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的微笑你看不见 > 1太阳系消失的十亿年

我的微笑你看不见 1太阳系消失的十亿年

作者:月之羽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4: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1太阳系消失的十亿年

有生命的物体都有灵魂。有灵魂的 核态生命体 能在身体上滋生 物态生命。

距离现在四十六亿年前,太阳诞生了。

经过了五亿年的太空流浪,太阳捕获了无尽的天体,九颗质量比较大的具有生命的行星成为太阳的卫星,数不尽的陨石夹杂在太阳系各个大质量天体之间。星核搏动的韵律在星际间震荡。

太阳是一颗性格比较温和的恒星。在它的领导下,九颗卫星和它度过了惬意的二十多亿年时光。在这二十多亿年时间里,九大行星与太阳构成共生神经网络,星际引力波承载生命信号传输。太阳不断的燃烧核能,无尽的能量供应着九大行星生命,九大行星在太阳的庇护下,不必再消耗自身能量躲避其他天体,接收的能量更是在星球表面滋生出无尽的低等生命。

水星做为最先归附太阳的星体,质量很小,距离太阳也最近,它们的表面温度白天很高,通常在二百摄氏度以上,夜晚则降低到零下一百度以下。地藓植物、水熊虫和其他广温生物占领了水星地表,这些看似低端的生命体,高温下依赖耐热酶,低温下依赖抗冻蛋白,细胞膜由极端稳定的脂质组成,能在高温下不分解,低温下不凝固,同时具备快速切换代谢模式的能力。它们的存在使水星表面呈现一片灰色。

金星距离太阳比水星稍远,质量也比水星大的多,温度范围在八十摄氏度到零下四十摄氏度之间,植物类似于仙人掌一样的厚皮保水植物出现,它们通过超级厚皮形成隔热层,白天阻挡高温,夜晚抵抗严寒,并且及其耐旱。动物形态更加多种多样,出现了可以跳跃数十米的甲壳虫、生活在地下的类似蚯蚓一样的土蛇等等,。

距离太阳不远不近的地球,做为太阳系质量最小的行星,当时几乎完全由固态岩石构成地表,很少量的液态水均匀分布在泥土里,当时的地球没有大气层的包裹,地表温度在六十摄氏度到零下二百摄氏度之间,液态戊烷形成的海洋的主体,占据地球五分之一的地表面积,甲烷至丁烷以气体存在于地球表面。第一个纪元的生命形态并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多彩。主要生物还是以地表爬行生物为主,类蜥蜴形态动物做为当时地球表面的代表,低矮的苔藓类植物包裹整个地球表面。

更远的六颗行星表面,也分别衍生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生物。体型巨大的恐龙生活在木星之上,靠吞噬铁矿石为生的类穿山甲霸占了火星表面,至于更远天王星、海王星上,由于极度低温,只存在一些耐低温的植物。至于几乎完全由固态水——冰构成的冥王星上,只有一些微生物存在。

这是太阳系最美好的年代——每颗行星都舒展着独特的生命形态。

直到十八亿年前,直到那个血色黎明,来自银河中心的死亡震颤撕裂了太阳系重星体的和谐。中子星"老鬼"幽蓝的引力触须刺入太阳系边缘,距离太阳最遥远的冰巨星冥王星发出濒死的尖啸。土星崩解时的场景仍让人胆颤心惊,仅仅一瞬间,包裹土星星核的固态岩石崩碎,无尽的固态碎片围绕着土星形成的星环碎片。木星在绝对引力下扭曲成哭泣的人面,星核爆碎,超高的温度使木星表面物质气化,超强的压力推动木星表面的气体颗粒飞向宇宙,木星的体积胀大了百倍有余。

"逃!"太阳燃烧核心爆发出超新星级别的耀斑,抵抗老鬼来自遥远深空中的引力。但老鬼的引力魔爪已攫住整个星系。木星率先被击中,气态巨行星破碎的星核暴露在太空的瞬间,数千个智慧风暴云团在氢氦大气中蒸发成苍白的雾。

"照顾好地球!"火星将最后的地幔能量注入地球的防护场,火星的星核在被抽离时迸发出超新星般的闪光。天王星的磁极在痛苦中拧成麻花,在老鬼引力撤去的瞬间发生偏转倾斜,海王星的深蓝瞳孔永远凝固在惊恐的瞬间,冥王星直接被打散成无数块冰晶陨石,无数碎小陨石围绕太阳系形成一圈柯伊伯带。

