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八十二章 报告开始,两个疯子!最可信的传言!

此时,张硕已经在路上了。

他原本的计划是跟着杨海峰到东港机场,和其他三个人会合一起出发去墨尔本。

临行前几天,崔凯文打电话过来沟通行程,说会和鲍贺星一起来东港机场。

一行人数就变成了七个。

崔凯文见到张硕以后,先是关心了一下他的报告问题,最后就说起了计算中心要发布的成果。

“偏差值!”

“我们仔细研究认为,偏差值确实非常重要,以后的大型实验偏差分析,这个数据也同样很重要。”

“我们分析了几次实验,和你预测的结果一致,而且,有一次出现了区域性粒子断层,但偏差值却是最低的。”

“结果很不一般。”

崔凯文说的非常认真。

杨海峰几人也凑过来听着,了解了偏差值以及实验偏差结果后,他们同样感觉很惊奇。

“如果计算没有问题,还真可能是个大发现。”

杨海峰道,“我了解过分析结果中的区域性粒子断层问题,物理中心把这种现象归在空气粒子的干扰。”

“但是你们的平台上,公开了20几次实验分析,有三次都出现了这個情况。”

“这就不可能是空气粒子干扰了。”

其他人也明白杨海峰的意思。

如果只有一次出现了区域性粒子断层现象,说是‘空气粒子干扰’还能说得通。

二十几次实验,出现了三次同样的现象,还认为是空气粒子干扰,岂不是说粒子对撞实验设备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泄露问题?

另外,粒子对撞实验并不是两个粒子撞在一起,而是两束运动方向相反的粒子束不断的发生碰撞。

每转一圈就会有很多的粒子撞在一起。

之所以最后看起来像是两个粒子相撞,那只是整体的数据统计问题而已。

也就是说,即便管道中存在极为稀少的空气粒子,对实验偏差分析的干扰也不会那么明显。

所以区域性粒子断层出现的原因中,‘空气粒子干扰’因素已经可以排除掉了。

在说了一下实验分析结果后,一行人就开始讨论起‘偏差值’问题。

崔凯文也提到让张硕代表计算中心做报告的事情。

他没有着急让张硕确定,而是道,“你的报告在第一天,等你们的报告结束再考虑也不迟。”

张硕去墨尔本参加会议,最重要的就是和阿戈斯蒂尼一起进行算法报告。

如果报告被指出了问题,他的心情一定会有影响,还能不能代表计算中心作报告,就要到时候再看情况。

崔凯文、鲍贺星是这么想的。

杨海峰等人也觉得他们考虑很周到,学者做的研究被证明错误,绝对是对个人的很大打击。

张硕倒是不在意,他笑道,“应该没有问题。”

他也没有直接应下来。

之后一行人就继续说起了偏差值的问题,尤其是出现区域粒子断层的分析结果,偏差值比其他实验分析结果要小。

为什么呢?

张硕说了一下看法,“如果实验过程中,内部存在我们不知道的影响因素。”

“这种影响因素会带来偏差,有时候,表现在整体上,有时候,表现在区域上。”

“这样就能解释通了。”

他继续道,“对于这种未知的发现,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数学手段去分析研究,比如,建立函数、方程,结合实验参数进行分析。”

“偏差度,你们应该有理解了,最主要受到外在的因素影响,但如果内在也存在影响,粒子碰撞速度、携带的总能量、环境磁场等等,都可能是影响因素。”

“我觉得能量,尤其是电磁能量,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

张硕认真说了起来。

他所说的内容涵盖了粒子对撞的实验原理,以及对粒子对撞过程各个参数影响的分析,也包括电磁能量在碰撞中可能起到的作用,等等。

粒子对撞实验,一直被关注的都是碰到速度、碰撞后逸散的粒子。

电磁能量,甚至被认为是干扰因素。

实验使用质子束只是因为质子带正电,可以被线圈磁场不断地加速,而中子不携带电荷就无法一直加速。

张硕边说边和其他人讨论着。

当讨论深入到实验基础原理、各参数问题,再包括更深一层的粒子标准模型时,崔凯文和鲍贺星发现都根本插不上话了。

他们甚至有些听不懂了。

整个讨论都是张硕、杨海涛在说,另外三个同行的教授,也只是偶尔说上几句。

快要上飞机的时候,讨论才停下来。

杨海涛回过神惊讶的叹道,“张硕啊,我才知道,你竟然这么懂粒子物理!”

