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四十八章 会议报告,全新的算法构想!

薛洪涛拍摄视频时站的很远,拍摄的画面并不清晰,周围还乱糟糟的,讲台上说的话也听不清楚。

想明白具体发生了什么,文字说明比视频更有效果。

所以视频得到的反馈并不怎么好,“什么东西?”

“好像是开大会吧?这位东港的教授,拍视频能不能清楚一点儿?我看的脑门儿疼。”

“周围乱糟糟的……”

“我这种小学毕业真不配看这种视频,周围说的什么都听不懂,发视频能不能带上重点字幕?”

其中也有认识薛洪涛的发了几条评论,“薛老师是去参加学术会议了?”

“看起来很震撼呀!”

“薛大头!发视频就发的清楚一点,哪个博士生,是台上那个吗?太模糊了!”

一直等到回酒店,薛洪涛才等来这么几条消息。

明明发布了很震撼的内容,还配上了非常吸引人的文字说明,却根本没有人理会,他感觉有点郁闷。

冲了个澡,躺在床上。

他又拿起了手机,忽然发现微博消息多了個转发,是……

“东港大学?”

东港大学的微博官方账号转发了消息,还来了一条评论做出解释,“CHEP,国际高能物理计算会议,是物理计算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

全世界各大高能物理机构,包括高能物理研究所、费米实验室、欧洲核子组织等十几家机构,都会派出团队参会。

CHEP上做报告的都是全球最顶级的数据计算专家。

我们的博士生敢在大会上质疑专家,也代表了一种学术自信,展现了……”

后续就都是官话了。

如果是其他的博士生到大会上质疑专家,被东港大学官方转发也根本无所谓。

张硕?

薛洪涛扯着嘴角到转发微博下方的评论区问了一句,“你知道这个博士生是谁吗?”

没等多久,‘东港大学’给出了回复,“/微笑,是东港大学的学生?”

薛洪涛迟疑了好半天,最后叹息的来了一句,“恭喜你,回答正确。”

……

薛洪涛对于自己发的微博没能火起来还是有些失望的。

他本来觉得能混上几百个转发、几千条评论,结果一直到第二天早上评论还是那么几个,阅读量也只增加了可怜的几十个。

同时,他还有些庆幸。

“万一真火了,不会有麻烦找上自己吧?”

这么一想,心情舒畅多了。

薛洪涛没有看到微博火起来,但是却在群消息里看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信息。

“有个博士生发了SCI数学二区论文!”

“是张平带的学生,还是个女博士,叫黄慧!”

“黄慧?张硕那个?”

“不清楚,反正听说很厉害。数学二区啊,我三年没发过二区了!”

“我上一篇SCI发的也是三区,混出来的,数学二区可不容易,要有真材实料才行!”

“这就不对了,黄慧有实力发二区,张硕更是能到国际会议上作报告,究竟谁抄谁?”

“难道是巧合?”

“哪有这种巧合,亿万分之一都不可能。”

最后几句话说出了薛洪涛的心情,他对这件事的看法是,黄慧知道了张硕的研究,然后提前发表了论文。

之前几个同事都是这么想的。

两篇论文核心内容一致,九成九以上有一个是抄袭。

张硕能拿到百万项目,研究能得到国际高能物理领域认可,自然不可能去抄袭没什么影响力的小论文。

反推,抄袭的就是黄慧。

现在黄慧发表了数学二区的论文,同样证明她根本不需要抄袭只能够上四区水平的论文。

这就复杂了啊!

……

会议第二天,张硕继续混迹报告厅。

和第一天的情况不一样,他很难再去当个小透明。好多人见到他都主动打招呼。

当走到会议厅里的时候,还有不认识的人挥手喊着,“坐这边!”

“这里有位置!”

张硕表现的很淡定。

前世的时候,每次参加国际会议也是这种待遇。

高晓红则有些不适应,她感叹说道,“感觉和你站在一起,每次都能成为焦点。”

“只不过,我好像被忽略了……”

最后一句说那些酸涩。

那些主动和张硕攀谈的人,一般都是客气一下,然后说起阿戈斯蒂尼,再说起张硕要做的报告,来上一句,“我很期待!”

