情况了:“可以说,沙漠的古怪离奇,已经让当地百姓坚信,沙漠确实是魔鬼的诅咒,而敦煌城就是魔鬼沙漠的封印界碑,这些禽鸟乱撞的迹象,都是魔鬼操纵动物引起的怪异现象,连他们也是只知现象不知原因。”

岳观潮又问道:“他们,他们没想过去查查禽鸟乱撞的原因吗?”

徐侠客摇摇头:“这些禽鸟乱撞的情况不是最近产生的,而是从古至今都存在,听说,敦煌城的地方志中,记载过最严重的禽鸟乱撞,大概出现在唐朝初年……”

唐贞观年间,敦煌城府兵莫十三的私人家书中,曾经记载过那次鸟殇事故。

那一日,白日出现火烧连云,从晨时起太阳开始,环绕在敦煌绿洲附近的火烧云连日不散,甚至有了越烧越红的趋势,直到落日后才算勉强散去。

当天傍晚,天空飞来无数沙漠中的鸟类,数量之多、声势之大,就好像黑云压城,他们惨叫着朝敦煌城的建筑撞过去,将自己的身体撞得鲜血淋漓,有些飞鸟离开时血液还没凝固,直接落到地面。

千万万只禽鸟的血滴子齐齐落下,就好像是天空下起了血雨,将敦煌城的建筑染得血红一片,几个月血腥气还没散去。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已经驾崩,这种现象也就被当做了天垂象的征兆,附近百姓都认为是上天可怜天可汗驾崩,命禽鸟这种翱翔于天的活物,为天可汗送葬,这件事因涉及天垂象,也就被收入了敦煌地方志。

徐侠客提到这次地方志记载,语气神秘起来:“这种现象从古至今都有,对当地的百姓来说,已经习惯了,哪天没有禽鸟喋血那才奇怪呢,你要说他们为什么不探究?我感觉是没有人力物力。”

他顿了顿:“刚才我就说了,这个沙漠在当地人眼中是魔鬼的诅咒,他们惧怕沙漠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去主动跟魔鬼的地盘打交道,再者说,就是真有胆大不怕死的,他又能怎么探究呢?是把沙漠完全走过去一遍,还是去掘地三尺挖出什么东西?”

“这沙漠的面积那么大,谁也没这个人力物力,一来二去,他们当然也就既无心也无力去探究这些怪象,只要离这些怪象远远的就可以了。”

“远离沙漠腹地,是沙漠周围百姓的生存之道,只要距离神秘力量远了,人才能安稳生存。”

徐侠客还想继续长篇大论,被爬上来的岳二炮打断:“可找到你们了,赶紧回去吧。”

岳观潮三人只得跟着岳二炮回到客房,等到地方时,岳青山已经在和孙大乔已经拿出舆图,见他们回来,老岳头开口道:“你们回来得正好,我和孙大乔商量一下,我们还是觉得先到那斯坦赫因所说的水墓看看再说,一来是确定这洋人有没有说谎,二来,这里以前至少是古鄯善国遗址,也许还能找到些关于古鄯善王朝的线索。”

岳观潮摆摆手:“有那个必要吗?我们直接查古鄯善国不就行了,何必浪费时间去吃别人剩下的饭。”

宋思媛思索片刻点点头:“我也同意二叔的建议,我明白你什么意思,你是怕斯坦赫因在考察报告上撒了谎,我们不经考证就采纳他的意见,可能会被他带偏?”

岳青山点点头:“我还是喜欢和聪明人说话,这老洋人的考察报告里,压根就没提古鄯善女王的茬儿,以他的手笔难道是没查到鄯善女王?老头子想他不至于那么没用。”

老岳头磕了下烟斗灰烬:“唯一能出现的情况,是他已经查到鄯善女王的记载,但是出于某些目的或者单纯是私心,故意将这一点掩盖下来,没有写在考察报告里,我们拿着一份有隐瞒的考察报告,一定会出现问题,我是想亲自去实地看看,也看看他到底隐瞒了什么!”

“噢,您是想查查他隐瞒的东西,那这一点倒是可行,只是我们怎么去呢?”