其他人也叹道,“我早就发现了,刚才我都根本插不上话。”

“你在这方面是不是很有研究?”

“不过也对呀,实验偏差分析算法能做出来,必须对各个参数有非常深入的理解……”

“但是,粒子标准模型是理论啊。”

张硕轻笑的摇了摇头,“只是感兴趣,看过一些理论内容而已。”

……

在坐上了飞机以后,张硕思考起了‘利普洛斯-帕米尔方程’的问题。

利普洛斯-帕米尔方程,描述了电磁能量损耗以及力场混乱之间的关系。

现在没有电磁损耗的测定数值,是否可以塑造出弱化函数,描述‘初始电磁能量与总能量比率’和实验偏差度之间的关系?

那么是否还有另外一条路?

比如,用数学的手段,根据实验参数来研究力场混乱问题?

他试着建立一个任务--以数学手段描述实验力场混乱问题。

系统有了提示——

【信息不足,任务建立失败!】

“信息不足?”

“难道必须要检测到充足的数据,并确定了未知物理现象,才能去探究理论问题?”

他思考着又建立了个任务--研究电磁能量和引力的关系。

系统又有了提示——

【信息不足,任务建立失败!】

这当然会失败。

研究电磁能量和引力的关系,是‘源点论’中的一个分支方向,也是前世最受关注的方向。

如果能成功构建两者的关系,就能够把电磁能量转换引力,只是听一下内容,都知道有多大的应用前景了。

‘源点论’之‘源点’,代表的是‘基础作用力的源点’,‘源点论’认为,四大力是由源点演化而来,也能回归初始并进行相互转化。

……

一路无话。

张硕、杨海峰一行人,带着旅途的疲惫踏上了澳洲的土地,来到了美丽的墨尔本。

ICHEP会议就在墨尔本会议中心举行。

在进入酒店大厅后,张硕就见到了等待多时的阿戈斯蒂尼和卡尔瓦赫。

“你终于来了,我们都等了两天了。”

卡尔瓦赫和张硕拥抱握手。

阿戈斯蒂尼则说道,“伱应该昨天到,就能看到我和弗朗西斯科的对决了。”

“什么情况?”张硕用眼神询问卡尔瓦赫。

卡尔瓦赫耸了耸肩,“他们在会议中心的广场碰到了,每个人只说了一句话,但是重复了无数次。”

他模仿的弗朗西斯科的语气,“你是错的!”

然后又模仿阿戈斯蒂尼,“你是嫉妒!”

“就这样,最少有五分钟,我想拉着他离开,但是他不愿意。”

“很丢脸……”

阿戈斯蒂尼不满道,“你怎么能这样评价?我可是胜利者!”

“只是那家伙受不了先走了而已。”卡尔瓦赫说着撇了撇嘴。

“是你的风格。”

张硕朝着阿戈斯蒂尼竖起了大拇指。

他到前台办理了入住,和杨海涛招呼一声,就跟着阿戈斯蒂尼、卡尔瓦赫去了房间。

三个商议了一下报告问题。

卡尔瓦赫已经分配好了,“我先上台,然后是布尔曼,最后是你。”

“我负责算法的介绍,如果有核心算法外的讲解需求,也可以我来做。”

“布尔曼负责算法逻辑。”

“你负责讲解最核心的信号评估体系。”

阿戈斯蒂尼说道,“必须承认,信号评估体系上,你比我的理解更深入。”

