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八十章 这个研究肯定和张硕有关!

很快。

两天时间过去了。

上午八点半,苏东大学的官方网站首页更新了一条科研类的成果信息,标题为“让‘边界’更广泛,蒙日-安培方程的重大突破,成果刊登在《数学年报》”。

在点开标题以后,就转到了成果信息介绍页面,最前面是蒙日-安培方程的简单介绍——

“蒙日-安培方程,重要性在于其在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理论挑战。

蒙日-安培方程是一类完全非线性的二阶偏微分方程,源自于黎曼几何问题,并在卡拉比-丘流形的证明中发挥了作用,由于其完全非线性的特性,求解蒙日-安培方程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之后则说起了研究突破,“我校高等数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硕以及罗勇军教授,一起对‘蒙日-安培方程解的光滑性’进行研究,在科技大学陈教授团队‘蒙日-安培方程自然边界正则性论证’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了蒙日-安培方程解的光滑性的边界。

他们联合发布了研究论文,名称为《蒙日-安培方程全局正则性的边界扩张》,并在顶尖期刊《数学年刊》上发表。”

后续则是对蒙日-安培方程解的光滑性问题的介绍,以及研究是怎么在陈教授团队基础上进行拓展,还说起了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打破了自然边界条件限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论证了蒙日-安培方程解的光滑性。

研究本身是对边界限制的扩张,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手段去研究蒙日-安培方程的边界问题。

偏微分方程领域著名的学者,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奥尔科夫教授认为,研究最大的意义,是打破了自然边界条件限制,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

高等数学研究院。

王辉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冲了一杯咖啡放在手边,打开电脑看起的新闻,随后就注意到,学校发布了一条科技成果信息。

他最开始没有太在意,扫了一眼后,眼神顿时就挪不开了。

“蒙日-安培方程的边界拓展?”

“发表在《数学年刊》?开玩笑吧?我就是高院的研究员,我怎么不知道……”

他一时间有点懵,脑子里第一反应是‘不可能’,然后有种奇怪的感觉,“蒙日-安培方程的边界拓展……很熟悉啊,是在哪里听过一个项目?”

他马上点开了成果信息页面,顿时知道自己为什么感觉熟悉了。

罗勇军!

真是罗勇军!

王辉惊讶的张大了嘴,他是真的感觉脑子已经不转了。

“这怎么可能?”

“罗勇军?那个学校资助几万块的研究,他竟然完成了?”

“去年蒙日-安培方程的边界研究才有了突破,他能在突破的基础上,再进行突破?”

“这……”

王辉终于把嘴巴合拢上,认真的看起了新闻内容。

那些复杂的方程介绍对他来说,根本连看都不用看,他马上把注意力放在最关键的位置——

“我校高等数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硕以及罗勇军教授……”

“张硕和罗勇军……”

“张硕?”

这就有那么一点点说的通了。

但是,也只有‘一点点’而已,王辉立刻带着惊讶站了起来,他走出门口大喊一声,“齐教授,你知道了吗?学校发的新闻!”

“蒙日-安培方程,边界扩张论证……”

“还有……罗勇军!”

在《数学年刊》新一期发布前,罗勇军把消息捂的很严,他没有和任何其他人说过,知道消息的只有张硕、孙兴利两個人。

一直到昨天傍晚信息发布,他才给学校方面说了一下,高院乃至整个数学学院都根本不知道。

现在他们知道了,反应也不比王辉好到哪儿去。

罗勇军的项目可是学院内的一大八卦。

所有人都觉得他是在骗经费,没人相信他能够完成研究,也不可能发表什么论文。

结果……完成了?

一些和罗勇军认识的人,立刻就去了计算机房。

罗勇军正坐在门口的电脑前。他单手撑在桌子上,手指用力的揉着额头,似乎是想研究想的头疼。

实际上,他的嘴已经咧出了夸张的弧度,只有用力的闭着眼、绷紧肌肉,才能抑制自己不发出笑声。

“罗教授!”

“老罗!”

几个教授一起来到了计算机房,见到罗勇军立刻说道,“你还真行!这么大的成果都能憋住。”

“这个研究挂靠的是学校那个小项目,对吧?经费只有几万块,让你做成了杰青级别!”

“这个成果太大了,自然边界再拓展,真是让我开了眼界!”

