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六十四章 洗清嫌疑,不调查了?这可不行!

孙兴利问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是罗勇军的蒙日-安培方程论证完成了。

他满脸写着不可置信。

“这怎么可能!”

“罗勇军,老罗?那个蒙日-安培方程的研究?”

“几万块小项目?”

“研究解的光滑性,扩大边界需求?”

孙兴利呆立在原地好半天。

他实在是太惊讶了。

数学学院任何一个教职工,听到消息也会一样惊讶。

这个研究项目,可是数学学院的一大八卦!

去年的时候,罗勇军申请了蒙日-安培方程的研究项目,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有些人手里没有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也没有省级资助项目时,就会申请一個学校内部资助的项目过渡。

学校项目资助经费一般只有几万块。

罗勇军的项目之所以会出名,是因为他在项目申请期间碰到了科技大学的陈教授发表论文。

陈教授的研究内容,也是对蒙日-安培方程进行论证。

他的研究成果去掉了解的光滑性‘两个区域一致凸’的需求,还降低了边界的光滑性需求,证明了自然边界条件下,蒙日-安培方程的整体光滑性。

这就是尴尬的地方。

罗勇军要继续申请经费,就必须要修改研究内容,他的修改就是在陈教授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拓展。

学术界有个共识是,一个研究刚刚取得质的突破,再想有质的突破,难度就会呈现几何倍率提升。

蒙日-安培方程相关研究,每一次提升间隔时间都超过20年。

所以学校根本不批他的项目。

后来罗勇军闹了一通,还牵扯到了苏东大学的副校长张秋生,才终于拿到了几万块钱的经费。

经费具体数字就不清楚了,但肯定不多。

这样的项目当然不会被看好,学校里几乎没有人相信罗勇军能够完成研究。

现在……

“完成了?”

“真完成了?不会是在骗我吧?”孙兴利猛然反应过来,问向张硕道,“是不是你?肯定是你,对吧?你帮他完成的,老罗没有这个水平!”

“那你就小看罗老师了!”

张硕说的很认真,“我当然也有贡献,但也只是最后说了一些想法,实际上,罗老师已经完成大部分了。”

这是实话。

他在后续研究的几个关键节点上有贡献,但前期是罗勇军一个人完成的,他知道项目的时候,完成度就已经接近50%了。

罗勇军激动过后变得正常很多,他马上提醒孙兴利道,“可不能说出去!”

“我也准备投稿《数学年刊》,审稿通过再说……”

《数学年刊》,数学四大刊之一,是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与高等研究院合作出版的双月刊。

科技大学陈教授的论文就发表在《数学年刊》上。

罗勇军也准备投稿数学年刊,就有意思了。

“嗯、嗯。”

孙兴利只能呆愣愣的点头了。

他也知道不能传出去,因为事情太过于‘离谱’,估计说出去会被人笑话。

……

罗勇军的研究中,张硕也有很大收获。

首先,系统任务栏多出一个,再加上已提交的任务,就等于空出了两个太任务栏。

他也感觉轻松很多。

另外,混个一作也不错。

那可是要投稿到《数学年刊》上的论文,一作不比通讯作者,但某种程度来说,也能算是并列的了。

一般高水平的论文都是有好几个作者,大部分作者并不是挂名,是真正对研究有贡献。

比如,科技大学陈教授的论文,就有多达五个作者。

他有一个研究团队,是进行的合作研究。

大部分研究项目都是如此。

数学的研究,很多也是一个团队来完成。

有句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更不用说,每一个加入项目的都是聪明人。

他们一起相互交流探讨,研究完成的概率就会更大。

如果是一个人,也许碰到一个小问题,就被卡住了,而同样的问题,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很快就会解决。

这就是团队的重要性。

张硕回了宿舍。

这几天时间倒是不累,但一直氪金想研究还是很费脑子的。

他躺在床上,打开了手机通讯软件,就发现又有了一大堆的信息。

这种情况都已经习惯了,他会回复一些重要的信息,有心情的时候也会和同学朋友说上几句。

今天的信息有些奇怪——

李刘双悦:“我今天去综合办公室找了调查组的人,和他们说,我知道你的硕士论文很早就完成了。”

“你不用担心了,调查很快就有结果了。”

孟浩(同学):“我给调查组发邮件了,证明伱没有抄袭,你的论文呢很早就完成了。他们还给我打电话确认身份,我怕什么?确认就确认!”

张建(同学):“张硕,我和调查组说了,你没问题,还有老师过来问,我当面就说,我为我说的话负责!

就算上了法庭,我也去当证人!”

同学群里也有很多类似的讨论,都在说着综合办公室、检举、邮件的事情。

张硕问了下情况才知道,是东港大学成立的临时调查组,在大学的校内网发布了公开信息。

公开信息上说,有谁知道论文抄袭事件的情况,可以直接到综合办公室反应。

如果不想公开身份,可以发信息到指定邮箱,到时候,就会调查组的人沟通询问。

在校内,就会有调查组的人沟通上门。

校外,也会电话沟通。

这是公开征集论文抄袭事件的线索。

在东港大学里,张硕的人缘还不错,同学朋友也有一大堆,再加上网上闹得舆论纷纷,一些知道情况的人都发了邮件。

综合办公室去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不想公开露面。

李刘双悦是很特殊的一个,她去综合办公室和调查组的人聊了一通,说自己知道张硕论文提前完成,还说了一大堆黄慧的坏话。

小学妹的做法让张硕感觉很暖心,他关心了一下对方的学业以及毕业论文问题,和她聊了头半个多小时。

等放下了手机以后,张硕也感觉非常的欣慰。

论文抄袭,一直是身上的污点。

现在终于能洗清了。

……

第二天上午,东港大学就发布了公开信息,他们进行了重新调查,确定张硕的论文是提前完成的。

这就洗清了抄袭嫌疑。

东港大学还同时宣布,要恢复张硕的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

这则公告,让网络舆论再次沸腾。

#东港大学宣布调查结果#,快速成为舆论的热点话题。

很多人都纷纷发表评论,“这件事一出来就知道,张硕肯定没有抄袭!”

“能发表顶刊的博士生,硕士论文会抄袭?世纪玩笑!”

“没有舆论这一波,估计东港大学根本不会重新调查,也许张硕一辈子都会背着这个污点。”

“现在网络舆论一出现,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没有舆论,事情就解决不了。”

“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舆论没出现的时候,东港大学就不知道重新调查?他们第一次调查到底是在干什么?”

“他们内部肯定知道有问题,但没有压力,根本不会有人管……”

就和行政主任田俊的判断一样,事件本身会成为东港大学的污点,给大学的名声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当然,事情还没有解决,东港大学的压力还在。

伴随着舆论的火热,一大堆人发评论催促调查组发布详细结果,毫无意外的牵扯一个名字——

黄慧。

调查组确定张硕的毕业论文没有抄袭,那么抄袭的一方必定就是黄慧了。

调查公告里没有提到黄慧,为什么呢?

难道不调查了?

这可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