张硕点头接受了工作分配。

随后三人就开始讨论‘作报告的战术’,包括什么问题什么人来回答、应对刁钻的问题要怎么办,出现讲解卡壳的时候,其他人要怎么辅助。

等等。

这些都要提前想好,因为算法逻辑是非常复杂的,讲解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问题。

卡尔瓦赫担心这一点。

阿戈斯蒂尼和张硕倒不怎么担心,他们都有非常充足的信心。

报告就是在会议第一天的下午,而且还被安排在了二号厅。

一号厅是主厅。

主厅太过于空旷,不适合作为学术报告的场地,二号厅也是主厅外最大的厅,里面有四百多个座位,已经是非常大了。

一般的报告不会有这么多人看。

显然他们的研究得到了主办方,再包括国际纯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欧洲核子组织等多个大型机构的重视。

……

在报告进行前,卡尔瓦赫安排的策略就是‘养精蓄锐’。

他们不参加开幕式以及颁奖活动,也不去听开幕当天上午的报告,就一直待在酒店里休息,要在做报告前养足精神。

张硕觉得策略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对阿戈斯蒂尼而言,去了就可能会惹上麻烦。

等做完了报告,再怎么样也没关系了。

张硕还是要到会场去签到,他和杨海峰是一起过去的,在领取了自己的出入牌以后,走出来就看到一个气势汹汹的小个子白人。

对方扫了张硕一眼,随后就冲着他走过来,眼神犀利的问道,“你就是张硕?布尔曼的合作人?”

说着语调还带着轻蔑。

张硕打量了一下对方,然后用手抚了抚头发,也开口道,“你是……?”

“弗朗西斯科-费利弗!”

对方自报家门。

张硕的眼中还是带着迷茫,他很礼貌的说道,“很抱歉,我没有听过这个名字,能不能介绍的再详细一些?”

“核子组织,CP破坏!”弗朗西斯科嘴里又蹦出了两个词。

张硕用力抿嘴继续问道,“我知道cp破坏,但依旧不知道你是谁?为什么不介绍的更详细一些?比如,你在里面做什么工作?”

他的话音很诚恳。

弗朗西斯科却从里面听出了戏谑,他顿时憋得脸色通红,怒喷一句,“你和布尔曼那家伙一样讨厌!”

“感谢你的夸奖,但我并不觉得自己和布尔曼一样聪明。”

言外之意就是你是出于嫉妒,才会把聪明和讨厌联系在一起。

弗朗西斯科也听出了弦外之音。

他左右看看围过来的人,冷哼一声,走开了。

那些看热闹的人也知道张硕是谁了,他们忍不住讨论起来,“那个就是阿戈斯蒂尼的合作人,一个算法天才。”

“当然是天才,不是谁都有资格和阿戈斯蒂尼合作的。”

“我查过他,数学水平很高,他刚发了一篇论文,蒙日-安培方程的边界论证,那种研究很厉害……”

“这么年轻,也就20多岁吧。”

“两个天才一起做的研究也很疯狂,明天就看是否能找到问题了……”

来参会的人,极少有人相信阿戈斯蒂尼和张硕的报告会成功,主要还是因为结果太离谱。

阿戈斯蒂尼是公认的天才,但就像是在CHEP上宣布发现重子cp破坏信号,因为成果太过于离谱,根本没有人相信。

现在也一样。

阿戈斯蒂尼和张硕合作研发的算法,证明实验信号转化手段无效,同样是非常离谱的结果。

有传言说,阿戈斯蒂尼是因为检测不到cp破坏信号,才会认为问题是出在实验信号输出方面,并做出了这个研究。

这不是正常人的思维逻辑,但相信的人却有很多。

那些和阿戈斯蒂尼熟悉的人,非常认可这个推断,“布尔曼就是这样的人。”

“这听起来很离谱,但却是最可信的。”

“那家伙已经疯了!”