岳观潮总览考察报告,斯坦赫因对于他们去的路线,只是略粗大致描述,不涉及具体地名,在荒漠背景之下,他们很难找到原有路线,至于他所描述的沙耳城更是闻所未闻。

“也许,找个附近熟悉沙漠的向导比较好。”宋思媛提议道。

徐侠客说道:“如果是找当地的百姓的话,我们人生地不熟,估计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什么靠谱的人,这才是麻烦的地方,如果所托非人,把我们给留在沙漠,那才叫天不应。”

岳观潮搂住他脖子:“徐道士,你不是说你在这里认识个老道士叫王元禄吗,要不我们去找他吧,他在敦煌十几年,总比我们这些面生人要好,说不定还能帮到我们。”

徐侠客点点头:“你不说我还真忘了,这样吧,我们也先休息好,等明天一大早我带你们去千佛洞。”

“行,我看还是先见到这个王道士再说吧。”

众人来到敦煌才不过半天时间,这几天路途遥远、颠簸折磨,身子骨早就快散架了,他们只好各自回房补觉,总算是能把身体摊平休息了。

睡到傍晚,几人在附近的面食摊子吃了饭,回去的时候就已经见店家在封窗子,个个伙计把窗板支棍收回,巨大窗户咯吱一下,轰隆一声将窗户盖上,再用窗台上的卡扣凹槽给扣紧,等木板封闭严实,走廊也就算是被封闭完成了,各处开始挂起煤油灯,照得走廊各处一片昏黄。

岳观潮他们回房后,等到太阳落山,面向外面的方窗光芒消失后,周围果真嘈杂起来,就好像有无数叽叽喳喳的鸟雀在乱飞,不过片刻功夫,就已经见外面的窗板轰隆响动,就好像被冰雹砸下窗户,哗哗啦啦响动不停,直到半个时辰以后,这股嘈杂动静才算安静下来。

夜晚来临,周围的气温已经在降低,他们很快就已经听见冷风吹拂,那小窗户被刮得哗啦作响,若非是小窗,估计早就飞出去了。

一夜风沙呼啸,众人安稳睡去,第二天,徐侠客叫了马车,带着他们出了敦煌城,前往位于西南方向的千佛洞。

所谓千佛洞,也叫藏经窟,是敦煌当地百姓对它的称呼,官府的文献资料上,千佛洞正确的称呼为漠高窟。

若要往前追溯,漠高窟开始出现的时代,是东晋十六国时期。

大概前秦建元年间,沙门僧人乐遵来到河西走廊尽头,行到这里时,抬头的一刹那,见鸣沙山光芒万丈、金光蒸腾,就好像有千佛驾临,于是他在宕泉河道崖壁上凿下石窟用于修行,这是漠高窟的第一个石窟。

其后,北魏、北周、隋唐、吐蕃都曾经在这里开凿石窟,命工匠绘制壁画,至于安史之乱的时代来临,河西被张议潮家族、曹议金家族轮番把持,他们不仅新建数量颇多的石窟,连带着石窟外的窟檐和塔楼都一并修缮如新,还在崖面绘制大量色彩浓郁的露天壁画,使得千佛洞的外观更为恢弘壮观、震撼万千。

自唐朝开始,漠高窟又经历南宋、北宋、西夏、元朝时代,到了明朝彻底封禁关外,才算彻底停止修窟,从东晋十六国直到明朝,前后已经有两千年之久,严格意义来说,漠高窟不是一朝一代或者一人一家的产物,而是多民族风格交融的文化艺术结晶。

两千年来,前秦人、北凉人、鲜卑人、党项人、汉人、藏人、元人都曾统治过这里,不断有供养人、贵族、僧人、军官、匠人、百姓等礼佛团体,出资敲凿石窟、描绘壁画,这才形成如今兼收并蓄、包容万千、辉煌璀璨的千佛洞。

时至今日,千佛洞共发现七百多座石窟、成千上万的彩塑、壁画,至于其中隐藏的经卷文书和历史文物更是不计其数,实为民族艺术瑰宝。

徐侠客介绍着漠高窟时,马车一路向西南行走,到宕泉河岸时,众人下马查看情况,已经能看到鸣沙山东麓山崖上的漠高窟。

鸣沙山黄褐山体之上,大小石窟接近千座,排列在将近两千米的山崖石壁上,各处石窟层层叠叠互相堆摞,有栈道或者木梯连接高处的石窟。

在接近山崖中段的位置,还有个高可达崖顶的大佛殿,九层塔楼出檐高挑,形似嵌进石壁的巨大佛龛,至于其他各处,也有几座窟檐散布各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