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九十五章 这种技术简直不可想象!

信息大楼,正门。

丹尼斯-怀特和泰克-威尔逊沉默着走下了台阶。

等走到前面的花坛后,丹尼斯-怀特还回头看了一眼,左右观察了好半天,确定没有人跟着才长呼了口气。

面对威尔逊的怪异眼神,丹尼斯-怀特抿嘴道,“我可不愿意来这里,和他们打交道。”

他说完补充道,“但如果能赞助我们的项目,多打几次交道也没关系。”

“泰勒,刚才你编的很好。”怀特看着泰勒笑道,“低温核聚变?实在太有创意了,你是怎么想到的?”

“编?”威尔逊很不明白。

“不是吗?”

“当然不是,我本来就是这么想的,当然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但也许是这样呢?新物理,连引力都能造出来,什么都有可能。”

“你说的没错。”

怀特肯定了威尔逊的说法,但脸上却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新物理什么都有可能,但前提是不和原本存在的物理有冲突。”

“新物理,人造引力、人造黄金,还有新核技术等等,每一项都是原来没有的,甚至连想都想不到的,但这些都和原本的物理不冲突。”

“核聚变就不一样,我们一直在研究,你会觉得低温核聚变存在?”

他的语气甚至带着嘲讽。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威尔逊耸了耸肩,他站定脚步疑惑问道,“但你刚才是赞同的,为什么?”

“你的说法能够拉到投资。”怀特满脸笑容的开口道,“我们的项目已经暂停了,现在急需投资,急需其他的支持。”

“如果能得到政-fu支持,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你不希望研究继续下去吗?”

威尔逊道,“我当然希望能继续研究,但如果新核能源可以取代核聚变,研究也没什么意义。”

他说着情绪有些低落。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被认为是核物理的超级天才,十几岁就能够设计核反应堆,还得到了当时第一决策人的接见。

现在才刚30多岁,成为了大项目的研究员,甚至可以说是二号人物,结果发现研究失去了意义?

这种打击实在太大了。

不过威尔逊早就调整好了心态,新物理方向更有前途,他还足够年轻,可以进入新的领域。

怀特道,“我不这么认为。新核能源怎么样还不知道呢,而我们的研究有很多成果,我相信,继续研究是有价值的。”

“我之所以支持你,单纯就是为了拿到投资。”

“看呢,他们已经开始考虑了。”

怀特拍了下威尔逊的肩膀,继续道,“以后再来这里,或者和其他什么人聊研究、聊技术,你就继续抖手,你的学术那很好,或许还可以以此发表个论文,说新物理和核聚变结合,可以实现低温核聚变,然后以核转电技直接输出电力。”

“如果技术能够实现,就可以用来制造动力装置。”

“这个技术前景实在太美好了,绝对能说服很多人投资我们的项目……”

威尔逊疑惑道,“我只是这样想,但还没有理论支持,即便我这么说,他们的投资不也是为了研究这样的技术吗?应该不是为了托卡马克核反应堆吧?”

“那不重要!”

怀特用力摆摆手,笑道,“拿到投资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资金,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

“低温核聚变技术,只是为了吸引投资,等拿到了钱,做什么研究还是我们说了算。”

威尔逊听着有些发愣,他觉得怀特的想法不好,但对方是项目负责人,也可以说是他的老师。

他一时之间有些迷茫。

……

元素抗性实验基地。

低温核聚变实验大获成功后,按照既定计划开始了后续实验。

接下来的实验计划就是不断的提升原材料的密度,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理论上就可以一直维持固定区间高温反应。

原材料密度提升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按照既定计划,实验进行五次以上才能提升到最终数值。

当反应炉内材料变多,粒子碰撞就更加容易,达到一定界限后,就可以维持自发反应了。

在反应过程中,也会出现新的问题。

比如,调节材料元素会受到影响,需要阶段性添加调节材料元素。

再比如,反应废物α粒子的清理也是要考虑的。

这是核聚变控制相关的高端技术,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研究上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当反应炉原材料密度不断上升,实验也碰到了一个关键问题--反应炉外壁的承受能力。

归根结底,还是材料问题。

即便是同样的粒子活跃度,因为原材料的密度上升,粒子数量增多,对外的实际温度也包括对外的压力就会增大。

当进行了第四次实验的时候,团队就发现外壁材料承压快要达到了极限。

“如果再增加反应强度,反应炉外壁材料的使用寿命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存在发生破损炸裂的风险。”

“到时候,实验就出现了控制性问题。”

“非常危险!”

这是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实验团队内部召开了会议,也有研究员提出了解决方案。

比如,加装外层螺旋磁场。

这个方案也就是用托卡马克类似的磁场装置,来对反炉内的粒子进行控制。

当粒子不断进行循环运动的时候,对于反应炉外壁的冲击就会大大降低。

张硕直接否定了提议,他的理由让其他人无话可说,“如果加装磁场控制装置,设备就会变得臃肿而庞大,也根本无法再作为可移动的电力能源装置使用。”

“那样一来,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新核能源技术足以顶替可控核聚变,我们的研究可不是为了控制核聚变。”

张硕否定提议时,表情神态还是很轻松的。

他对于碰到的问题也是早有预料的,即便是1500万摄氏度下的反应,反应炉外壁也很难承受,测定达到承受极限就可以了。

原材料密度不足,不能够让反应一直持续,但也是有解决方案的。

“如果是持续运作,需要向内部阶段性的持续调节材料。”

“我们只需要在添加调节材料的同时,添加一定的原材料就好了。”