……

第二天,ICHEP会议正式开始。

上午是会议的开幕式和颁奖仪式,国际纯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颁发了青年科学家奖、粒子物理杰出研究和发现奖。

这些奖项的知名度很低,但在粒子物理研究方向上,也是一种国际同领域的认可了。

张硕、阿戈斯蒂尼以及卡尔瓦赫都没有去参加开幕式,他们就待在酒店里休息,还去健身房打了两局桌球,后来阿戈斯蒂尼就匆忙的回到房间,仔细看起了下午要进行的报告内容。

看的出来,阿戈斯蒂尼有些紧张。

上次的报告出现了问题,而现在他可不希望再出问题了。

在查看报告内容的时候,阿戈斯蒂尼还不断问向张硕,“你确定我们的研究没问题吗?”

“当然,我非常确定。”

张硕说的表现出一股强烈的自信,“我觉得你过于紧张了,不用担心,布尔曼,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谢谢。”

阿戈斯蒂尼顿时轻松很多,“必须承认我现在对你的信心比我自己更充足。”

“你只考虑自己做报告的部分就好了。”张硕道,“如果你出现什么问题,我会上去帮你。”

卡尔瓦赫和张硕小声说道,“十年前,他比现在自信的多,大概上了年纪,当然我也一样。”

“可能是上次造成的影响,他这个人的性格就是……”他一时间想不到要怎么表达。

“我明白。”

张硕笑道,“天才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你好像没有?”卡尔瓦赫盯着张硕有些疑惑,“我的意思是,你要正常多了。”

“所以我不是天才。”

张硕自嘲的说了一句。

……

下午,二号报告厅人满为患。

大量的学者涌入到了报告厅里,有些人没有座位就干脆站在走廊,还有的干脆就在门口徘徊,只想现场看看会发生什么。

报告厅两侧还有媒体记者的身影。

有摄像机已经放置好对准了讲台,还有两个摄影师举着镜头不断拍摄,有个摄像师还朝着讲台边缘坐着的张硕挥手打招呼。

张硕正和阿戈斯蒂尼坐在一起,他们坐的是两个特殊的座位,是在讲台边缘并排放着。

他注意到摄像师挥手动作,仔细看了一下发现确实是认识,正是那位和女记者许燕一起来学校采访自己的摄像师。

他也挥手打了个招呼。

这时候,张硕的感觉并不好,他和阿戈斯蒂尼的位置是最显眼的,转过头就有几百个看过来的眼神,其中有友善、有好奇,也有不少明显带有敌意。

报告厅最前排,坐着的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比如,核子组织负责人法比奥拉-吉亚诺蒂、核子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埃利泽-拉比诺维,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安德烈亚斯-霍克。

第一排,还有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梶田隆章和安妮-吕利耶。

他们是会议的特邀评审。

即便是影响力巨大的国际高能物理会议,想邀请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也不容易,并不是因为奖项获得者派头大,而是,都太老了。

绝大部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获奖时年纪都已经超过60岁,甚至是70岁、80岁,想找年轻的获奖者是很不容易的。

更不用说,年轻的、同领域的获奖者了。

安妮-吕利耶,是相对年轻的获奖者,还是少有的女性获奖,现在也已经超过65岁了。

梶田隆章,只比安妮-吕利耶小一岁。

他们已经是在世获奖者中年轻的了。

在众多学者的瞩目中,卡尔瓦赫淡定的站在台上开始做起了报告。他讲的部分是整体概述。

整体概述,可以理解为,让听报告的人对算法有个大致的了解。

这一部分内容,自然不可能找到问题。

卡尔瓦赫也是一名50多岁的老教授,他是阿戈斯蒂尼团队的一员,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人物,也根本没有人想在他的报告中找问题。

他很顺利的讲完自己的部分,只花了半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

接下来就轮到了阿戈斯蒂尼。

当阿戈斯蒂尼走上台的时候,能明显看出台下好多人都变得认真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