感受到生命即将消逝之际,太阳系九大卫星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质量最小的地球之上。做为质量最小的地球,它在几十亿年时间里,已经承受了“哥哥”们无尽的关爱,此刻,哥哥更是要在生命最后一刻,牺牲自己保护它。

冥王星在星核爆碎之前,把星核外覆盖的巨大冰块抛向地球。木星做为质量最大的行星,承担起“大哥”的责任,用它的躯体承受来自老鬼引力触手90%的伤害,星核瞬间爆炸,木星星核外包裹的固态物质也大部分被气化。星核爆炸之际,行星表面的生物碎裂成基因片段被木星表面气态颗粒包裹,飞向地球。火星在木星之后,努力用自己的身体抗住这一击的余波,星核碎裂,行星表面的生物基因片段也向地球飘去。

然而,引力触须的力量还未停止,来自太阳的引力屏障终于在地球公转轨道之外抵挡住了剩余的威力。老鬼与太阳对抗产生的余波,让地球、金星遭受巨大冲击,全部陷入涅槃状态。

当太阳用最后的力量裹住地球时,地球破碎的地壳已可以望见星核内翻滚的岩浆。蛋壳形状成的茧房将地球连同其他兄弟送来的“遗产”一起包裹,星核在不断蠕动中逐渐被外围固态物质包裹,来自冥王星的固态寒冰在高温之下不断融化,占据了地球70%的地表。在绝对零度的宇宙中,地球被动接受来自太阳燃烧的日珥,不断修复自我,等待涅槃重生。地球表面的生命,包括来自其他几大行星的生命,全都消失,只留下数不尽的基因片段,或沉没于万米以下的马里亚纳海沟,或埋藏在冰封的南极大陆,或随着泥土化作新的陨石成分。

金星也被重创,星核与地球一样陷入涅槃状态。水星直接被老鬼引力触须击中,星核陨落,星体分成较大的三份和数不尽的微小陨石碎块,一半的质量被切掉,坠落到太阳表面,成为太阳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在飞行过程中路过地球,形成地球的卫星——现在的月球,月球和水星本体的棱角在岁月长河中逐渐归于球形。

距离今天八亿年前,地球的伤口结出量子态的痂。地震是沉睡时的梦呓,火山是未愈合的创口,而那些侥幸存活的菌毯生物,在冰河纪的茧房里进化成会行走的晶体森林,被老鬼引力触手重创的部位,残存的伤疤隆起形成青藏高原,稚嫩的新生突起一直延申到海拔8848米。直到某个纪元,被固态物质和海水包裹的星核重新搏动,新生的地磁场轻轻叩击茧壳。

此刻地球仍能感受到太阳茧房中逐渐复苏的心跳。原来,太阳也在那一击中受到重创,陷入破茧重生的状态。不过很明显,太阳的茧壳要比地球的茧稀薄很多,也就说,太阳受到的伤害程度比地球小的多。当地球破碎蛋壳重见天日时,那些蛰伏在海底深处的基因片段、掩埋在玄武岩下的行星遗骸,都将随着星核的搏动重新焕发生机。

中子星老鬼的引力触手依然在遥远的深空徘徊,还有更多更大的威胁不知躲在宇宙哪个角落。

在茧房透出的第一缕星光里,地球破茧重生,茧壳化成大气层,重新聚拢在地球星核周围。

千万年后,地球舒展着由熔岩与磁场构成的身躯,感受太阳抛洒的日珥轻抚地壳。大气层中的甲烷泛起磷火涟漪,硅基珊瑚在电离层折射下生长出光谱状的枝桠。

尚未醒来的金星厚重云层下,硫酸雨滋养着液态水晶构成的森林;火星赤道裂谷中,赭红色沙尘随着行星无意识抖动聚散成沙漏图腾。而地球的身躯之上,荧蓝色菌毯正沿着板块裂缝蔓延,这些半透明的胶质生物吞吐着大气层中的甲烷,在晨昏线交界处绽放出星环状的光晕。

大气层开始出现氧气,那一刻,来自九大行星的物态生命基因开始复苏,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基因片段不断吞噬完善自己,融合更多的基因片段,重新组合后的基因生命体,包含来自木星的身体、火星的头部、冥王星的尾翼……植物、动物分别进化出不同方向,水生、陆生生命竞相争雄,飞行生物终于翱翔在拥有大气层的长空。

百家争鸣的物态生命,仿佛要用它们多姿多彩的外观、千回百转的舞姿,讴歌九大行星中那些消逝的生命,它们仿佛在说:消失的十亿年靠我们的未来完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