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五十章 报告视频的段子版本!

中心锚点连线偏差评估算法,让人感觉只是一种新颖的实验分析手段。

在高能组实验会议上发布研究的时候,实验物理中心的高洪利、刘烨以及廖振宇就是这么判断的,他们认为算法是一种非常新颖的实验分析手段,能够帮助团队对于实验把握更清晰。

在论文正式发布以后,其他的高能物理领域学者们的判断也类似。

他们希望在中心锚点连线偏差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对大型实验进行偏差分析的算法。

大型的粒子对撞实验强度大、参数多,产生的各类粒子信号明确。

比如,希格斯粒子(上帝粒子)。

在希格斯粒子被发现之前,一直都只存在于理论中,而发现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实验强度提升的过程。

希格斯粒子的信号非常稀少,百亿的数据中可能只存在一个信号,就需要不断增大强度,才能够进行明确的测定。

各个高能物理数据团队,就是朝着“对大型实验精细化偏差分析”的方向思考的。

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下意识觉得,利用新手段分析数据,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最差的结果也能给实验分析带来帮助。

现在他们明白了。

大型实验进行偏差分析的目标是通过对整体的分析来确认异常。

张硕举的例子是‘高能所利用算法的实验分析结果’,而以往的粒子对撞实验分析中,也发现过很多次的异常。

等绝大部分异常,最后都会被归为外在干扰,或是数据检测问题,因为他们无法继续去研究,就只能做个简单判定。

现在讲的算法构思,可以会对大型实验进行整体分析,其分析结果就可能帮助找到一些异常内在的原因。

甚至,可能会带来明确新发现也说不定。

所以他们才会认为,新算法可能会成为一种对高能物理分析产生重大影响的成果。

接下来,必须更认真了。

张硕的报告中,第一部分讲的是大型实验分析的算法构思,第二部分讲的是实现方式,也就是把模拟数字化,再类比进行实验数字化。

那么,第三步就是核心了,是应该讲‘怎么才能做到实验数据化’了吧?

“接下来就是核心内容!”

“应该是偏差评估结合数据化的分析方式,赶紧录音,一定要记下来,回去慢慢理解。”

“能完成实验数据的数字化,算法的构架就出来了,方向很明确,方法也很明确了……”

一大群人都充满了期待。

在众人的期待中,张硕重新回到讲台,开口进行了总结,“如果拥有这种分析手段,一些异常信号就能够找到原因,甚至是明确一些新的发现。”

“所以,至少在粒子对撞实验的研究方向上,我认为更需要的是增强分析手段,而不是继续增强实验强度。”

“有全新的分析手段,就可以对过往的实验数据进行重新审视。”

听着张硕的总结,好多人有了不好的预感。

果然!

他的下一句话就是,“以上就是我的算法构思,以上就是我的报告,谢谢大家!”

全场安静,好多人都愣住了。

德布劳内-赫曼斯坐在第一排中间,他是主办负责人,也是报告评审之一,他满是惊讶的问道,“结束了?”

“是的,先生。”

张硕点头,理所当然的说道,“我只是讲一個算法构思,只有一个大方向的想法。”

“而且,我已经超时了,很抱歉。”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张硕就只是做一个45分钟报告,上台就强调过只是说算法构思,确实也应该结束了。

但是,核心呢?

他们感觉像是在看一部小说,终于看完了构架、铺垫等内容,才要到最精彩的**部分,结果……

没了?

不讲了!?

不只是不讲了,后续有没有也很难说,也许未来也等不到了!

张硕才刚走下台,几个前排的学者都忍不住围了过去,“还有什么想法,一口气说出来啊!”

“别在乎什么报告时间,一直讲到天黑也没关系,让其他的报告人见鬼去吧!”

“不能结束、不能结束啊,再讲讲,再讲讲……”

“你总要答疑吧?”

“实验数据的数字化方向,你肯定有想法,对吧?说一下,哪怕是个大概思路……”

好多人都凑了过去。

高晓红和薛洪涛一起离开座位,他们就做了同样的动作,把手机高高的举起朝着里面拍摄。

区别在于,高晓红的个子矮一点,为人也比较腼腆,只是静静的端着手机拍摄。

薛洪涛就不一样了。

他直接站在了一个空位上,高高举着的手机往里面拍,还一边用中文喊着,“看看!一定要看看!中国的博士生有多受欢迎。”

他的脸庞甚至激动的通红,仿佛真是在为中国博士生骄傲,实际上,心里想的是……

这次,一定能火!

鲍贺星没有超前挤,他站在围看了一会儿,转身走向了曹东明身边,“曹主任,你听了全程吗?”