“你的算法很出色,下次会议,你或许将因此获奖!”

“你的报告厅也是在37号,对吧?”

很多人都期待张硕的报告,尤其是各大高能物理机构数据中心的负责人,包括罗尔贝托-卡斯特洛、包括詹姆斯-鲍勃。

当然也包括曹孟波。

在论文发表以后,他们都准备着同样的项目,也就是制作能够对大型实验进行偏差分析的算法软件。

同样的,项目都在准备阶段,也都碰到了‘算法逻辑梳理复杂’问题。

所以,他们期待的并不是报告本身,而是想借助报告的机会,问一下张硕对于大型实验偏差分析计算的看法。

第三天上午九点,很多人已经来到了37号报告厅。

因为研究成果已经发布,前来都是真正对研究感兴趣的人,人数赶不上阿戈斯蒂尼的报告,但也足以称得上是座无虚席。

第一排坐的是评审专家、特邀专家以及主办方的学者代表。

各大高能物理机构的核心人员们,多数都挤在了第二排和第三排。

崔凯文和鲍贺星就在第二排,罗尔贝托-卡斯特洛也在第二排,詹姆斯-鲍勃和同事一起坐在了第三排。

高晓红坐在中间排,她旁边坐着的是薛洪涛。

薛洪涛准备了个手机支架,很专业的架在了椅背上,他还不断看着屏幕调整着拍摄角度。

高晓红好奇问道,“薛教授,伱这是在干什么?”

“拍摄啊!”

薛洪涛头都没有回,“这可是第一次有国内的博士生在CHEP做报告,很有纪念意义。”

高晓红依旧很疑惑,“可是,有专业的记者拍摄视频,而且想要报告视频,可以找主办方……”

“我是想现场留念!”

“现场留念,拍个照片不就好了?你是东港大学的教授,拍张硕作报告的视频……”

薛洪涛的眼神终于从手机屏幕上挪开,他面无表情的盯着高晓红,刚才他觉得挨着美女坐还不错,而现在只觉得……

为什么,她会有这么多问题!!

这怎么解释?

难道和她说,我只是想发视频分享一下八卦?

薛洪涛沉默了好半天,才说了一句,“还是听报告吧。”

高晓红也没有追问,而是拿起手机对准了台上。

打开摄像机,录像!

薛洪涛瞪大脸看着她的操作,眼神里就差点写上,“你自己都拍,还说我?”

高晓红扭头瞥了他一眼,她是完成学校交代的工作,能比吗?

总不可能,东港大学也让薛洪涛拍张硕讲报告吧?

……

张硕已经站在了讲台上,他让工作人搬来一个白板,在上面写上了算法名称--中心锚点连线分析实验模拟偏差。

名称下面,是两个方框。

一个方框写着‘中心瞄点连线’,另一个方框里写着‘偏差评估’。

当他双手扶着桌子看见台下的时候,会场逐渐安静下来。

张硕先是做了个人介绍,“我叫张硕,是一名来自中国苏东大学的博士生,很高兴受到会议方的邀请来这里做报告。”

“我的研究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中心锚点连线,一个是偏差评估。”

他伸出手向台下展示白板上的内容,然后走过去用笔在第一个方框上打了‘X’。

“中心锚点连线,这一套算法的目的只是覆盖所有的实验数据,可替代性非常强,我相信在座很多人,都能够想到效率更高的方法,所以没有必要讲它。”

台下很多人都点了点头。

张硕说完以后,又在偏差评估的方框上画了‘X’。

会场顿时响起了一阵议论。

张硕解释道,“我的论文中,对于偏差评估体系的描述非常详细,只要仔细去理解,就能弄懂其中的逻辑。”

“所以我认为,也没有必要去讲。”

有些人也跟着点头,他们觉得张硕说的有道理。

整个论文已经写的很明白,根本不需要再重复的讲一遍。可问题是,讲什么呢?

所有人都来了兴趣。

张硕走回了讲台,轻笑着对台下说道,“这几天,我想了很久,觉得讲这个研究实在没意思。”

“所以今天,我决定讲一种全新的算法构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