“你不知道,高院的王辉有多惊讶,当时我就说,罗勇军的水平绝对是学院里顶尖的,能完成研究有什么稀奇?”

几个教授围着罗勇军一顿夸奖。

罗勇军转过头,脸上带着傻兮兮的笑,嘴里不断说着,“过奖、过奖,水平没那么高……”

他连续谦虚了好几句,随后就被问道,“张硕呢?”

“张硕没在啊?”

“我还以为张硕在呢……”

罗勇军疑惑问道,“你们找张硕?”

“没有、没有,就是问问。”有人回了一句,“那不是你们一起的研究吗?”

“对。”

实际上,好多人都觉得,张硕可能在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只凭罗勇军,怎么可能完成这样的研究?

……

研究的影响力确实很大。

科技大学的陈教授知道消息同样很惊讶,他的研究是去年发表的,本来以为未来二十年,都不会再有蒙日-安培方程的重大突破。

结果,一年就有了?

陈教授第一时间就联系了罗勇军,对他表示祝贺以后,就问及了研究的问题。

罗勇军收到了邮件也感到很欣慰,他和陈教授说明了一下自己的研究,还认真说了一下如何用类似的方法继续去拓展边界。

这样的研究就不是突破了,而是一种模仿式的继续论证。

另一边。

陈教授已经看了邮件以后,对旁边的同事吴振东说道,“罗勇军教授的水平不低,但我觉得这个研究应该和张硕有关。”

“年轻人总会有一些创造性思维,研究方法上会有创新性,他们在密度函数的论证上,使用了一种矩阵的方法……”

“还有,最后阶段的论证……”

他说了一些专业内容,随后道,“张硕,真是个人才!”

“他个人发过两篇计算数学方向的顶刊论文,而且是通用算法的研究,应用价值很高。”

“现在看来,在偏微分方程的纯数学论证上,他也有一定的造诣,如果有机会,还是要和这样的年轻人多探讨、交流。”

吴振东点头道,“张硕,他获得了数学会的钟家庆数学奖了吧?”

“我们能在大亚湾会议上看见他。”

与此同时。

张硕正闷在宿舍里,和崔凯文说着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的算法问题。

他已经把核心算法发过去了。

计算中心的人,要对核心算法进行消化理解,其中牵扯到不少的计算逻辑问题。

同时,还有一些新的问题。

崔凯文就在问‘输出参数’问题,“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分析细节,但是整体输出上有一个很特殊的数据,说明上写的是‘整体偏差度’?”

“我们不太明白。”

张硕解释道,“整体偏差度是一个定义性的评估偏差数值。”

“在不受到任何外在因素影响的状态下,即便粒子对撞的位置、角度、能量级别不同,偏差度也会是0。”

“如果你们还是不理解,可以去看和偏差度有关的计算程序……”

偏差度,太重要了。

在偏差分析算法中,偏差度就是衡量实验和模拟偏差的一个归总数据。

从算法逻辑上来说,实验不受到外在因素干扰,偏差度可以无限接近于零。

实际上,偏差度永远不可能归零。

这也会成为证实‘未知物理现象’存在的重要依据之一。

崔凯文又和张硕谈了几句,也大概理解了偏差度的意思。

如果偏差度数值很高,说明实验受到的外界影响因素很大。

他马上问道,“是不是可以在小型实验分析算法中,增加偏差度的计算输出?”

“当然可以。”张硕回答。

“等我们弄懂这部分算法,可以加入到小型实验分析程序中,到时候,看看结果。”

“一方面是测试,另一方面也可以当做成果。”

等崔凯文说完,张硕仔细想了一下,说道,“你们可以试试看,我估计偏差度会在0.05%到0.07%之间。”

“为什么?”

“这是我预估的数字。”

张硕没有多做解释。

他心里反倒非常的期待,因为计算小型实验的偏差度会得到很有意思的结果。

等他们做计算以后,就会发现不管有没有所谓的‘空气粒子影响’,又或者是‘带质量粒子的固定方向偏转’,计算出来的偏差度都会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

那些明确能看到的现象,并不能影响到偏差度的计算结果,就好像是明确看到的现象集中了所有的偏差,没有明确的现象,偏差则分散到了所有粒子中。

这样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能说明实验可能存在某种未发现的物理现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