曹东明摇头,“我要作报告,最后才来的。”

鲍贺星道,“张硕说的算法思路非常先进、非常新颖,具体有没有后续,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刘烨和廖振宇的判断是对的。”

“我们要研发分析大型实验偏差的算法,一定要和张硕进行合作。”

曹东明深有同感的点头,他甚至都不需要了解全部,只看看同行们对于张硕的热情,就能知道个大概了。

他沉思片刻,认真道,“我们必须考虑一下了!”

……

报告结束。

很多人都还在讨论着内容,张硕就只说了一个算法的构思,但算法的方向非常明确,也得到了顶尖数据专家们的认同。

多数人对报告的评价很高。

那些高能物理数据团队的负责人们,就感觉有些郁闷了,他们就要做这个研究,对方说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但只说了个大概,到关键时候就停下来了。

这就难受了!

张硕可不管他们怎么想,他只是说一下算法的大概内容。

LBNT数字分析法是很复杂的。

那些数据专家们的理解没有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把实验数据转化为数字的方法。

这个方法牵扯到了偏差评估,牵扯到了数字转换,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体系,可不是短时间能说清楚的。

他做报告的目的,是希望各个高能物理机构不要走岔路,把时间浪费在死磕偏差评估的逻辑分析上。

即便他们召集大量的人员,完成了多参数的偏差评估分析体系,大概率也无法进行计算。

除非是有运算速度高出几百亿倍的量子计算机辅助,但大型量子计算机依旧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面对热情的学者们,张硕还是耐心回答了几个问题,然后就出了会议中心回到酒店休息。

他打开手机,发现收到了好几条信息。

罗勇军:“报告完成了吗?这个时间应该完成了吧。”

孙兴江:“怎么样?做报告的时候紧张吗?表现不好也没关系,你才是博士生,其他人也会理解。”

刘正英:“在国外还习惯吗?什么时候回来?我看新闻说那边不安全,一定要小心,不要到处乱走。”

张硕看着老妈的留言笑一下,马上给了个回复,“放心吧,我刚做完报告,正在酒店里。”

“会议有五天,后天就回国了。”

他才刚发完消息,返回主页面就发现有了新消息。

是孙兴江发过来的。

“我艹,哥们厉害!脱稿、自由发挥,到CHEP去讲课!”

罗勇军也快速发了一条,“学校挂你的新闻了,有完整的视频,是高晓红拍的吗?”

“脱稿啊,你真行……”

最后还补充一句,“以后有机会上报告,我也脱稿!”

同一时间,国内已经是傍晚六点钟,苏东大学官方网站发布了公告——

“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张硕,受邀在国际高能物理计算会议(CHEP)做时长45分钟报告。

CHEP会议,代表世界高能物理计算最高学术水平,本次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吸引了……

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张硕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表时长45分钟的算法专题报告,他讲解了一种全新的算法构想,得到了会议评审和国际顶尖数据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公告下方还附带一个视频连接,点击以后就能清楚的看到完整版报告视频。

苏东大学不只是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信息,还同步到了官方微博上,点评则是写道,“这是国内首次有博士生受邀到CHEP会议作报告。

报告所讲的算法构思,引起了高能物理领域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苏东大学连发了两条微博,一条是完整报告视频,另一条是报告后好多人围着张硕提问的镜头,也佐证了报告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和追捧。

在苏东大学的微博发布以后,好几家大学也跟着转发消息,后来就连一些官方媒体也跟着转发起来。

科研学术领域的内容,很难吸引普通人的注意力,做的报告都是英文也根本听不懂。

很多人看一眼就没兴趣了。

有些人也就是看上几眼,然后点个赞、留个言,“已阅。”

“这个博士生不错!”

“说的啥?”

“抱歉,小学文化,完全听不懂。”

其他高校和媒体的转发,评论区留言也都差不多。

学术领域的新闻遭遇冷遇也是很正常的。

博士生到国际会议上做报告,放在学术圈确实很惊人,但一般人根本不知道CHEP,也不知道代表了什么。

至于报告是否精彩……

反正也听不懂,还能说什么呢?

按照正常的发展,新闻引发的讨论到此就结束了,后续最多再有几个转发,也根本激不起舆论的几滴浪花。

转折,就发生在这里。

到了凌晨的时候,网络上出现了一条拍摄更清晰的视频。

同样的会场、同样的角度,视频画面更清晰,下面还配有字幕说明,甚至还搭配着搞笑风的报告解说。

那就像是报告视频的段子版本!

这则视频,一下就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