“即便没有达到理想状况,但实际上,但强度已经很高了。”

“下一步我们要开始进行核转电技术的研究。”

实验,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核转电技术研究,也就是添加核转电装置到真空反应炉内部。

核转电技术已经有了,装置早就已经制造好,是一个带着核转电装置的封盖。

核转电技术实验,只需要把设备换新的封盖就可以进行。

新的封盖带着核转电部件,一直李彦生到真空反应炉的下半部分,所用的材料都是高抗压抗热的,内部则是有导体对外输出。

这样技术并不成熟,还需要通过实验去研究。

主要研究的是,就是怎么设计才能最大化对外输出电力。

也就是说,要通过实验来找出最大化核转电效率的设计方案,过程中也需要对于装置进行改造。

……

当张硕专注于元素抗性实验基地的共工作时,新物理相关的技术对于世界的影响不断发酵。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黄金制造技术。

国内成立了人工黄金制造公司,总部设立在首都,制造基地则位于原来的离子炮研发基地。

人造黄金大批量供应,也让黄金价格跌跌不休,甚至失去了硬通货币的地位。

现在黄金的价格已经跌破了100/克,价格回到了三十年前的水平,也让黄金在工业市场变成了受欢迎的贵金属。

很多设备制造公司,都开始考虑添加黄金来增加产品性能。

甚至说,降低成本。

那些能够取代黄金的技术或材料,也只是取代而已,并不是说性能就超过黄金。

当黄金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工业应用覆盖规模就越来越大,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大。

黄金饰品的市场也受到了影响。

原来的观点是黄金保值,而现在黄金跌跌不休,而且已经跌回了几十年前,黄金饰品自然就变得不再受欢迎。

国内来说,最典型的影响就是婚姻习俗中所谓的‘三金’。

三金,指的是三样金饰,包括金戒指、金项链和金耳环。

当黄金不再保值以后,‘三金’似乎就失去了意义,好多家庭考虑用其他材质的饰品顶替。

黄金饰品受到了影响,但工业应用黄金市场大大增加,完全覆盖了损失的饰品市场,黄金的整体市场依旧是大大增加。

这也是上级决定无限度供应黄金的目的--构建工业化黄金应用市场。

新成立的黄金制造公司,利润规模也不断的扩大。

这个给张硕带来了好处。

上级许诺的两个点股份已经到位,他开始源源不断的拿到分红,个人账户的分红快速超过10个亿种花币。

不知不觉间,张硕已经成为了富豪。

他的个人财富还远远的赶不上那些超级富豪,但分红是源源不断的,而且没有任何的风险,绝不比什么超级富豪差了。

现在张硕可以说一句,钱对他来说只是数字而已。

与此同时,新核能源项目正式启动。

新核能源项目规模非常大,参与的人数很多,前期的工程量就已经很大了。

项目得到了国际重点关注,周边随时能看到媒体记者的身影。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员,他们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消息,尤其是和原子核核力拆分有关的技术信息。

这些人希望能够从各个方向来了解技术。

新物理方向的技术保密工作都做的非常严谨,但完全保密也是不可能的,毕竟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很多。

当参与的人员多,保密就会出现问题。

有一些信息还是会透露出去。

地球另一边的信息中心,就已经有了明确的技术信息。

“新核能源技术,是利用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来提供能量。”

“这种技术只需要很少的原材料就能源源不断的供给能源,而且原材料是单一的元素材料,几乎没有成本可言。”

“新核能源,或者说,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需要电磁干涉,对应目标则是高温离子物质。”

“技术似乎是和粒子活跃度数据有关,但也不确定。”

“能确定的是这种反应和引力制造技术,似乎很相似……”

“同样是电磁干涉,同样是离子态物质,如果从原理上来说,一种是电磁力到强力的转化,一种是电磁力到引力……”

这条情报信息实在太重要了。

信息中心确认了消息以后,马上向上级做了报告,随后召开了高层会议。

会议决定加大对于引力技术研究的支持,同时扩散‘电磁力干涉离子态物质’的研究。

他们希望各机构的实验团队能通过电磁力干涉离子态物质,来发现‘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的蛛丝马迹。

至于混乱力场实验……

到现在,有学者已经提出一个观点:混乱力场实验出现的原子核核力拆分,和真正的反应技术关联性不大。

换句话说,参与再多的混乱力场实验,搞懂实验的全部原理,也很难得到原子核核力拆分的技术信息。

信息中心同时还获取了另一个消息。

那是来自国内人造太阳项目组。

人造太阳项目组一直和源点论研究中心有合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帮助测定强力数据。

强力数据,一定和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的研究有关。

尽管不知道具体的关联,但有一些研究深入的学者认为,强力数据可能会给相关实验提供基础支持。

信息中心非常关注‘低温核聚变’的研究,他们还知道核物理所的宋保国团队被调走,很大可能是参与了他们一直关注的‘托卡马克装置运送相关的项目’。

那个项目,可能是研究某种可持续、能应用的核聚变技术。

泰勒-威尔逊认为低温核聚变是存在的,‘核转电’技术就可能得到应用。

“所以我们分析认为,他们的新研究和可控核聚变有关,最大的目的是实现核转电技术。”

“如果这种技术能实现,它就很可能作为一种移动能源装置,也就是可以安装在航母、飞行器或者其他大型设备上。”

“不管是哪一方面,民用、军用,甚至是太空、卫星、航天器,等等,移动能源装置都会非常重要。”

“如果结合他们已经掌握了引力制造技术……”

“简直,不可想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